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燈湖三小三年級學生畫思維導圖複習數學知識。(通訊員供圖)
珠江時報訊(記者/羅熾嫻通訊員/林莉莉)說到小學數學作業,你會有怎樣的印象呢?是加減乘除運算、還是一本又一本的練習冊?疫情期間,桂城燈湖三小的老師根據居家網課學習的特點,依據每個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精心設計了色彩繽紛、動靜結合的線上數學作業。學習趣味性和有效性大大增強,實現家校、師生、學生之間的多元互動。
「曼晴微學堂,你值得擁有!」「思維能力槓槓的!」燈湖三小401班學生李曼晴媽媽把孩子講解「智算365」題目的視頻發到班群後,獲得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近段時間,針對小學生自制力低、線上教學效果難以即時反饋等情況,該校四年級的數學老師轉變思路,開啟新的作業模式,鼓勵和引導學生爭當小老師:通過錄製小視頻的方式,每天在班級群裡開展「智算365」的說題講解,在第二天的數學課前,老師都會輪流播放同學們的說題視頻,並進行點評,互動頻率大大上升。
同時,家長在陪伴孩子拍視頻的過程中,也能了解到自家孩子的學習情況。四年級的一位學生家長說:「說題能使孩子們鍛鍊膽量和口才,也能了解孩子們上網課時有沒有掌握知識,就算有不明白的地方也能及時請教老師,這一點非常重要,非常感謝老師們用這種方法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
四年級學生爭當小主播,其他年級老師也推出了適合不同學段學生的線上數學作業。三年級學習的內容是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因此選擇思維導圖為切入口,以此提高自主梳理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把作業「畫」出來;二年級正好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於是將數學學科與美術學科融合,讓學生們把軸對稱圖形在紙上剪出來;一年級因為年紀小,考慮的是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因此設計了線上益智活動:圓空間的神奇轉換和繩子戲法,讓孩子們「玩轉」作業。
「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方式,其實都是一種嘗試。從線上教學實施以來,就聚焦的作業設計方面,但隨著對線上教學的深入研究,我們逐步完善線上作業設計,線上作業越來越注重實踐性、主題化。」燈湖三小教導處主任孫明潔介紹,這種嘗試不僅僅是在線上教學期間開展,以後學校還將繼續研究作業的方式與形式,本著增質減負的原則,讓孩子們品嘗好吃、好玩又有營養的知識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