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潛規則」正在蔓延,子女不明說,父母遭罪卻還以為子女孝順

2021-01-11 海馬媽媽育兒經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國素有"養兒防老"的說法,子女長大以後孝順自己的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近些年來,不少養老潛規則正在社會上蔓延,不少子女看似是在孝順父母,實則是在給年邁的父母增添負擔。

今年65歲的李婆婆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李婆婆一共生育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為了撫養他們長大,年輕時候的李婆婆隨丈夫一起經營水產生意,每天早上不論颳風下雨都要出海打魚,隨後再將水產轉送到市場售賣。

對於李婆婆而言,那段時光是十分辛勞與艱苦的,但看著兩個孩子都在健康地成長著,她也就毫無怨言了。

如今,李婆婆的兩個孩子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工作,而且都已經結婚生子,無需李婆婆再為他們的生活操心。辛勞大半輩子的李婆婆決定放棄水產生意,留在家中務農。

前段時間,李婆婆的兒子突然提出要將她接到城裡居住,這個消息在被街坊鄰居得知以後,大家都對李婆婆表示羨慕,覺得她生了個好兒子,願意將其接到身邊照顧,特別有孝心。

然而李婆婆卻絲毫高興不起來,因為不久前兒子打電話到家中報喜,自己的二胎出生了,這一趟很可能是去幫兒子帶孩子。

不出李婆婆所料,剛到城裡不久,兒子便要求她照顧兒媳坐月子,順便幫自己帶帶孩子。雖然李婆婆對此並不樂意,但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她也實在不好置之不理。

就當李婆婆以為自己的生活能夠就此安定下來時,女兒卻突然打來了一通電話。女兒告訴李婆婆,自己的公公婆婆身體不好,她和丈夫平時工作又比較忙,所以希望李婆婆可以到她家裡暫住一段時間,幫她看看孩子。

在不知情的人士看來,兒子女兒爭相搶著要李婆婆到家中住,這似乎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但實際上她們不過是希望李婆婆能夠幫忙帶帶孩子,榨取父母最後一絲價值。

其實在現如今的社會生活當中,類似的養老潛規則還有很多,如果父母沒有稍加留意,很容易就會陷入"子女孝順"的誤區當中。

現存的養老潛規則

·把父母接到身邊

不只是李婆婆的子女,現如今很多年輕夫婦其實都有類似的困擾。在生活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他們每天都要為生活而奔波,根本顧不上照看孩子,所以會以"接父母到身邊照顧"為由,讓父母替自己帶孩子。

且不說帶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光是孩子晚上容易哭鬧這一點就足夠讓不少老人感到崩潰。因此,子女這種將父母接到身邊幫忙看孩子的行為絕對稱不上是孝順的體現。

·經常回家看望父母

現如今的子女大多在成年以後都會遠離父母到別處打拼,因此子女能夠回家探望父母也就成為了一種盡孝心的行為。但並不是所有回家探望父母的子女都能稱得上是孝順。

有些年輕子女經常隔三岔五會家中看望父母,但是他們的最終目的並不是關心長輩,而是回家中蹭飯。有些子女一回到家中就自顧自地休息,根本不會顧及在廚房忙碌的父母,更不可能對他們噓寒問暖。

這類子女即便回家看望父母再多次也不是真正的孝順。

那麼,在假孝順"遍地開花"的當下,年輕父母該如何對子女進行教育才能避免年老以後遇上類似的問題呢?

如何教育子女才能避免"假孝順"?

·強化責任意識

"假孝順"盛行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子女對孝道一竅不通,而是他們缺乏承擔起孝順父母的責任意識。在責任心缺失的情況下,子女連親生父母都要算計,這是一種既現實又悲哀的狀況。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父母應該從小強化孩子的責任意識。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應該適當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這樣他們才能形成責任意識,不會輕易將自己的事情推給父母去完成。

·重視親情培養

親情是子女孝順父母的根本保障,如果親子之間連最基本的親情都沒有,那麼孩子肯定不會主動承擔起孝順父母的職責。因此,父母平時要多花費一些時間陪伴孩子,讓他們能夠切實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與關愛。

·學會換位思考

不論什麼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都要經歷養老階段,只有孩子明白這一點,他們才會盡心盡職地照顧父母,為自己的後代樹立好榜樣。

而要想讓孩子體恤父母,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多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這樣孩子在待人處事時才能多替他人著想,而不是一心只顧著自己。

