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丨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五街社區...

2020-12-14 天眼新聞

夏天5點起床,冬天6點起床,洋芋是我最熟悉的東西,閉著眼睛我都能洗能切,畢竟這麼多年,是這個早餐小推車陪我度過的。

 

我家住在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五街5組,以前是石板房,現在是政府安排的公租房。21多年前我的丈夫因車禍去世時,最小的娃娃才1歲,我一個人拉扯大三個孩子。

 

2001年,我姐夫出錢幫我做了一個小推車,還幫我買了盆盆碗碗,就是我現在的「工作」了,在學校門口擺小攤。

 

擺小攤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天起早貪黑,準備的時間都要好幾個小時,怎麼苦怎麼累,總不能讓孩子們餓著凍著呀,所以就連大年三十,我也得去擺攤,再加上政府的低保,日子就這樣緊緊巴巴的過了20年。

 

不過現在好得多了,2018年7月份,我家通過租賃住進了政府旁邊的公租房,是小區,比以前的石板房好一百倍,以前的房子樓上是小板鋪的,一下雨滿牆滿家都是水。現在就算是擺攤都方便很多。

 

我的大女兒出嫁後,也得到政策幫扶隨婆家搬到了樓下的公租房,二兒子有點殘疾,每天跟著我擺攤,幫點小忙,最小的孩子也22歲了,一家人過得還算幸福的。

 

後來村裡面鼓勵我們發展種養殖業,得了2萬元的起步資金,於是我搞了兩頭牛來養,去年賣得8千多塊,我拿錢交了合醫,小病小痛都可以報銷,去打吊針也只用花幾十塊錢。

 

現在的政策好,脫貧了之後幹部領導們都還經常來關心我們,鼓勵我好好發展,有這麼好的平臺,我也相信幸福是自己奮鬥出來的,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增加品種,擴大生意,好好掙錢幫我兒子成個家!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牟元媛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袁國彬

