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件特有意思的事,在許多平臺,人們求寫作方法,求讀書方法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不過我也得承認,我以前就做過這樣的事。後來因為自己做了,讀了,寫了,並且持續了一段時間,到如今感覺當年的做法有點荒唐,荒唐的像一個成年人餓極了向媽媽要飯吃那樣。
現在只要看到有人求讀書方法,寫作方法,我也只是看看,心中一喜,果然又有人要上當了。
關於讀書方法這件事,我之前寫了一篇文章讀書最好的方法:就是沒有方法。
這麼說不是為了打擊尋找方法的哪些人,而是不要浪費時間在走路的過程中。同樣是走路,有人選擇坐公交,有人選擇坐飛機,有人選擇步行,但寫作和讀書這件事,步行不是更好嗎?
步行可以在眼中收納身邊生活,走得慢了,看得多了,思考的也就多了。假如坐的是飛機,雖可以快速瀏覽美景,可以按下快門記錄瞬間,但當時的感受,在按下快門後,是否依然還在,這個才是最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步行不是走得慢,而是儘可能感知生活,寫作寫作,寫出來了就好了,寫出生活,又要高於生活,那怎麼高於生活,不還得要我們多觀察,細心觀察,多思考,多記錄。
說白了不就是需要洞察、思考、記錄,最後書寫一篇,稍加潤色,不就可以了。
關於尋求方法這件事,我們實在沒必要想太多。給你一大堆方法,你立馬能成為作家嗎?顯然不能。
方法只是輔助工具,並不會陪伴我們一生。
寫作的意義是什麼,可能很多人會說,寫作的意義在於記錄生活,表達自己,又或許為了在同行中能夠更加出色,在往深挖掘一下,寫作的意義是生活,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是記錄我們的生活,記錄工作時刻,記錄學習時刻,記錄思考的過程,這一切都是以「我」為中心在進行。
而記錄生活是為了記錄下當時的感受,比如走在馬路,偶遇路人吵架,你對此事頗有興致,想就此引發的本質問題,進行一些當時的思考表達,可是你當時並沒有記錄下當時的感受,你選擇回家再寫,等回家寫的時候,發現自己又寫不出來了,因為當時那種感受沒了,自然也就很難寫出來了,所以,帶個小筆記本和一支筆是很重要的。
在方法和讀書、寫作之間要做取捨,取方法多一點,讀寫自然少一點,因為很多時間都浪費在了方法身上;取讀寫多一點,時間久了,所謂你的方法也就出來了。
這裡面要思考一個問題:什麼叫你的方法。
你的方法和別人的方法有何不同。
別人的方法:別人的思考、總結,你只能取其最適合自己的。你的方法:你的思考、總結,你可以完全用自己的方法。這裡面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思考」這二字,到底別人的思考對你很重要,還是你的思考對你重要。
這就像在上學時,成績不好的同學抄好同學的作業,雖然你倆完成的是一種作業,雖然字跡不同,答案或許稍有改變,畢竟一個人抄的是另一個人的思考成果,最後在考試成績上會有明顯的區別。
你的思考永遠是你的,別人的思考只能是輔助作用和借鑑性意義,千萬不要當寶使用,除非這個「思考」確實是塊寶,否則不要輕易妄動,輕易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