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退休後的「養老潛規則」,正在很多家庭上演,父母有苦難言

2020-12-27 雪影說情感

作者:雪影

我們小區的李阿姨今年60歲的年紀,剛好今年就退休了,李阿姨跟老伴兒身體都很好,打算過段日子去雲南旅遊,老公是個浪漫的人,還在雲南定了一家客棧,準備去好好享受當地的風土人情,不僅要欣賞美景,還能修身養性,夫妻倆很是期待。

但因為兒子的一句「您兒媳婦要生了,到時候就麻煩您帶」,李阿姨的旅遊願望落空,內心覺得很失望,好不容易退休了有點自己的時間,如今兒子的一句話,又被套住了,而且孫子出生後還要幫忙帶,這可就是幾年的光陰。

李阿姨跟兒子說出了自己的內心想法,自己並不想幫忙帶孩子。兒子口口聲聲說理解,但話鋒一轉說道:「現在我老婆本來就懷著孕沒工作,如果你們不幫襯帶孩子,那我媳婦生完孩子,還是上不了班,那家裡就少了一份收入,房貸車貸,不就落在我一個人身上了?那以後你們二老養老的問題,恐怕我就更力不從心了。」

兒子話裡話外,都是讓李阿姨放棄自己的幸福晚年,來幫他們帶孩子,李阿姨也心疼兒子壓力大隻好答應,但李阿姨內心還是很不開心,為什麼老人不帶孫子,就影響了他們賺錢,將來也影響他們給李阿姨養老呢?這聽著總覺得有威脅的成分。

但總歸李阿姨還是心疼兒子的,她跟兒子商量好了,孩子小的時候李阿姨幫忙帶,等孩子上幼兒園了,那就兒媳兒子自己帶娃,他們老夫妻就要過幾年幸福生活,兒子兒媳滿口答應,就這樣算是達成了口頭協議。

李阿姨的事例在生活中很常見,即使老人想要過幾年自己的生活,也被兒子兒媳說動著要帶孩子,如果不帶,輕則冷戰一段時間,重則還有要斷絕關係,揚言以後不給父母養老。現在的老人退休後,仿佛還有另一項任務,那就是給子女帶孩子,不管老人願不願意,這是強行加在老人身上的,甩也甩不掉。

看似徵求父母的同意,實則老人沒得選。很多家庭裡,都有「你只有給我照看孩子了,我才給你養老」的潛規則,雖然沒有說破,但大家都心照不宣。

父母其實內心是不舒服的,把自己子女照顧大了不夠,還要幫忙照顧子女的下一代,但父母的不樂意也只能留在心裡,畢竟這是自己的親人,能幫的還是要幫,只是這種「不照顧孩子就不給老人養老」的威脅,真讓父母心寒。

在公園裡放眼望去,你會發現帶孩子遛彎曬太陽,推著嬰兒車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其中五六十歲的爺爺奶奶是主力軍,這也間接說明,老人犧牲了自己的休閒時間,晚年生活都被孫子佔完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很少,也只有孫子的爸媽回來,老人才能有一點清閒。

很多退休老人想法很簡單,反正退休後時間多,子女壓力大,能幫一把就幫一把,這樣也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晚年的時候子女也會對自己好一點。對於子女來說,要感恩父母的奉獻和辛苦,照顧孩子也不是簡單的事,平時老人有點小紕漏就不要計較了,在自己有能力帶娃後,還是要給父母一些自由,讓他們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人老了以後要懂得未雨綢繆,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打算,年輕的時候攢一些養老錢,平時積極的鍛鍊身體,這樣到了晚年,自給自足不依靠別人,人也硬氣些。

有些好心的老人還是看不得子女受苦,就算幫子女帶孩子,但也要跟子女溝通好,自己只是幫忙,不是老人來了,子女就能做甩手掌柜,先小人後君子,有些話說在前面,總比以後和兒媳婦鬧矛盾要好。

子女也應該明白,父母養育我們已經操勞了半輩子,現在退休了,還要幫我們照顧小孩,實屬不易,所以我們要感恩父母的付出和辛苦,就算父母不願意帶小孩,也不要逼迫他們,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子女不能擅自做主,讓老人為難。

