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極狂的一首詞,氣勢十足,可與李白比肩

2021-01-11 小佛說史

說起宋代詞人,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柳永、晏殊、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人,其實稍微學習過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有一些詞人在現代人眼中名氣不夠大,但是放在他們那個時代,可以說是人人皆知,比如:張先、劉過、賀鑄、周邦彥、朱敦儒、史達祖……

以朱敦儒為例,我們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都不曾收錄他的作品,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他不夠優秀。朱敦儒被人稱為「詞俊」之名,是陸遊的老師,對陸遊的人品與詩詞風格影響極大,並且由於他中年時經歷了北宋滅亡,在詞作風格上多感懷、憂憤、言志,這給了以辛棄疾為代表的辛派詞人極大的啟迪和影響,南宋最有名的兩個文學家都受他影響如此之大,足見他的優秀。

朱敦儒出生於北宋中後期,年輕時名氣就很大不願意入朝為官,北宋滅亡後,他一直深陷亡國之痛中,直到他覺得自己應該為收復故土出力時,已經是南宋初年。那時,秦儈掌權,主和派附庸,朝廷上烏煙瘴氣,在與主和派接二連三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之後,他被免職,自己前往嘉禾隱居。

朱敦儒人生的經歷,讓他的作品豐富多彩,早年詞風婉約,中年詞風悲涼,晚年詞風消極,然而,他早年有一首作品卻與婉約之風相悖,竟是那樣張狂十足,大有可與李白相比肩的氣勢!

鷓鴣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奏流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根據一些記載,朱敦儒的這首詞在北宋末年的汴京(東京)和洛陽(西都)流傳極廣,堪稱當時膾炙人口之佳作,那時朱敦儒不過30歲,生活放蕩,也是最狂的時候。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開篇朱敦儒就十分直白地說自己不樂於和世俗打交道,而是流連於山水自然之間,這一切全身都是天帝的安排,讓他做管理山水的神仙,不願意讓他受到世俗禮法的約束,朱敦儒這樣寫,足見心中夠狂。小佛不由得想起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兩句同樣夠狂,朱敦儒說自己是天帝的安排,李白說自己絕不是世間庸人,可以一比肩。

「曾批給雨支風券,累奏流雲借月章」,既然是天帝讓他掌管山水,自然要給他一些權力,比如管理風露的詔帛,作為臣下,他也盡了自己的本分,多次上呈留住彩雲、借走月亮的奏章。全句詼諧、幽默而又不失浪漫主義風採。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這是全詞的點睛之筆,我可以寫詩萬首,飲酒千杯,但是我卻不曾正眼看過朝堂上的達官貴人、王侯將相。靖康年間,皇帝曾將朱敦儒請到汴京,希望他能夠出任朝廷的學官,他就是不願意,說自己閒雲野鶴慣了,不希望受到約束,「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不僅不願意做人間的官,連天上的官也是不大情願做的,只想留戀山水之間,插著梅花醉臥在洛陽中。

