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陶倩 通訊員 楊雅斐)11月1日是第四個「深圳人才日」,當天,深圳市委組織部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舉行國際人才街區創建點授牌儀式,民治街道被授牌「國際人才街區創建點」,成為深圳首批國際人才街區創建點之一。
據了解,為進一步優化人才服務和發展環境,圍繞服務「雙區建設」打造國際人才高地,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龍華區委組織部根據市委組織部關於「國際人才街區」建設的工作部署,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在民治街道規劃建設「國際人才街區」,為國際人才提供一個集綜合服務、交流互動於一體的人才服務平臺。
民治街道按照深圳市國際人才街區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整體部署,對標國際先進理念,結合民治國際化街區創建工作,以深圳北站周邊7.5平方公裡創建國際化人才街區,採取更加積極的人才政策,突出營造「四個環境」,全面提升人才服務水平,打造國際人才街區建設標杆。
打造貼心服務平臺。紅山國際服務中心於11月2日正式運營,提供臨時住宿登記、法律稅務宣傳與諮詢、工作許可等「一站式」服務。該中心共設3個窗口,分別是市外專局派駐窗口、公安派駐窗口、國際人才綜合服務窗口,並設有24小時自助便民設備,包括公安「三合一」機、街區圖書館等。依託該中心打造國際人才服務點,提供「線上+線下」便民服務和交流反饋渠道。同時,街道用好用足龍華區「智龍華」大數據平臺,以及「龍小智」人才掌中寶小程序,掌上一碼通行、一屏通覽、一網通辦、一鍵直達,讓國際人才在家門口創業提供便利服務。
打造吸才引才載體。依託「人才綠道」文化地標,定期舉辦相關活動,連結人才資源,發揮高層次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的積極作用。依託深圳北國際人才驛站,秉承「用一杯咖啡的時間,為國際人才辦好事」的服務理念,重點服務港澳臺專業人才、外籍人才、海歸人才、全球碩博人才等國際化人才。在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專門設置人才驛站和微創空間,結合需要開展就業創業技能業務培訓,幫助來深建設者快速融入城市,讓「來了就是深圳人」溫暖更多群體。
打造國際生活環境。努力打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推動將上河坊購物樂園打造成市級夜間經濟示範點、將「綠景1866」打造成國際化樣板商業街、將紅山6979打造成龍華升級版「歡樂海岸」。大力推進市美術館新館、市第二圖書館建設,充實公共綠地、廣場的文化內涵,提升街區公共藝術品的數量和質量,探索打造特色文化體驗空間和地標性建築,推動街區人文環境全面提升。
打造愛才留才氛圍。結合人文社區建設,為國際人才開展針對性服務活動,營造溫馨的人文環境。街道領導每人至少掛點聯繫1名轄區重點國際人才,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對掛點聯繫對象的「問情、問候」活動,主動關心國際人才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到國際人才居住較集中的社區開展各類服務活動,如舉辦漢語角、適應性培訓、生活指引、多國節日慶典、各類聯誼活動等。在端午、中秋等節日,走訪國際人才,並邀請到社區開展相關活動。在紅山國際服務中心等陣地設置外文書籍及多語種版本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經典理論書籍,免費供國際人才借閱。
國際人才街區建設為民治街道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下一步,民治街道將按照「政治引領、服務貼心、社群融合、事業成就、國際代言」的要求,打造國際人才街區建設標杆。以國際化街區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人才服務保障工作,配合打造環北站高層次創新人才服務圈,不斷提升高品質的人才服務水平,推動各類人才在民治加速聚集,為街道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