您身邊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多嗎?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新型「養老潛規則」正在上演:子女裝糊塗,父母看破不說破!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潛規則」這個詞原本是用來形容娛樂圈一些混亂現象的貶義詞,但是最近就連養老也出現了一些「潛規則」,而且很多家庭還在上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二、跟父母分開住,逢年過節見一面小李是山西人,畢業後就留在了北京,後來和一個四川同事結了婚。結婚以後,小李一家人是山西人吃什麼都愛放醋,而兒媳婦是四川人吃什麼都愛放辣椒,所以他們吃飯總吃不到一起,每次都弄得不歡而散,最後父母實在受不了,就回了山西老家。
  • 「新型啃老族」來襲,父母有苦難言,值得老人和子女反思
    其實現在生活中很多像小汪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其實無形中在壓榨父母,卻不自知。父母前半生為了養家辛苦上班掙錢,晚年本該是退休後享福的年紀,卻還是為了子女奔波勞碌,父母真的要一生辛苦嗎?看看下面這幾個「新型啃老族」行為,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
  • 「養老潛規則」正在蔓延,子女不明說,父母遭罪卻還以為子女孝順
    我國素有"養兒防老"的說法,子女長大以後孝順自己的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近些年來,不少養老潛規則正在社會上蔓延,不少子女看似是在孝順父母,實則是在給年邁的父母增添負擔。今年65歲的李婆婆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 老人「退休10級表」出爐,四級以上年收入20萬,養老無壓力
    不過在4級以上等級的退休員工,年收入在20萬以上,他們根本就沒什麼養老壓力,反而每個月結餘比較多。 多數人都很難達到這個等級,大家多半是處於5-8級,這些人退休年收入最高為20萬,最少為一萬,儘管會有一些壓力,但不亂花的話也足以養老。反而9-10等級的人,身上的壓力比較大,養老負擔也在增加。
  • 這3種「新型孝順」開始流行,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有苦難言
    這3種「新型孝順」開始流行,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有苦難言1. 輪崗制孝順,老人上演「流浪記」李婆婆今年已經75歲了,自從老伴去世後就一直體弱多病,身邊需要人看護陪伴。李婆婆共育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這些兒女經過商量決定共同贍養自己的母親,於是就做出決定每家進行「輪崗」。也就是說一年12個月,4個子女每家輪流贍養李婆婆3個月。由於子女已經做了決定,而且公平起見,如今很多多子女的家庭都是這麼做的,李婆婆也只能答應。
  • 農村60後的老人,存多少錢才夠養老?10萬夠嗎?農民有什麼好的養老方式
    60後按照出生年份來計算,最大的1960年有60歲,最小的1969年有51歲了,所以60後指的是現在處於51歲到60歲的這部分老人,要問農村60後,要問多少存款才不焦慮?其實也就是老年人面對的養老問題,農村老人你不像城市裡老人,有養老退休,農村裡老人沒有退休年齡,只有幹得動和幹不動。
  • 日本老人人均存款2003萬退休後卻依然悽慘,中國老人會好些嗎?
    最近,福大爺看到了一篇報導,日本金融廳曾報告日本人65歲以上的老年家庭平均存了2003萬日元(約127萬元人民幣)以供養老,但依然有過半老年家庭退休後很快陷入經濟危急,不得不重出江湖扛著衰老的身體繼續出來打工。開出租、送外賣,基本中國年輕人在幹的活,日本都是老年人在承擔。甚至很多建築工地上還能看到70多歲的老頭在搬磚,放在咱們國內真是完全不可想像。
  • 中國老人退休金十等級表,四級以上才是「養老自由」,你是哪一級
    當許多人退休之後,他們就會開始憂愁起自己的養老問題。近日,微博上流傳著中國老人退休十等級表。根據表中的顯示,只有四級以上,也就是年收入要達到20w到30w之間才算是真正的實現養老自由。 但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很多人都擔心其自己老人生活。因為如果是按照這個標準,許多人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養老自由。因為根據許多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家庭生活水平來說,四級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根本達不到的。
  • 多數老人現狀堪憂,養老不能依靠人心,很多事情要自己做好表率
    我們來看看中國老人現狀1、根據《廣州日報》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有1/3的年輕人存在啃老現象,28-38歲有兒有女的年輕人比例達到40.26%,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來,這些老人們可以說是既要養子女又要養孫子;2、中國國家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項目研究報告顯示》:在我國6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
  • 「捆綁養老」正在傳播,父母心中有苦,子女心裡有樂
