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中野第一縱隊整編成兩個軍,兩位軍長後來成就如何

2020-12-18 論今朔古

1949年中央軍委提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和部隊番號的指示,四大野戰軍進行了整編,將原來的縱隊改編為軍一級作戰單位,中原野戰軍由此改編為第二野戰軍。

作為四大野戰軍之一,中原野戰軍當時擁有7個縱隊,不過在整編後,第二野戰軍卻形成了9個軍的戰鬥序列,這多出來的兩個軍來自哪裡呢?其中一個是陳賡的第四縱隊劃分成為了兩個軍,另一個則是楊勇統帥的第一縱隊了。

第一縱隊在抗戰勝利後由冀魯豫軍區主力改編而成,當時由楊得志率領,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第一縱隊劃分到了晉冀魯豫野戰軍麾下,司令員則換成了楊勇,後來晉冀魯豫野戰軍又改為中原野戰軍,1949年2月四大野戰軍統一整編時,第一縱隊將下轄的第1旅,第2旅以及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組成了一個軍也就是16軍,而剩下的第20旅則單獨與豫皖蘇軍區部隊組成了一個軍也就是18軍。

第16軍軍長和第18軍軍長分別由誰擔任呢?為何後來大授銜時一位被授予了中將,另一位卻是大校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首先來看第16軍軍長,由尹先炳擔任,他出生在湖北漢川縣,15歲時就參加了紅軍,參軍後,他被分配到了紅二軍團擔任過排長,連長等職位,後來他被調到紅四方面軍跟隨部隊參加了長徵。

抗戰爆發後,尹先炳先後出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參謀長,團長等職,這個團可是來自井岡山的一支老紅軍部隊,抗戰時期跟隨八路軍前總指揮部馳騁華北戰場,參與了百團大戰等戰鬥,之後他又先後擔任過旅長,軍分區司令員,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尹先炳擔任中原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旅旅長,後來升任為第一縱隊副司令員,協助司令員楊勇指揮了多次作戰,他和楊勇也建立深厚的戰友情,第二野戰軍成立後,他出任16軍首任軍長,參與指揮了渡江等一系列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過貴州軍區副司令員,1952年率領16軍赴朝作戰,大授銜時他本來要被授予中將,可惜因為個人問題被改授為大校,1983年當得知楊勇將軍去世後他悲傷過度,當天腦溢血發作住院,沒多久就去世了,享年68歲。

其次是18軍軍長張國華,被大家稱為「佛光將軍」,他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懷忠鎮,不到15歲他就參加了革命,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

抗戰勝利後,張國華被派往豫皖蘇軍區任職,先後擔任過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在他的統帥下,短短兩年間就發展出了7萬人的武裝力量,解放戰爭期間多次配合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的作戰任務,第二野戰軍18軍成立後,他被任命為18軍軍長。參與了渡江戰役,成都戰役等。

新中國成立後他率兵前往西藏,為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家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55年他被授予了開國中將,後來他歷任西藏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政委等職。1972年他在成都病逝,享年58歲。

