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棕熊

2020-12-16 狼牙月77

棕熊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它們身長1.5-2.8米,雄性體重90-800千克,雌性體重80-250千克,體格魁梧,腦袋又大又圓,耳朵卻很小,有著鋒利的爪子和粗壯有力的手臂,若被抓傷後果可是很嚴重的,據說它們的爪尖最長可達到15釐米,但是卻不擅長爬樹,皮毛很厚,毛色根據分布地區的不同而不同,視力和嗅覺都很好,尾巴相對來說比較短,一般呆在寒溫帶針葉林中,喜歡單獨出來活動,吃的東西比較雜,植物動物都吃,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及北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

其中科迪亞克棕熊是最重的,體重高達800千克,敘利亞棕熊最輕,體重僅有90千克,它們很喜歡在湍急的河水中捕魚,通常站的位置也是很有講究的,公熊會站在地勢優越的地方,而母熊和孩子則會站在相對危險的地段,它們有很強的領域觀念,每隻熊都有自己的地盤,它們通常會留下記號在自己的地盤上,以此警告別的動物。

每年在地球上都會有棕熊攻擊人的事情出現,主要原因一個是你正好碰見了一隻飢腸轆轆的棕熊,它們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會把你當成獵物對你發起攻擊,另一個原因是你闖進了它們的領地,對於這種領域觀念極強的動物來說這是不允許的,而且它們會認為你要傷害它們的孩子,這才會對你發起攻擊。

