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指夾傷,9個意見常識早知道,心疼寶寶,不做無知父母

2021-01-09 可馨育兒

手指被夾,十指連心的疼痛 寶寶天性愛動,見到有趣的、好玩的、吸引人的就想上去摸一把,父母若不小心看護,寶寶極有可能會把手指伸進門窗、抽屜、冰箱、汽車等開門的縫隙中夾到手指,出血腫脹是較情的,重的可使指甲脫落、淤血、關節骨折等,更是疼痛難忍,因此,家長要特別小心排擠寶寶。

寶寶意外情況提前知道 在平時生活中,學校、家庭的門窗、閘欄、抽屜、車門等,極易使手指夾傷,而受傷的案例多是寶寶。 門窗或抽屜夾傷寶寶後,輕者疼痛、出血腫脹,手指表皮青紫或指甲黑青;重的指甲壞死脫落、甲床撕裂、手指骨關節出血或骨折;更為不幸的手指被切斷。 寶寶夾傷要點預防 1、家人要看護好乘坐汽車的寶寶,說明不許亂摸門窗;在上下車時,最好把寶寶抱起,以免寶寶認知不全夾到手指。 2、提前把寶寶經常觸碰的開合外加上塑膠套或防撞墊。 3、平時提醒寶寶不可隨意開門窗、抽屜、冰箱或汽車等開合門。 在此,星媽有一個簡單的小技巧,給寶寶演示夾傷造成的什麼樣的後果,可讓寶寶稍為體驗下疼痛,下次你就是拉著Ta摸,也會把手收的遠遠的。

寶寶意外發生如何處理 1、寶寶手指被夾住時,寶寶會大哭,家長要及時安慰他,而後察看夾傷位置沒無腫塊,如果寶寶手指沒有腫塊並可靈活伸曲,不必擔心。 2、寶寶手指疼痛並血腫時,應馬上用冷毛巾或冷水袋溼敷受傷部位,防止增大血腫,也可減輕痛苦。 3、若血腫逐漸增大,及時用繃帶或布條等稍為加壓後包紮。包紮時間注意不要超過一小時,注意觀察手末端的顏色,避免血流受阻。如果寶寶手指末端變紫、變涼,應馬上鬆開繃帶或布條。 4、如果寶寶手指夾傷的部位有傷口,應提前消毒,然後包紮,避免傷口受到感染。 5、用厚紙板等物件支撐起寶寶的手臂部,然後用繃帶紮好,再將手臂用三角巾固定,以減輕腫脹和疼痛。 6、傷後24小時,可改用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但要避免將寶寶手指燙傷,每日2一3次.每次15~20分鐘。 7、對指甲下積血和疼痛明顯者,可用火燒的大頭針在指甲上刺穿數孔,讓血液流出,以減輕疼痛。 8、治療夾傷中間不要給寶寶洗澡。 9、寶寶手指夾傷後不要洗手,以免傷口感染。

這樣情況下必須就醫 1.如果寶寶手指出現青紫腫脹或屈伸障礙,有可能是發生了骨折,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治。 2.如果夾傷部位出血不止,可將寶寶受傷的手指抬高超過心臟,以減輕疼痛和止血,並儘快去醫院治療。 3.如果寶寶指甲脫落,不要在家中進行處理,簡單清洗、消毒、包紮後應立即送往醫院請醫生處理、縫合。如果還有一部分指甲留在手上時不要強行取下,要把脫落的指甲放回原處,並用紗布包紮,然後送醫院治療。

