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風、便面、圓輕、涼友:中國文化中扇子的風雅雜談

2020-12-26 古代文化常識

炎炎夏日,扇子一度是夏日必不可少的手中之物。扇子不僅有實用價值還有裝飾用途,在很多場合它也成為了一種飾品。

說起扇子,我們可以想到很多種扇子,比如摺扇、團扇、蒲扇、羽扇等等。

皇帝專用的大扇子——五明扇

影視劇、壁畫中常見,皇帝身後有兩個宮女舉著巨大的扇子站在皇帝身後,皇帝走到哪裡她們還要跟到哪裡。這個扇子實用價值不大,能起到的實用價值是遮陽和防風,它主要的作用是顯示皇家威儀,它就是五明扇。

唐代閻立本著名的《步輦圖》中,唐中宗坐在由人抬著的步輦,身後的五明扇非常顯眼。

古代這種五明扇主要是帝王使用,傳說是舜發明的。《古今注》中有介紹:

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

所以它開始的作用是讓大家看到這柄扇子以後知道君王正在招賢納士,五明扇在秦漢時期,公卿和士大夫都用,到了魏晉開始限制為帝王專用,其他人不得使用。

充滿智慧的扇子——羽扇

關於羽扇,我們認識的最牛的大咖是諸葛亮,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手搖扇之人那種儒雅睿智從容,表現得淋漓盡致。題外話,蘇軾這裡寫的「羽扇綸巾」到底是指周瑜還是指諸葛亮呢?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習慣用羽扇,而且綸巾也是指諸葛巾,是因為諸葛亮最早在軍中冠以此巾。這個問題比較有爭議,只看這首詞分明指的是公瑾。不管指誰吧,那個時代羽扇並非諸葛亮專屬。

羽扇頗有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現了羽扇,而且羽扇這門技藝也流傳到了現在。最初的工藝是:扇羽用十,扇柄刻木象鳥骨,東晉後羽減為八,改為長柄。

晉代的陸機和張載都寫過《羽扇賦》。

陸機《羽扇賦》:昔楚襄王會於章臺之上,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鵠之羽以為扇。張載《羽扇賦》:有翔雲之素鳥,體自然之至潔。飄縞羽於清風,擬妙姿於白雪。

從中可見,先秦的楚襄王時候,聰明睿智的美男子宋玉就已經用上羽扇了。

實用與裝飾並重的扇子——團扇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團扇的來歷並不比皇家用的五明扇早,恰恰相反,它是從皇帝身後的五明扇演變而來的。

跟很多起源於中國的日常用品一樣,團扇也被賦予了非常好的寓意,團扇代表著團圓友善、吉祥如意。

西漢以後,扇子被廣泛用於扇風取涼。到東漢,團扇材質確定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這樣方便在扇面上繪畫刺繡。團扇還叫合歡扇。扇面的形狀也不只有圓形,有橢圓、葵花、梅花、六角等形狀,加上扇墜、流蘇、玉器之後非常漂亮。

團扇也成為國際時尚之物,國際時裝周上很多名模都手持團扇,把團扇的魅力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兩漢女詩人班婕妤在《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南北朝詩人鮑子卿在《詠畫扇詩》:

細絲本自輕,弱彩何足眄。直為發紅顏,謬成握中扇。

唐代詩人杜牧在《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在《賀新郎·夏景》: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

從兩漢到北宋的詩詞中,我們看到的扇子都非常清晰地表明是團扇。一直到蘇軾的時候,團扇仍舊是主流。

文人騷客的扇子——摺扇

關於摺扇的淵源,至今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說法。普遍的說法是摺扇是經過高麗到中原的東瀛之物。

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高麗國》:

高麗使人每至中國,或用摺疊扇為私覩物(私人會見的禮品),其扇用鴉青紙為之,上畫本國豪貴,雜以婦人鞍馬,或臨水為金沙灘,暨蓮荷花木水禽之類,點綴精巧,又以銀泥為雲氣月色之狀,極可愛,謂之倭扇,本出於倭國也。

