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家裡再窮,這3樣東西也不要斷太早,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2020-12-18 騰訊網

李玫瑾,1977年就讀於人民大學哲學系,82年開始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任教,研究犯罪心理學,她在育兒方面很有造詣,很多父母都借鑑她傳授的育兒觀念教育孩子。

為什麼一位心理學教授能對孩子的教育了解的這麼透徹,並且有這麼多人願意信服?

因為李玫瑾教授常年研究犯罪心理學,她發現很多人之所以犯罪,究其根源,都和童年時期所經歷的某些事情或者是某些人有關。

所以李玫瑾教授會特意的去研究兒童教育方面的問題,希望能從根源入手,去解決青少年犯罪。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中說:「很多父母過早掐斷了對於孩子有利的東西,如奶粉、繪本、插畫、玩具等等。這種行為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甚至大腦發育受到影響。」

聽完李玫瑾教授所說的話,我想起了一個初中同學,我簡稱他為小剛,小剛在童年時期,特別喜歡玩具手辦,總是催著讓父母給自己買,但是父母覺得買這些東西根本沒用,於是殘忍拒絕了小剛,甚至有幾次對小剛大打出手,但小剛對手辦的喜愛,並沒有因為父母原因被減弱,反而越發的加深了。

在他長大之後,有了錢就會去買手辦,很多時候省吃儉用就為了買個手辦,實在沒錢,但卻有新手辦出現的時候,他就會管別人借錢買,還跟我說:「以後我有錢了,一定要把所有手辦都買下來,如果沒錢就借錢買。」

現在想想,或許是因為父母的拒絕和打壓,才導致小剛變成了這個樣子吧。所以,父母們要重視有些東西不能給孩子斷的太早,容易對孩子造成影響和傷害。

李玫瑾:家裡再窮,這3樣東西也不要斷太早,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一、奶粉

現在奶粉的價格普遍都很高,尤其是大牌的好奶粉,一罐就要上百元,很多家庭因為經濟原因,早早就選擇給孩子斷奶,直接讓孩子喝粥、吃主食。如果這樣做是出於無奈,那也沒有辦法。

但若是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父母不要把奶粉斷的太早,奶粉裡面有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

這些有助於孩子的身體和大腦發育,所以能不斷的太早就儘量別斷,讓寶寶多喝一段時間,反正喝奶粉又沒有壞處。

最後要提醒大家,在選擇奶粉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品大牌的,便宜的奶粉千萬不要給孩子喝,孩子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二、漫畫書

漫畫書或者是插畫書,基本是孩子童年時期樂趣的源泉,甚至有些孩子上小學仍然在買漫畫書,家長在看到孩子買漫畫書的時候,多半會選擇阻止,無非是因為漫畫書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痴迷漫畫書還容易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三、繪本

繪本對孩子的好處很多,圖文並茂的繪本,能夠通過豐富的色彩去刺激孩子的大腦神經,通過視覺的刺激,讓孩子的大腦發育的更快,如果家長邊給孩子講繪本上的故事,邊讓孩子看圖,更是能夠通過聽覺和視覺雙重刺激,讓孩子大腦發育的更好。所以說,過早的把繪本給掐斷了很容易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很多家長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都給孩子買過繪本,在發現孩子根本不看,把繪本拿來玩或者亂扔的時候,就決定以後再也不給孩子買了。

