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英國作家詹姆士·希爾頓在他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一書裡,描繪了一個人間的「世外仙境」——香格裡拉。讀過這部書後,香格裡拉便成為了我的夢幻,一個遙遠的夢幻。書中的主人公走進這裡,完全是一個意外的事件,而我走進這裡,則是在尋夢。
香格裡拉,藏語的音譯也稱「香巴拉」,其意為「極樂園」,是佛教所說的神話世界,為時輪佛法的發源地。作為地名,她原來的名字叫「中甸」,可能是《消失的地平線》影響的原因吧,後改為現在的名稱。香格裡拉位於迪慶藏族自治州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素有「高山大花園」「動植物王國」的美稱。是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三江併流」的腹地。香格裡拉區域內雪峰連綿,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有400多座;峽谷縱橫深切,險峻秀麗,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峽、瀾滄江峽谷等大峽谷。還有遼闊的高山草原牧場、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無論是遠處的梅裡雪山,還是近處的金沙江畔,或晶瑩平靜、或激流澎湃、或五彩絢麗,都可以化作一餅美妙的書籤,夾在你記憶的書裡。在香格裡拉,你可以探險刺激,可以登高體驗,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只是靜靜地欣賞美景。
五月是香格裡拉的春天,草甸翠綠,開著五顏六色的野花;森林濃蔭,樹木的身上飄動著許多的氣息。藍天白雲下,山坡上的羊群在緩慢地遊動著,還有隨處可見的五彩經幡,美麗的景色像是一幅碩大的粉彩畫。山上的雪線在逐漸上移,融化的雪水一滴滴匯成溪水,潔淨的溪水又匯集成河流,河水順著山溪匯入了「海」。
這裡的「海」可不是海洋,高原上,把湖稱為「海」,面積小的稱為「海子」。香格裡拉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海和海子。碧塔海是中甸最大的高原湖,海拔高達3500多米,湖水清澈、湛藍,沒有一絲汙染,我判斷,她應該是世界上最潔淨的湖泊。湖心有一個林木茂密的島子,生長著雲杉、高山松、高山櫟、白樺、柳等。碧塔海象一顆名貴的藍寶石,鑲嵌在高原上。如果把香格裡拉看作是一張美人臉,碧塔海就是臉上的酒窩。
春天的香格裡拉,天氣晴朗,無風無雨。碧塔海的湖水很靜很平,遠處的雪山、草甸,近處的森林和天上的白雲都倒映在湖面上。乘一條藏民的小木舟在碧塔海划過,就像在畫中穿行。小船把平靜的湖面劃破,留下一條長長的水痕,水中的藍天白雲、雪山森林忽忽悠悠化作流動的夢幻,過不多會兒,晃動中湖面又恢復了平靜,重新組合成一個完整。
這個季節的碧塔海,有與其它季節不同的兩大奇觀:花和魚。碧塔海周圍山坡上、樹林裡,還有湖心島上,五顏六色的杜鵑花開得漫山遍野,壯觀至極。香格裡拉山上的杜鵑品種非常豐富:映山紅、羊躑躅,馬櫻花、大樹杜鵑……,花朵有大紅、玫瑰紅、黃的、純白等,有的一棵樹開有幾種顏色的花,還有的一朵花上有幾種深淺不同的顏色。落花時節,無數的花瓣從樹上散落在溪水裡,溪水帶著花瓣流進了碧塔海,湛藍的湖水上漂著數不清的五顏六色。
碧塔海裡生長著一種非常珍貴的淡水魚,稱為「重唇」。魚無鱗,魚體修長,身扁尾圓,牙齒尖利。它有一個很奇怪的愛好:吃杜鵑花。它們拼命喋食流到湖裡的杜鵑花瓣,而杜鵑花也有一個非常奇特的功能:她能醉魚。魚食花多了,就醉了,遊起來搖搖晃晃,終於支持不住就肚皮朝上翻倒在花瓣叢裡了。不過,這花不會致命,住一會兒魚就會醒過來,醒過來還要吃,吃了還要醉,真是一種極為有趣的現象。
不知道別處的杜鵑花是否也能醉魚,別的魚食花後是否也會醉,那杜鵑是不是也會醉人。不過,應當注意的是,這裡是藏區,可不能隨便捕魚和食魚。藏民認為魚是在他們離開世界後上天國路上的引領者,所以很崇拜這種無鱗魚。他們不食魚,大概也不會喜歡別人侵害他們的天使。
在香格裡拉,無論是尋夢,體驗生活,還是欣賞大自然,也許就會像《消失的地平線》的那四個旅人,永遠走不出這個「世外仙境」。康維迷戀香格裡拉優美恬靜,巴納德舍不下的金礦,布琳克羅小姐要在香格裡拉傳播她所信仰的宗教教義,最終馬裡森脅迫康維作伴離開香格裡拉,但途中馬裡森病故,康維也突然失去了記憶。在坐船返回英國途中,康維在聽蕭邦的鋼琴演奏曲時恢復了記憶,當天夜裡,他便獨自一人悄然離去,不知去向。也許他又回到了香格裡拉,也許去了另一個地方。
當今天的我們,如果不是意外,只是做一次洗滌心靈的旅行,無論來到或者離開香格裡拉,完全用不著那樣沉重。靜下心來,欣賞、體會或者回憶美景也就夠了。
簡介:青島市黃島區作家協會副主席;《琅琊風》雜誌執行主編。
簡介:本名李紅,一名朗誦愛好者,嚮往如詩如畫的生活,享受朗誦帶來的寧靜和快樂
本期參與編輯
主編:靜 秋
責編:王禮明
排版:姜蘊青
校稿:靜 秋
音頻:李 紅
覆審:姜蘊青
發布:姜蘊青
「家在黃島」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