那麼我們要是在野外遇到棕熊怎麼辦呢?首先千萬不要跑,你要做好和它對戰的架勢,打開四肢,揮動手上能利用的一切東西,在氣勢上不要輸,其次有條件的話可以用火,基本上所有動物都怕,要是你發現它只是想警告你一下,讓你遠離它們的話,你就壓低身體慢慢離開就好,當然你也可以上樹,棕熊是不怎麼擅長爬樹的。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棕熊記錄,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棕熊你肯定沒見過
    說到棕熊,就不得不提科迪亞克島棕熊,它是所有棕熊中體型最大的熊,它們體長可達2-2.8米,體重通常在650千克之間,它們的平均體重比北極熊還重,和其它棕熊相比,科迪亞克島棕熊有著更加龐大的身軀,強健而有力的前掌能對獵物造成致命的威脅,雖然它們看起來顯得非常笨重,但是奔跑起來的速度可是一點都不慢
  • 棕熊老大哥科迪亞克棕熊,超1600斤為世界最大,人類外無對手
    棕熊,我們也稱之為灰熊、馬熊或者是人熊,是目前已知的陸地上體型最大的肉食類哺乳動物。 棕熊目前有20個亞種,這20個亞種中間,棕熊的體型各異,其中體型最大的為科迪亞克棕熊,平均體重有800千克,而最大的超過了1100公斤,體型最小的就是敘利亞棕熊,體重只有90千克左右,體重相差近10倍。今天就來聊聊棕熊中的大哥:科迪亞克棕熊。
  • 陸地現存體型前十的物種排名,大多數為食草動物
    我們都知道象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那麼排在它之後的物種又是哪些呢?由於動物的體重沒有確切的定值,小編就只能依靠一些大概的數據,來對陸地動物的體型做一個排名,以每個物種中體型最大的亞種為代表,來排出陸地體型最大的十大物種。top10-駱駝駱駝是駱駝科駱駝屬的動物,只有兩種,單峰駝和雙峰駝。體長2-3米,身高達兩米,重達600-800kg。
  • 陸地上戰鬥力爆表的四種動物,北極熊上榜,第一竟能秒殺老虎
    相比於海洋世界中的動物,人類對於陸地上生存的動物有更多一些的了解,而陸地上的動物也是千千萬萬的,陸地上的動物有性情溫和的,但是也有性情暴躁的,可以說陸地上的一些動物殺傷力真的是非常大,那麼在你的心目中是否有著一個陸地上戰鬥力最強的動物的排行呢?你認為什麼動物是整個陸地上最厲害的存在?
  • 北極熊體型更大,遇到棕熊為啥要逃跑?母北極熊還會生下棕熊後代
    那麼如果讓北極熊和棕熊這兩種動物去比較一下打鬥的話,誰又會勝出呢?首先比較一下體型,相對而言北極熊的個頭要比棕熊更大一些,成年雄性北極熊的體重在350~600公斤之間,是陸地上食肉獸類中體重最大的一種。
  • 陸地上最兇猛的食肉動物,東北虎大戰棕熊,場面太激烈了
    陸地上最兇猛的食肉動物,東北虎大戰棕熊,場面太激烈了說起老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東北虎更是老虎中最為強悍的品種。東北虎被稱為西伯利亞虎,是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即使是草原上的雄獅在面對東北虎的時候也不堪一擊,直接被按在地上連抽大嘴巴子,而棕熊也是不可小覷的生物,它們體型龐大性情兇猛,實力相當的強悍,文章中一隻黑熊在面對棕熊的時候直接嚇得轉身往樹上爬。由此可見東北虎到底有多麼恐怖了,那麼當棕熊遇到東北虎的話,到底誰更強悍一些呢?
  • 為什麼貓科動物打不過棕熊?
    體型較大的動物,不僅可以獲取更多的能量,而且還能夠抵禦天敵的攻擊。比如:大象,即使是成群的獅子,或者是獵豹都不敢去攻擊食草動物大象。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在絕對質量面前,任何格鬥技巧都是空談(用毒除外)。
  • 科迪亞克棕熊能單殺一隻白犀牛嗎?為什麼?
    科迪亞克棕熊是現存體型最大的熊科動物之一,與北極熊不相上下,成年的科迪亞克棕熊站立身高可達3米,體重平均在半噸以上。從食性上看,科迪亞克棕熊屬於偏草食的雜食性動物,它的食物中75%以上的是植物,剩下的以魚類以及其他動物屍體為主。雖然,科迪亞克棕熊看似是個「吃素」的,但是,它的實力可不是「吃素」的。
  • 哪種哺乳動物從出生到成年,體積擴大倍數最大?為什麼?
    那麼,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哪種哺乳動物從出生到成年體積擴大的倍數最大呢?我們先來分析幾種大型的哺乳動物。(剛出生的東北虎幼崽)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說起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大象,確切的說是非洲象。
  • 世界上哺乳動物最大的和最小的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巨犀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巨犀巨犀亞科(學名Paraceratheriinae,舊稱:Indricotheriinae)是巨犀科下巨犀亞科的犀牛,過去常常將巨犀分類為跑犀科中
  • 世界上最大的犬科動物能否與最小的棕熊一較高下?為什麼?
    棕熊是陸地食肉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存在(北極熊是由棕熊演化而來的,而且由於分化時間不長,所以棕熊和北極熊是可以雜交,並且產下具有繁殖能力的後代的,也就是說北極熊與棕熊沒有明顯的生殖隔離)。從表面上看,即使是體型龐大且兇猛的老虎想要打贏成年棕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說比貓科戰鬥力要差的犬科動物了。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世界上最大的犬科動物能夠打贏最小的棕熊嗎?
  • 美一頭棕熊成為「年度最胖熊」,體重達到635公斤,像挺著一個大啤酒肚
    在大型食肉動物中,棕熊也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體重在80-600千克不等。
  • 陸地上食肉動物的戰鬥力前二十排行,你認可嗎?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即使是同種的食肉猛獸也有多個體型、習性差異較大的亞種,所以,食肉猛獸戰鬥力排名前20的動物,我們要選擇各自種中最大體型的亞種才比較的公平。所以,人類是陸地上戰鬥力最強的食肉動物。02北極熊在自然界中,陸地上戰鬥力最強的食肉動物,一定是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而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就是北極熊了。
  • 陸地動物打架之王!平頭哥上榜?綜合能力突出!
    一、大象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也是個體戰鬥能力最強的動物,成年後的大象除了人類沒有天敵,除了強壯的身體外,尖銳的象牙,長長的鼻子都是它的戰鬥武器,它們是一種群居動物,公象負責保護群體不受襲擊,而母象負責尋找水源,食物等任務,分工非常明確
  • 哺乳動物演化簡史!
    有了這些傢伙,早期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就沒有多少生存的機會,體型較大的犬齒獸類動物也就逐漸滅絕了。 倖存下來的犬齒獸類動物體型較小,越來越像哺乳動物。大約2.25億年前,第一種真正的哺乳動物開始出現。
  • 科迪亞克棕熊打得過灣鱷嗎?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科迪亞克棕熊科迪亞克棕熊是現存最大的食肉目動物,它僅分布於北美洲阿拉斯加的科迪亞克島上。雖然熊科動物是食肉目下的一個科,但是除了北極熊外,其他的熊科動物均為雜食性動物,而且植物性食物佔比都在70%以上,當然體型龐大的科迪亞克棕熊也不例外。
  • 東北虎能不能打過科迪亞克棕熊?為什麼?
    科迪亞克棕熊是現存體型第二大的熊科動物,而東北虎則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兩種動物同屬食肉目。其中,科迪亞克棕熊僅分布於北美的科迪亞克島上,而東北虎則主要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和我國東北地區,所以,在生存空間上,兩種動物並沒有重疊的地方。因此,要想判斷兩種無法相遇動物的戰鬥力強弱,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對比和類比的方式來比較一下。
  •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圖註:侏羅獸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從中華侏羅獸出現開始,哺乳動物的種類不斷增加,生存範圍也擴張照整個世界,但是體型上卻一直沒有質的飛躍,都是老鼠大小的動物。圖註:爬獸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圖註:攻擊並殺死恐龍的爬獸,圖片來自網絡爬獸真的是哺乳動物在中生代的體型巔峰啦,目前我們發現的所有中生代的哺乳動物體型上都沒有超過爬獸的。
  • 地球史上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你可能都沒聽說過它的名字
    誰是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大象是公認的現存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最大的象是非洲叢林象,成年非洲公象平均肩高3.16米,體重6.5噸。但是,你知道第二大現存陸地哺乳動物是哪個嗎?犀牛中的白犀是體型最大的犀牛之一,白犀體長為3.4—4.2米,目前野生最大個體的白犀牛體重3.6噸,人工圈養白犀牛也有超過4噸,榮獲第二大陸生哺乳動物的頭銜。
  • 在恐龍時代,鮮有體型巨大的哺乳動物可與之抗衡,這是為什麼?
    而等到恐龍統治陸地已成既成事實,哺乳動物就難以再有作為了。地球上資源就這麼多,恐龍先佔了,別的動物就很難擠進去了。俗語講的「一步拉下了,十步趕不上」,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祖先為什麼會錯失良機,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