讀完整首詞,我們可以看到年輕時候的朱敦儒真的夠狂,心境也是十分曠達,無怪乎南宋黃升在《絕妙詞選》說他:「以詞章擅名,天資曠遠」。

參考資料:《全宋詞》

相關焦點

  • 朱敦儒最狂的一首詞,霸氣十足驚豔千年,最後2句卻遭世人抨擊!
    如果要列個宋代狂人榜,朱敦儒絕對是榜上有名。朱敦儒出生於洛陽富貴人家,五歲能寫詩,七歲就才名遠播。他才高八鬥,卻生性淡泊,縱情山水間,視王位如敝履,視富貴如浮雲。靖康年間,宋欽宗召見朱敦儒,欲授以學官,他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最終拂衣還山。
  • 朱敦儒最經典的一首詞,霸氣十足,常人無法企及!
    朱敦儒 ,字希真,宋代詞人,有「詞俊」之稱。與「詩俊」陳與義等人並稱「洛中八俊」。朱敦儒是兩宋詞史上能夠比較完整地在詞中抒情言志的詞人,這對於當時有著明顯功能區分的詩詞(詞多言情,詩多言志和敘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而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後來的辛棄疾。
  • 第一偉人寫的這首詞,可越千年,與李白比肩
    當年,紅軍長徵過遵義婁山關,毛主席在這裡寫下了一首《憶秦娥·婁山關》,這首詞雄奇悲壯,氣勢如虹,可直越千年,與大唐盛世詩仙李白所寫的《憶秦娥》比肩。憶秦娥·婁山關毛主席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 古代最狂的15句古詩詞,李白獨佔5句,文人狂起來比武將更霸氣
    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聊一聊古代最狂的15句古詩詞,其中有文人所作也有武將所作,但相比之下,文人狂起來比武將更霸氣。15、氣出唱——三國、曹操: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魏武帝曹操的氣勢非同凡響,他統一北方後明顯膨脹了不少,寫出來的詩句也很狂,駕六龍乘風而行。元始天尊的座駕是「九龍沉香輦」,也才比曹操的座駕多了三條龍而已。
  • 李白很狂的一首詩,只是開頭兩句,便令人不得不佩服
    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論語集注》中,有這樣一句話,「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我想李白就是這樣一個狂人。早在李白青年時期,他便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表露過自己的遠大志向。即「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內清一」。
  • 南宋狂傲才子這闕詞,青年人慎重,年紀大的人都喜歡
    我們今天說的這位詞人,跟辛棄疾基本是同時代的人,他為人狂傲,詩詞文章俱佳,詞的成就不俗,但尚待後人開發。此人名叫朱敦儒,生於官宦之家,從小聰慧敏捷,刻苦好學,十來歲就能寫詩作文。但此人十分清高,遠近都知他有濟世之才,多次舉薦他去做官,他都力辭不受。這人也真是有點怪,人家到處找人推薦,努力參加科考,以施展平生所學,而他卻放在官不做。
  • 李白僅用四十六個字,就寫盡了冬雪的氣勢,堪稱詠雪詞的經典之作
    李白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詞大氣豪邁,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留世。他想像力豐富,文字在他的筆下極具張力。比如,形容瀑布,他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形容高樓,他說,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形容歸心似箭,他說,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詞,渾然天成的意境,令人讚不絕口
    事實上,詞始於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只是說它極盛於宋代。如膾炙人口的名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便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憶江南三首》。 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亦是一首出自唐代的經典詞作。而它的作者,正是我們都熟悉的唐代大詩人李白。
  • 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辛棄疾仿寫一首青山見我,氣勢不輸李白
    想用一個詞來描述李白,很難,他是自帶仙氣的,孤傲狂放卓爾不群,自負才高卻被官場難容;放逐山水,朋友遍天下卻常常形單影隻;熱情奔放時如日中天,悽清落寞時如月下弦;千百年來,我們感受著他的洋洋灑灑,激越熱烈,也感受著他的孤高傲岸,遺世獨立。
  • 朱敦儒最灑脫的一首詞,極富浪漫色彩,開篇十四個字便驚豔千年!
    據《宋史·文苑傳》記載,朱敦儒「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朱敦儒至京師,欲授以學官,朱敦儒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終因鄙棄世俗和權貴,拂衣還山。在從京師返回洛陽的途中寫下一首《鷓鴣天·西都作》,表達了詞人對權貴的不屑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理想和志向。鷓鴣天·西都作宋代: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李白最難背的一首詩,兩首詩的共同點亮了!
