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灣成就了359旅,英雄血脈由兩個軍延續,軍長的大名如雷貫耳

2020-12-22 騰訊網

當年,郭蘭英一曲《南泥灣》紅遍天下,無數人通過這首歌知道了八路軍開荒種地的故事,繼而知道「359旅是模範」,是這支部隊把南泥灣變成了「陝北的好江南」。

我們還知道這個旅的旅長叫王震-赫赫有名的「王鬍子」,後來的共和國上將,威震新疆的解放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開國上將 王震

由於歌曲《南泥灣》廣為流傳,深入人心,因此,不少年輕人對359旅的印象就是四個字-開荒種地。

這就曲解359旅這支英雄部隊了,他們開荒種地是能手,戰場殺敵也絕對是把好手!

不過,有人發現,359旅從建立開始,一會兒在山西前線抗日作戰、在南泥灣開荒,一會兒又揮師南下、班師中原、回師陝甘寧,又再度南下、北上,轉隸頻頻。

於是,許多人關心一個問題,359旅就這麼轉來轉去,除了在南泥灣留下輝煌業績外,這支赫赫有名的部隊之前幹了些什麼,之後又去哪兒了?

另外,是哪個部隊繼承了359旅的榮譽?這個部隊及其指揮官是不是我們熟知的人?

要解答這些問題,就必須講一講359旅「分分合合」的故事。

首先,359旅是國共合作的產物,它完整的番號是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

359旅首任旅長是陳伯鈞,王震是副旅長,二人都是後來的開國上將。

王震與勞動模範在一起

359旅在成立之初就進行了第一次拆分,陳伯鈞旅長率第718團和旅直屬營一部留守在陝甘寧邊區。

王震副旅長則率第717團和旅直屬營一部,打著第359旅的旗幟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

王震在山西發動群眾,擴充部隊,開闢根據地,並配合國民黨軍進行忻口、太原作戰,到王震將軍出任359旅旅長時,隊伍已經發展到12000餘人。

後來,為了保衛陝甘寧邊區,防禦國民黨的軍事摩擦,王震將軍第359旅奉命調回陝甘寧邊區。

在此期間,八路軍開展生產自救運動,359旅成為了開墾南泥灣的主力。

這是一群扛槍打仗的熱血男兒,拿起鐵鍬、起鋤頭也是把好手,他們硬是把昔日的「爛」泥灣建設成了「陝北的好江南」!

被俘日軍向王震將軍敬禮

抗日戰爭後期,359旅再次分兵了。

1944年10月,359旅成立了八路軍獨立第1遊擊支隊,王震任司令員、王首道任政治委員。

這一次,他們要一路南下,奔赴華南地區開闢根據地,因此叫「南下支隊」。

南下支隊分批出發,第一批由359旅旅長王震親自率領,他們從國民黨軍中殺開了一條血路,一路從陝北打到了湖南和廣東。

一群幾天前還在南泥灣開荒種地的「農民」,居然有這等犀利的穿透力、強悍的戰鬥力,國民黨方面無論如何也想不通。

抗日戰爭勝利後,這支部隊奉命回師北上,編入了中原軍區,王震上將擔任了這個軍區的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在此期間,王震上將把359旅的戰旗交給了他的愛將郭鵬。

接下來,王震上將就參與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戰,這支隊伍絕處逢生,堪稱奇蹟。

美軍觀察團視察359旅

郭鵬隨後帶著359旅班師西北,編入了晉綏野戰軍序列。

359旅經歷中原突圍後損失慘重,回到西北後,部隊迅速補員、整訓,很快就恢復了戰鬥力。

在359旅基礎上,部隊後來發展成為第二縱隊,成立第一野戰軍時,第二縱隊改番號為第二軍。

第二軍繼承了359旅血脈,軍長兼政委是王震,郭鵬擔任了副軍長,全軍共3.4萬餘人。

這支部隊隨即參加了春季戰役和陝中戰役,大戰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部,乘勝向甘肅、青海新疆進軍。

此後,第2軍留在了新疆,擔負起保衛國防,鞏固治安,參加生產建設等任務。

再說說南下支隊第二批隊伍,他們是第359旅留守陝甘寧邊區的獨立第2遊擊支隊,隊伍由司令員劉轉連帶領,於1945年6月出發南下。

就在他們到達河南省新安地區時,傳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軍委同時來電,命令他們轉道開赴東北。

老照片 王震將軍在前線

到達東北戰場後,部隊恢復了359旅番號。

與戰鬥在西部的359旅不同,他們此時是東北民主聯軍的359旅,他們也扛起了359旅這面鮮豔奪目的戰旗!