    為人父母的惟一願望是希望孩子們健康。養老一直是許多老人堅信的養老觀念,但到了老年能否指望得上孩子,還得看孩子有沒有孝心。如今許多父母不願讓孩子養老,有些孩子卻先發制人。沒有孩子,我就沒有你養老」,兒媳的一番話澆得老人透不過氣來。
  • 「你拖累死我了」,60歲女兒怒斥80老母親,退休老人新型壓力來了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中,當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站好最後一班崗後,就會轉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照看孫子這項「新工作」之中,雖然操勞但精神上倒也能得到滿足。然而其實人們在退休後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幸福安逸,因為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孩子、孫子和自己年邁的父母都可能需要自己的照看。
  • 65歲女人傾訴:退休十年後,新的養老方式讓我樂在其中
    相信每個人退休後,都會對自己未來的養老有所考慮,有人希望老了後與子女住在一起,有人希望晚年住進養老院,也有些人希望一個人獨居。想與兒女們住在一起的,又擔心與兒女生活習慣不同,難免遭到嫌棄,影響兩代人本來和睦的關係。
  • 養老|退休後每月養老金到底能領多少?養兒防老真的有用麼?
    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規定,養老金定義為: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優點一:幫忙存錢參保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保險條件的,終其一生,均可按月領取養老金直到死亡。對於月光族來說,這一點是非常好的,要知道花錢的手太任性,控制不住,怕是存不下幾個錢養老。
  • 「圈養型養老」正在流行,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苦不堪言
    執筆:木子 定稿:蘇子後 為人兒女,自然希望能夠在父母年邁的時候,為其提供生活保障,安享天倫之樂。 但如今,有種「圈養式養老」正在流行,子女爭相效仿,可對老人而言,反倒像是一種無止境的煎熬。
  • 退休後別再做6類老人,養老金將白白損失,可能還要孩子幫你還錢
    >有一個詞叫做「隔輩兒親」,就是指爺爺奶奶和孫子孫女們的關係比父母更親,爺爺奶奶們為了哄孫子們高興,願意無條件滿足他們的所有要求,也造成了一些熊孩子抓住這一機會,從父母那裡要不到的玩具,零花錢,都找爺爺奶奶們要。
  • 「廢物式養老」興起:永遠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很沒用
    孝敬老人是傳統美德,也是年輕人孝敬長輩的必然形式。在孩子出生後,父母就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他們更好的長大成人。等父母變老後,子女要扛起孝敬老人的責任,讓父母能夠度過幸福的晚年。小滿生活在單親家庭,為了彌補對他的愛,媽媽對他悉心照料,讓他健康快樂的長大。如今媽媽已經退休,小滿也已經結婚生子。為了孝敬母親,小滿將其接到自己身邊,每天都讓媽媽吃好喝好,不讓她傷心難過。因天天閒著沒事幹,媽媽提出要照顧孫子,誰知小滿當場拒絕,稱帶孩子太麻煩,怕媽媽會累著。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世上怎麼有這樣的不孝子!」 事實並非如此,洗碗是教授每天給母親「特地安排」的。 教授對自己的學生這樣解釋到:「母親即使老了,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讓她洗碗,她就會感到被需要,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 深以為然。 很多人都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卻矯枉過正。
  • 日本老人80歲才能退休引爭議,這也會是中國老人的未來嗎?
    除了他之外,此公司的3000名正式員工在達到65歲的退休年齡後,都仍可與公司續籤工作合同。需要提到的一點是,退休金仍然是65歲起領,續籤合同仍需要看個人意見。除了日本,新加坡政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也計劃在未來10年逐步提高國民退休和重新僱傭年齡。
  • 養老模式:家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
    8日,《深圳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徵求意見稿)》在深圳市民政局官網上徵集意見。值得一提的是,意見稿中提出,將對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給予優惠政策,適度增加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的工薪所得稅費用扣除額,實現贍養費用的稅前扣除。  贍養費用稅前扣除,將社會養老資源投入到傳統家庭養老模式中,這是一個突破。
  •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傷透了老人心,很多子女卻渾然不覺!
    所謂的「啃老」,多指物質和經濟方面,說的是子女已經長大成人,或者具備生存能力之後,還要依靠父母生活。現在又有「新型啃老」逐步蔓延到生活中,指的是子女已經成家後,還靠老人的老本兒過日子。不但沒有盡到養老的義務,反倒給年邁的父母增添了很多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