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去年中小學體育相關政策的出臺,增設體育課也成為中小學課程建設的重要一環。「推進學校體育改革,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也被寫進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此外,日前北京市還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行動方案》和《北京市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1月25日,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召開期間,記者採訪了教育界別、體育界別的多位委員,不同身份之下,他們對體育教育的理解都有哪些不同?而在相關政策、細則出臺之後,中小學加碼體育課還要分幾步走?
市政協委員、首都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鍾秉樞:
落實「陽光體育」一小時,而非「燈光體育」一小時
2020年,國家衛健委出臺的《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提出,要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運動氛圍,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鍊。「習總書記曾多次呼籲,要讓孩子們跑起來,多玩一玩。但目前我國孩子的平均室外活動時間僅為0.86小時,低於全球兒童平均水平2.55小時。」鍾秉樞表示,為解決「小胖墩」(肥胖)「小眼鏡」(近視)「小豆芽」(體態不良)問題,需要青少年兒童加強戶外運動和課外活動。曾有科學研究表明,周末一次性運動14小時起不到近視防控的作用。就像飯要按頓吃一樣,戶外活動一定要分散到每天至少2小時。
為此,鍾秉樞提出建議,為加強戶外運動的次數,學校可以增加戶外體育課、戶外課外體育活動、戶外大課間活動,同時減少室內體育項目的開展,從而落實「陽光體育」一小時,而非「燈光體育」一小時。在具體活動項目上,鍾秉樞認為,可由政府部門主導,學校、社區組織,恢復開展傳統的冬季長跑活動,夏季戶外三大球運動。「家長、學生都參與進這樣的戶外運動中,也能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氛圍。」
從社區、學校的維度來看,鍾秉樞呼籲,學校要將體育鍛鍊納入學生的整體評價體系,同時社區要改善青少年健康環境。「還可以通過民間體育俱樂部、體育培訓組織,非營利性組織等渠道,建立多種形式的青少年體育供給體系,引導學生課外遠離電子屏幕。」
「教委可以在全市推廣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做法,即『體育是第一學科』的理念。到校第一件事就是『零點體育』活動,在『雲煉營』線上平臺上專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鍛鍊一小時活動,也包括體育作業『121』( 一個孩子帶動兩個家長一起完成一項家庭運動),『體能天天練』小程序鍛鍊打卡等。」鍾秉樞談道。
市政協委員、海澱區中小學體育運動促進中心主任劉芳:
區縣應是主責部門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也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高等教育階段學校要將體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學生體質健康達標、修滿體育學分方可畢業。
劉芳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文件的落地還有賴於各區各校的具體執行。「體育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體育是一件『老大難』的事,但是『老大』重視就不難了。這樣的話也給我們傳達出一種信息,解決體育問題需要得到各學校重視,也就是需要校長對相關文件加強理解和執行。」劉芳表示,推進方案落地,加強體育課程建設需要依靠各區、各委辦局的協同努力。「對各區來講,要舉全區之力做這項工作,同時,政策最終落地的就是學校,也要看看學校是如何依照各區要求來開展這項工作。」
「我們要站在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劉芳提到,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青少年在體育鍛鍊中要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之前出臺的文件中還提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體教融合,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應該如何為學生和老師去搭建平臺,搭建一個什麼樣的平臺,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路徑。」劉芳表示,針對目前北京市出臺的體育20條相關細則,各區也都處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
市政協委員、北京市西城區黃城根小學校長麥峰:
由教委統籌增加體育課後相應減少的課程是哪些
「增加體育課時還需要統籌,因為增加體育課時勢必要減少其他課時。」麥峰表示,體育課目前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真正落地,增加體育課時後,確實會和學生的課業負擔產生衝突。同時,家庭教育中對體育的認識和投入也要加強。
麥峰告訴記者,雖然目前推行並堅持素質教育,但孩子們能堅持運動的有效時間越來越少,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還是被文化課或是課外特長佔用。「讓學生加大體育運動量,增設體育課,肯定要有系統化的方案。目前需要明確的就是,增加了體育課,相應減少的課程是哪些?教育部門一定要對這方面進行統籌。」
實際上,在學校加強體育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還面臨著不少現實難題。「比如從場地的維度看,不同學校之間的場地差別很大,很難滿足學生不同的運動需求。舉個簡單例子,如果組織學生跳繩,需要的場地就不是很大,但如果學生想踢足球,那找到合適的場地就很奢侈。」麥峰認為,開展體育課程活動,是應該從孩子的興趣所在點出發的,但實際操作中面臨場地受限的問題。「提升孩子的體質,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共同努力,光靠學校很難完全解決問題。家長的觀念也需要轉變,不然孩子在學校體育鍛鍊完,回家還是坐著,用處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的安全從保險的角度來看,已經得到了保障。「現在每所學校都有校方責任險,學生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受傷了,保險公司可以給學生理賠,這也減輕了學校組織體育活動時的心理壓力。」
青少年運動(Junior Sports Center)是由睿澤體育創立的青少年體育教育信息分享和交流平臺,我們倡導先進的體育教學理念,傳播最新的體育教育資訊,分享青少年體育教育經驗,並為中小學體育教師和教練提供專項教學培訓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