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在靖康之變後寫下一首詞,僅36個字,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020-12-23 最美詩畫

靖康之變是指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軍攻下北宋首都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

在靖康之變後,朱敦儒倉猝南逃金陵,總算暫時獲得了喘息機會,在他客居金陵時,有一天傍晚,登上了金陵城樓,北望中原,心生感慨,寫下一首《相見歡》,以表達自己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裡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上片寫登樓所見。「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在靖康之變後,宋室南渡,詞人被迫背井離鄉,做客金陵。一個秋天的傍晚,詞人登上高樓,縱目遠望,只見天地之間一片茫茫。

「萬裡夕陽垂地大江流」,因為詞人心中積蓄著濃厚的國亡家破的傷感情緒,所以他筆下的景象也顯得分外蕭索,火紅的夕陽垂垂落下,滾滾長江水無盡東流去。

下片由景轉到國事。「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這幾句的意思是中原淪陷,北宋世家貴族紛紛逃散,故土不知道何時才能收復。這幾句不僅表現了詞人對恢復故土的強烈願望,同時也表達了對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憤慨和抗議。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當時的揚州是抗金的前線重鎮,國防要地,詞人要請悲風將自己的淚吹到揚州,表現了他對前線戰事的關切以及對國事的深切憂慮。

朱敦儒這首詞只有短短36個字,卻清晰地講述了靖康之變後中原的混亂不堪和南宋朝廷的不思進取、苟且偷生,讓人讀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相關焦點

