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時,排在首位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都是誰?

2020-12-12 小春說歷史

55年授銜時,排在首位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都是誰?

軍銜制是世界各國軍隊為明確軍中指揮關係、激勵官兵士氣,而普遍採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軍隊管理制度。新中國成立六年之後,我軍首次正式實行軍銜制度,這也是國家給予各級軍官的崇高榮譽。

至今,十元帥、十大將我們仍耳熟能詳,但是,其間又融匯了多少人的酸辛,又飽含了多少革命先輩若谷的虛懷,今日將帥的榮光,又是經過多少往日槍林彈雨的洗禮才鑄就的,讓我們在字裡行間,去尋覓開國將帥的鐵骨風流,領略先輩們的高風亮節。

朱老總

朱老總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位居十大元帥之首,他一生嚴於律己,從不居功自傲,被譽為「人民的光榮」,其一言一行為廣大人民群眾,也為後人做出了光輝的表率。

朱老總雖然是元帥,可他在生活上,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連早上洗臉也捨不得多放水,他總是對服務人員說:「要注意節約,節約一滴水、一分錢。自來水不是自來的,不能浪費。有錢不能亂花,,要支援國家建設。」

平時,穿的都是舊衣服,破了補上補丁再繼續穿,連床上的被褥和床單都是用了二三十年打著補丁的,子女們和工作人員要給他換新的時,他總會說:「衣服被子只要整齊乾淨就好,補補能穿能蓋,何必買新的,給國家節約一寸布也是好的。這比戰爭年代好多了,那時一件衣服要穿多少年!」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這是朱老總留給後人的蘭花詩,也是他本人的真實寫照。

粟大將

粟大將位居十大將之首,他在軍事生涯取得的成就不亞於任何一位元帥,得到老一輩革命家的高度讚揚。其一生三次辭帥,1945年讓了華東軍區司令員,1948年讓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1955年又讓元帥銜……被讚譽為「人才難得」。

粟大將在戰爭年代屢立奇功,縱觀其一生的戰例,不難發現他既能從戰略上縱覽全局,也能從戰術上精雕細琢;既會太極拳式的四兩撥千斤,又有張飛喝斷當陽橋的神勇之氣;他的軍事才華既得到了戰友們的首肯,又得到了對手的由衷欽佩。如果試圖用一個字來涵蓋他的軍事風格,或許一個「容」字勉強概括。因為中國有句成語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他既有戰略家的胸懷,又有戰術家的敏銳;既勇猛善哉,又足智多謀;既有超人的才華,又有謙讓的氣度;既高瞻遠矚,又洞察入微。

蕭克

在當年授銜的55位上將中,蕭克名列榜首,也許這並沒有表明他戎馬生涯的全部。

他19歲參加北伐戰爭,25歲擔任工農紅軍第八軍軍長,26歲成為湘贛蘇區的領導成員,任工農紅軍第六軍團軍團長,並奉命率六軍團先遣西徵,參與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他29歲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成為紅軍歷史上最年輕的方面軍領導人。新中國成立後,蕭克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不僅如此,他還是軍中少有的儒將,可謂集將軍、軍事教育家、學者、作者、詩人、書法家於一身,德高望重,令人折服。

徐立清

徐立清,是177位開國中將之首,安徽金寨人,1910年出生,19歲參加工農紅軍,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紅四軍政治部主任,並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抗戰時期曾擔任八路軍129師政治部組織部長;解放戰爭時期,曾擔任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政委、第一野戰軍一兵團政委。新中國成立後,徐立清將軍先後擔任總幹部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濟南軍區和成都軍區政委。

按照授銜條件,身為正兵團級的徐立清應該被授予上將軍銜,可他三番五次地給黨中央寫信,請求不要上將軍銜,在全軍傳為佳話。當時在正兵團級幹部中,徐立清是僅有的幾名中將之一,其他都是上將。

解方

在55年授予的798名少將中,解方少將位居首位。很多人對於解方少將不是很熟悉,他原名解沛然,青年時期被張學良派往日本留學,回國後在張學良部隊任職,曾任國民黨部隊第五十軍第一一四師參謀長。1936年4月加入中共地下組織,4年後根據黨中央的決定撒出國民黨第五十軍,到達延安時受到熱烈歡迎。一次,主席幽默地說:「解放同志,你已經回到家裡來了,你的名字就改為『解方』好了,不要再『解放」了。

