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園丨魯連子:不計個人得失的大名士

2020-12-11 掌上蘭州

01

輕鬆一課

古人三年才能「高考」一次 不小心就白了鬍子

因為疫情影響,2020年的高考時間比往年推後整一月,7月7日,全國高考在炎炎暑日火熱開始。事實上,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後,高考時間本就定在每年的7月7日,即盧溝橋事變日,高考定在這一日,寓意莘莘學子不忘國恥,以國為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但7月份,天氣實在太熱了,考生在考場上一坐就是兩個小時,很容易發生中暑等情況,而且,天熱易煩躁也影響考試發揮,從2003年開始,教育部將原定於7月的高考改為6月。

人們一直把現代高考制度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做比較,那麼,古代的「高考」是在什麼時候舉行的呢?

古代科舉考試與現代中高考一樣,也是分階段分層次的,分別有:鄉試、會試、殿試。會試就相當於現在的高考吧,這是一次中央級別的全國性考試。會試又叫「春闈」,一看名字就知道,古代的「高考」是在春天舉行的。春天哪一月又各不相同。我們知道,科舉制度自隋朝開始,唐代考試時間定在春夏之間,宋元就到農曆二月了。明清時期沿襲前朝舊例,會試也是在春季舉行,故稱「春闈」。與「春闈」相對應的還有「秋闈」,也就是在秋天舉行的鄉試,鄉試考取的是舉人,也就是為「春闈」進行考試資格選拔,只有舉人才有資格參加「春闈」會試呢!若把「秋闈」與現代考試制度相比,中考差不多能對應上吧。

不過,與現代中高考不同,古代的「春闈」「秋闈」每三年才考一次,考試機會難得著呢,若屢試不中,一不小心就考成範進了——鬍子白了還在參加「高考」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說了「春」「秋」,再說「闈」,「闈」就簡單多了,若參觀過南京夫子廟附近的「江南貢院」就會很直觀地知道,古代的考生待遇可要比現在級別高得多,那都是單人單間。待搜完身,發三支蠟燭,就把考生關進一間不到兩平方米的房子內,答題、吃住都在裡面,故稱作「闈」。所以說,古代的高考與現在熱火朝天的場面可大不相同,那基本上是一個人的戰鬥。 (文/廣雅)

02

扒著門縫看歷史

魯連子:不計個人得失的大名士

春秋戰國的時候,有很多才華橫溢的大名士,他們個個飽讀詩書,都很有學問。魯連子的名氣在諸子百家裡算不上大,但卻被人認為是當時唯一的真名士。

魯連子是齊國人,生於戰國時期,公元前305年。他年輕的時候在齊國著名的文化學院稷下學宮進修學習,當時學院裡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學者,名叫田巴。田巴學識過人,文思如泉湧,是學院的辯論冠軍。

魯連子看不慣他誇誇其談的樣子,便問他:「田先生,現在楚國、趙國、燕國、陳國、蔡國,五國聯軍攻打齊國,不知您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敵人退兵?」田巴沉默了半天,回答說:「我沒有辦法。」魯連子說:「身為齊國臣民,敵人都快打到家門口了,您卻只顧在這裡空談,不考慮怎麼救國,您不覺得可悲麼?」一席話說得田巴滿臉羞愧,從此退出稷下學宮。

後來,燕國大將樂毅帶兵攻破齊國,幾乎將齊國大小城市全部佔領,僅剩即墨城孤城奮戰。危急之際,魯連子使用反間計,派人到燕國散布樂毅要謀反的謠言,說樂毅之所以沒有攻下即墨城,是因為他想把齊國打敗後,自己當齊國國王,所以在故意拖延時間。燕國國王一聽,就派人去把樂毅大將軍的位子給撤掉了。結果,新上任的大將軍是個大草包,不但沒有攻下即墨城,原先佔領的地盤,也被齊國重新搶了回去。齊國總指揮叫田單,他收復狄城的時候,魯連子說:「狄城你攻不下來。」田單很不服氣地說:「我以前帶的殘兵敗將,連續收復了50座城市,現在糧草充足,兵強馬壯,攻打狄城,是易如反掌。」結果,田單一連攻了三個月,狄城紋絲不動。