相關焦點

  • 出生僅19個小時,寶寶衝父母比「國際手勢」走紅,網友:最拽寶寶
    薛之謙曬寶寶初生手指照時,曾遭到不少網友吐槽,因有專業人士懷疑他無知地掰開孩子手指。但也有寶寶是另類的,與眾不同的。可不是,細細看這手勢,這寶寶可不得了。他的右手緊緊握住拳頭,然而他的左手卻衝父母比出「國際手勢」:寶寶的大拇指、食指、無名指、小手指都自然蜷縮握著,而中指卻尤為囂張地豎著,真是個酷寶寶、拽寶寶。這位寶寶無意的舉動,把他的爸爸媽媽都逗笑了。
  • 寶寶被門夾傷,家長最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在孩子會走路了之後,好奇心都是很重的,總是想要摸摸這個,碰碰那個,所以孩子被夾傷或者是手指卡在一個地方,出不來的情況非常常見。尤其是家裡有兩個孩子,或者是孩子一起玩耍的時候,總是喜歡開門合門的躲貓貓,一不留神就會被夾傷。
  • 9款經典手指操 輕鬆培養高智商寶寶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手指操是訓練寶寶手指動作發展最便捷的遊戲之一,它取材於寶寶周圍的生活,內容淺顯易懂,情節稚趣活潑。
  • 寶寶總是抓耳朵,不一定是因為癢,這幾個原因父母要知道
    寶寶總是抓耳朵,可能是這5個原因既然寶寶抓耳朵,並不一定是中耳炎,那麼還有哪些情況,寶寶會抓耳朵呢?下面這5種情況的發生率也很高,媽媽應該早清楚,早緩解。寶寶總是抓耳朵,不一定是因為癢,這幾個原因父母要知道1、好奇心作祟嬰幼兒時期,寶寶是通過手來探索世界的,他們喜歡用手抓取物品,把手放在嘴裡吸吮,尤其是四五個月以後,隨著手眼協調能力的鍛鍊,他們對自己的身體非常感謝興趣
  • 為防寶寶用手指抓花臉,媽媽給寶寶戴上手套,不料意外發生
    寶寶小的時候總喜歡亂抓,有時不注意還會抓傷自己的臉。記得貓爸女兒小時候就總喜歡亂抓,經常一不注意就把自己的小臉給抓傷了,有時候還會疼得大哭,看了讓人非常心疼。不僅如此,有時候她還會抓傷大人,我的臉上、肚子上就被她抓傷過好多次。
  • 寶寶總是哭個不停,新手父母毫無辦法,是因為不知道孩子的需求!
    寶寶總是哭個不停,新手父母毫無辦法,是因為不知道孩子的需求!很多家長都非常害怕孩子哭鬧,因為這是一件很難解決的事情,特別是對新手父母來說,孩子哭鬧的威力完全不亞於一場地震,孩子一哭,父母們舉手無措,因為新手爸媽們根本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其實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鬧,任何的哭泣都是有原因的,只有當父母們知道了孩子為何哭鬧時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 寶寶的手指訓練如何做,家長掌握這些方法,讓孩子「手巧心更靈」
    1.傳統的搭積木、捏橡皮泥和新開發的各種變形玩具、拼插玩具都有上述功能,家長可讓寶寶盡情去玩。2.許多遊戲項目比如拍手歌、夾豆子、穿線、套圈、拍球都有提高孩子手的協調與運動能力的效果。3.玩泥沙的過程中,孩子可隨自己的意願用泥沙蓋房子、造宮殿、堆山開河,造得不理想時,還可推翻重來。這也有利於培養兒童豐富的想像力,同時也鍛鍊了動手能力和手的靈活性。為了讓孩子心靈手巧,父母一定要多訓練孩子的雙手。10個月時,可以訓練孩子撿拾物體。12個月左右,可以讓寶寶做旋瓶蓋、解紐扣等動作。
  • 16個月寶寶大動作發育想快人一步,4項訓練不可少,父母早知道
    案例 前段時間帶著寶寶去社區打針,在觀察等候的時間,看到一個與大寶月份差不多的寶寶,媽媽正在拉著他走路,一打聽,他家寶寶已經16個多月了,但是才學會走路不久。 不過那位寶媽也是比較淡定,覺得每一個孩子的發育階段都不同,有的早,有的晚,自家娃現在學會走路自己已經很開心了。
  • 寶寶出生後視力發育的第一個階段,父母該如何鍛鍊寶寶的視力發育
    相信許多寶媽在生寶寶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講一下如何訓練小寶寶的視力。當寶寶進入到第二個月,這個時候寶寶精力就充沛了很多,與之娛樂的時間也長了很多,這個時候也是寶寶視力發育的一個小高峰期,父母可以利用黑白色卡吸引寶寶的視線,寶寶就會隨著色卡的緩慢移動去捕捉色卡。
  • 寶寶聰明與否?在嬰兒期通過這些小動作,細心的父母就可以知道了
    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把這個遲鈍的寶寶誤認為是智商低的寶寶。其實寶寶的個性也在應該在考慮範圍內。因此判斷寶寶的智商水平,不能一概而論。其實在5個月的時間裡,就能大致分辨出寶寶的智商水平,這是因為5個月的發育時間,寶寶已經逐漸穩定下來了,大多數寶寶都會翻身。
  • 做對親子手指小遊戲,讓寶寶變聰明