其實這是不對的,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本身就不全面,他不知道繪本是用來幹嘛的,所以才會用嘴啃,等孩子三歲以後你再給他買繪本,才能看出效果。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這4樣東西會影響娃大腦發育,家裡再窮也不要斷太早
    因為李玫瑾教授在多年的研究犯罪的工作中,總結出了成年人之所以會犯罪,主要是因為早年成長環境的影響,以及家庭教育的關係。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論壇上說,對於孩子父母把一些東西過早地給孩子掐掉的話,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這些東西也包括斷奶太早,不讓孩子看小人書或是插圖畫本,也不讓孩子玩兒玩具……李玫瑾教授:這4樣東西會影響娃大腦發育,家裡再窮也不要斷太早
  • 李玫瑾直言:這4樣東西會影響娃智力發育,家裡再窮也不要斷太早
    為何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分析兒童教育問題時能擊中要害?李玫瑾教授在做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時,發現成年人的大部分行為舉止都跟幼時的原生家庭環境、教育息息相關。李教授說,假如家長不做到這幾點,那孩子的情商智商再高都徒勞無功。李玫瑾教授,1977年就讀於人民大學哲學系,82年開始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任教,研究犯罪心理學。
  • 給父母的忠告:這4樣東西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再窮也不要斷太早
    但是養育孩子的時候,物質上的需求可以省,生活上的必需品是不能省的,給父母的忠告:這4樣東西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再窮也不要斷太早!這4樣東西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再窮也不要斷太早1、奶粉不能斷太早有很多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所以,早早的就給孩子斷了奶粉,改吃輔食,這樣做是不對的。
  • 李玫瑾:這3樣東西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再窮也不要早早斷掉
    朋友告訴我,自己給孩子報了兩個興趣班,為了不影響孩子,便將家裡的所有的玩具、繪本等等都收了起來,所以才出現了孩子到手中搶玩具的一幕。直到離開朋友的家,我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朋友會斷掉孩子的玩具,如果只是為了不讓孩子分心未免有點說不過去,要知道,在幼兒這個時間段,玩具對於他們來說不僅僅是玩具那麼簡單,如果家長過早的讓其遠離玩具,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
  • 李玫瑾:家裡這4種東西別早早斷掉,不然孩子發育會受影響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深入孩童犯罪心理學研究時,發現成年人的犯罪多半是受年幼時的成長、教育環境影響,因此想要孩子智商更高,更有出息,還需要科學教育孩子才行。如今撫養一個孩子的開支非常大,吃喝玩樂都要最好的,本身孩子的東西就不便宜,再加上教育上也要花上不少錢。
  • 家裡再窮,有三樣東西也要「捨得」,否則對孩子成長發育不利
    但是,對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來說,在某些方面自然有一定限制,可即便家裡再窮,有三樣東西也要「捨得」,否則,父母一時的吝嗇,就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這三種舉動,說明大腦發育好,長大後智商會高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在這同時也希望孩子發育好,尤其是大腦發育。因為大腦的發育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對未來的學業、工作也會有影響。如何讓孩子大腦發育更好呢?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與育兒知識分享中就說到了睡眠對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性。李玫瑾說孩子睡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因為如果一個孩子在發育的階段,睡眠質量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發育。這就好比我們成年人如果沒睡好覺,第二天就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
  • 孩子總看漫畫書,李玫瑾:不要遏制孩子需求,容易影響大腦發育
    然而,李玫瑾教授卻認為:「很多父母過早掐斷了對於孩子有利的東西,如奶粉、繪本、插畫、玩具等等。這種行為容易導致孩子的性格甚至大腦發育受到影響。」其實,孩子喜歡閱讀漫畫是符合他的成長特性的。1、孩子們都喜歡看圖畫。
  • 家裡再窮,室內養花時3樣東西別太省,會影響居住的舒適感
    家裡花草養得好,會提升居住的舒適感,讓家變得更溫馨,也更有生機。但花草養不好,就會降低居住的舒適感,甚至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室外養花比室內養花要隨意很多,養起來簡單,也不會擔心會影響家人健康。室內養花就要格外注意,別讓好事變成壞事。
  • 李玫瑾:孩子睡覺有3種表現,表示智力正在快速發育
