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是不少人一直奮鬥的目標,務求擁有完美體態。
不過,如果過分減肥,就可能出現反效果,甚至有機會患上厭食症。
厭食症,是一種精神疾病,主要症狀是飲食習慣出現異常,並引發的身體及精神上的影響。
90年代港產成人片女星鄭豔麗,日前便在社交網站自爆患上厭食症,瘦剩90多磅要入院,更一度被送往深切治療部(ICU)。
減肥,很多人都會掛在口邊,而且都為了瘦而儘量少吃。
可是為了減肥而像鄭豔麗一樣,忽略健康,實在得不償失。
那麼,究竟厭食症有哪些症狀?下面是列舉的9個厭食症的症狀:
1)實行「食物儀式」(food rituals)
厭食症患者,除了會出現大家較熟知的行為,如催吐或使用灌腸等外。
其實從日常飲食中,也可發現患病的線索。大家不妨留意身邊的人有否出現以下的行為。
由於患者對食物和體重產生困擾,一般都很大機會引發控制型飲食,並進行某些「儀式」。借著儀式,減輕焦慮,並滿足其控制欲。
下面就列出部分厭食症患者中,較常見的「食物儀式」:
將食物按照自我認定某種方式排列,且以某順序進食;進食速度過慢,且過度咀嚼食物;每日在指定時間進食;將食物切小塊;將食物測重量以及份量;進食前計算卡路裡;只在特定場所進食;厭食症患者如不能做到所制定的「食物儀式」,可能會視為失敗及失去自控能力。
2)以極端的方式控制體重
厭食症患者會以掏空(purging)身體的方式控制體重,包括催吐(self-induced vomiting)和過分使用某些藥物。
暴食/掏空型(binge eating/purging type)的厭食症,大飲大食後,會將剛吃的食物,以催吐,或者使用藥物方式排出。
2016年研究發現,有高達86%的厭食症患者使用「催吐」的方式、56%的患者過分使用瀉藥,而有49%的患者則使用利尿劑。
3)對食物、卡路裡和節食困擾
持續對食物感到困擾,並仔細留意卡路裡熱量,也是厭食症患者另一個常見症狀。
患者可能會仔細記錄每項他們所進食的食物,連飲水都一樣會記錄。
有時,甚至連食物不同的卡路裡含量也會刻畫在腦中。
由於擔心體重增加,而令其對食物感到困擾。患者可能會大量減低卡路裡攝取量,並會出現極端飲食的行為。
有些人更可能會直接不進食某些食物,甚至是整類的食物,例如碳水化合物,或是脂肪。
如果長時間限制食物攝取量,可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並可能影響情緒,及增加對食物困擾的行為。
減低食物攝取量可影響控制食慾的荷爾蒙,例如胰島素和瘦素(Leptin);可導致其他健康問題,例如骨質流失、生育,心理等問題。
4)情緒出現轉變
厭食症患者一般都有其他疾病,例如抑鬱、焦慮、多動症(hyperactivity)、完美主義等的症狀;這些情緒讓厭食症患者不能和一般人一樣,享受周邊的事物。
極度自我控制,也是厭食症患者的常見症狀之一,限制食物攝取量,以達到減磅的效果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另外,患者也可能會對批評、失敗和錯誤感到極度敏感。因此,如你身邊的朋友出現類似的症狀,就要多加留意了。
患者的荷爾蒙,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催產素、皮質醇和瘦素等,也可能出現失調的情況。
這些荷爾蒙控制情緒、食慾、積極性和行為等,因此在失衡的情況下可導致情緒波動、食慾反常、衝動行為、焦慮和抑鬱。
加上限制食物攝取量,營養攝取量不足,也會導致情緒失控。
5)扭曲身體形象
