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勳,其中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原來是他們

2020-12-14 單車旅行呀

從1927年的南昌起義開始,我軍歷經磨難,從一清二白逐漸積累家底成長壯大,從弱小不堪一擊漸至強大所向披靡,幾十年如一日的發展規劃以及科學發展,把多年的苦日子當成"苦藥"進補,滲透到骨血中的拼搏進取與敢於犧牲的精神終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自黨組織建立,人民軍隊構成伊始,默然獨自發展的幾十年間,少年戰士的戰鬥力是構成紅軍的重要組成力量,上過數不盡的戰場,擊殺數不清的敵寇,歷經幾十年的戎馬生涯,其從激烈的前方衝鬥到瞬變的軍部指揮,無不從實戰中累積不菲的經驗。

其中不少才華橫溢,戰場之上運籌帷幄所向披靡之良才均坐上了一方將領之位。新中國成立之初,於1955年進行全面的授勳儀式,最年輕的開國將軍只有34歲,那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都是誰呢

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元帥——林彪

筆者首先為大家介紹的是1955年獲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年輕的元帥,此人即是林彪。

林彪在18歲的年紀,便跟隨毛澤東徵戰南北,若放在和平年代的現在,一個豆蔻之年的孩童還只知單純的玩樂,可是處於那不安動蕩之年,時局與命運逼迫小小年紀的林彪快速成長甚至成熟,經常抱著決絕的心出生入死於戰場之上。

再之後的抗日戰爭時期,林彪指揮了不少堪稱一絕的著名戰役,例如威震中外的平型關戰役,這一戰打出了林彪的威名。等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身負中央絕對信任的林彪又乾綱獨斷指揮了聞名遐邇的解放戰爭之二——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絕對貢獻。1955年授銜時,他才只有48歲,是十大元帥中最年輕的一位。

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大將——許光達

再有1955年授勳為新中國最為年輕的開國大將,這個人就是大將許光達。時間回溯至土地革命時期,當年的洪湖蘇區,許光達為此付出了無數的心力與辛勞,並且為其從創建伊始至後期穩定發展作出了卓絕的努力和貢獻。

而後新中國建立之初,中國軍隊仍未擺脫落後面貌,綜合實力水平仍然捉襟見肘,惦念憂心此事良久的許光達不辭辛勞義無反顧,為中國人民軍隊的現代化與正規化,綜合實力水平的提高,軍備武器的正常研發做出了不可磨難之功,尤其以裝甲部隊建設為要務。

毛主席曾有評價於許光達,稱其為"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娃娃連長"的許光達在建國之前已是兵團司令員,47歲的許光達成為最年輕的開國大將。

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上將——肖華

而最年輕的開國上將即是聞名遐邇的"娃娃司令"肖華。肖華在我國抗日戰爭與後來的解放戰爭均作出了卓絕貢獻。新中國的建立,中華民族的解放,人民的日益強大,生活的穩步提升,肖華上將一生為以上事業而拼搏奮鬥終生,即使是在我國政界"消失"七年之久後,一回來便投入"戰鬥"。

他仍堅持主持西北的開發,主持人民的生活,殫精竭慮一生,兢兢業業一輩。此外,在新中國建立後,不少方面的建設均有肖華上將的身影。如國防事業的現代化建設,其實為統調之才,先後擔任過縱隊司令、軍區司令;再有如軍隊政治工作建設,肖華自小擔任紅軍的青年部長,而後又擔任解放軍政治部主任。55年,年僅39歲的他成為最年輕的開國上將。

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中將——張池明

最後筆者為大家介紹新中國建立之初授勳最年輕的中將,此人即是張池明。其生長於湖北的黃麻,自小聰穎過人,即時讀書不多,亦不擋其智慧光芒

張池明在11歲之時擔任縣兒童團總隊長,沒過幾年,15歲的張池明下定決心加入紅軍,可見其資歷之深,年少之有為。後在改革開放初始時期,在黨中央的領帶指引之下,張池明將軍始終奉行中央政策,堅定站在黨中央的周圍,始終與此項宏偉的國家政策保持一致性