抗美援朝期間,解方是彭任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任參謀長,在三年多的艱苦卓絕的戰爭中,他協助彭老總指揮作戰,為奪取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解方將軍精湛的指揮藝術,卓越的外交才能,在我軍的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相關焦點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1955年的授銜中,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分別都是誰?
    ——卡爾·貝克 在1955年的授銜中,朱德元帥名列十大元帥第一位。朱老總出身於滇軍系統,在滇軍中做過旅長、昆明警備司令員等職務,在滇軍中參加過護國戰爭、護法戰爭、蒙自剿匪等滇系軍閥的一系列戰事。後來,為了追尋革命理想,朱老總離開滇軍,併入了黨,在組織的安排下。先後前往德國、蘇聯留學深造,歸國後在南昌擔任公安局長,並訓練出了軍官教育團,成為南昌起義的領導人之一。
  • 55年授銜,最後辭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是誰?當時多大年紀
    55年授銜,最後辭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是誰?當時多大年紀如今,距離中國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已經過去70多年,這場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取得的偉大勝利,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如今,儘管抗戰的硝煙早已散盡,但那段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歲月,卻時時縈繞在每位中華兒女的心頭,久久不能忘懷。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 如果參加55年授銜, 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朱老總年輕時徒步長途跋涉上千裡,前往雲南昆明,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自己在滇軍中的生涯。在滇軍期間,朱老總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快便出人頭地了。
  •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從那時起,人們就對十大元帥十大將有了說不完的話題,討論最多的一點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是否具備享有這種殊榮的功績和能力。
  • 1955年他只是少將,卻能享受中將、上將標準的待遇,這是為何?
    1955年我國實行了軍銜制度,授銜儀式上對於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授銜,按照軍銜級別的不同,不同軍銜的開國將領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位開國少將,卻能夠享受中將、上將的標準。那麼,這位開國少將是誰?又為什麼能夠享受比自己級別高出不少的待遇呢?
  • 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誰
    截止到目前,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已經全部去世,開國少將尚有7位在世。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何人呢? 十大元帥中,最長壽的是劉帥。劉帥出生於1892年,當時還是清代光緒年間,去世於1986年,已經是改革開放之後了,享壽94歲。劉帥出身於川軍系統,曾經擔任過熊克武部的旅長,又曾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軍長,在舊軍隊時期就已經身經百戰了。他曾經在護國戰爭中受過很嚴重的傷勢,眼睛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 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名單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都是誰?新中國的成立是老一輩革命家們浴血奮戰的一個結果。所以建國後實行軍銜制度時那些開國的將帥們都受到了應有的表彰,得到了應得的軍銜。從1955年起到日後的十年間,我國共有1614位將帥獲得軍銜。
  • 1955年授銜,新四軍跟八路軍相比,元帥少一個,但大將多一個
    明白了這個常識,授銜的級別就好理解了,新四軍的軍長陳老總,跟八路軍下面的三個師長是平級的,所以都是元帥。 那麼,給誰合適呢?如果沒有皖南事變,軍長葉挺和政委項英應該是最佳人選。但歷史沒有假設,這兩位大佬都沒能活到授銜,元帥就落到了繼任軍長陳毅身上。 那麼,除了陳老總,還有誰合適呢?從資歷上來說,張雲逸可以,但從軍功來說,毫無疑問應該是粟裕。但結果大家也都知道,粟裕沒有接受元帥軍銜。
  • 55年授銜:誕生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十大元帥竟有4位請求降銜
    同日下午2時30分,周恩來總理在隆重舉行的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將軍軍銜的典禮上,  分別把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一一授予了粟裕等在京的將官。  這一天,是將永遠載入史冊的一天,這是共和國的首次授銜,我們的新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將軍和元帥,更為驕傲的是,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第一位女將軍——李貞。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1955年,曾經那些為國奮戰的將軍們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各級頭銜,並且國家準備了授予頭銜的儀式。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
  • 通信院長黎東漢:師級幹部,55年大授銜時,因何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5年9月27日,秋陽高照,微風拂面,解放軍將領齊聚北京中南海,這裡正在舉行規模宏大、莊嚴肅穆的解放軍海陸空三軍首次授銜儀式;餘老——餘心青主持,毛主席、周總理等人親自為這些在戰爭年代中衝鋒陷陣、血染疆場、立下赫赫戰功的共和國將領們頒發將帥任命狀和勳章;到授銜結束,我軍一共誕生了1048名開國將帥
  • 1955年授勳,其中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原來是他們
    新中國成立之初,於1955年進行全面的授勳儀式,最年輕的開國將軍只有34歲,那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都是誰呢?1955年授銜時,他才只有48歲,是十大元帥中最年輕的一位。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大將——許光達再有1955年授勳為新中國最為年輕的開國大將,這個人就是大將許光達。
  • 授銜時,這六位副兵團級將領原本要授予上將,卻為何只授中將少將
    在最早擬定的上將名單中,李天煥、程世才、莫文驊、郭化若、廖漢生、賀晉年六位副兵團級幹部都是位列上將之中的,但最終卻都被授予了中將和少將,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組織上對授銜名單所做的調整。在最初的預授名單中,張宗遜、周純全、蕭克、王震、宋任窮五位同志都是位列大將名單中的,後來,大將的名單調整為十人,正式確立了十大大將後,這五位將領就從原先的大將降為了上將,而上將名單也就相應的要做調整了。最先被調整出名單的是李天煥、程世才、莫文驊、郭化若和賀晉年。我們來看看這五位的資歷,李天煥在華北軍區第三兵團初組建時是副政委,當時擔任政委的是李井泉。
  • 55年授銜後,元帥、將軍對應工資級別,這位大將為何會低一級?
    如在韓戰結束後的板門店談判時,由於志願軍首長沒有軍銜,朝鮮人民軍將領在對美軍介紹時都不好說,只能說是「某某將軍」。這在後來被人家說成是我軍「有兵無將」,而通過此事之後,中央則進一步加快了我軍軍銜改革的步伐,並在1955年在全軍完成授銜。
  • 1955年授銜時,年齡大的前5位開國上將是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儀式在國務院辦公地點中南海順利舉辦。此次授銜,共產生10位開國元帥、10位開國大將、55位開國上將、175位開國中將以及798位開國少將。開國上將是將軍中的骨幹力量,他們的革命歷史源遠流長。
  • 授銜時,四野的縱隊司令鍾偉授少將,他手下的師長為何卻是中將
    到了五五授銜時,第四野戰軍憑藉這些赫赫戰功,也成為了授銜儀式上最大的贏家。在授銜時,第四野戰軍產生了兩位元帥、三位大將、19位上將,可謂是風光無限了。但是縱觀五五授銜,我們也發現了四野將領的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作為四野十二縱隊司令員、第49軍首任軍長的鐘偉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而他的老部下,獨立第二師師長、49軍34師師長溫玉成卻是中將,這是為什麼呢?
  •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言及開國將軍,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僅剩4人。隨著開國少將詹大南的去世,這一數字變成了3人。因而,網絡上就出現了開國少將僅剩3人的說法。其實,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