沒辦法,田單去請教魯連子。

魯連子說:「以前打仗的時候,你總是衝在最前面,打完仗又和士兵一起搬石頭修城牆,那時候你振臂一揮,將士們個個奮勇衝殺。現在呢?打仗的時候你躲在軍營內聽別人匯報,打完仗你在家裡飲酒作樂,這樣的作派,將士們還願意為你冒死作戰嗎?」田單聽完,慚愧不已。第二天,田單披掛上陣,身先士卒,這下將士們的士氣重新回來了,終於將狄城收復。

齊國全境收復之後,齊國國王要給魯連子論功行賞,誰知他卻早已飄然而去,歸隱東海。正如李白的詩句裡所寫: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文/書香遍野)

03

小神話

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是神、人聯姻的兒子,他父親叫帕琉斯,是希臘城邦的國王,母親則是美麗溫柔的海洋女神忒提斯。在阿喀琉斯出生後,他的母親忒提斯從命運女神那裡得知自己的兒子將會戰死。為挽回兒子的命運,忒提斯便用天火燒煉就兒子金剛不壞之身。本來修煉工程已經順利進行到最後階段,卻不慎被阿喀琉斯的父親帕琉斯撞見,計劃功虧一簣,給兒子的金剛不壞之身留下了罩門。

但更為廣泛的說法是,忒提斯是用水,而不是用火給兒子打造神的軀體,她握著阿喀琉斯的腳踝倒提著將兒子浸入冥河,被河水浸過的身體都刀槍不入了,可漏掉的腳踝卻成為阿喀琉斯的致命死穴——這就是著名的阿喀琉斯之踵,指一個人致命的弱點或軟肋。為了規避命運女神的預言,母親將阿喀琉斯寄養給他人,甚至不惜隱瞞身份和性別。但命定要發生的事情終究躲不掉,特洛伊戰爭爆發,沒有阿喀琉斯參戰,希臘人就無法贏得戰爭的勝利,最終阿喀琉斯還是來到特洛伊戰場。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用筆墨最多、最強大、最勇敢、最光芒四射的英雄就是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具有神族血統的英雄,但他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為了替好朋友報仇,他將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決然迎戰赫克託爾。在阿喀琉斯看來,真摯的友情比生命更重要。這是一場真正的王者對決。兩人之間的戰鬥就像熔巖噴發,電光石火,讓人感到驚心動魄。阿喀琉斯再次見到赫克託爾,已完全忘記母親的勸告。因為以命運女神的預言,只要阿喀琉斯殺死赫克託爾,自己的死期也就到了,他將被太陽神的神箭射死。

阿喀琉斯在決鬥中殺死赫克託爾,一雪前恥。但在戰爭的最後,命運女神的預言還是無可挽回地應驗了,阿波羅將一支暗箭射向阿喀琉斯的腳踝,這是他全身上下唯一的,也是最脆弱的地方。英勇的阿喀琉斯轟然倒地,與世長辭。(文/解語花)

04

漲姿勢

「皇帝」一詞是怎麼來的

君主稱為「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在此之前,中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或單稱「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

秦王嬴政統一天下之後,覺得自己這是建立了自古未有的功業,甚至連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仍然和以前的各國國君一樣稱「王」的話,不足以顯現出自己「前無古人」的功績來,於是嬴政讓宰相李斯等人議改稱號。李斯和眾位大臣商議後報告嬴政說,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可改「王」為「泰皇」。嬴政反覆考慮,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決定兼採「皇」「帝」兩個字,稱為「皇帝」,並自號始皇帝。從此,「皇帝」的稱號為歷代君主所沿用。 (文/百城閣)