相關焦點

  • 東北9個獨立師組成了3個縱隊,分別由誰負責?他們後來成就如何
    1948年2月,東北野戰軍在原來九個縱隊的基礎上又將當時的9個獨立師整編為三個縱隊,這樣一來東北野戰軍一下子擴編到了12個縱隊,戰鬥力又大大提升了一大截,雖然這三個縱隊成立時間比較晚,但是作戰能力還是非常厲害,尤其縱隊司令員都是大名鼎鼎的猛將,那麼這三個縱隊司令員分別是誰?
  • 四野原有12個縱隊,卻編成了18軍,多出的6個軍軍長是誰
    後來成就如何?這6個軍的情況還不完全一樣。先說第50軍吧,怎麼來的?那是曾澤生長春起義部隊改編而成的,原來是國民黨的第60軍,改編過來後是第50軍。軍長曾澤生。曾澤生是雲南人,滇軍將領,他在關鍵時刻起義,促成了長春的順利解放。
  • 三野第七兵團轄有4個軍,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後來結局如何?
    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是由原山東兵團於1949年1月22日改稱的,轄4個軍,分別是第21軍、22軍、23軍和35軍。第七兵團的司令員、政委和參謀長在日前的文章已經對大家作過分享,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4個軍的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他們的結局如何?
  • 直屬二野司令部有兩個軍,軍長政委都是誰?後結局如何?
    上回說過,第二野戰軍轄有第三兵團、第四兵團、第五兵團,後又加了一個第十八兵團,除這四個兵團之外,還有二野司令部的2個軍,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這2個軍的軍長政委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直屬野戰軍司令部的這兩個軍,一個是由桐柏軍區部隊組成的第58軍,另一個是陝南軍區地方部隊和原38軍第17師合編而成的第19軍。第58軍的軍長是孔慶德。
  • 國軍悍將胡璉,章逢集大戰,中野三個縱隊沒打過整編11師一個團
    從18軍走出的歷任軍長,如陳誠,羅卓英,黃維,胡璉等人都是蔣介石頗為器重的將領,在國軍中都有很高的地位。解放戰爭爆發之後,18軍被整編為11師,黃埔四期畢業的胡璉擔任師長。胡璉和張靈甫一樣,都是陝西人,也都是從抗戰時期一路打出來的,但是胡璉相比於張靈甫更言,作戰時更為謹慎。
  • 整編74師重建,中野六個縱隊沒打過其一個旅,差點被其中心開花
    整編74師,也就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74軍,這支部隊組建於1937年淞滬會戰時期,首任軍長俞濟時,但卻是在第二任軍長王耀武的手中發展壯大的。和五大主力中其他部隊不同,這支部隊完全是靠著強悍的戰鬥力一仗一仗打出來的,讓日軍聞風喪膽。
  • 1949年-1985年,第14軍的軍長都是誰,當時他們的的年齡是多大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兵團更是東徵西討,立下赫赫戰功,1949年軍隊改編的時候,陳賡擔任二野第四兵團司令員,當時第四兵團一共下轄三個軍,分別是第十三、十四和第十五軍,每一個軍都是精銳之師,比如第15軍後來在朝鮮打了一個上甘嶺,第十三軍軍長是瘦子周希漢等等,今天我們來說說第十四軍。
  • 1949年7月,陳賡兵團為何被劃歸第四野戰軍指揮?看看局勢就知道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1949年7月間,第二和第四野戰軍進行了一次整編,即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被劃歸第四野戰軍指揮,參與執行白崇禧軍事集團的大迂迴大包抄。二野第四兵團成立於1949年2月,全兵團共轄第13、14、15軍,兵力約八萬餘人。
  • 華東野戰軍非常特殊的2個縱隊,司令員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1948年7月,華東軍區將魯中南軍區各分區基幹團,合編組成了華東野戰軍魯中南縱隊。魯中南縱隊在組建之後,先後參加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到了1949年2月,魯中南縱隊與在濟南戰役中發動起義的國民黨吳化文部,合編為了第35軍,隸屬於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戰鬥序列,繼而又參加了渡江戰役。1950年1月,第35軍的番號被撤銷,軍部及軍屬炮兵團調歸華東軍區海軍建制,所轄三個師分別調歸浙江軍區建制。
  • 抗美援朝時期,四野出動了8個軍,軍長分別是誰?他們後來成就如何
    1950年10月彭老總率領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當時的兵力大多都是從第四野戰軍抽調的精兵悍將,畢竟從戰略調配和地理位置來說,第四野戰軍都有著巨大的優勢,抗美援朝戰爭持續了兩年多,第四野戰軍先後出動了8個軍的兵力,那麼這8個軍分別由誰來率領呢?他們後來成就如何?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
  • 解放軍王牌「旋風縱隊」,走出的5位王牌軍長都是誰?成就如何?