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畫摺扇,金銀塗飾,復繪其國山林、人馬、女子之形,高麗人不能之,雲是日本所作。觀其所繪衣物,信然。

明代陳霆《兩山墨談》:

宋元之前,中國未有摺扇之制。元初,東南夷使者持聚頭扇,當時譏笑之。

宋以前稱扇子都是指團扇。宋代開始摺扇流入,扇子開始多樣起來。但是在宋代,摺扇流行範圍並不廣泛,主要是皇室在用,而且並不當做實用之物使用,更多的是當做一種器物看待。

直到明朝中後期,摺扇才開始真正流行開來,甚至取代團扇成為扇子的主流。究其原因,第一,團扇不方便收納;第二,摺扇更適合書寫繪畫。

所以我們看影視劇裡,唐宋時期風流倜儻的文人雅士出門手持摺扇,其實並不十分靠得住。另外,從清代流傳下來的照片看,摺扇在女子中的使用率要超過男子。這倒是有點出乎意料。

最普及的扇子——蒲扇

上圖中清朝的武官合影以及李鴻章和他的孫子手裡的扇子都是蒲扇。

蒲葵扇俗稱蒲扇,也叫芭蕉扇、葵扇,是由蒲葵的葉、柄製成,質輕,價廉,是中國應用最為普及的扇子。在沒有電風扇空調的年代,這種蒲扇是居家必備之物。

唐朝詩人孫元晏《蒲葵扇》:

拋舍東山歲月遙,幾施經略挫雄豪。若非名德喧寰宇,爭得蒲葵價數高。

唐代詩人李嘉祐 《寄王舍人竹樓》:

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閒眠對水鷗。

看到蒲扇是不是勾起了很多兒時的回憶呢?

古代扇子的雅稱

仁風:仁風是古時美化帝王或長官的歌頌之詞,意思是扇子扇出來的風都充滿了仁德。

《仁風》:仁風藹區宇,聖道日月明。《幼學瓊林·器用》:劍有幹將莫邪之名,扇有仁風便面之號。

便面:便面本來是古代用來遮擋面部的物品,外形跟扇子很像,也可以用來扇風取涼。

《漢書·張敞傳》:使御史驅,自以便面拊馬。《清詩別裁集》:只令便面春風在,曾向章臺拂柳花。

屏面:也是擋臉的意思。古代大戶人家的小姐,或者身居高位的官員外出,不想讓平民百姓直接看到他們的臉就用屏面遮擋一下,同時也有遮陽防曬的功能。屏面和屏風差不多。

《東坡引》:纖彈舊怨。還敲繡屏面。《村社禱晴有應》:數峰縹緲如屏面,一浦漣漪作簟紋。《題可久上人房素屏》:雕軒畫室吳僧居,花草禽魚屏面集。

箑shà:漢字的扇最初是門扇、扇板的意思,箑才是扇。

《淮南子·精神):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方言》: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