相關焦點

  • 我正當紅時④|肖蘭:不計個人得失治病救人,是永遠不變的使命
    這是她第一次和孩子分別,「孩子太小,還不懂家國的意義。為了她,我會保護好自己」。在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肖蘭在湖南專屬重症醫學科負責總務、質控護理工作,工作強度、難度超乎尋常。肖蘭表示,作為呼吸重症專科護士,平時這些工作不難完成,但由於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著三層手套,透過模糊的護目鏡,再加上缺氧引起的呼吸困難,日常的工作也變得異常辛苦起來。除了極大的身體負擔,心理壓力也隨之劇增。「上班沒有時間多想,下班回到酒店就有各種擔憂。擔憂自己防護沒有做好,擔心下一步還需要做什麼……」那段時間,肖蘭經常失眠,支援一個月回來,瘦了七八斤。
  • 生而為人,不計得失,只論成敗
    我覺得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大腦本身就是各種意識的結合體,作為人的主觀意識,肯定優先提取對自己有利的;忽略掉一些對自己不利的。我能得到什麼,我會失去什麼人們的矛盾大多來自於此,覺得得到的和失去的(付出)不成正比;大家其實都是聰明人,如果有這種想法之後再想想:你的付出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多或者說你的存在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無可替代,是不是開心很多?
  • 李霄鵬親自回答你:一時得失可忽略不計
    李霄鵬親自告訴你答案:一時得失可忽略不計》次日的足協頒獎典禮上,李霄鵬蟬聯最佳主帥,三悶棍出自口中,當時我不知道球迷們是笑還是在哭。李霄鵬對於魯能的打造仍在繼續之中,而目標也是沒有一絲絲改變,就是衝擊一下60分。
  • 不顧安危 不計得失 挺身而出 陳勇軍、魏煥平:成都市見義勇為勇士
    他們在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不顧安危、不計得失,挺身而出,甚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陳勇軍:為救輕生女子,凌晨躍入錦江陳勇軍是成都眾和計程車公司駕駛員。2020年8月25日凌晨5點40分左右,他駕駛計程車路經錦江區濱江路合江亭時,聽到岸下有個女生喊「救命」「有人跳河了」。
  • 盤點丨你關心的奧運新聞 / 述評:得失之心,為何輕了
    馬術個人三日賽華天獲第8位馬術個人三日賽結束,中國選手華天最終名列第8位,這也是中國馬術在奧運賽場上取得的最好成績。瞭望新媒體綜合新華網、央視網、@CCTV5、@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昔為失金嘆息,今為「斬獲銀銅」喝彩,得失之心為何輕了來源丨人民日報  記者丨管璇悅
  • 以平常心面對得失
    作者:王傑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對每件事都斤斤計較、盤算利益得失,那麼永遠也無法走出名韁利鎖的牢籠。當我們學會以平常心對待一切的時候,就能看到生活的美好。
  • 是非在己,毀譽由人,得失勿論
    看電視的看到了這句話「是非在己,毀譽由人,得失勿論」,出自電視劇《陳情令》魏無羨之口,是他在亂葬崗上送別藍忘機的時候說出的,結合當時他的處境,真是讓人倍感辛酸。沒有人可以給他一條好走的陽關道,也沒有人能告訴他哪裡有更好的辦法保住自己想保護的人,他只能遵循本心做事,走到這裡就是這裡,哪怕是一條獨木橋,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至於怎麼評判是別人的事情,自己只能不計得失一路向前。他選的路異常的艱難,我曾經想過,若是換做是別人呢?
  • 違法曝光丨魯A魯F魯K魯V車,駕駛人未系安全帶被監控抓拍
    以下魯A魯F魯K魯V車行駛在威海轄區內的威青高速,因駕駛人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被監控抓拍,依法處罰款200元,記2分的處罰。威海高速交警支隊發布關於查處不按規定使用安全帶違法行為的通告違法曝光丨這些魯K車副駕駛,乘車不系安全帶被監控抓拍違法曝光臺丨京K魯A魯B魯K豫A,你們超速了!違法曝光丨這位無證駕駛司機出生日期為19848-03-28?
  • 如果你不是聰明絕頂,那就做一個不計較得失的「傻瓜」
    那就是我們都缺少一種不計較得失的「傻瓜」精神。我之所以會寫今天這篇文章,不是因為我想去教化誰,我並不具備這樣的資格。只是因為曾經的我也是文章開頭的那群人,那時候,我的內心始終縈繞著兩個念頭。其實很好理解,如果你的目標在距離你十公裡處,你可能根本看不見目標,但是另一個人的目標也在十公裡處,但這個人像個傻瓜一樣,一直不計較得失的往前走,邊走邊學邊成長,走在五公裡的時候,他似乎看到了目標的樣子,但不夠清晰,沒關係,他繼續往前走,依舊不計得失,又走了兩公裡,這回目標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文丨侯寶中從省委組織部了解到,在7月1日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我省共有7名優秀個人和11個先進集體受到表彰。其中,全國優秀共產黨員3名,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4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11個。