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我也不會給你養老」,本以為是子女不孝,可網友評論卻一邊倒

2020-12-22 小雪媽媽育兒

文/小雪媽媽

孝順父母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小的時候父母養育孩子,老了以後子女贍養老人,這本應該是默認的事情。不過「孝順」並非是一種「綁架」,這不僅會破壞親子感情,也會寒了子女的心。

案例

王女士從小生活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一輩子非常操勞,好在兒子比較有出息,考上了好大學,並且自己創業收益頗豐。

兒子也非常孝順,將王女士接到城裡生活,可沒多久家裡面老父親就來了電話。老父親一直比較對女兒付出很少,索取的卻比較多,對女兒的生活也不怎麼重視。

看到老父親的電話,王女士心裡大概也猜出了想要幹什麼。接通電話後,果然老父親不知道從哪聽說外孫當了小老闆,賺了不少錢,於是想讓外孫拿錢給親孫子買房,電話中還不忘記打感情牌:

你弟妹為了孩子婚房首付,天天和你弟弟吵架,嫌棄你弟弟沒本事賺錢少,孩子馬上要結婚,首付還差不少……

聽著好像是在說兒媳婦的不是,但每一句話都透露著要錢,希望女兒能幫忙出這個錢給外孫補貼。

這麼多年苦著過來的王女士終於忍受不了了,自己兒子的錢也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好不容易人生有些起色,要是錢被拿走,今後生活怎麼辦

親孫子親,外孫就不親嗎?我兒子從小享受過一份姥爺的愛嗎?你們關心過一次嗎?憑啥讓我兒子補貼他們?沒有這種道理,這個錢不能給!」

聽到一向聽話的女兒拒絕了請求,老父親脾氣也上來了,「斥責養了個不孝女,不給錢看我告不告你!」老父親的話也讓王女士失望了,不再對老父親有任何幻想,一句話結束:「告我也不可能給你養老」。

分析:

本身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不同,已經傷了女兒的心,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應該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

再者子女贍養老人是義務,可老人也要識大體,花外孫的錢疼親孫子,這道理在哪都說不通,也和孝順老人關係不大。不要借用「孝順」來綁架,這樣不僅會寒了子女的心,也是給自己晚年生活製造矛盾。

父母想要安享晚年,應該怎麼做?

第一, 教育孩子一視同仁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領路人,你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今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做父母的教育孩子要一視同仁,不能隨便偏心,在父母疼愛長大下的孩子,不用父母開口講,孩子自己都會很孝順。

第二, 成為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想要教出「懂感恩,知孝順」的孩子,父母要給孩子做好帶頭作用,生活中善待自己的老人,孩子耳濡目染也會學會,現在父母是怎麼做的,孩子今後也會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

第三,做「明事理」的家長

人要越活越「精明」,而不是越活越「糊塗」,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了以後安心過好生活,自己留有一些養老錢,一來也是心疼孩子減少負擔,二來不看子女臉色。同樣的也不做糊塗的老人,偏心偏袒某個孩子。