厭食症患者也會重複檢查自己的身體,例如照鏡、量度身體尺寸,以及捏自己身上的脂肪等。
而重複檢查的動作,也會增加患者對自己身體的不滿和焦慮,甚至可能令部分患者進一步限制食物攝取量。
厭食症患者十分關注自己的身型和吸引力。身體形象是指個人對身型的觀念和感覺。
而厭食症患者,一般都對自己的身型有負面的觀念和感受。
不過,厭食症患者追求的「瘦」,可能是永無止境的。
2013年研究發現,患有厭食症的參加者,對自己的身型和外貌有錯誤的認知。
另外,也十分追求「消瘦」。而典型的厭食症患者,會高估自己的身型,或覺得自己身型比他們實際的身型大。
2012年一項研究中,找了25名厭食症患者,並要求他們判斷自己能否穿過一扇門。
結果發現,相比對照組,厭食症患者大大高估了自己的身型,覺得自己比實際體型肥。
6)過分運動
厭食症患者,尤其是節制型(restrictive type)患者,一般都會過分運動減磅。
如運動時,或運動後出現以下情況,就可能代表已經是「過分運動」:
無法繼續做同一水平的運動
受傷
肌肉痛
入睡困難
抑鬱、焦慮
情緒波動
2008年研究發現,患有飲食失調的參加者中,有45%都有過分運動的情況。
當中,節制型患者中出現過分運動的情況十分常見,高達80%;
而暴食/掏空型(binge eating/purging type)的厭食症患者,也有43%有同樣的情況。
而在患有飲食失調的青少年當中,女性患者出現過分運動的情況,又較男性常見。部分患者如果錯過運動,可能會感到嚴重內疚。
7)否認飢餓,並拒絕進食
食慾低和不規律的飲食都是厭食症重要的指標。節制型厭食症患者,會不斷否認自己出現飢餓感,並拒絕進食,而當中就包括幾個原因:
首先、荷爾蒙失調,例如雌激素及催產素,可令患者對體重增加感到害怕,因而導致患者拒絕進食。
厭食症患者一般的雌激素及催產素水平低,令他們難以對抗對食物和脂肪的恐懼。而刺激和抑制食慾的荷爾蒙,如皮質醇和多肽YY(Peptide YY) 失調的話,就可能會令患者出現避免進食的情況。
厭食症患者可能會覺得減比起進食更心滿意足,而令他們繼續控制食物攝取量。
8)濫用藥物或酒精
在某些情況下,厭食症可導致慢性濫用藥物、酒精及減肥藥物。部分患者可能透過飲酒抑制食慾,並以此對抗焦慮和壓力。
而2004年研究指,暴食/掏空型(binge eating/purging type)的厭食症患者,相比節制型(restrictive type)患者,濫用酒精和藥物的機會,高出18倍。
而濫用酒精的患者,或會大大減低食物攝取量,以抵消飲酒所攝取的卡路裡。長期濫用藥物可導致營養不良及其他健康問題。
9)體重劇烈下降
厭食症的主要症狀,便是極端減重,或體重劇烈下降,也是最令人關注的症狀。
厭食症的嚴重程度,視乎患者控制體重的程度。而如果現在的體重,相比正常應有的健康體重,低於15%,或BMI在17.5或以下,就可能會被視為厭食症的其中一項症狀。
BMI指數的計算方式:BMI = 體重 (公斤) / 身高 (米) 的兩次方
健康的BMI指數應為18.5至22.9,BMI指數低過18.5就已為過輕,BMI指數30或以上,就算是肥胖。
不過,體重急劇下降,也不足以診斷為患有厭食症。因此,仍需配合其他症狀和因素,作出正確的診斷。
以上,9個厭食症會出現的症狀。
如果出現其中一個以上的症狀,請注意了。
如果同時有多個症狀,請及時諮詢醫生。
最後提醒,雖然計算卡路裡、測量食物份量對減肥有幫助,
但是萬事都是「過猶不及」,過度了好事也變壞事。
所以,減肥也需要適量、適度,緩慢進行,畢竟我們也不是「一口吃成的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