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婦女宮外孕大出血,市縣鄉三級醫生接力搶救
徘徊鬼門關7天後 她被拽回來了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徐哲 通訊員 何勝)9月21日下午,躺在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心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ICU)病床上的卓女士有些「斷片」——雖然現在腦子清醒了,但怎麼也想不起來9月12日她宮外孕大出血暈倒後的情景了。她不知道的是,為了搶救她,市、縣、鄉三級醫療部門經歷了驚心動魄的7天。
9月13日凌晨1時許,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劉鳳鳴副主任在睡夢中被電話吵醒:「馬山縣周鹿鎮衛生院有位婦女宮外孕大出血,需要緊急搶救。由於不具備轉院條件,需要你馬上去周鹿鎮衛生院搶救患者。」
接到電話後,劉鳳鳴副主任立即動身,2個多小時後,當她趕到衛生院看到患者時大吃一驚:患者深度昏迷,血壓50-80,心率170(心跳,正常不運動的人平均每分鐘75次),呼吸呈窘迫的點頭呼吸——這種呼吸只有瀕臨死亡的人才會出現。見到從南寧趕來的專家,患者的丈夫鍾先生一下就跪到了劉鳳鳴副主任的身前:「一定要救救我老婆!」
據周鹿鎮衛生院的醫生介紹,卓女士因為宮外孕大出血,導致心、肺功能急性衰竭;為了搶救患者,馬山縣醫院的醫生來了3撥,能用的方法都用了,但還是沒能阻止病情惡化。劉鳳鳴副主任查看了卓女士的治療記錄後發現,以鄉鎮衛生院的設備條件,目前確實沒有辦法對患者做進一步的搶救,必須馬上轉到市級醫院。然而處於瀕死狀態的患者並不具備轉院條件,要轉院必須先穩定患者病情。
「將血管活性藥用到最大量。」劉鳳鳴副主任馬上調整治療方案。採取一系列搶救措施後,患者的生命體徵依然很微弱,仍處於瀕死狀態。「只要患者還沒有去世,就不能放棄。」劉鳳鳴副主任決心試一試,冒險轉院。為防急救車上的兩個小氧氣瓶不夠用,醫生們還專門將衛生院的一個大氧氣瓶搬上了急救車。這個大氧氣瓶有300公斤,從衛生院回市一醫院的路上,一位男護士一直抱著大氧氣瓶,而劉鳳鳴則密切地關注著患者的每一個細微變化。
在經過2個半小時的顛簸後,卓女士於當晚7時抵達了市一醫院,並馬上轉入胸心血管外科搶救。
「患者來時,我沒想到狀況這麼差。」市一醫院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鄭曉宇說,在重症監護室進行了3天搶救後,患者的病情仍未有明顯好轉。16日,醫院對患者進行了全院大會診,並決定給患者試一試ECMO(俗稱人工心肺復甦機)。
據介紹,ECMO就是將患者的血液從體內引流到體外,經人工膜肺氧合後,再將氧合血灌注入體內,以維持機體各器官的供氧,使心、肺得到休息,為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復贏得時間。
17日下午,患者接受該項治療10分鐘後,危重症狀馬上就有所減輕。40個小時,患者恢復了自主的心肺功能,生命體徵也逐步恢復。
當得知患者的生命保住後,周鹿鎮衛生院韋院長給劉鳳鳴副主任發了一條簡訊,「如果不是你們來,如果不是準確判斷,加上你們先進的設備,她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