    只要對中華文化有入門水平的人,都不可能沒聽過「詩仙」李白的大名,這位青蓮居士對中國詩壇的影響力十分深遠,後世文人無不將之奉為圭臬。今天小解就帶大家拜讀兩首太白詩,一首極其狂傲,一首極其難背,而兩首詩的相似之處則是個大亮點!首先,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朱敦儒在靖康之變後寫下一首詞,僅36個字,讓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在靖康之變後,朱敦儒倉猝南逃金陵,總算暫時獲得了喘息機會,在他客居金陵時,有一天傍晚,登上了金陵城樓,北望中原,心生感慨,寫下一首《相見歡》,以表達自己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宋代: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裡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上片寫登樓所見。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說到李白我們應該都是很熟悉的吧!李白可以說是唐朝詩壇的頂級文豪,他的作品一出便會轟動整個朝野。而我們更是從小學習他的作品,從小時候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後來的「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些都是他的經典作品。
  • 31歲的龔自珍面對人生困境,寫下一首看似很狂的詩,其實句句傷感
    他們繼承了唐詩的文風,同時又加以創新,特別是龔自珍的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以這首《漫感》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寫得也是很狂。《漫感》清代:龔自珍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 李白初次離家遠行的一首詩,氣勢宏偉而豪邁,不愧是千年絕唱!
    李白留給我們的印象貌似基本不外乎兩個,那就是好酒和喜遊。所謂狂者愛酒,仁者樂水,而李白將狂和仁都佔了,所以他才能成為人人仰望的「仙」。李白的好多詩作都是來自遊覽大好河山時的所見所聞,比如《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等,而接下來詩巷帶來的這首詩則是李白初次離家遠遊時所作,此詩氣勢宏偉豪放且意境高遠,不愧是流傳千年的絕唱。渡荊門送別唐 · 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 《全宋詞》很狂的一首詞,可謂是新高度,800年難有人仿!
    辛棄疾是豪放派著名詞作家,寫過很多霸氣十足的詞句,比如「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弓如霹靂弦驚」等等,讓人讀起來豪氣幹雲,大有睥睨之感。這是辛棄疾詞作中的一大特點。下面這首詞,也是辛棄疾最為著名的詞作之一,詞種狂放不羈,其中兩聯就連辛棄疾自己都非常的滿意,經常拿出來與朋友鑑賞!
  • 李白很狂的一首詩,通篇每一句都很狂,尤其是最後兩句氣勢如虹
    這也是李白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寫這首詩時李白還沒有去長安,可以說是雄心勃勃,打算去到長安一展身手,去實現人生理想。不過後來我們知道,李白由於得罪了權貴,最終還是離開了長安,開始去到各地遊玩,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那麼我個人認為,李白離開長安是正確的選擇,如果他不離開長安,一直還生活在那個地方,相信他不可能寫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傳世名篇。
  • 辛棄疾是這首詞是真狂,男兒到死心如鐵,寫得比李白還要更加張狂
    辛棄疾被罷官後可謂是心灰意冷,他一個人去到江西上饒隱居,過著一種平淡的生活,可是對於這麼一位將軍,始終還是放心不下,為此他的後半生一直是生活在痛苦之中,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與眾不同,不僅充滿了理想主義,同時還非常的張狂,當然辛棄疾的這種狂是一種無奈之舉,以這首《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那就是一首很狂,但是讀了讓人傷感的作品。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嘲笑了當時的婦女,最後兩句更是狂得無人能及
    李白是盛唐最具有氣質的一位詩人,同時個性鮮明,他的很多詩都很張狂,其中最經典的要數這首《南陵別兒童入京》,這也是他在剛剛出門時的一首作品,也就是說是他年輕時的一首詩。從這麼一首詩中,我們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獨特的個性,還有骨子裡的張狂,這也正是李白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 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兩首廬山詩,一首有哲理,一首有氣勢,但最後一句都是千古經典!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文化的興盛總是伴隨著經濟和國力增強而來的,一個物質富足的國家,廣大人民才有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從這些詩詞裡,我們夢回千古,在詩詞間體會那個時代的繁華,總會從裡面發現一些別樣的精彩。比如,很多描寫我國美好風景的詩詞,名山大川自是其中詩人們的最愛,一起欣賞兩首最出名的廬山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