有趣的是,由於全軍沒有統一番號,所以,我軍同時存在了兩個359旅,他們個個都是戰力強悍的主力部隊。

劉轉連旅長率領359旅縱橫白山黑水,先後參加了林海雪原剿匪、解放哈爾濱、四平保衛戰等戰鬥。

1947年,359旅再次改編為第10縱隊獨立第1師,劉轉連擔任了師長。

再後來,第10縱隊又改編為第47軍,首任軍長就是戰將梁興初。

梁興初這個名字朋友們都不陌生,他是威震海內外的東北猛虎,當年,他率領47軍浴血黑山,擋住了廖耀湘部的10萬精兵;

朝鮮戰場上,梁興初指揮38軍痛打偽7師,奇襲武陵橋,穿插三所裡,血戰松骨峰,突破「三八線」,成就了「萬歲軍」的威名。

王震將軍在前線指揮作戰

說到這裡,朋友們應該都明白了,原來第47軍的血管裡流淌的是359旅的鮮血!

就這樣,英雄部隊血脈傳承,英雄的戰旗代代相傳,當年英雄的359旅,後來「孵化」出了第2軍和第47軍這兩支威名赫赫的王者之師。

如今,在塔裡木河畔,在黃土高坡,在黑山,在林海雪原,在所有飄揚著《南泥灣》歌聲的地方,359旅已經成為不可磨滅的番號,深入人心。

相關焦點

  • 1949年2月,中野第一縱隊整編成兩個軍,兩位軍長後來成就如何
    作為四大野戰軍之一,中原野戰軍當時擁有7個縱隊,不過在整編後,第二野戰軍卻形成了9個軍的戰鬥序列,這多出來的兩個軍來自哪裡呢?其中一個是陳賡的第四縱隊劃分成為了兩個軍,另一個則是楊勇統帥的第一縱隊了。第一縱隊在抗戰勝利後由冀魯豫軍區主力改編而成,當時由楊得志率領,到了解放戰爭時期,第一縱隊劃分到了晉冀魯豫野戰軍麾下,司令員則換成了楊勇,後來晉冀魯豫野戰軍又改為中原野戰軍,1949年2月四大野戰軍統一整編時,第一縱隊將下轄的第1旅,第2旅以及豫皖蘇軍區獨立旅組成了一個軍也就是16軍,而剩下的第20旅則單獨與豫皖蘇軍區部隊組成了一個軍也就是18軍。
  • 359旅前後共有幾位旅長,他們都是什麼軍銜,有上將也有中將
    359旅是八路軍最初的六個旅之一,是一個光榮的番號,是一支英雄的部隊。359旅名將輩出,戰功赫赫,那麼,它前後共有幾位旅長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先說第一位旅長,有人說了王震,非也。359旅成立之初的旅長並不是王震,而是陳伯鈞。
  • 王震率領的359旅,為何一分為二?一個去了東北,一個留在西北
    1937年8月,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一共有三個師六個旅的編制,其中第120師第359旅是由紅二方面軍第六軍、第三十二軍及前總特務團改編而成的。第359旅成立之後,旅長陳伯鈞率領第718團和旅直屬營一部留守陝甘寧邊區,後來劃歸八路軍後方留守處建制。
  • 直屬二野司令部有兩個軍,軍長政委都是誰?後結局如何?
    直屬野戰軍司令部的這兩個軍,一個是由桐柏軍區部隊組成的第58軍,另一個是陝南軍區地方部隊和原38軍第17師合編而成的第19軍。第58軍的軍長是孔慶德。抗戰時期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營長,冀豫支隊第2團團長,冀南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等職。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0縱隊副司令員兼任桐柏軍區副司令員,第58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2010年9月29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9歲。政委是方正平。
  • 優秀紅色故事展播|平山縣|王家川|抗日戰爭|河北|王三子|359旅
    人民英雄平山團西柏坡紀念館志願講解員:李耿楊每一個地方都有英雄的故事,在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那麼一群人,為了正義事業浴血奮戰過,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平山團!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了解人民英雄平山團的故事!八載戰東洋,血祭炎黃。中華兒女劍弩張。數億臣民挽臂膀,共築銅牆。
  • 八路軍359旅副旅長,賀龍的愛將,生涯17次掛彩,偉人晚年都惦記
    八路軍有三個主力師,每個師誕生了很多的開國將帥,本文介紹的這位曾任八路軍120師359旅參謀、副旅長,他戰功卓著,革命生涯負過17次傷,偉人1968年在北京接見新疆軍區的領導同志時,曾緊緊握住郭鵬的手關切地問:「你過去多次負傷,現在身體怎樣?」郭鵬回答說:「還好,請主席放心!」
  • 上甘嶺戰役中兩個軍參戰,第十五軍下轄3個師,師長分別是誰
    1952年10月14上甘嶺戰役打響,這場戰鬥持續了43天,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此次戰鬥志願軍一共有兩個軍參戰,分別是王近山領導的第12軍和秦基偉領導的第15軍,這兩位將軍在1955年大授銜時都被授予開國中將,秦基偉更是在1988年榮升為開國上將,成就非常大,那麼秦基偉率領的第十五軍下轄三個師的師長後來成就如何呢
  • 南泥灣•吉他•兵
    當筆者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對於南泥灣的認知,只限於零散的新聞報導和戰友們的描述。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錯,對南泥灣亦是如此。我一直在努力探尋著南泥灣深處,和那些兵有關的故事,希望能從自己的視角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5月11日,我的郵箱裡收到一條吉他彈唱視頻。視頻中的主人公叫楊晟,原執勤一中隊的戰士。
