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2020-12-23 歷史八卦社

1955年,人民軍隊將帥授銜儀式勝利舉行。從此,我軍開始正式實行軍銜制,這對促進人民軍隊的現代化進程,無疑是有著極大的進步意義的。我們都知道,軍銜是綜合了開國元勳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貢獻和資歷,最終綜合評定的。參加革命時間的早晚,實際上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

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

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朱老總年輕時徒步長途跋涉上千裡,前往雲南昆明,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自己在滇軍中的生涯。在滇軍期間,朱老總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快便出人頭地了。他在蒙自剿匪、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中,都有著出色的表現,最終榮升滇軍旅長、昆明警備司令。

但是,朱老總並不滿足於在舊軍隊中享福,而是要積極追求救國救民之理想,於是他毅然離開了舊軍隊,遊歷歐洲,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最終成長為人民的革命元勳。朱老總第一次申請入黨,卻被當時的陳書記拒絕,但他毫不氣餒,再接再厲,最終於1922年成功入黨,是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

開國十大大將中,入黨最早的是陳賡大將。年輕時的陳賡大將,可以說是一位天之驕子了。他出生於一個顯赫富裕的家庭,爺爺曾經在湘軍中當過兵,家境十分優越,陳賡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少爺了。但他毅然放棄優越的家庭,高小畢業後就前往湘軍當兵,可謂是好男兒志在四方了。

後來,陳賡考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軍校的第一期畢業生。在校期間,陳賡表現極為優秀,與賀衷寒、蔣先雲合稱為黃埔三傑。早在1922年,陳賡就入黨了,他與周主任、蔣先雲等人都是我黨在黃埔軍校的革命骨幹,革命資歷之老,在人民軍隊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憑藉在人民軍隊中的傑出表現,陳賡於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這可謂是對他戎馬一生的最好寫照,陳賡,絕對是一位歷史級別的名將了。而他早在1922年即入了黨,是十大大將中入黨最早的。

開國57位上將中,入黨最早的是傅鍾將軍。傅鐘的家庭條件十分不錯,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衣食無憂,他的學歷也是非常高,就讀於上海的一所法文學校,並在完成學業後赴法國勤工儉學。

旅法期間,傅鍾受到革命思潮的影響,逐步成長為一名革命者。1921年,黨成立的消息傳到巴黎,傅鍾很快與黨在巴黎的小組取得了聯繫,併入了黨,開始正式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奮鬥終身。在人民軍隊中,傅鐘的表現十分出色,做過紅12師政治委員、抗大政治部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副主任、人民軍隊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務,並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可謂是實至名歸。

傅鍾早在1921年便入黨了,他不僅是上將中入黨最早的,也是五五授銜的所有將帥中,入黨最早的將軍,革命資歷之老,在人民軍隊中可謂是很少有人比得上了。

開國中將中,入黨最早的是賀誠。賀誠的學歷非常高,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早在北大醫學院期間,他就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併入了黨。畢業後,賀誠接受組織上的委派,前往廣州,進入北伐軍中做醫生。

廣州起義時,賀誠參加了起義,擔任起義軍的軍醫處處長,開啟了自己在人民軍隊中的 生涯。在人民軍隊中,賀誠做過紅軍總醫院院長、中華蘇維埃衛生局局長、東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衛生部部長等職務,是人民軍隊衛生戰線上的先驅之一。1955年,賀誠被授予中將軍銜。

開國中將大多數都是1930年左右我軍迅速擴紅時期參加革命的,而賀誠卻早在1925年就入黨了,無疑是開國中將中革命資歷最早的。

開國少將中,入黨最早的是袁也烈。袁也烈年輕時在桂系軍隊當兵,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並在黃埔軍校入了黨。從黃埔軍校畢業後,袁也烈進入粵軍中,參加了東徵、北伐等一系列戰事,先後擔任過連長、營長、團參謀長,是我黨大革命時期的革命骨幹。

1927年8月,袁也烈率領一個營的兵力,隨周士第在馬迴嶺參加南昌起義,正式開啟了自己在人民軍隊中的革命生涯。袁也烈的資歷非常老,但是後期的職務不算高,擔任過渤海軍區司令員、渤海縱隊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參謀長等職務,最終於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