涼友:能帶來涼快的朋友,這個名字很貼切。淨君是指掃帚,涼友是指扇子。

《清異錄》:淨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

圓輕:圓輕就是團扇的另外一個叫法。

《去扇》:已知秦女升仙態,休把圓輕隔牡丹。

相關焦點

  • 涼友、搖風、便面,古代扇子的別稱你知道幾個?
    這個時候就輪到我們今天要講的「便面」出場啦。所謂「便面」,其實是古代的一種扇子,最早出現於先秦兩漢時期。至魏晉時期,便面已經非常盛行,成為了文人雅士的摯愛。在唐末書畫家孫位創作的《高逸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最左邊就有一位拿著便面的,此人正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
  • 傳統文化 | 中國扇子文化的三千多年歷史
    扇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的扇子文化。扇子,在我國有非常古老的歷史。出於招風取涼、驅趕蟲蚊、撣 拂灰塵、引火加熱種種需要,人們發明了扇子。中國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
  • 扇子這些講究真有趣
    買了一把現場書寫的扇子保定古玩市場裡的圖書字畫部分挺有意思的——圖書類的舊書,以保定題材的老書銷售的最為火爆,這其中有一大批古城文化的痴迷者,只要這類的舊書一展現,立馬就會被買走;而書畫類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光是有老舊字畫,更多的是一些現場寫、現場畫的作品——這也是古城保定叫作文化保定的一個縮影吧!
  • 扇子淵源與流變
    便面 西漢 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先秦古人以扇取風驅暑。扇子多由竹葦編造,其形如門,名單扇。便面 東漢 朱鮪石室畫像   炙肉奴僕用便面扇火商周之既,長尾翟扇,絢麗斑斕。時長柄「雞扇」出,帝王威儀現。東晉王嘉《拾遺記》謂,扇子由周昭王創始。傳有姓孟名夏者,取鵲翅羽毛製成扇子,以遮陽擋風,非拂涼驅暑。
  • 輕羅小扇撲流螢 中國文化——扇子
    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中國傳統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著密切關係。歷來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其中,英國在1859年,就從上海和廣州進口了約267萬把扇子。雖然,中國扇子是在清朝才大量出口至國外,但在16世紀的海上貿易過程中,它已被作為「海外稀奇之物」運回了歐洲,使得這種東方文化風靡至歐洲。只可惜這款「時尚單品」在當時來說是昂貴的進口商品,一開始只是皇室專享,所以當時歐洲的宮廷貴婦們,都以擁有一柄散發迷人東方氣息的精美扇子為炫耀攀比的資本。
  • 閒談扇子:小扇子,大文化
    ,人們在夏天消暑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曾經用來消暑的工具——扇子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現在,扇子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影視作品中了,現在很多小孩子甚至沒有見過蒲扇。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扇子的二三事。這時,一個聰明的人看見路邊的植物長著很大的葉子,他便靈機一動,摘下一片,擋在頭上,頓時涼快許多。有人拿在手裡搖了搖,頓時一股風撲面而來,其他人紛紛效仿。就這樣,扇子出現並流傳下來。因為扇子能擋住太陽產生風,所以有了「障日」的稱呼。
  • 諸葛亮為何總是拿著一把扇子?其實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
    這把扇子自茅廬開始就不離身,到死也拿在手上。這把扇子可不是扇涼這麼簡單,原來這扇子中暗藏玄機,有特殊含義,今天就給大家揭曉下秘密。 說到諸葛亮這把扇子的來歷,就需要講一下他的妻子黃月英,黃月英是歷史上著名的醜女,其實也有很多人說,黃月英其實是一個美女,不過他的父親黃承彥為她掩蓋了這個事情,而黃月英又蒙面示人
  • 你不知道的中國扇子文化
    到了東漢(25~220年),扇子開始在民間流行,出現了竹扇和蒲扇。隨著絲織手工業的發展,一種以絹製成的紈扇也在此時出現。紈扇多用潔白的細絹製成,所以又叫「絹扇」。因為這一時期的紈扇多「團如明月」,而且皇宮中較多使用,所以又稱作「團扇」、「宮扇」。紈扇外觀精緻、華麗、小巧而極富情趣,深受中國古代閨閣仕女青睞,作為中國扇子的一種主流,大為發展,流行千年。
  • 中國扇
    中國扇子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係,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扇子在中國古代的別稱「搖風」、「涼友」。相傳禹舜時代已有晉朝崔豹《古今注》曾記載「舜作五扇」。
  • ...扇子是個不錯的選擇,「每滿生活」上線的50多款王星記扇子正賣...
    七夕將至,對於中國的情人節,互贈什麼禮物,也成了情侶們近期考慮的事項。「淨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王星記的扇子可以說是個不錯的選擇。不知從何時開始,扇子成了文人騷客的代名詞,描畫題詩皆附其上,又使它成了藝術品。就像吳冠中說的,「扇子送涼,不意成藝。"而對扇骨、扇墜的講究,又使扇子漸漸成了賞玩的珍品。
