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班牙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那塞哥維亞的羅馬大渡槽,已記不得第一次看到它的圖片是在哪裡,但那時就被深深地震撼,下決心必須要去看。
本次西班牙之旅把它安排在第一個行程中,一大早起來乘地鐵到達了Moncloa公交車站,馬德裡地鐵四通八達,幾乎想去的地方都能到達,而且和倫敦地鐵一樣,每一條線路用數字和顏色雙重表示,比方說一號線是淺藍色,三號線是黃色,還可以買10次票多人使用,比買單次票便宜很多。
在車站窗口買好了車票,看看上車時間還早,就在地下一層找到了西班牙油條,按照當地的吃法沾著巧克力漿(其實是類似於高樂高的濃漿)享用,其實油條的味道和我們中國的差不多,只是吃法不同而以。
大巴一個多小時到達塞哥維亞,一路上天陰沉沉,出了馬德裡,兩邊就是丘陵地貌,坡地上種了成片的橄欖樹,橄欖是這裡的主要經濟作物,偶爾還能看見山坡上牛兒在吃草,只是冬天,山坡上草木微微泛青預示著春天不遠了,但是陰天景象蕭瑟。
從塞哥維亞車站對面的路口往前走,經過好幾個貌似很古老的小教堂,都想進去看看,但看看時間緊張,後面兩個教堂只是拍張照走人了。
沒多少路迎面就是大渡槽,今天塞哥維亞陰天,亂雲翻滾,沒有了此大渡槽明信片上標準像中的藍天白雲,但烏雲下的大渡槽更顯壯美,寒風凌厲,吹得大渡槽呼呼作響,似乎在訴說其二千多年的歷史。塞哥維亞古羅馬大渡槽是羅馬人統治時期留下的最出色的建築之一,也是塞哥維亞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將近兩千年來一直運作良好,為塞哥維亞提供了水源。這座全長813米,高出地面30.25米的渡槽便映入眼帘,氣勢雄偉,讓人不得不驚嘆古人的聰明才智。當初古羅馬人建造這座渡槽是為了將18公裡外的弗利奧河水引入城內飲用。為此,古羅馬工程師開通了平均坡度為1%的運河。按他們的方式,唯一的天然障礙就是如何跨越克拉莫爾河。為了跨過這一天塹,到達城市坐落的堅固巖層,他們不得不採用大塊的磚石,分四部分建成。輸水道是由被128根柱子支撐著的雙層拱洞構成。輸水道頂端是水渠,到現在還在引導流水,起初斷面標準是30X30cm。後來15世紀末,主教命令將其修整,之後一直維修利用至今。塞哥維亞舊城和大渡槽如今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塞哥維亞的象徵性建築。
從大渡槽半中間的觀景臺望出去,雖然是陰天,但老城裡彩色的房子和郊外青翠的原野也很養眼。離開大渡槽,穿過老城中的街巷前往塞哥維亞大教堂。
又路過一個教堂,教堂前廣場上有一座紀念碑和一座上半身美女下半身獅子的雕塑。
塞哥維亞大教堂外形姿態優美、儀態萬方,遠望教堂,一條條細長的尖塔猶如一個個貴婦人,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勾勒出與眾不同的優雅外觀。
走進教堂,富麗堂皇的壁畫雕塑和迂迴高闊的靜穆迴廊,都令人駐足不前,徜徉流連。
塞哥維亞大教堂始建於1525年,耗時近200多年才完工,是西班牙最晚落成的哥德式大教堂,也是西班牙晚期哥德式教堂的經典之作。西班牙歷史上著名的伊莎貝拉女王就是在此登基的。
它的塔樓高達88米,是西班牙最高的塔樓。對於塞哥維亞來說,是小城大教堂,徜徉在小城中,高高的塔樓和尖塔總是在眼前。
超級喜歡這種線條優美的天頂。
睡美人之城堡
阿爾卡薩爾城堡(Alcazar)位於塞哥維亞城市的西部,是古建築群中的瑰寶,建於古城西端高出河谷80多米的山崗上,有居高臨下的氣勢,底部有著深深的護城河。城堡始建於古羅馬時期,由於綿延千年的戰爭,該城堡幾度被毀,但又及時得到修復,現存的城堡擴建於阿拉伯人統治時期。只可惜城堡在維護修繕,正面被蒙上了,不能觀其全景。
城堡居高臨下的地勢,是飽覽塞哥維亞城內和附近平原風光最佳的位置。城堡之外則被茂密的植被包圍。穿行在塞哥維亞老城
如歐州的小城一樣兩邊石頭房子和狹窄的街道,冬日裡又多了穿行在巷子裡的弄堂風,沿著數世紀的歷史漫步,感受塞哥維亞的文化融合,探索幽深曲折的猶太人區,感覺到悠久的猶太文化對塞哥維亞的影響。走著走著,就會碰到一個教堂或有雕塑的小廣場,以至於後來妹妹命令不能再進教堂了,太費時間。
牆上這些紛繁重複的圖案留下了摩爾人統治的印記。
塞哥維亞整個舊城區都被城牆圍著。街道用石塊或磚頭鋪就,彎彎曲曲,狹窄深邃。古色古香的建築群,每一處都是文物。從阿爾卡薩城堡,沿著城牆下來,過了聖安德烈斯之門就出了塞哥維亞舊城了。大冬天的,遊客稀少,在城牆上遊蕩,幾乎沒碰到人。
城牆邊的桃花都已經開了,給陰冷的天氣增添一抹溫暖的亮色。
下一篇沐浴在塞維亞的春風裡,謝謝大家的關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