我是海馬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有種「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多數父母沒察覺,反而覺得子女孝順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孩子到了本該工作自力更生的年紀,卻還像孩子一般吃父母的,用父母的,甚至還需要父母給予零花錢,這種情況許多父母都有所提防,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有種"新型啃老"正在蔓延,與前者相比,新型啃老顯得更為隱蔽,對於這種啃老,多數父母都沒有察覺,還反而覺得自家子女孝順。
  • 新型「養老潛規則」正在上演:子女裝糊塗,父母看破不說破!
    「潛規則」這個詞原本是用來形容娛樂圈一些混亂現象的貶義詞,但是最近就連養老也出現了一些「潛規則」,而且很多家庭還在上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孕期和坐月子你照顧我,晚年我照料你姚女士的婆婆前幾天因為中風住院了,但姚女士卻一次都沒有去醫院看望過,在外人看來,可能姚女士很不孝順,但實際上姚女士這麼「冷漠」,主要是因為當年在生孩子的時候醫生建議她剖腹產,可是婆婆卻阻止兒子籤字。
  •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傷透了老人心,很多子女卻渾然不覺!
    所謂的「啃老」,多指物質和經濟方面,說的是子女已經長大成人,或者具備生存能力之後,還要依靠父母生活。現在又有「新型啃老」逐步蔓延到生活中,指的是子女已經成家後,還靠老人的老本兒過日子。不但沒有盡到養老的義務,反倒給年邁的父母增添了很多負擔。
  • 「圈養型養老」悄悄興起,子女自以為很孝順,多數老人偷偷抹眼淚
    母親剛住進來的那段時間精神狀態還不錯,但是時間一長,小蘭發現母親對什麼事情都提不上興趣,胃口也變得很差勁。小蘭察覺到不對勁,便問母親怎麼了。卻不料母親突然流淚委屈地說:你是不是覺得我什麼用都沒有?小蘭這才明白自己的好意用錯了地方,她沒有真正理解母親的需求,她的孝順在母親的心裡卻成為一種負擔。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圈養型養老"在悄悄興起,很多子女可能覺得讓父母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就是孝順父母,其實,父母反而背地裡在偷偷地抹眼淚。
  •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子女理直氣壯啃老多年,父母依舊任勞任怨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子女啃老多年,父母任勞任怨案例:小偉出生在農村,經介紹在農村找一個很不錯的媳婦,結了婚之後,兩個人到大城市去打工,孩子也在大城市裡出生,但是城市裡的消費水平比較高,兩人有很多壓力,不僅要打工賺錢,還要照顧孩子,實在力不從心。
  • 「圈養型養老」正在流行,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苦不堪言
    執筆:木子 定稿:蘇子後 為人兒女,自然希望能夠在父母年邁的時候,為其提供生活保障,安享天倫之樂。 但如今,有種「圈養式養老」正在流行,子女爭相效仿,可對老人而言,反倒像是一種無止境的煎熬。
  • 「假孝順」正在流行,比啃老更令老人傷心,許多子女中了而不自知
    人到老年,最盼的就是闔家團圓,有子女陪伴。可惜,年輕的子女們不太懂這個道理,略有忽視。大家給爸媽養老時,會在表面盡一份孝心,把老人「圈養」起來,卻剝奪了老人的快樂。「圈養型養老」正在流行,「假孝順」爸媽,爸媽更傷心!
  • 「捆綁養老」正在傳播,父母心中有苦,子女心裡有樂
    為人父母的惟一願望是希望孩子們健康。養老一直是許多老人堅信的養老觀念,但到了老年能否指望得上孩子,還得看孩子有沒有孝心。如今許多父母不願讓孩子養老,有些孩子卻先發制人。沒有孩子,我就沒有你養老」,兒媳的一番話澆得老人透不過氣來。
  • 子女越孝順,父母越應該守住這幾條底線,不注意晚年日子會很難
    不管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影視作品裡,看到過太多的父母,他們以為自己愛子女,子女又孝順,於是在和子女們相處的時候就沒了底線。要不就是子女們的什麼事他們都想要去摻合,要不就是在孩子的人生大事上他們要直接替孩子做決定。
  • 「假孝順」成趨勢,子女們爭相模仿,孰不知對父母來說是種傷害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老人面對養老問題一般都會指望自己的子女,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農村中常有一句話講到:「養兒為防老」,然而很多人都覺得只是一句口號,大部分都做不到對老人的孝順和養老問題
  • 「告我也不會給你養老」,本以為是子女不孝,可網友評論卻一邊倒