  • 扇子除了扇風納涼,還是身份的象徵,漫談古代扇文化
    那麼在古代,古人們是如何從夏季酷暑中度過的呢?在古代夏季,無論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百姓,納涼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扇子了。根據相關的歷史記錄,扇子在中國已有3000-4000年的歷史,但實際上古人使用扇子肯定是早於文獻中的記錄。
  • 最風雅丨扇之演變
    鳳凰書畫網深讀風雅系列最風雅|扇之演變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中國漢族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漢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係。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扇子是在不斷的變化的,接下來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扇子的演變過程:
  • 中國扇子簡史
    成扇,俗稱扇子,古亦有「箑(shà,音霎)」、「便面」等稱,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相關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虞舜時期。早期流行的長柄扇主要是貴族出行的用具,自持的短柄扇才具有今日扇子的含義。秦漢時期團扇的出現,成為扇的基本樣式。摺扇在南宋時期逐漸流行,因其開合自如,在明代出現廣泛的製造和使用,成為與團扇平分秋色的扇型。
  • 扇子與文學——當扇子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關鍵詞
    扇子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形象,在雕刻、書法、繪畫甚至舞臺形象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以扇子為關鍵詞,重新看中國古代文學,會找到非常有趣的一類「扇子」文學。寒言冰語扇子是中國古代非常有特點的文化符號,在文學中,它有鮮明的代表意義。比如團扇是女子的配屬,摺扇則是男人的手中寶,代表法器的則是芭蕉扇。在金庸先生描述的武俠世界中,鐵摺扇則成為了風流倜儻但是品德下流的歐陽克的武器,最後被洪七公用手直接抓爛破壞。
  • 【聚焦】京扇子將手工文化做成「時尚」
    在做「京扇子」品牌構思時,王后榮走訪了潘家園及其它古董市場,發現中國的扇子分為高端和低端市場。高端市場中的扇子基本用於投資和收藏,在旅遊市場中出現的扇子主要定位低端,售賣價格基本為10元一把。「京扇子」在做產品設計時,主要圍繞三個元素:首先每一把扇子做出來需是雅致的,其次是時尚的,第三是飽含中國文化古韻的。因此,在設計研發「京扇子」時,以中國文化為元素、中國工藝為特色,以現代理念來引領新的功能和需求。在生產環節,「京扇子」尋找國內最好的工廠來製造,目前,「京扇子」的產品工藝在國內達到領先的標準。
  • 雅,文雅,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中國八雅: 1.善琴者通達從容,2.善棋者籌謀睿智;3.善書者至情至性,4.善畫者至善至美;5.善詩者韻至心聲,6.善酒者情逢知己;7.善茶者陶冶情操,8.善花者品性怡然。
  • 它是杭州非遺之一,也是三絕之一,傳承歷史文化美名遠揚
    扇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縱觀各代歷史王朝,每位後宮佳麗嬪妃手中都會握著一把扇子。隨手摘取相關植物的葉子,經過簡單的處理,就可以做成扇子的雛形。
  • 小小的扇子,如何成了區分階層與雅俗的符號?
    雖然我們現在越來越多地依賴於空調環境,也不知往年的扇子放在櫥櫃中哪個角落裡,漸漸忘記再取出來;但候鳥與昆蟲的數量,不是也一年不如一年嗎?也可以取譬於另一個植物的角度,可以說扇子是一種一年生或者半年生乃至一季生落葉作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扇」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扇猶捎涼風……這樣的詩詞妄改固然無稽,但未免無理。
  • 扇子中的古代歷史密碼
    倭人亦制為泥金面、烏竹骨充貢。出自東夷,果然。」這是說中國的摺扇是北宋時期從日本傳過來的,明朝永樂年間才流行開來。關於腰扇即摺扇的說法,清代學者桂馥在《札樸》卷四《腰扇》條中辨正說:「腰扇如腰鼓,謂中腰瘦減,異於團扇。」「腰扇」之名東漢已見,寫作「要扇」,其物則先秦已有之。《淮南子·氾論》:「周人牆置翣。」
  • 中國風古扇,驚豔世界的美!
    中國扇子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係,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扇子在中國古代的別稱「搖風」、「涼友」。扇子,是中國一種特殊文化現象。歷來文人墨客喜歡在扇子上面題詩作畫,言情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