相關焦點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最早辭世的開國大將 在十大將之中,第一個去世的是陳賡大將。他曾畢業於黃埔軍校,是一個個性鮮明、富有傳奇色彩的將軍。
  • 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誰
    比如開國大將陳賡,雖然性格樂天幽默,淡泊名利,建國後主要在軍事工程學院做院長,很少從事臺前的工作,但依然在1961年即去世,年僅58歲。 再比如有著獨臂將軍之稱的賀炳炎,因為在戰爭歲月中多次負傷,甚至因為受傷失去了一條手臂,身體狀況也不是太好,在1960年年僅47歲就去世了。賀炳炎驍勇善戰,精通軍事,他的過早去世,實在是人民軍隊的一大損失。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名單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都是誰?新中國的成立是老一輩革命家們浴血奮戰的一個結果。所以建國後實行軍銜制度時那些開國的將帥們都受到了應有的表彰,得到了應得的軍銜。從1955年起到日後的十年間,我國共有1614位將帥獲得軍銜。
  • 最年輕的開國大將 上將 中將分別是誰?誰最長壽
    1955年至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以後,這10年的時間裡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將領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 。他們被稱為「開國將帥」。那麼在這些將帥中,最年輕的開國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呢?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首先介紹的便是第一大將,一個很樸實的名字——粟裕。他是最早一批創立革命根據地的將領,這對於我軍的發展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也因此堅固了很多革命士兵的勝利信念。
  • 55年授銜時,排在首位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都是誰?
    55年授銜時,排在首位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都是誰?軍銜制是世界各國軍隊為明確軍中指揮關係、激勵官兵士氣,而普遍採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軍隊管理制度。新中國成立六年之後,我軍首次正式實行軍銜制度,這也是國家給予各級軍官的崇高榮譽。
  • 共和國開國最後的中將、上將、大將、元帥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同志,因病於2015年9月3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中將,至此,所有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全部離世。在1955年至1965年期間,曾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被授予或晉升軍銜,他們被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將帥」。而今,開國將帥僅剩少將50餘名。小編帶著您回頭看看,最後的將帥都是誰?
  • 最會對親的開國少將,三個親家分別是開國元帥、開國上將和中將
    王英高就是這樣的士兵,可惜的是在他的軍旅生活中罕有機會能身先士卒,更多是在後方動員指揮,但他仍嚴於律己,最終獲得少將的榮譽。除卻他個人成就,他的教育能力更令人嘆服,他的幾位兒女都極為出色,也因此成功分別與開國元帥、中將、上將結為親家,成一段佳話。
  •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言及開國將軍,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僅剩4人。隨著開國少將詹大南的去世,這一數字變成了3人。因而,網絡上就出現了開國少將僅剩3人的說法。其實,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
  • 四川籍的開國將帥知多少?4元帥1大將,有位上將擔任了國防部長
    特別到了近代,在四川發起的保路運動,是辛亥革命的導火索,接著,一大批有志之士毅然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更有300萬川中健兒奔赴抗日戰場,馬革裹屍,可歌可泣!經過幾十年的徵戰,在1955年的人民軍隊大授銜中,四川(當時的重慶屬於四川省)走出的開國將帥有98名,成為繼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後的第6大將軍省。
  • 1955年的授銜中,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分別都是誰?
    ——卡爾·貝克 在1955年的授銜中,朱德元帥名列十大元帥第一位。朱老總出身於滇軍系統,在滇軍中做過旅長、昆明警備司令員等職務,在滇軍中參加過護國戰爭、護法戰爭、蒙自剿匪等滇系軍閥的一系列戰事。後來,為了追尋革命理想,朱老總離開滇軍,併入了黨,在組織的安排下。先後前往德國、蘇聯留學深造,歸國後在南昌擔任公安局長,並訓練出了軍官教育團,成為南昌起義的領導人之一。
  • 開國少將陳紹昆逝世:目前開國將星僅存9顆
    陳紹昆開國少將、原瀋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業部部長陳紹昆於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 截止2020年7月24日,開國少將還有多少在世?2019年已去世五位
    1955年,我國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用來表彰在戰爭中做出了卓越功績的人們。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授銜,有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五十五人、中將175人以及少將798人。本來還想在元帥之上設置一個大元帥,最後被委婉地推辭了。後來,還進行過幾次補授儀式。
  • 開國第一任司令員中,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有3人,他們都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許多共和國元勳徵塵未洗,就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來。相繼產生了開國第一任司令員、開國第一任省長、開國第一任省委書記、開國第一任部長等等(小編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詳細的介紹),他們中不僅僅有征戰沙場的鐵血將領,還有各行各業頂尖的領軍人物。
  • 開國少將中,何人軍事能力最強
    開國將帥都是人民軍隊中傑出的名將,前面幾期,我們已經講完了大將、中將的軍事能力排名,今天就來說說開國少將吧。開國少將雖然相比元帥、大將、中將,軍事能力稍顯不足,但依然有不少極為突出的名將湧現,他們的傑出戰績,直到今天依然被我們津津樂道,彪炳史冊。
  • 1955年他只是少將,卻能享受中將、上將標準的待遇,這是為何?
    1955年我國實行了軍銜制度,授銜儀式上對於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授銜,按照軍銜級別的不同,不同軍銜的開國將領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位開國少將,卻能夠享受中將、上將的標準。那麼,這位開國少將是誰?又為什麼能夠享受比自己級別高出不少的待遇呢?
  • 魯瑞林:全軍唯一享受中將待遇的開國少將
    從元帥到將軍,都有與軍銜相對應的行政級別和軍中職務。 以元帥軍銜為例,行政級別是3級,軍隊級別是正野戰軍級,職務包括野戰軍司令員和政委。以此類推,開國中將對應的行政級別是6級和7級,軍隊級別是副兵團級和準兵團級,職務一般是兵團副司令員和副政委。
  • 不看資歷,只看戰功,在開國中將裡,還有誰達到授予上將的標準
    跟著他們的職位不同,立下的功勞不同,分別授予了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能夠授予元帥的功臣自然是戰功赫赫,在革命戰爭年代做出的貢獻也是最大的。然而,能夠評為元帥軍銜,除了戰功以外,資歷以及在革命戰爭年代所擔任的職位也很重要。所以,並不是說你戰功顯赫,才能夠評為元帥軍銜的。
  • 開國將帥中以「龍」為名的,除了賀龍,還有這八位少將!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的地位非常高,所以人們也喜歡用「龍」來作為名字,寓意威武霸氣,青雲直上。 在開國將帥中,也有不少人以「龍」為名,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首先,就是我們大名鼎鼎的開國元帥賀龍賀老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