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如何滾滾而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聚焦長江經濟帶與長江文化

2020-12-14 瀟湘晨報

「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11月14日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指出。

如何認識長江文化內涵?如何推進長江文旅融合戰略,建設長江文化產業帶?兩者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近日,在由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主辦的第三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長江經濟帶與長江文化」分論壇上,來自長江上、中、下遊重要城市和重點大學的學者們匯聚南京,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梳理長江文化「家底」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總結出了他心目中的「長江文化精神」:「一是根深葉茂,傳承有序。長江流域發掘過東亞地區最古老的化石,最早的石器、陶器、瓷器、木構建築、人工馴化水稻、人工運河、城市、大型水利設施,和最完善的玉器系統。二是多樣競輝,開放包容,長江流域的移民文化、工業文化、商業文化、競爭文化比別處更加發達。三是創新超越,與時俱進。從這裡湧現的各種學派、書派、畫派、文學流派、禪學、道學、醫學乃至文房四寶、園林、科舉等,長期佔據著中國文化高峰的地位。四是精緻內斂,家國天下,屈原、範仲淹、顧炎武、龔自珍等愛國名人均為『長江先賢』。五是詩情畫意,浪漫自由。吳文化、道家文化、楚辭、李白、蘇東坡、徐霞客、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均為綻放於長江兩岸的文藝之葩。」無獨有偶,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教授向勇也將長江文化的核心價值概括為「活力、開放、包容、生態」。

那麼,長江文化內涵能為當代提供何種滋養?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單世聯認為,以探索、挑戰、自由意志、個人主義為核心的文化價值觀成為西方發展的活力之源;同理,長江文化也可以為中國現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營養:「以王艮、何心隱、顏鈞、李贄為代表的『左派王學』力主『自然之性』;以顧憲成、高攀龍為代表的東林黨人深具反權威精神;黃宗羲、顧炎武肯定『私利』『自利』,認為『工商皆本』;曹雪芹《紅樓夢》追求個性自由、反對封建禮教;即使是『秦淮八豔』,也極具個性風採和自由意志……這些經江南商品經濟和市民生活滋養產生的新價值觀,可以與西方現代價值觀對話、競爭,成為中華民族自己的精神之火。」

從文化長江到經濟長江

除了提供文化價值觀方面的滋養,長江文化本身就蘊涵著豐厚的經濟價值。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傅才武認為,「長江旅遊」前景廣闊:「長江和黃河共同構建了『江河互濟』的中華文明格局: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迫使黃河文明向南尋找出路,長江流域就接過了繼續發展文明的重任。如今,長江文明經過萬年的文化資源堆積,形成了具有民族歷史記憶、國家圖騰表徵和審美文化體驗三位一體結構的超級文化空間,從而賦予了長江旅遊以審美再造、文化身份喚醒、國家認同索引這三種重要的『文化操演功能』,在體驗經濟時代裡帶給國內遊客『高階版』的旅遊體驗。對國外遊客來說,長江旅遊則構成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鑑的重要渠道。」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GDP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上海、重慶、蘇州、杭州、南京、武漢6個城市均處於長江流域;長江沿岸的11個省市,其人口和生產總值超過全國的40%——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長江在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傅才武也提醒,當下,部分學者和企業家把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僅僅理解為恢復傳統節日、風俗等傳統文化記憶,以此吸引旅遊者,這是極度簡單化的理解,將導致不正確的政策思路和項目的失敗,「要把努力推進長江文旅融合戰略,建設長江文化產業帶、長江國際文化旅遊帶,放在發揮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建設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紐帶的層面上進行認識和實踐。」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顧江試圖從「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這個稍小的切口進入,來洞窺長江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顧江解釋,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首先是制度層面的趨同,包括企業制度的融合趨同、市場運行制度一體化、政府行為協調一致;其次是文化產業層面的整合,包括產業組織和產業結構的市場化整合,充分發揮各區域的比較優勢,加強產業結構的分工與互補,構建「要素協同、創新引領、競爭驅動、品質提升」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與市場體系。

「近年來,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指數總體呈上升趨勢。舉一個大家都能夠感受到的例子,就是上海企業嗶哩嗶哩(簡稱B站)在全國的巨大影響力,甚至對有的單位來說,你辦個活動沒有在B站上直播,意味著影響力下降了很多,這說明我國的市場環境在走向一體化。但在一體化過程中我們也看到諸多問題:比如產業化對文化多樣性的傷害,欠發達地區的人才流失,以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有待提高,等等。拿我們南京來說,我們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往往停留在精彩故事的層面上,沒有轉化成有影響力的產品、企業、服務,資源配置效率並未令人滿意。」顧江說。

