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京12月7日消息 12月5日上午,第三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開幕式在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報告廳舉行。論壇開幕式上舉行了瑞華文化產業獎學金頒獎典禮,馮健親教授為「瑞華文化產業獎學金」獲獎代表頒獎。
瑞華文化產業獎學金頒獎典禮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張捷教授主持開幕式
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名譽會長凌繼堯教授致辭
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名譽會長凌繼堯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在學科和專業建設、研究範式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今後一定會進一步拓寬藝術學理論的研究領域和學科視野,為藝術界理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李向民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時總結了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推進中國文化產業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情況,並宣讀了瑞華文化產業獎學金獲獎者名單。他指出本次論壇圍繞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貫徹五中全會,弘揚長江文化」為主題,希望與會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深入交流,為文化強國共襄盛舉謀發展,為長江文化擎畫未來寫新篇。
開幕式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祁述裕教授,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姜龍董事長,武漢大學傅才武教授,南京藝術學院李向民教授,北京大學陳少峰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周泓洋教授為論壇作主旨發言。主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單世聯教授主持。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祁述裕教授作主旨發言
祁述裕教授提出,推動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是「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重大的課題。跨區域文化產業帶的建設是一條有效路徑,要加強區域文化產業在線、面、點等方面的合作,要從更大視野謀劃「十四五」文化產業帶,要創新區域文化產業合作發展模式。
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姜龍董事長作主旨發言
姜龍董事長表示,通過智慧廣電參與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是廣電網絡公司的一個重要職責和使命擔當,並從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安全可靠的文化專網、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華東區域中心三個方面闡述了為江蘇文化強省建設做貢獻的具體路徑。
武漢大學傅才武教授作主旨發言
傅才武教授認為,文化傳承創新在國家文化強國戰略體系中具有獨特地位,而國家文化強國戰略體系的形成源於文化認同型國家屬性的認識不斷深化,因此,要深化「十四五」國家文化戰略設計,建設21世紀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
李向民教授認為,長江文化與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雙子星」,是與黃河文化並列的中華文明發祥地,是長三角文化認同的基礎,研究長江文化首先要系統地提煉它的文化精神、文化內核,從而弘揚長江文化,為偉大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北京大學陳少峰教授作主旨發言
陳少峰教授指出,缺乏文化消費場景,文化消費就會減少,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應該關注消費場景和消費升級,他提出了文旅產業未來發展的十個主流趨勢、商機與商業模式。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周泓洋教授作主旨發言
周泓洋教授提出,要從初心使命人民至上、經濟社會均衡發展、再塑精神傳承文明的初衷出發,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體系研究為主線,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12月5日下午,設「長江經濟帶與長江文化」「『十四五』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兩個分論壇。李向民教授在主持「長江經濟帶與長江文化」分論壇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再次提出了長江文化,是此次論壇的一個核心內容,參加論壇的許多學者來自長江上、中、下遊的重要城市和重要大學,大家共同學習、研究長江經濟帶和長江文化的問題,共同開啟今後的一些相關研究。單世聯教授指出,新時代,在「內循環」的背景下,長江文化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品質,長三角的文化應當成為建設中國現代價值觀的先鋒。傅才武教授認為,長江文化是一種重視合作的文化,與大開大合的黃河文化互濟、互攝和互補,形成了中華文化的大循環,這是中華文明內在的源源不斷的動力。南京大學賀雲翱教授指出,當今是一個文化動力的時代,文化動力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和諧性、持續性的作用,長江文化精神多樣競輝、開放包容,並且根深葉茂、傳承有序,把長江文化建設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意義重大。南京大學顧江教授從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的維度談長江經濟帶與長江文化問題,指出要從制度與政策、資源共同開發、市場勢力、價值鏈網等四個維度推進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南京市社科院葉南客教授指出,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長江文化是綿延不絕的高地,構成了暢通國內國際大循環的主動脈,同時長江經濟帶也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又是生態綠色發展的主戰場,所以要保護傳承弘揚好長江文化。北京大學向勇教授認為,長江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於活力、開放、包容、生態,是一條從古代流淌到現在、將要重新塑造現代文明的一條長河。
在「十四五」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南京藝術學院王晨教授,四川大學姜生教授,中央財經大學魏鵬舉教授等專家學者分別從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意識、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指標、「十四五」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角度分析了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理論範疇。復旦大學戴偉輝教授、武漢大學陳波教授等專家學者從文化產業多空間交互、虛擬文化空間發展角度提供了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新維度。中國人民大學丁方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李康化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吳承忠教授,《福建論壇》雜誌社執行總編輯管寧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劉江紅副教授等專家學者從數字經濟、智能經濟、雲上經濟促進文化產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產業生態創新等方面提出了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路徑與對策。北京交通大學皇甫曉濤教授還從建設絲綢之路學的新文科建設角度提出了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新思路。
12月5日晚,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理事會議在南京藝術學院行政樓會議室順利召開。李向民教授主持會議。會議聽取並審議通過了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度工作報告及2021年工作計劃。秘書長王晨教授從中國文化產業學科建設、教材建設、學術資源平臺建設、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組織建設與成員高校智庫合作等方面對2021年工作計劃提出了建議。
12月6日上午,設「智庫與公共文化政策」「後疫情時期的文化振興」兩個專題研討會。李向民教授主持的「智庫與公共文化政策」專題研討會,圍繞智庫的類型、特徵、作用與實操等多個角度進行了深入專題研討,來自海內外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發表了智識成果。中國藝術研究院相關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特色藝術智庫研究》課題組成員也參與了此次研討會。
南京大學李剛教授將中國目前的智庫類型分為狐狸型智庫與刺蝟型智庫,並就其特徵進行了詳細分析解讀。中國藝術研究院周泓洋教授圍繞智庫的理論與實操發表了相關思考與體會。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張超研究員就文化智庫的建設與實際工作的開展發表看法。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周湘智研究員圍繞智庫報告的寫作發表了長期從事一線智庫工作的心得體會。南京師範大學韓順法教授分析了文化藝術智庫對於政策的導向作用。
同時此次研討會通過視頻錄播的形式邀請到多位國外專家分享關於文化藝術智庫的研究成果。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Tom Borrup教授分享了關於藝術智庫在公共過程中的創造力的研究心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濱河分校Toby Miller教授分析了公共文化政策及其有效性的問題。德國德根多夫科技研究院Patrick Glauner教授談到了人工智慧以及人工智慧如何影響文化、政策制定和智庫發展。
向勇教授、吳承忠教授分別主持「後疫情時期的文化振興」專題研討會,22位學者就文化產業後疫情的演化趨勢、發展路徑、應對策略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紫金文化產業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年會已連續舉辦三屆。參加本次論壇的專家學者積極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十四五」江蘇文化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兩天的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