    說起」旋風縱隊「,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韓先楚上將,它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就是韓先楚,3縱在東野中以神速奔襲出名,在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中,主要依靠的就是3縱,遼瀋戰役中,3縱殲敵3.9萬,俘虜國軍第9兵團司令廖耀湘,1949年全軍改編後,3縱改為了第四野戰軍40軍,其中走出5位王牌軍長,他們都是誰?韓先楚上將
  • 名揚朝鮮戰場的第二十軍軍長,後來成就如何,他當過兩兵種司令員
    兵團下屬的有一個第二十軍,這是由當年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改編而成的王牌軍,當時的軍長叫張翼翔。張翼翔是湖南瀏陽人,出身貧寒,三歲喪父,母親帶著他們幾個兄弟一路乞討,去江西安家。為了生計,張翼翔不得不給地主家放牛,有一次牛沒有吃飽,地主不讓他吃飯,還惡狠狠地說,牛沒有吃飽,你還好意思吃飯?言外之意,張翼翔還不如他家的牛金貴。
  • 上甘嶺戰役中兩個軍參戰,第十五軍下轄3個師,師長分別是誰
    1952年10月14上甘嶺戰役打響,這場戰鬥持續了43天,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此次戰鬥志願軍一共有兩個軍參戰,分別是王近山領導的第12軍和秦基偉領導的第15軍,這兩位將軍在1955年大授銜時都被授予開國中將,秦基偉更是在1988年榮升為開國上將,成就非常大,那麼秦基偉率領的第十五軍下轄三個師的師長後來成就如何呢
  • 1947年9月,東北民主聯軍新組建了四個縱隊,軍事主官是誰?
    一、東北民主聯軍第七縱隊。東北民主聯軍第七縱隊也就是後來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的前身,是由西滿軍區獨立第1師、獨立第2師和獨立第3師合編而成的。 從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縱隊到第四十五軍,這支部隊一共有兩位軍事主官,一位是黃永勝,他是湖北鹹寧人,他後來調任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不久又調回出任第四十五軍軍長。
  • 第四野戰軍唯一一個直屬軍,軍長和政委後來都沒有軍銜,為什麼?
    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繼而發起了南下作戰,兵鋒直指中南地區。在第四野戰軍南下作戰的過程中,於1949年7月在原有十二個軍的基礎上,又新組建了一個軍。當時,新組建的這個軍並沒有劃歸任何兵團建制,而是直接隸屬於第四野戰軍,是第四野戰軍唯一一個直屬軍。那麼,第四野戰軍唯一的直屬軍是哪一個呢?
  • 定陶戰役中,被我軍活捉的第3師師長趙錫田,後來的結局如何?
    一文中曾經提到,這是一場敵我差距六比一的情況下的一次戰役,就在這場敵我力量懸殊的戰役中,劉鄧大軍發揮出了極奇巧妙的戰術,不僅消滅了敵整編第3師,並活捉敵中將師長趙錫田。今天,龍叔就和大家說說這個被我軍活捉的趙錫田,後來的結局如何?趙錫田是江蘇漣水人,1907年生。
  • 一野7個軍長,有一位大將三位上將,唯獨他沒有參加大授銜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戰軍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彭老總出任司令員兼政委,原下轄的各縱隊改編為第1、第2、第3、第4、第6、第7和第8軍,一共7個軍,每個軍下轄3個師。在一野的7位軍長之中,有鼎鼎大名獨臂戰將賀炳炎、王震、許光達等人,這7位軍長之中只有許光達一人是大將,作為一野之中唯一的大將,許光達是了不起的,他也是十大大將裡最年輕的大將,時年47歲。
  • 二野下轄9個軍,只有3位軍長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他們分別是誰
    淮海戰役勝利後,中原野戰軍也被改編為第二野戰軍,當時中原野戰軍有七個縱隊,這7個縱隊被改編為7個軍,不過第二野戰軍有3個兵團,按照三三制的要求,當然應該有9個軍配置,而剩下的兩個軍則是中原軍區的部分兵力了。不過在這9個軍中,只有3位軍長曾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他們分別是誰呢?
  • 各野戰軍都沒有第五縱隊番號,唯獨東野有,縱隊司令還是一位名將
    而且有意思的是,各野戰軍第六縱隊都是王牌縱隊(縱隊司令員也都是名將),像大家耳熟能詳的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羅元發,中野的第六縱隊王近山,華野的第六中隊王必成,包括東野的洪學智都是各野戰軍響噹噹的戰將。
  • 南泥灣成就了359旅,英雄血脈由兩個軍延續,軍長的大名如雷貫耳
    後來,為了保衛陝甘寧邊區,防禦國民黨的軍事摩擦,王震將軍第359旅奉命調回陝甘寧邊區。在此期間,八路軍開展生產自救運動,359旅成為了開墾南泥灣的主力。這是一群扛槍打仗的熱血男兒,拿起鐵鍬、起鋤頭也是把好手,他們硬是把昔日的「爛」泥灣建設成了「陝北的好江南」!被俘日軍向王震將軍敬禮抗日戰爭後期,359旅再次分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