南京如何成為長江「文化明珠」

身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博愛之都」「世界文學之都」,南京的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厚。然而,南京市社科院院長葉南客卻指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現象:「如今人們都在講城市首位度的問題,很多人認為,南京的文化首位度肯定全省第一、全國領先,但調研中我們發現,遊客在南京旅遊消費的時間不一定比蘇州時間長;杭州遊客的人均逗留時間是3點幾天,南京只有1.7天。」葉南客說,「當然,南京的文旅產業也有一些亮眼之處,比如南京入選了『2020中國夜間經濟二十強城市』,南京秦淮區、江寧區入圍首批『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剛剛成功舉辦的2020南京馬拉松比賽從南京人的一項『自娛自樂』,一下子升級成為馬拉松全國錦標賽和東京奧運會達標賽,意味著南京的體育『首位度』和對外文化交流水平的提升。」

葉南客認為,提高南京文化「首位度」,須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南京的文化辨識度有待提升,比如南京至今還沒有形成像成都夜文化這樣有全國影響力的文旅品牌;二是文創產品的衍生力有待提升,南京的博物館系統雖然一直在圍繞紅色化、六朝文化、城牆文化、紅樓文化做文章,但文創產品的開發種類和銷售額在全國博物館中排名並不居前列;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也有待提升,要提高南京的劇場、文化館、圖書館的綜合利用率。總之,須多管齊下、統籌發力,把南京打造成長江沿岸的一顆耀眼的「文化明珠」。