張池明將軍深諳百姓疾苦,勢將人民的需要與要求徹底實現,時時刻刻關心著百姓的苦難與艱難,將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視為首要之務。

此外,業餘生活中的張池明將軍酷愛書法,每天堅持練習,筆耕不綴揮毫不止,可見其興趣高潔。55年,38歲的張池明被授予中將軍銜。

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守衛國家的雄心壯志,我也研讀了很多抗戰書籍,要數李繼峰的《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最為齊全,記錄了中華民族的艱辛歷程,記錄了先輩們用血肉之軀為我們守衛的家園。

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記錄了1931年到1945年這14年間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趕走日寇,稱之為抗日戰爭編年史也不為過,縱觀近百年的歷史,沒有哪個能夠如同我國一樣,先輩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歌頌!

如果你也對我國歷史感興趣,點擊下方卡片即可購買!

縱觀新中國的建立前後的多年歷史,無數英雄英烈為祖國的事業奉獻無盡的年華與精力,甚至是生命,今天文中只是簡敘幾位將軍,而在背後仍有大量的有名無名豪傑值得我輩學習了解,感悟此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最年輕的開國大將 上將 中將分別是誰?誰最長壽
    1955年至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以後,這10年的時間裡被授予或晉升軍銜的將領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 。他們被稱為「開國將帥」。那麼在這些將帥中,最年輕的開國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呢?
  • 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名單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都是誰?新中國的成立是老一輩革命家們浴血奮戰的一個結果。所以建國後實行軍銜制度時那些開國的將帥們都受到了應有的表彰,得到了應得的軍銜。從1955年起到日後的十年間,我國共有1614位將帥獲得軍銜。
  • 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誰
    截止到目前,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已經全部去世,開國少將尚有7位在世。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長壽的分別是何人呢? 十大元帥中,最長壽的是劉帥。劉帥出生於1892年,當時還是清代光緒年間,去世於1986年,已經是改革開放之後了,享壽94歲。劉帥出身於川軍系統,曾經擔任過熊克武部的旅長,又曾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軍長,在舊軍隊時期就已經身經百戰了。他曾經在護國戰爭中受過很嚴重的傷勢,眼睛受到了很大的損害。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只不過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因為戰爭,很多無辜的人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時期很多英雄戰了起來,他們願意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才得以建立起了新中國。 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是一部狼煙四起、戰火不斷的艱難發家史,但在血與火之中,無數仁人志士自發站了出來,他們攜手共進,頂著各種困難,硬生生扶大廈之將傾,將新中國一步步帶上了正軌。當然,這其中必然伴隨著犧牲,但這卻絲毫嚇不退他們,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家國理想奮戰,終於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1955年的授銜中,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分別都是誰?
    ——卡爾·貝克 在1955年的授銜中,朱德元帥名列十大元帥第一位。朱老總出身於滇軍系統,在滇軍中做過旅長、昆明警備司令員等職務,在滇軍中參加過護國戰爭、護法戰爭、蒙自剿匪等滇系軍閥的一系列戰事。後來,為了追尋革命理想,朱老總離開滇軍,併入了黨,在組織的安排下。先後前往德國、蘇聯留學深造,歸國後在南昌擔任公安局長,並訓練出了軍官教育團,成為南昌起義的領導人之一。
  • 55年授銜時,排在首位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都是誰?
    55年授銜時,排在首位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都是誰?軍銜制是世界各國軍隊為明確軍中指揮關係、激勵官兵士氣,而普遍採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軍隊管理制度。新中國成立六年之後,我軍首次正式實行軍銜制度,這也是國家給予各級軍官的崇高榮譽。
  • 古田會議產生了多少元帥、大將和上將
    參加古田會議的各類代表120左右,其中第一類是前敵委員會委員:毛主席、朱德、陳毅、羅榮桓、林彪、伍中豪、譚震林等13人。建國後1955年9月,朱德、陳毅、羅榮桓、林彪被授予元帥軍銜,十大元帥就佔了四個。如果伍中豪不犧牲,我想其軍銜應是大將之上。譚震林因參加地方工作,未授銜,長期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副國級。