    文/小雪媽媽孝順父母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小的時候父母養育孩子,老了以後子女贍養老人,這本應該是默認的事情。不過「孝順」並非是一種「綁架」,這不僅會破壞親子感情,也會寒了子女的心。接通電話後,果然老父親不知道從哪聽說外孫當了小老闆,賺了不少錢,於是想讓外孫拿錢給親孫子買房,電話中還不忘記打感情牌:「你弟妹為了孩子婚房首付,天天和你弟弟吵架,嫌棄你弟弟沒本事賺錢少,孩子馬上要結婚,首付還差不少……」聽著好像是在說兒媳婦的不是,但每一句話都透露著要錢,希望女兒能幫忙出這個錢給外孫補貼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做過這3件事,子女不孝不怨他人
    父母養育子女,用心照顧和呵護著孩子長大,為了是自己老了之後,有人孝順自己,但就是有很多孩子長大後,不孝順父母,甚至還向父母要錢,在父母生病後,也不願意照顧父母,其實,孩子不孝順父母都是有原因的。劉老太太的兒女不孝順,是她自己導致的這個結果,沒人養老也怨不了別人,不應該責怪兒女,所以,子女不願意孝順父母,都是有原因的,那些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都做過這3件事。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大多都做過這3件事?
  • 「假孝順」成流行趨勢,子女們爭相模仿,父母們只能偷偷抹淚!
    "假孝順"成流行趨勢,子女們爭相模仿,父母們只能偷偷抹淚!在農村有一句老話說是"養兒防老",這句話的意思講的就是人們想通過養兒育女來解決自己在老年階段會面臨的經濟和生活的問題。其實這種觀念產生的原因還是因為老人的贍養問題得不到社會的解決。
  • 老人退休金6千,卻要求子女每月各出1千養老錢,子女該給嗎?
    和我婆婆關係很好的蘇阿姨,現在退休金一個月基本在6千左右,可蘇阿姨卻還讓兒子和女兒每個月分別給她打1千塊錢的養老錢。婆婆他們幾個姐妹剛開始不理解,說蘇阿姨這有點過分,自己的退休金都夠自己花了,怎麼還去問子女們要養老錢。
  • 現在興起的「假孝順」被子女爭相模仿,風光了孩子,苦了父母
    文\好孕姐 「孝順」從古延續至今,一直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也是為人子,應該做的事情。但是現在卻有很多的家庭,子女表面孝順,把老人安排得妥妥的。但是背地裡對父母不管不顧,這也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假孝順」,這種行為確實風光了孩子,但是卻苦了父母。
  • 老人退休後的「養老潛規則」,正在很多家庭上演,父母有苦難言
    兒子口口聲聲說理解,但話鋒一轉說道:「現在我老婆本來就懷著孕沒工作,如果你們不幫襯帶孩子,那我媳婦生完孩子,還是上不了班,那家裡就少了一份收入,房貸車貸,不就落在我一個人身上了?那以後你們二老養老的問題,恐怕我就更力不從心了。」
  • 當子女聽到父母說:為你好!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蔡康永給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溫柔、會說話、情商高,他最近在一次訪談中說到:我覺得爸爸媽媽會說我是為你好都出發點,說穿了就是他不知道人是不能改變別人。所謂的「我是為你好」,是以為我知道什麼叫做為你好,還有你要聽我告訴你怎麼做,這其實是雙重的錯誤,是誤會。
  • 「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更傷父母心,可惜子女卻不知道
    閨蜜說,也沒有辦法,父母都是農民,沒什麼本事,也沒什麼錢,弟弟又是家裡的男孩子。老人的觀念重男輕女,就當為了父母吧,自己吃點苦就吃點苦。這是一類父母,無限的索取,不管兒女的死活,只一句,我生你養你,你不給我誰給我。社會中還有一類親子關係,孩子吃喝玩樂,老人勤儉節約,孩子成家立業,父母幫助操持家務、帶孩子,每天累的腰直不起來,卻不忘讓他們工作回家吃上一口熱飯。
  • 「垃圾式養老」悄悄興起,正在毀掉老年人生活,年輕子女無所謂俱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在我國一直有養兒防老的說法,所謂百善孝為先,老人含辛茹苦的把子女拉扯大,到了晚年理應享享福。確實我們身邊有很多子女對老人都很孝順,只是有些時候子女給予老人的養老方式,未必真的是他們想要的。
  • 「新型啃老族」來襲,父母有苦難言,值得老人和子女反思
    但「啃老族」現在不止是子女伸手要錢這麼簡單了,還衍生出一種「新型啃老」,一些子女不自知,老人也有苦難言,這種「新型啃老族」的行為,說不定也發生在你的周圍。小汪是個急脾氣,直接說道:「我每個月給你那麼多錢,足夠你照顧孩子了,你把孩子送回來,我和你兒子還怎麼掙錢養家啊?」小汪跟我說:「我那個婆婆懶得很,給她那麼多錢,幫忙照顧一下孩子,還那麼多事兒,我和老公掙錢比她辛苦多了!」我笑了笑說:「你們這是啃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