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 Series. Multi-media on paper.50X80cm,2020.
Interview of John Zhang Long / Art.Zip
The ineffable moment in creating enables me to free from physical restrictions. The picturesque sublimates the imaginative to soar beyond the space, and the soul can find the myth from afar.
John Zhang Longis a Los Angeles-based artist. He has been a leading avant-garde art practitioner since the 1980s. His abstract series KuangMo has been well received internationally and now i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創造中不可思議的時刻使我擺脫了身體上的限制。 如詩如畫的升華使想像力躍升至太空之外,靈魂可以從遠方找到神話。
英國Art.Zip期刊。2020年7月。
請問在創作「狂墨「系列的時候,你對世界上各種邊界,比如階級、種族、性別、信仰、民族等有沒有什麼個人的看法?
現實社會的邊界客觀存在,最近美國發生的種族衝突就一個證據。美國黑白種族之間的仇視重來就沒有解決過!自從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情況有所改變,但是美國中低層白人又有生存壓抑感。種族和信仰的界限很難跨越,也許是上帝給人類留下的難題。階級或者階層的界限更加明確,雖然能夠通過工作賺錢和受教育有所提高但也擺脫不了種族和信仰的局限。我認為種族和階層構成社會的主要邊界,人們在各自的世界裡生存,一旦跨越就會引來衝突。
藝術給我們帶來希望!
Elon Musk 最近點讚一圖我很喜歡,圖上寫著 The 「EARTH」 without 「ART」 is just 「EH」. 意思是:如果地球沒有藝術就什麼都不是!藝術的本質是創造。藝術家應該跨越各種邊界的約束,不被特定的形式和內容所局限。跨越所有的知識和經驗邊界,在歷史與未來之際只閃耀於現在。
狂墨的創作是跨越文化區域的,這除了我生活在東西兩岸的特殊境遇之外,還有對這兩種文化的同時吸取。我沒有主觀區別這些邊界,這可能是我的優點,而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之中水到渠成。如果你對奶酪和臭豆腐都很喜歡時,它們對你來說是沒有相互排斥的感覺。很多人把不同文化對立起來是因為對另一種文化缺少足夠的時間去理解,閉門造車看再多書也沒有用,旅遊加訪問走馬觀花地去接觸另外一種文化,只能夠獲得一廂情願。
受新冠疫情影響,世界格局在發生變化,是否可以談一下在創作時你的思考?
沒有永久的疫情,眼前的疫情也不列外。一切都會結束。
當下世界格局變化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自己強大了自然要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從經濟貿易到意識形態都在發生變化。
疫情期間人們更加依賴網絡,伴隨網絡的發展世界各博物館和民間土畫都能夠展現在你面前。藝術家的最新作品會在第一時間展示在社交媒體,作品的轉播方式已經發生變化,包括藝術創作本身。
我最近的作品縮小尺寸,增加了紙本。相對去年的大幅作品而言,我更加迷戀紙本創作,這也是對1988年紙本作品創作的延續。我始終圍繞三個系列進行創作:荒原,狂墨和POP-R。其中POP-R是去年開始創作,POP是流行的意思,R 是英文 Revolution (革命)的開頭字母。每個時代都有其流行符號,特別是日常生活中最能夠影響我們的那些符號和圖像。其它荒原和狂墨是大家熟悉的兩個系列。
你認為抽象藝術發展到了當代還有哪些新的可能性,你的創作突破口在哪裡?
抽象藝術是藝術家從傳統寫實中解放出來奔向自由的必然結果。從抽象藝術家和收藏家的分布情況看,抽象藝術活躍於發達國家和地區,抽象藝術佔有主導地位。熟悉歐美藝術歷史的人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演變。
當代抽象藝術在instagram, Facebook, Pinterest 等主流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可惜很多人目前還看不到。當代藝術已經離不開全球化社交網絡。
我的抽象作品集中在狂墨系列,我喜歡使用綜合材料作畫,特別是以前沒有使用過材料,從材料上首先擺脫傳統。最近的抽象作品我比較滿意,希望出現一些成熟的作品。我是從學院派慢慢變更過來的抽象畫家,所以在用筆用色等專業行為之中都不知不覺地帶有傳統藝術的痕跡。這就是突破點!如果沒有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就只能夠再重複黑山學院或者紐約畫派的老路。
我大學時期的寫實作品都拿滿分,專業成績優秀,但是,如果只會畫大學課堂作業是成不了藝術家的。
作為職業畫家,你認為當代藝術生態和你的身份認同之間是否有某些聯繫?
老一代藝術家們也嘗試過抽像藝術在中國落地生根,可是效果並不理想。日本當代畫家村上隆到紐約留學多年之後意識到:日本根本就不需要「當代藝術」,漫畫就夠了。於是他改變了自己,不在日本推廣西方當代藝術。他目前很成功地成為了一個卡通美圖家。
藝術家通過自己的作品得到認同感,首先要有好作品。
新冠時代對你的影響主要有哪些,你認為藝術創作和展覽在未來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樣的?
這次疫情對我的藝術創作影響不大,開始有些緊張。第一次在美國本土經歷一場災難也是一次經驗。現在就沒事了,面對現實多畫些作品。
藝術使人願意活著。
未來的展覽應該會在網絡上吧,現場展覽更加重要。人們可以看到原作品,滿足我們對原作品的敬畏之情,也可以有效地抵制P圖。抽象畫很難P圖,藝術家在創作是有很多隨機用筆,藝術家自己也很難重複同一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