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良創辦加工廠:「都說五十知天命,我是五十交好運」

2020-12-22 紅網

臨湘市雲湖街道辦事處板橋村花園組居民李炎良創辦浮標盒加工廠。

紅網時刻嶽陽12月16日訊(通訊員 李大群)每天一大早,李炎良就出了門。李炎良要去看一看在周邊就業的那些貧困戶,告訴他們注意一些事項,是否還有什麼要求等。

「炎良你來了?」

「沒事,我們這裡都很順利呢!你就放心吧」

左鄰右舍的熱情招呼,讓李炎良心裡既有成就感又很欣慰。因為在幾年前,他自己的景況,就像現在這些正在靠雙手改變命運的人們一樣。

李炎良是臨湘市雲湖街道辦事處板橋村花園組人,今年剛好50歲。古話說的是「五十知天命」,但在這個坎之前,李炎良的「命」,一點都不好。

李炎良一家三口,命運幾近相似。2010年,他的妻子周小安體弱多病,失去了勞動能力;隨後,他的兒子李勝東,讀書的費用日漸增高。這些費用開支,全靠李炎良一人在外務工來維持。

巨大的壓力,壓得李炎良喘不過氣來。不到50歲的人,看上去滄桑得很,根本不曉得路在何方。2014年,他的家庭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李炎良的狀況,讓扶貧工作隊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為了讓李炎良早日擺脫貧困,增加家庭收入,雲湖街道辦事處扶貧辦、板橋村支兩委和駐村隊,決定幫助他發展產業,早日脫貧致富。

臨湘是國內外知名的浮標生產基地、中國浮標之鄉。「就從這裡開始。」扶貧工作隊作出決定,從農商行貸款5萬元,讓李炎良創辦浮標盒加工廠。

有了一個盼頭,李炎良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他不停地對市場開展調查和摸索,不到一年,他「作坊」裡的產品,從起初的幾種發展到現在已有20多種,取得較好的成效,2016年實現穩定脫貧目標。之後,他的銷售目光不只盯在臨湘市場,通過學習網絡平臺技術後,他已把產品網上銷往全國各地。到2019年,李炎良浮標盒加工廠的產值達100多萬元,當年純收入13萬元。

這些錢,怕是李炎良見到的最多的一回錢,而且都是實實在在他自己的錢。

李炎良脫貧了,而且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了。他在高興之餘,又做了另外一件更高興的事:帶動周邊困難家庭和貧困戶共10人就業,讓他們在家門口務工的同時,照顧家庭並帶來年收入1萬多元。

「經過幾年的奮鬥,我體會到只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輸,就能戰勝一切困難。我更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感受到村支兩委及駐村工作隊對我的支持。都說五十知天命,我這是五十交了好運啊。」說這些話時,李炎良臉上洋溢著真誠和幸福。