    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3. 後期的飲食習慣: 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因為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是健腦的重要成份。而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他的視覺、聽覺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會明顯偏低。4.
  • 孩子3歲前的這些「壞毛病」,暗示大腦發育快,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因此家長沒有必要反覆的跟孩子強調成績的重要性,這對孩子而言反而是一種壓力。對於很多人來說,智商上都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發育卻有早晚之分。李玫瑾教授就曾說,人的生命軌跡主要還是卻決於早期。也就是說,孩子的成長在早期最為關鍵。而對爸媽來說,早期的孩子是最調皮的,也是最讓爸媽頭疼的時候。
  • 邋遢媽媽和雜亂的家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心理專家:影響不止於此
    心理學實驗:孩子小時候接收到的環境刺激,會影響大腦發育孩子還小時處在生長發育的蓬勃階段,尤其是大腦的發育需要許多的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需要聽、聞、摸等方面的刺激,而這一切都是有根據的。實驗結果顯示:有刺激的老鼠生長發育較好,大腦皮層的發育完善。而人類與老鼠同為哺乳類動物,這樣的實驗結果其實也能說明,人類大腦成長也需要外界的刺激。邋遢媽媽和雜亂的家,不光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更有兒童心理專家曾指出:影響不止於此,會給孩子帶來四個影響。
  • 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家長不用管太緊
    不過,其實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孩子的很多「討人嫌」、「討人厭」的行為,都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正是因為大腦發育讓寶寶意識到有更好玩、更有趣、更好奇的事情,才會做出令父母頭疼的行為。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孩子頂嘴3歲左右,隨著孩子說話變得利索,不少家長會發現:「孩子會頂嘴了!」
  • 孩子多大跟父母「分床」好?李玫瑾:最少得這個年齡後,太早不行
    幾次發現後,小張覺得強行和孩子分房睡不是辦法,於是她便再一次的在網絡上查找對策,這時她剛好看到李玫瑾教授講述了有關於孩子分房睡的演講視頻,而在視頻中,李玫瑾教授強調,孩子最少得在3歲之後,才能和父母分床睡,太早的話很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 孩子4歲前不要接觸這2種興趣班,會影響身體發育,父母要了解
    父母給孩子報名興趣班的心情可以理解,希望孩子能擁有一技之長,但是,對於4歲以下的孩子,還是不要接觸這2種興趣班最好,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發育,甚至是身體的健康。01孩子4歲前不要接觸這2種興趣班,會影響身體發育跆拳道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雙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李玫瑾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畫像;公安社會心理調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有組織犯罪問題等。李玫瑾在《開講了》節目中提出:身處於幼年期的孩子,特別是"雙商(情商、智商)較高"的孩子,總是會出現一些壞毛病,而這些"壞毛病"僅是孩子大腦發育速度較快,更加完整的表現之一。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
    每次說到育兒,相信家長們就會想到李玫瑾教授,她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育兒專家,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研究得很透徹。很多家長為了做到科學育兒,不僅會在網上學習李玫瑾傳授的育兒方法,還會到現實去聽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而關於孩子睡眠影響智商的話題中,李玫瑾坦言:孩子睡覺時,若有這三種反應,長大後「雙商」往往會更高!
  • 李玫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就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為什麼呢?因為孩子越聰明想法越多,他就越「調皮」越喜歡「動」所以才會招人煩。李玫瑾教授還舉了3個例子,如果你家孩子在這3個方面表現的很調皮,說明孩子很聰明。
  • 李玫瑾:12歲以前不要給孩子報這2種興趣班,腦力訓練才是關鍵
    李玫瑾:再愛孩子,12歲以前不要給孩子報這2種興趣班,腦力訓練才是關鍵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就說過家長不要過早的給孩子上興趣班,這樣很有培養出來的不是孩子的興趣而是反感
  • 美國兒科博士:5歲前孩子長期看電視,會影響大腦這3個能力的發育
    二、美國兒科研究:5歲前孩子長期看電視,會影響大腦的「這3個能力」我們都知道孩子長期看電視、使用手機對眼睛不好,但你還知道孩子長期看電子屏幕,還有其他的影響嗎?因此孩子長期看電視或手機等電子產品,會影響大腦這3個能力的發育:①專注力和想像力或許很多父母會問,孩子看電視時很專心啊,為什麼會影響專注力呢?其實孩子看電視時,只是在被動接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