  • 共和國開國最後的中將、上將、大將、元帥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同志,因病於2015年9月3日1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中將,至此,所有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全部離世。在1955年至1965年期間,曾有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被授予或晉升軍銜,他們被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將帥」。而今,開國將帥僅剩少將50餘名。小編帶著您回頭看看,最後的將帥都是誰?
  • 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朱老總年輕時徒步長途跋涉上千裡,前往雲南昆明,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自己在滇軍中的生涯。在滇軍期間,朱老總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快便出人頭地了。
  • 1955年他只是少將,卻能享受中將、上將標準的待遇,這是為何?
    1955年我國實行了軍銜制度,授銜儀式上對於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授銜,按照軍銜級別的不同,不同軍銜的開國將領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位開國少將,卻能夠享受中將、上將的標準。那麼,這位開國少將是誰?又為什麼能夠享受比自己級別高出不少的待遇呢?
  • 他的軍職曾與元帥平級,手下有上將大將,自己卻是中將軍銜!
    倪志亮(左)1933年開始,倪志亮就成為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人之一,出任了軍司令部參謀長的職務。這個時候,許世友,陳錫聯等開國上將,還都只是倪志亮的下屬。倪志亮脾氣火爆,作戰卻勇猛,在紅四方面軍還是很有威信的,他是紅四方面軍的第四號人物,還參與創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後來的川康邊革命根據地。抗戰時期,倪志亮擔任過129師的參謀長,徐向前當時只是129師的副師長,按照軍中級別劃分,師參謀長和副師長平級。當時倪志亮的軍職可以和元帥相媲美。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 如果參加55年授銜, 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55年授銜,最後辭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是誰?當時多大年紀
    55年授銜,最後辭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是誰?當時多大年紀如今,距離中國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已經過去70多年,這場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取得的偉大勝利,永遠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如今,儘管抗戰的硝煙早已散盡,但那段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歲月,卻時時縈繞在每位中華兒女的心頭,久久不能忘懷。
  • 此將是元帥的戰功,大將的軍銜,上將的資歷
    說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神,可能大家都會想到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總,以及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元帥(擁有軍神之稱)。其實除了這兩位,還有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戰神。只不過,他並非是元帥軍銜,而是大將軍銜。雖然,粟裕司令員是大將軍銜,但他確實名副其實擁有元帥戰功。
  • 4元帥1大將,有位上將擔任了國防部長
    因為,從元帥、大將、上將,到中將、少將各個級別都有的省份,只有湖北、湖南和四川三個,而四川走出的元帥是最多的,達到了4名,超過了湖南(3名)、遠遠超過湖北(1名)。這4名元帥便是朱老總、劉帥、陳老總、聶老總。朱老總字玉階,1886年生於四川儀隴,23歲時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在蔡鍔領導的新軍中任下級軍官,參加了辛亥革命和護國戰爭,數年後升任靖國軍的旅長。此時。
  • 不看資歷,只看戰功,在開國中將裡,還有誰達到授予上將的標準
    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的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第一年。當時參與評銜的將領都是革命戰爭年代的功臣。跟著他們的職位不同,立下的功勞不同,分別授予了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能夠授予元帥的功臣自然是戰功赫赫,在革命戰爭年代做出的貢獻也是最大的。
  • 開國57位上將,其中有三位是國軍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那就是國軍起義和投誠的將士,正是由於他們迷途自焚、早日幡然悔悟,站到了人民這一邊,才使得我軍的人民解放事業進行得很順利。他們的正義之舉,無疑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在起義或者投誠的著名國軍將領有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程潛、盧漢、龍雲、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高樹勳等等。其中有三位國軍將領取得了我軍的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陳明仁、董其武和陶峙嶽。
  • 將星璀璨的紅1軍團:軍團長政委成為元帥,參謀長為何成上將?
    值得一提的是,在紅1軍團指揮部的高級軍官中,其軍團長和政委在1955年成為開國元帥,而參謀長在1955年成為了開國上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紅1軍團參謀長,開國上將陳奇涵跌宕起伏的人生。陳奇涵早年考入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