相關焦點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孔子當年求道於老子,不禁心曠神達,說了一句話:「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運行的規律,天命主宰眾生的命運,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趨吉避兇,遇事化險為夷。到底什麼是天命?
  •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忙碌半生的你,知天命嗎?
    「五十知天命」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段話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從生理角度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體盛衰的總規律。歲月不饒人,不同的年齡段形成不同的認知和修養,也完全順應自然規律。那麼,何為天命?
  • 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什麼天命
    孔子說,人生五十而知天命,那知道的是什麼天命?這種理解和答案因人而異,而且見解多且不同。有人說是知道了自己以後的人生該怎麼過?也就是說知道了上天給自己是怎樣安排了?有人說50歲的人對事情不再有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但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知天命,應該是兩層意思,一層是人到了50歲,已經快從中年步入老年,應該徹底知道自己了,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位置,(不是地位)十歲以前可以混沌無知;二十歲可以懵懂輕狂;三十歲可以對自己非凡幻想;四十歲可以對自己抱有半醉半醒;但到了五十歲,那就該徹底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麼料,有多大的能量。
  • 五十知天命,都知道了些啥?
    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人生也過半了,真正開始下半場了。「吃一塹,長一智」,酸甜苦辣都嘗過,就漸漸看透了人生,也看淡了人生。1、忙來忙去,忙啥?人生一輩子,幾十年,從跨出學校大門的那一天開始,忙著找工作,忙著結婚生孩子,後來,忙著房貸車貸,供養孩子讀書。
  • 五十知天命,知道的是自己的難堪
    這幾年先先後後的,身邊曾經的髮小、同學、朋友、同事,越來越多的都堆在了五十歲的門檻裡外。沒喝過一杯誰的五十歲生日酒,沒聽過一句誰的五十歲的感慨。到了這個年紀,都閉了嘴。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實實在在的就是一句安慰人的話,五十歲了,知道了理想實現的艱難,那就不要頑固的奢求什麼結果了,一切順著走就是了。智者如孔子,也不過是把人生最尷尬的年紀一語帶過。沒方法,沒借鑑,全看自己是不是看得開。鬼扯啊,哪個五十歲的人沒在一些睡不著的夜裡輾轉反側。
  • 五十知天命!今後的路,該如何走?
    柳哲歲月如梭,轉眼五十歲,到了知天命之年!我走南闖北而來,東衝西撞而來,懵懵懂懂而來,半睡半醒而來,人生又走到了一個新的起點與人生的關鍵節點!孔子曾言「五十知天命」 ,天命到底是什麼?我也沒有完全搞明白。讀《論語》,子貢曾說過:「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
  •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人過50歲,餘生已經開始了
    孔子曾經把自己的人生分為了幾個階段,其中他將人生的五十歲稱之為「知天命」之年,而六十歲則是「耳順」之年。五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很關鍵的年齡點,從這裡開始,一個人就開啟了他的餘生,並且要能夠深知他以後的命數。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到底是什麼意思?看完增智慧了!
    人們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會事先和家裡人商量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這是因為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這個人的人生閱歷也會逐步增加,當人們到了一定年齡段,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事,孔子說五十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 五十知天命如何理解?不是認命,而是懂得了順勢而為
    論語《為政》篇中有記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後來,也用這些詞語來代指人生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於每一階段對應的詞語,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只拿五十知天命來說,很多人認為五十多歲的時候,人就能夠理解和接受自己的命運,也就是認命,也有人認為到了五十歲,人開始懂得一些人生真正的道理。
  • 劉成庚解讀《論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劉成庚解讀:孔子說:在我十五歲的時候就要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撐握的知識與經歷可以做到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歲明白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去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著心裡的想法去隨意去做事,不會不合理。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不惑」指的是什麼?
    古人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個「四十不惑」其中的「不惑」指的是什麼?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話,大概是敘述自己一生求學歷程的關鍵節點。
  •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那些走心的期貨感悟
    孔子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莊子有句話說得很好:如果沒有黑暗的襯託,那又何談光明呢?我們的教育,讓我們錯誤的認識了世界。黑暗和光明應該是對等的,應該是沒有優劣之分的。
  • 「四十不惑」是指的什麼,和「五十而知天命」有什麼區別?
    古人曾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個「四十不惑」其中的「不惑」指的是什麼?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新年...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新年...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新年... 曼城足球俱樂部 01-11 17:41 古人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 五十歲知天命,以為會少些困惑多些篤定,實際卻不是,為什麼?
    五十知天命,以為會多些篤定,少些困惑,實際卻不是,為什麼?能問到這個問題的人,其實我想應該是滿心的無奈。自己本身很嚮往篤定的生活,卻沒有機會或者是生活環境不允許。一、為什麼不能篤定(一)我們要知道「天命」,中國古代的時候就說天是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所有都是順應上天安排。五十歲,古人說「年過七十古來稀」,一般活到七八十歲都算長壽之人了。活一百歲就更是有福氣了,五十稱作「半百」,半百的人應該知道自己的命數了,也就多了許多的順其自然。還有許多人不能篤定生活卻是條件有限。
  • 五十知天命,喝好人生「七杯水」,說的走心!
    五十知天命,不是聽天由命的意思,而是懂得理想實現之難,做事情不再拼命追求結果。職場五十歲,更要懂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職業生涯如何,做到隨遇而安,順其自然,不要再貪戀那些得不到的東西,職位、權力、金錢、美女,得到是命,得不到認命,該放下就放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知足常樂,常樂長壽。【2】君子之交淡如水。人過五十,交友要做減法了。
  • 五十知天命,人生下半場的真諦就在這幾句話裡!
    文/飛魚人們常說,五十知天命。其實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順心而為,盡心而至。中年以後才明白,春風已過不再來。無需榮華與富貴,健康身心暢心懷。風雨兼程五十載,磕磕絆絆走過來。餘生不長休怠慢,從容淡定最豪邁。人生下半場的真諦就在這幾句話裡!五十歲以後,一半清醒,一半糊塗。
  • 古人常說:人到五十知天命,為自己留好三條後路,才有幸福晚年
    在古代的時候,有這樣的老話: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裡面的「知天命」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已經知道自己的努力不會有成果,故而不在努力行事,而是順應天命,頗有點看運氣的意思。這是因為,古代基於大環境的惡劣,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再加上早生早育,也許五十歲已經能看到重孫子了。
  • 五十歲而知天命,你到底活明白了什麼?
    老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如果你活到了五十歲,還不知道生命對於你的意義,那麼,真的就是白來這世界一遭。五十歲的你每天就像站在天平上,不敢有絲毫懈怠,稍一疏忽,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會說:獨身是最好的也是最善待自己的活著的方式,立馬會有友人反擊辯論,如果都有你這樣的思想,人的世界就會滅亡了是呀,人的世界需要傳宗接代,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人的基因,我只好,覺得自己很理虧啊。
  • 曾國藩五十知天命的感悟:求缺惜福;最好境界是:花未全開月待圓
    早年的曾國藩也曾在「二十弱冠」時苦讀詩書,並多次落榜;「三十而立」時,年輕氣盛,做官鋒芒畢露,打仗敗北,受到同僚的譏諷;四十不惑,立下戰功無數,聲名遠揚,但幾次人生都是大起大落,坎坷不斷;直到「五十知天命」時,曾國藩的年齡大了,知道了「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對於「天道忌盈,業不求滿」這樣的哲學思想,曾國藩有了深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