(長城網)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監控抓拍:魯K魯M京Q車司機未系安全帶!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條明確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照規定使用安全帶」;以下魯K魯M京Q車行駛在山東威海↓↓↓不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發生交通事故後,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會受到極大傷害↓↓↓
  • 省長關心事丨農經站上演空城計 百姓辦事總吃「閉門羹」
    省長關心事丨農經站上演空城計 百姓辦事總吃「閉門羹」 2020-08-31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陰陽師:登上大名士段位只需五個式神?一速固定陣容強勢上分攻略
    當前版本鬥技主流的陣容都是以千姬為核心,這導致對局時間加長,很多時候兩個小時的鬥技時間打不了幾局,再加上鬥技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勝率,這導致每周比較難上分,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理想的段位。今天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分享一個針對主流千姬陣容的一速陣容,只需要五個式神不用變陣,就能輕鬆登上大名士段位。
  • 文史園丨鏟屎官楚莊王的愛馬死了,是肥死的
    楚莊王卻不一樣,別說讓愛馬腥風血雨馳騁疆場,莊王都捨不得馬住馬棚,吃草料!他讓愛馬搬進了豪華的宮殿,馬身上配的不是鞍韉,而是披上豔麗的絲綢衣裳。這還不夠,他還設了名為「露床」的床讓馬休憩,吃的就更不用說了,給馬享用的是棗脯、桃脯等美味,這些東西便是平常人都輕易吃不到啊!總而言之,楚莊王愛馬如愛人,這哪裡是養馬,他簡直把馬當寵妃一般百般寵溺。
  • 莊子:賢者處世不計得失,做事不拖泥帶水
    【賞析】聰明的人往往自恃聰明而目中無人,做事總是以我為中心,聽不進別人的半點意見。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總是把個人利益看得很重,做事斤斤計較。善於雄辯的人整天攻心鬥智,勞神憔思,言辯不休。不善言談的人做起事情來則拖泥帶水。這四種人雖對社會不能造成很大危害,但也無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這四種人應不斷地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努力改善人際關係。
  • 違法曝光丨魯F魯K魯G魯R豫A車,副駕駛乘車不系安全帶被監控抓拍!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條明確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照規定使用安全帶」;以下魯F魯K魯G魯R豫A車行駛在山東威海
  • 【身邊的榜樣】用行動踐行擔當丨日沙周樂
    也因此,他從來不會因為個人的小病小災而耽誤村裡扶貧上的工作。在脫貧攻堅普查前夕,也就是在日沙周樂離世不久之前,他的身體雖然已經出現不好的狀態,血壓也一直居高不下,但他並沒有在意。不計個人得失作為近20年黨齡的「老黨員」,日沙周樂同志時刻把組織要求記在心中,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在2017年12月村級換屆選舉中,日沙周樂同志以近全票的成績,連選連任村委主任。
  • 德乙前瞻:保級軍團混戰,卡爾斯魯厄能否兩連勝,將波鴻拖下水?
    德乙聯賽第27輪,卡爾斯魯厄與波鴻的對決,將計劃於北京時間5月24日19點30分開始比賽,對於這樣一場德乙保級大戰,可能從觀賞性的角度上講,未必有同時進行的漢堡參加的榜首大戰更好看,可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不難發現,本場比賽的客隊波鴻,在德乙的得失球總數高居榜首,這說明有波鴻的德乙,不會缺乏進球
  • "齊"心"魯"力丨「黨徽閃,啥都管」 回遷小區換新顏
    "齊"心"魯"力丨「黨徽閃,啥都管」 回遷小區換新顏 2020-12-14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齊魯大地,齊在前,魯在後,山東為何簡稱魯,而不簡稱齊?
    我們都知道:山東這塊地方歷來被稱為「齊魯大地」,齊在前,魯在後,然而,在現在的簡稱中,山東卻被稱為「魯」,而沒有被稱為「齊」,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齊魯大地這個稱呼的由來。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春秋時期,即便禮崩樂壞,周天子連飯都吃不起的時候,魯國還堅持道義,無償為周天子提供幫助,事實上,當時很多諸侯國都不向周天子進貢魯了。到了春秋後期,周朝的禮儀制度保存得最好的,已經不是周天子,而是魯國了,時人更有「周禮盡在魯」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