相關焦點

  • 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組織學習加強新形勢下社區民族工作
    民族團體>>正文 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組織學習加強新形勢下社區民族工作 2020年08月15日 06:12來源: 民族新聞網  作者:袁 勇   本報訊 近日,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組織學習《關於新形勢下社區民族工作的意見》。
  • 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開展省、市全會精神宣講
    文化資訊>>正文 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開展省、市全會精神宣講 2020年09月06日 12:25來源: 民族新聞網  作者:王 濤   本網訊  近日,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開展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安順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暨全市半年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宣講。
  • 「我的脫貧故事」張登貴:告別稀泥巴,我住上了新房子
    我是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以前覺得反正能吃飽就好,沒有太大的追求,可能是因為以前莊稼難種,而且還有4個娃娃要拖長大,還要贍養老人,所以覺得比較困難。 雖然說是農民,但是在6年前我只會種莊稼,搞點傳統的包穀、穀子、蔬菜,不懂技術搞不來經濟高的農業,而且也沒有本錢投資。2014年的時候,國家搞脫貧攻堅,那年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範圍,我的日子就開始有了變化。
  • 鎮寧丁旗:「新時代季節包工」成群眾致富新渠道
    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劉官村村民 伍朝英(同期聲:他們(茶園)聯繫我們(丁旗)政府來楊武這裡做活,100塊錢一天,供中午飯吃。)鎮寧丁旗街道桂家湖村村民 黃明忠(同期聲:(原來自己)走街上去(找活幹)有一天沒一天的,有人喊就得個幾十塊錢,沒人喊就一分不得。
  • 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開展全國科普日活動
    本網訊  為傳播新時代新發展理念,弘揚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普及科技助力美好生活,倡導服務鄉村振興戰略,9月20日,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組織開展2020年全國科普日宣傳活動。
  • 鎮寧丁旗街道部署2020年下半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近日,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組織召開2020年下半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部署會,該街道全體幹部職工、各村「第一書記」等參加會議。    會議總結了本年度上半年丁旗街道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並就下半年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行部署。
  • 鎮寧丁旗街道多措並舉全面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
    桂家湖水庫庫容2800萬立方米,是安順市和鎮寧自治縣的大水缸,屬一級飲用水源保護點,丁旗街道如何多措並舉持續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向上向好發展呢? 記者從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獲悉,該轄區範圍內列入河湖長制管理的河流共3條、水庫共1座。
  • 「我的脫貧故事」馬永富: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我叫馬永富,家住黔西縣水西街道黎明社區石雷一組。家裡有4口人,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貧困戶,當時一家人的生活開支都是靠務農種玉米和養牛為主,家裡兩個娃娃都在讀書,長女馬興月在讀大專,每年要一萬多元的書學費和生活費。
  • 鎮寧丁旗街道組織幹部職工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9月7日,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組織幹部職工參加無償獻血活動。    活動現場,參與獻血的人絡繹不絕,街道幹部職工、公安幹警、學校老師、熱心群眾等紛紛積極參與其中。此次活動展現了丁旗街道幹部職工積極向上、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面貌。他們用行動詮釋獻出的不僅僅是血液,更是對社會的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是要靠自己奮鬥的丨貞豐縣珉谷街道旗洋社區...
    我叫王仕香,家住珉谷街道旗洋社區,今年15歲,現在是第六小學六年級學生。家裡就我和母親2人。  2014年以來,我們家在梁軍哥哥的幫扶下煥然一新。變化最大的是房子,內外牆地麵粉刷一新,更換窗戶,安裝玻璃,門窗刷漆,並進行徹底大掃除,清除屋內外堆放雜物、垃圾。
  • 舌尖上的芭蕾,鎮寧丁旗豆腐也醉人!
    8月26/27日兩天,有兩場獨特的豆腐宴在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搭個「幸福屋」丨鎮寧自治縣扁擔山鎮...
    「喬遷新房感恩政策好幫扶……」鎮寧自治縣扁擔山鎮普裡村的楊永靈老人搬進了新房,寫著對聯。楊永靈老人今年67歲,女兒們早就出嫁了,他家就他和老伴兩人一起生活,在搬進新房之前,兩老一直住在五六十年代建的舊房,房子牆身都已破敗不堪,居住很危險。
  • 鎮寧縣丁旗街道馬鈴薯基地喜獲豐收
    據鎮寧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在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安順馬鈴薯綜合試驗站的示範帶動及技術指導下,鎮寧自治縣以丁旗街道示範基地為核心,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科技示範戶、種植大戶等組織,採取「合作社 示範基地 農戶」的模式發展冬春馬鈴薯產業。
  • 「我的脫貧故事」巖山上的幸福日子|紫雲自治縣五峰街道紅光村村民...
    這一天,我一輩子忘不掉。2019年5月28日,是我喬遷新居的日子,這是我利用國家幫扶3.5萬元危改政策修建的住房,陽光下,這棟漂亮的2層混凝土小洋房猶如山溝的鳳凰,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吃水不忘挖井人、世世代代跟黨走」。
  • 銅仁市政協到鎮寧自治縣寧西街道景寧小區考察
    據鎮寧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6月17日,銅仁市政協主席陳康一行到鎮寧自治縣寧西街道諧美社區景寧小區考察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成效,市政協副主席彭賢倫,市政協黨組成員、鎮寧自治縣委書記龐琨,縣政協主席王府燕以及市政協、市移民局、縣政協、縣移民局、寧西街道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
    我叫田勇,今年48歲,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黃土鎮勇敢村一名普通農民。1歲半失去父親,4歲母親改嫁,先天性近視的我在兩個哥哥的拉扯下長大。2012年,我感覺視力急劇下降,先後到江蘇、上海幾家醫院檢查,原以為通過治療就可以恢復,結果讓我很失望。醫生告訴我,是先天性近視,右眼2000度,左眼2100度,無法配眼鏡。  2014年,我因視力二級殘,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卯足幹勁真抓實幹丨鎮寧自治縣沙子鄉黨委書記...
    我叫楊興旺,現任鎮寧自治縣沙子鄉黨委書記。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始終牢記宗旨,把脫貧攻堅責任扛在肩上,堅持幹字當頭,卯足幹勁,下定決心啃下沙子鄉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經濟基礎薄弱、貧困面廣、貧困程度較深、農民收入渠道單一是困擾全鄉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大問題。到任以來,我時刻把「沙子鄉的貧困戶脫貧任務清單」記在心上,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和群眾「擺白」,了解群眾面臨的現實困難及想法。通過深入走訪,我掌握了全鄉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群眾願望等第一手基礎資料,經過進一步分析研判,班子一致認為沙子鄉要擺脫窮困的面貌,就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讓群眾的「荷包」鼓起來。
  • 鎮寧縣丁旗街道:「點對點」服務助力外務工人員順利返崗就業
    為了貫徹省、市、縣的工作部署,響應復工復產的工作安排,確保赴外務工人員順利返崗,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鎮寧縣丁旗街道積極作為,靠前服務,組織開展輸送務工人員赴省外就業活動。連日來,丁旗街道每日都從街道大院護送一批赴外務工人員前往鎮寧客車站坐上復工專列。「本來我是打算等疫情徹底結束以後才出去打工的,現在自己坐車的話一個是不方便,二個是不安全,家裡的老人都不放心,但是現在我很開心,可以坐上政府專門安排的大巴,政府真的是太貼心了。」馬道子村王興敏激動的說。
  • 「我的脫貧故事」為自己的夢想奮鬥丨惠水縣漣江街道幸福社區居民...
    我叫唐文,是貴州黔南惠水縣漣江街道幸福社區的一位移民,2018年,我們一家響應易地扶貧搬遷的號召,一家7口搬到了幸福社區。我們老家在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那個時候,我老公在外面打工,我在家要照顧老人孩子,還要做家裡的農活,感覺整個人每天都像陀螺一樣,而且我們家房子就一小間,一家人都住在裡面。  2018年的時候,聽到政府有這種搬遷的事情,上門來跟我們說的時候,我們一家都同意搬遷,搬來這個新社區,以前想都不敢想,會有這麼好的生活。
  • 「眾志成城戰疫情」鎮寧環翠街道:一封「請戰書」 一道阻擊崗
    「我曾在祖國西南邊境執行軍事任務,熟知防護、應急等技能,亦有組織紀律意識。我曾立下誓言,永遠為人民服務。請安排我到防疫一線。」近日,鎮寧自治縣環翠街道渡槽社區辦公室收到了這樣一封「請戰書」。2020年寒假期間,剛回到家的李佩瑜目睹了家鄉各級幹部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穿梭在各社區、小區、樓棟,進行排查、勸導、登記、消毒等。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退役軍人,他表示:「第一次看到這些場景,就讓我深深想起自己曾立下的誓言——永遠為人民服務,所以我連夜書寫,毅然而然向鎮寧自治縣環翠街道遞交了這封『請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