  • 三野第七兵團轄有4個軍,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後來結局如何?
    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是由原山東兵團於1949年1月22日改稱的,轄4個軍,分別是第21軍、22軍、23軍和35軍。第七兵團的司令員、政委和參謀長在日前的文章已經對大家作過分享,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這4個軍的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他們的結局如何?
  • 八路軍359旅首任旅長,長徵中的「鐵屁股」,帶的師劉伯承最放心
    他是八路軍120師359旅的首任旅長,長徵中率領紅十三師作為紅一方面軍全軍後衛,掩護兄弟部隊先後突破敵人多道封鎖線,後掩護整個方面軍渡過湘江,他本人也因此得到「鐵屁股」的美譽。劉伯承元帥曾說他所帶的紅十三師是最放心的,此外毛主席也對他讚譽有加,稱他為「紅軍幹才」。
  • 八路軍359旅不光會開荒,還打過一經典伏擊戰,受蔣介石通令嘉獎
    說到八路軍三五九旅,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其實該旅是120師主力旅之一,他們不光會開荒,還在抗日戰爭中打過一場經典的伏擊戰,受到蔣介石的通令嘉獎。
  • 四野原有12個縱隊,卻編成了18軍,多出的6個軍軍長是誰
    軍長都是誰?後來成就如何?這6個軍的情況還不完全一樣。先說第50軍吧,怎麼來的?那是曾澤生長春起義部隊改編而成的,原來是國民黨的第60軍,改編過來後是第50軍。軍長曾澤生。曾澤生是雲南人,滇軍將領,他在關鍵時刻起義,促成了長春的順利解放。
  • 359旅先後走出3位獨臂將軍,他們都是誰?後來成就如何?
    359旅先後走出3位獨臂將軍,他們都是誰?後來成就如何?在共和國的開國將軍中,一共有11位赫赫有名的獨臂將軍,他們都是在革命戰爭年代負傷斷臂,在失去一條手臂的情況下,又克服了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或繼續馳騁疆場建功卓著,或戰鬥在國家建設的第一線。
  • 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機械化集團軍第38軍是我國第一個機械化集團軍,下轄112師(前身是彭老總領導的平江起義的部隊),113師(前身是紅軍時期是不是紅25軍),114師(東北民主聯軍)三個師,坦克第6師、一個炮兵旅和一個高炮旅
  • 華為啟動南泥灣項目的意義是什麼?南泥灣是什麼樣的精神?
    華為悄悄啟動南泥灣項目的意義是什麼?中國華為被美國批准,去年華為又生產了6000萬部智慧型手機,因此去年華為可能遠遠領先於市場份額第一名。由於受到制裁,華為手機晶片缺貨,因此將非常困難。為了應對美國對華和封鎖的壓力,華為本月悄然啟動了一個名為南泥灣的項目,旨在避免美國技術在終端產品製造過程中的使用,加速供應鏈的去美國化。那為什麼叫他南泥灣?在反對國民黨和日本侵略者的封鎖的情況下,毛主席提出了自給自足的口號,動員根據地的軍隊和人民進行大規模生產運動。
  • 十五軍軍長秦基偉的大名是眾所周知,而下轄三個主力師,是誰任師長
    如果講到第15軍,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軍長秦基偉的大名。沒錯,秦基偉是第十五軍首任軍長,15軍自成立以來,在軍長秦基偉的帶領下,可謂是屢立戰功,之後又參加了渡江戰役,大軍渡過長江後,第15軍在秦基偉的帶領下向浙贛進軍,先後解放了大批縣城,如橫峰、上饒、葛源、廣豐、建陽、水吉、建甌、豐樂、南平等地,而這些地方都是第15軍全體將士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的縣城。
  • 抗戰時期,八路軍有六個主力旅,為何只有一二九師386旅名氣最大
    這個六個旅,分別是八路軍一一五師第343旅,兵力全部來自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旅長由時任陳光擔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第344旅,兵力來自由紅一方面軍第十五軍團,旅長由徐海東擔任。八路軍一二0師第358旅,兵力來自紅二方面軍第四師、第六師以及陝北紅軍第二十八軍,旅長由張宗遜擔任。八路軍一二0師359旅,兵力來自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第三十二軍以及紅軍總部特務團一部,旅長由陳伯鈞擔任。
  • 演員張譯:《金剛川》延續英雄的精神血脈
    原標題:延續英雄的精神血脈(光影視界)   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感動了一代代中國人,當年的創作者親歷了那個時代,有許多演員投身抗美援朝,在血與火的戰場中體驗生活。這是我們今天的演員無法比擬的。在今天的銀幕上塑造志願軍戰士,我所能調動的就是我全部的生活經歷,以及對這個角色、這份責任的認知。   我是1997年當的兵,一當就是10年。我開啟軍旅生涯的老部隊,就曾參與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金城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