交匯點記者 馮圓芳

【來源:承德文化產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不盡「長江」,如何滾滾而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聚焦長江經濟帶與...
    如何認識長江文化內涵?如何推進長江文旅融合戰略,建設長江文化產業帶?兩者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近日,在由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主辦的第三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長江經濟帶與長江文化」分論壇上,來自長江上、中、下遊重要城市和重點大學的學者們匯聚南京,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 ...涵養千年文明紐帶——長江經濟帶沿岸各省市積極傳承弘揚長江文化
    五年來,長江經濟帶沿岸各省市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相互融合,實現沿江地區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以經濟主動脈涵養千年文明紐帶。  五年來,通過機制創新、技術創新以及區域合作等範式,長江經濟帶沿岸城市在長江文化的探索、整理、研究、保護方面取得可喜成就。2020年年底,《水歷史和水文明研究》集刊在湖北首發,我國第一本聚焦水歷史和水文明研究的集刊自此問世。
  • 第三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行
    央廣網南京12月7日消息 12月5日上午,第三屆紫金文化產業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開幕式在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報告廳舉行。論壇開幕式上舉行了瑞華文化產業獎學金頒獎典禮,馮健親教授為「瑞華文化產業獎學金」獲獎代表頒獎。
  • 戰略|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如何理解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地位?新形勢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有怎樣的重要意義?未來如何當好表率?對此,《中國發展觀察》雜誌記者請相關專家進行了解讀和探討。
  • 如何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專家們這樣說
    揚子晚報網12月6日訊(記者 楊甜子)12月5日,第三屆紫金文化產業國際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在南京藝術學院開幕,來自全國的專家們對如何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進行了熱議。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向民說,長三角文化是長江文化的傑出代表,長三角文化認同的基礎在於共同的江南意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詩宋詞的傳播使得江南文化在歷史上的地位一直很高,江南文化的傳承首先要講好江南故事。李向民認為,講好江南故事要從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新媒體等多個方面發力。
  • 智庫視點|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如何理解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地位?新形勢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有怎樣的重要意義?未來如何當好表率?對此,《中國發展觀察》雜誌記者請相關專家進行了解讀和探討。
  • 河海大學多措並舉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聯合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江蘇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等單位,成立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設立水生態與環境、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工程技術、岸線保護與綠色航道、智慧水利、綠色發展戰略等六個研究中心,致力完善綠色產業體系、綠色運輸體系、綠色城鎮體系,為長江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 生態保護+產業提升 蘇州壘起長江經濟帶新高地
    一邊是生態保護,一邊是產業提升,如何答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選擇題?蘇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主動扛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責任,沿江各地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改造提升,推動一批資源環境友好、高端產業鏈項目。滾滾長江,最美岸線。
  • 共商江海聯動發展大計|2020年長江經濟帶江海聯動發展論壇在南通啟動
    中國江蘇網11月28日南通訊(記者 李志華)11月28日上午,以「江海聯動互通共享」為主題的「2020年長江經濟帶江海聯動發展論壇」在江蘇南通啟動。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專家學者及江浙滬等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的政府代表、企業代表等相聚在美麗的紫琅湖畔,縱覽長江經濟帶江海聯動發展成果,共商長江經濟帶江海聯動發展大計。啟動式上,新華社中國經濟社有限公司總裁徐玉長現場發布了《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發展指數報告(2020)》主要成果。
  • 給長江經濟帶全方位立體化保護
    本文轉自【檢察日報】;本報湖州12月11日電(全媒體記者閆晶晶 李春薇)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今天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副主任肖瑋在會上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為各級檢察機關特別是長江沿線省市檢察機關開展相關辦案工作提供參考和指引
  • 蘄春:貫徹新發展理念 譜寫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縣委縣政府以鐵腕抓好「大保護「,因地制宜發展新產業、建設新平臺、打造新引擎,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書寫蘄春答卷。今年10月,李時珍醫藥集團投入700萬元,新上一條大蜜丸系列中成藥產品生產線,預計年底可以增加2000萬元的產值。
  • 橋橋橋……長江經濟帶這五年
    請將手機橫屏(手繪:李丹丹 俞驥白 李佳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遍長江經濟帶覆蓋的11個省市分別在長江上、中、下遊的重慶、武漢、南京三座城市主持召開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長江經濟帶三次座談會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8年
  •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
    5年來,長江經濟帶沿江11個省市漁民退捕上岸,制度法規紛紛出臺,破舊船舶與廠房不見蹤影,母親河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為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生態環境質量是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改善和加強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坐標,深切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浙江...
    秦光蔚、歐其、席文、李秀香、黃菊花、馬善祥、楊先農、戴世宏、何琳、呂紅兵、陳利頂等11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學者,長江經濟帶19個省檢察院分管院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應邀參加論壇。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排行及優化策略
    當前,長江經濟帶正從成本驅動的規模擴張階段逐步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傳統「以鄰為壑」的相互競爭關係亟待轉變為「以鄰為伴」的創新合作關係,協同發展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與重要途徑。提升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的策略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以來,長江經濟帶在水汙染治理、產業技術進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在水汙染治理方面,受傳統「各自為政」治理方式等因素的影響,長江經濟帶水環境汙染的問題仍沒有根本解決,重大環境汙染事件頻發、科技研發重複投資現象普遍,產業技術總體水平不高。
  • 李錦斌:奮力在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傳達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省領導孫雲飛、虞愛華、郭強、沈強、何樹山、張曙光、楊光榮出席會議。    會議觀看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省發展改革委等有關方面負責同志作了發言。省領導為全省首批18個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授牌。
  •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建設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是南京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要指示的具體行動,也是推動創新名城建設的重大舉措。從2019年1月掛牌至今,中心以打造「綠色技術創新制高點、生態環保產業培育主陣地、長江高質量發展智囊團、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為戰略定位,構建「政、產、學、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助力解決重化圍江、長江生態修復、綠色產業發展等關鍵問題,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可複製、可推廣的「南京樣板」,助力「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 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及相關省市約50家網絡媒體 聚焦長江經濟帶...
    記者 齊嵐森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訊 (記者 王亞同)11月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重慶、江蘇、安徽、江西、湖北、雲南六省市黨委網信辦和中國新聞網承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重慶兩江新區禮嘉智慧公園啟動。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驚豔時光!長江南京段飄出綠絲帶
    據介紹,「幕燕片區化工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被選為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轉型發展的典型案例。隨著化工企業的全面停產搬遷和生態修復,幕燕片區開啟從「傳統工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華麗轉身。「目前,總投資約500億元的華潤華發萬象天地、招商花園城等一批商貿綜合體、區域總部相繼落地。
  • 過去這五年,長江經濟帶「舊貌換新顏」
    中國網郭天虎三大轉折性變化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在發布會上表示:「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羅國三表示,轉折性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幹部群眾的思想意識發生了根本變化;長江流域水質發生了顯著變化;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