    《手指變變變》一個手指變呀變,變成毛毛蟲爬呀爬;兩個手指變呀變,變成小兔跳呀跳;三個手指變呀變,變成小貓喵喵喵;四個手指變呀變,變成螃蟹爬呀爬;五個手指變呀變,變成小鳥飛呀飛。8.《手指出門》一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碰到大石頭,摔個大跟頭;兩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碰見老奶奶,扶著慢慢走;三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看見紅綠燈,停下不忙走;四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看見解放軍,向他揮揮手;五個小朋友,出門走走走,碰見大壞蛋,一把抓住他。9.
  • 寶寶長牙期,父母這樣幫他做口腔護理,孩子的牙齒就會長得更漂亮
    寶寶長乳齒的時間和順序大致相同,但因為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他們的具體長牙時間和順序也會有所差異。正如我孩子第一顆乳齒是在6個月大的時候長出,而我妹妹的孩子長第一顆乳齒的時候是10個月大的時候。也有些寶寶到差不多1歲的時候才長出第一顆乳齒,這都是正常的,只要寶寶發育正常,父母就不必過於擔心。如何幫助寶寶緩解長牙期的不適症狀?
  • 別對寶寶做這4個「親密」行為,可能會傷害娃,再疼愛也不合適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父母、長輩對孩子的疼愛是刻在骨子裡的,這種疼愛常常通過日常跟孩子的「親密互動」體現出來。可是,那些在父母長輩眼中看似對孩子的「親密」行為,實際上卻對孩子存在殺傷力。正常情況下,大多數1-3個月的寶寶不適合豎抱的姿勢。這是因為1-3個月的寶寶儘管頸部肌肉力量在逐漸增強,但是還不足以完美的支撐頭部。一旦過早的豎抱寶寶,很有可能會導致頸部損傷。
  • 寶寶3個月叫媽媽,是說話早嗎?2歲前,教寶寶說話要分3個階段
    3個月寶寶會叫媽媽,是說話早嗎?「寶寶快3個月了,有一天奶奶抱著他,嘴裡一直哼哼唧唧的,像是餓了想吃奶。我正在上廁所,奶奶抱著他在門外面等。突然,聽見寶寶一聲清脆的「媽媽」,特別清晰特別著急的聲音,把我嚇了一跳。寶寶這算是會叫媽媽了嗎?
  • 寶寶喜歡吮吸手指會讓自己的面部變形?媽媽莫急,聽聽專家怎麼說
    表妹對於寶寶啃手指倒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口欲期」這樣的概念,不管是通過專家講座還是育兒書籍,多多少少都是懂得一些。知道只要能夠保證寶寶的手指是乾淨的,讓她啃就啃吧,過了這段時期就自然而然的好了,不用幹預。但是小寶寶的奶奶卻不樂意了。一直強調說,寶寶不能夠啃手指的。小姑娘家家的啃手指,細菌什麼的另行說,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將來手型不好,臉型也不好看。
  • 0-12個月寶寶的運動發育怎麼鍛鍊?分月齡告訴你鍛鍊重點!
    嬰幼兒的精細動作發展包括很多方面:1.伸手抓握;2.全手掌大把抓;3.拇指與其他四根手指捏取;4.拇指與其它四指夾取;4、拇與食指掌面鉗夾;5.拇指與食指遠端捏取;6.敲擊積木;7.搭積木;8.塗鴉;9.串珠子;10.書寫.......
  • 寶寶吃手指「上癮」,好處懷孕父母要分得清,這三招改善吃手問題
    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伴隨著各種不同的問題,有很多生活的不良習慣,是讓寶媽十分頭痛。比如,愛吃零食、愛看電視,睡懶覺,吸吮手指等等。其中吃手指的危害,很多寶媽都知道。但任何事情也都沒有絕對,孩子吃手指的習慣,有可能也預示著孩子另一個方面的特徵。
  • 關於新生兒指甲的常識,幫寶寶卸掉「兇器」
    你們有被寶寶抓傷的經歷嗎?我有,沒想到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力氣這麼大、指甲這麼鋒利,而且被抓之後還不敢輕易去掰他的手,而且他的兇器不光傷害別人,連自己也沒放過,那白嫩嫩的臉蛋總是被自己指甲抓的傷痕累累,總是秒變「小花貓」。
  • 寶寶腳趾比手指長,媽媽看了就頭疼,網友調侃:分不清手腳
    寶寶腳趾比手指還長,寶媽擔憂不已,網友勸慰:以後會是高個子前段時間一位寶媽在公共平臺上分享了一組照片,是一個小寶寶的腳丫子,白白嫩嫩的腳丫子,撇去不看腳丫子的長度的話,這是一雙好看的腳,壞就壞在這寶寶的腳趾看起來比手指還要長。
  • 父母缺少常識,缺少這種微量元素,寶寶易中暑
    嬰幼兒若是生理性多汗,父母不用焦慮不安,只要排除不是由於疾病引起的多汗即可。兒童多汗如何調理?父母缺少常識,缺少這種微量元素,寶寶易中暑注意寶寶的起居生活,有些家長在冬季使勁給孩子添加衣被,生怕孩子受到風寒。父母要知道的是,寶寶如果蓋的、穿的過多,就會大量出汗,汗液把衣被浸溼,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更換,很容易讓冷卻的汗液浸入寶寶機體內,引發感冒、發燒或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