  • 朱敦儒最灑脫的一首詞,極富浪漫色彩,開篇十四個字便驚豔千年!
    據《宋史·文苑傳》記載,朱敦儒「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朱敦儒至京師,欲授以學官,朱敦儒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終因鄙棄世俗和權貴,拂衣還山。在從京師返回洛陽的途中寫下一首《鷓鴣天·西都作》,表達了詞人對權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理想和志向。鷓鴣天·西都作宋代: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
  • 朱敦儒最經典的一首詞,霸氣十足,常人無法企及!
    朱敦儒 ,字希真,宋代詞人,有「詞俊」之稱。與「詩俊」陳與義等人並稱「洛中八俊」。朱敦儒是兩宋詞史上能夠比較完整地在詞中抒情言志的詞人,這對於當時有著明顯功能區分的詩詞(詞多言情,詩多言志和敘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而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後來的辛棄疾。
  • 朱敦儒極狂的一首詞,氣勢十足,可與李白比肩
    ,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他不夠優秀。朱敦儒被人稱為「詞俊」之名,是陸遊的老師,對陸遊的人品與詩詞風格影響極大,並且由於他中年時經歷了北宋滅亡,在詞作風格上多感懷、憂憤、言志,這給了以辛棄疾為代表的辛派詞人極大的啟迪和影響,南宋最有名的兩個文學家都受他影響如此之大,足見他的優秀。朱敦儒出生於北宋中後期,年輕時名氣就很大不願意入朝為官,北宋滅亡後,他一直深陷亡國之痛中,直到他覺得自己應該為收復故土出力時,已經是南宋初年。
  • 朱敦儒最狂的一首詞,霸氣十足驚豔千年,最後2句卻遭世人抨擊!
    如果要列個宋代狂人榜,朱敦儒絕對是榜上有名。朱敦儒出生於洛陽富貴人家,五歲能寫詩,七歲就才名遠播。他才高八鬥,卻生性淡泊,縱情山水間,視王位如敝履,視富貴如浮雲。靖康年間,宋欽宗召見朱敦儒,欲授以學官,他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最終拂衣還山。
  • 冷門詩人之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被譽為「詞俊」,與「詩俊」陳與義等並稱為「洛中八俊。」在兩宋的詞史上,能比較完整地表現出自我一生行藏出處、心態情感變化的,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後來的辛棄疾了。這首詞寫于靖康之變後,汴京淪陷,二帝被俘。朱敦儒倉猝南逃金陵,總算暫時獲得了喘息機會。這首詞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門城樓所寫的。全詞由登樓入題,從寫景到抒情,表現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 陸遊的偶像朱敦儒,表面狂放不羈,實質是堅決的抗金鬥士
    朱敦儒(1081—1159年),字希真,號巖壑,洛陽(今屬河南)人,南宋著名書畫家、詩人。朱敦儒的一生起起伏伏,頗似一出意想不到的電影。朱敦儒出生在一個小官僚之家,生性風流瀟灑。自幼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充滿了嚮往之情。當時正值北宋晚期,世風腐敗,北宋已經日暮黃昏。朱敦儒好似看透了時局,常以梅花自比,意在表明自己無心與其他眾花爭相鬥豔。
  • 朱敦儒六首經典宋詞,堪稱一代「詞俊」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宋代洛陽人,被譽為「詞俊」,在兩宋的詞史上,能比較完整地表現出自我一生行藏出處、心態情感變化的,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後來的辛棄疾了。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思念之詞,開篇14個字,足以讓人淚目
    蘇軾在守孝期滿回到朝廷後,遇上了王安石變法,因為排擠等原因被貶謫,之後的人生幾乎都在難過和困苦孤獨中度過,而寫詞寄於兄弟親人便是他唯一排解心緒的辦法,因此,他幾乎每在一處都會給弟弟寄去詩詞。一首經典之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詞,當時的他被差往密州,中秋佳節,思念難解而作,讓人心痛,千年後仍然流傳。
  • 朱敦儒《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抒發亡國之痛筆觸雄渾情調蒼涼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是宋代詞人朱敦儒所寫的一首詞。全詞由登樓入題,從寫景到抒情,表現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裡夕陽垂地,大江流。
  • 靖康之亂時一宮女被俘,被困金國後寫下一首詞,亡國之傷躍然紙上
    彈到笳聲悲處,千萬恨、不能雪。 愁絕。淚還北,更與胡兒別。一片關山懷抱,如何對、別人說。塞門桂月,蔡琰琴心切。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尤其是董卓、李傕在關中作亂,原本已經歸順的南匈奴趁機叛亂劫掠,東漢末年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的女兒蔡琰(字文姬)被匈奴左賢王部下擄走。
  • 葉夢得歸隱後寫下一首詞,充滿了對謝安的嚮往和崇拜!
    宋高宗南渡之後,聽信秦檜之言,向金屈膝求和,主戰派葉夢得被調福建安撫使,兼知福州府,使他遠離長江前線,無所作為,他於1144年被迫上疏告老,隱退山野。但歸隱後的葉夢得並沒得到陶淵明思得安逸,面對金軍不斷南侵,他寫下一首詞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悲憤和對國事的憂慮。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小妾先是停頓了一會,後來說了8個字,讓蘇軾都由心敬佩!她表示此: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意思是說,只要能夠讓我心安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了。蘇軾聽完之後,就覺得這個女子真的是非常有情義,也被她的勇氣給感染到了。
  • 朱敦儒:千裡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晚年的朱敦儒攜杖雲遊,不再糾結於塵世雜事,把身心都交於大自然。秋夜賞月,春日品花,遇到酒肆呼酒,來到蕭寺討茶。海闊天空任其行,不知明日又會飛落誰家?我是清都山水郎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父親朱渤為北宋紹聖年間的諫官。
  • 李清照非常大膽新奇的一首詞,開篇就是7個重複字,精華全在此處
    多數詞作中,很少有一個字或者一個詞在一首詞作中重複使用的情況。可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卻大膽新奇,不僅用了重複字,而且在詞作一開頭還連用了7個重複字。然而,這7個重複字的使用不僅不嫌囉嗦,還是全詞的精華所在,受到後世很多詞論家的激賞。記得在讀大學的時候,僅這7個重複字,給我們上詩詞鑑賞課的教授足足講了兩節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7個字到底有何妙處!
  • 蘇東坡醉酒後寫下一首詞,下片甚是經典,說出無數男人的心聲
    蘇東坡當年在酒醉後寫下的這首詞,特別真性情,常常成為夜深人靜時無數次敲擊在心頭、迴蕩在心間的聲音。從中,能讀到一種對自由的嚮往,一種跨越千年時空而依然存在的強烈共鳴。這首詞可謂是通達人心之作,尤其是人到中年,被生活壓抑到幾近崩潰的男人。
  • 北宋黃裳參觀端午節龍舟比賽寫下一首詞,讓人如臨其境!
    提起黃裳這個名字,我相信很多人想到的應該是金庸小說中的人物,一個大內文官,卻從經書中無師自通,成為一位絕世高手,並流傳下一部讓武林人士瘋狂爭奪的武功秘笈《九陰真經》。今天我們說的這個黃裳並不是武林高手,而是北宋的詞作家,他是宋神宗年間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有詞作《演山詞》傳世。在一年的端午節,黃裳看到了划船健兒競渡奪標熱烈的場面,觸發了詞人的詩興,於是寫下一首詞來讚揚了划船健兒們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 李清照目睹丈夫貪生怕死,後寫下一首最霸氣的詩,至今讓人熱血沸騰
    眾所周知,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詞人,是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據史料記載,李清照因曾經在詞作中三次用過「瘦「字,因此江湖人稱「李三瘦」。第一處是《醉花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第二處是《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第三處是《鳳凰臺上憶吹簫》:「新來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從她一貫的詞作中,我們也可以窺見她的才氣及柔情。
  • 柳永與妻子兩地分居,半夜失眠寫下一首詞,最後10個字非常感人
    第二年,柳永憑藉一首《望海潮》,就讓杭州知府親自出門迎接,一時間風光無二,可謂是名聲大噪。「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把錢塘美景和繁華寫得入木三分,絕對是大家手筆。俗話說,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年少成名的柳永,確實有點飄了,幾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甚至覺得進士及第對他來說都易如反掌。
  • 李清照在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極具溫柔的詞,丈夫看後莞爾一笑
    當時的御史中丞趙挺之,有個兒子名叫趙明誠,雖然不擅長寫詞作賦,但他有自己的強項,對金石學有非常深的研究。所謂金石學,可理解為考古學的前身,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偏重於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由此可見,趙明誠稱得上青年才俊。
  • 「五言長城」劉長卿最得意的一首詞,也是他唯一傳世的詞!
    能自稱「長城」足以見此人五言之工,而這位詩人的五言詩也確實獨步當時,倒也無愧「五言長城」之稱!此人便是中唐詩人劉長卿。劉長卿不僅洋洋自得於其五言詩,並且還特別得意於自己的一首詞作,也就是他唯一傳世的詞《謫仙怨》!且來欣賞「五言長城」劉長卿的這首詞:謫仙怨·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唐·劉長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