作為父母要對孩子一視同仁,都是自己的心頭肉,不能放縱也不能溺愛,把孩子培養的優秀了,未來闔家歡樂幸福美滿。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無論怎樣都不給父親養老,原以為是不孝,背後的原因卻讓人氣憤
    可今天所要說的這個女主人公卻對我們說就算告她,也不會給父母養老的,聽到這樣的話,網友們卻一股腦的支持她。田女士的經歷,不願養父母的根本原因田女士是在農村出生的,辛苦了一輩子沒怎麼享過福,最近終於讓兒子接到了城中,要好好贍養自己的父母。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什麼?
    第二種不孝的行為就是,父母明明有錯,卻無原則的順從,不指出父母的錯誤,陷雙親於不義,讓父母留下惡名,這是第二種不孝。第三種不孝是父母年事已高,沒有了收入來源,養活自己尚且困難。當兒子的已經長大成人,本應該求學入仕光宗耀祖,孝父母報國家,反而待在家裡當啃老族。
  • 「我再有錢,也不給父母生活費」,原以為不孝,不料卻獲網友支持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再有錢,也不給父母生活費",當一位女子對於贍養老人問題,給出這樣的回答時候,本以為是不孝,不料在說明事實真相後,獲得了網友們的支持。別急,或許在了解了事情真相後,你就能夠理解了。一:拒絕贍養老人背後的原因拒絕贍養父母的這位女子自稱為小婉,她坦言道自己從小就受到來自父母不公平的待遇。
  • 「養老潛規則」正在蔓延,子女不明說,父母遭罪卻還以為子女孝順
    我國素有"養兒防老"的說法,子女長大以後孝順自己的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近些年來,不少養老潛規則正在社會上蔓延,不少子女看似是在孝順父母,實則是在給年邁的父母增添負擔。今年65歲的李婆婆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 「丟你進養老院,不是不養你」,本以為兒子不孝,不料或眾人支持
    就在前幾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博主分享自己的日常,說其將自己年邁的父親送去了養老院,表示:"丟你進養老院,不是不養你"其實本來一開始看到這樣的表述,會心生憤懣其不盡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當點開整篇文章的時候,對於博主這一做法背後的真相有所了解,又會體會到感同身受,評論區眾多人表示理解和支持。
  • 大義繼子善舉讓某些不孝子女感到汗顏
    但就有這樣的一位身殘志堅大義繼子朱國民,在繼父日漸衰老時,接繼父到自已家裡給予養老送終,讓個別不孝子女感到汗顏。剩下老伯孤單過了幾年,但是繼子女們並非忘記繼父對母親的陪伴和撫養之恩,母親去世後仍常來探望繼父,在左老伯身體日漸衰老時,本來應該去當地敬老院享受五保照顧度過餘生時,在未得到繼父撫養、已故老伴的身殘志堅的次子毅然選擇把繼父接到自已家中,給老人以親生兒女般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幾年如一日對繼父盡衷盡孝,一直到繼父壽終正寢。
  • 72歲老人自述:不指望子女養老,我和老伴遠走他鄉
    我今年72歲,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三個子女都不肯給我養老,自從村裡的山林被收購,有了25萬的補貼款,三個子女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其實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們並不是孝順,而是在打這個錢的主意。沒想到大兒子一口否決說,他是農民,哪來的錢,兒子剛結婚,沒錢給我們養老。小女兒更加過分,說她是嫁出去的女兒,要養老找兩個哥哥。二兒子還好,直接拿了1000塊錢給我們,三個月之後看到大哥和小妹都不給,後來也就不給了。我和老伴的心都碎了,小時候對他們那麼好,長大了他們卻這樣對待我們,沒有辦法,為了生存只能去給村辦企業打打零工,至少有口飯吃。
  • 這次網友評論一邊倒
    作為教師,每次看到這類新聞,都為教師感到擔心。 要我說,教師並不冤。畢竟,你為人師,要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同時,作為教師,有教師的職業行為準則在那裡約束著。
  • 「活該無人孝順」,60歲老人無人養,以為是子女不孝實則不然
    給父母養老,是子女的義務。在過去的人看來,作為子女,我們理應給我們的父母養老。但是,現在的人和過去的人思想不一樣了,在老人的養老問題上,人們都有了不同的見解。張大爺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年輕時曾是眾人羨慕的對象,身邊人都很羨慕他兒女雙全,可他自己卻並不滿意。
  • 【講點兒法】你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嗎?
    【講點兒法】你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嗎?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離婁上》)孟子說這話也有兩千多年了,一直以來諸多觀點都默認「無後」為沒有後代的意思。但是近幾年來,屢屢有人提出異議,認為「無後為大」這句話一直被人誤解。他們認為,「無後」應該解釋為「不盡後輩的本分」。
  • 60歲夫妻指責兒子不孝,經過了解,兒子的原因卻讓人很無奈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傳統的優良美德,做子女的孝順父母理所當然。但是父母要求太高,貪念太重,超出了子女的承受範圍,孝順一詞就變成了道德綁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父母把年輕時未能實現的願望,強加給子女來實現,這是否有點強人所難了?試問,兒女小的時候,也沒有要求父母有好的生活環境。
  • 女兒怒斥老人:「上法庭我也不給你養老」,孰是孰非,無需爭辯?
    當我們生下孩子之後,都會想到一個問題,孩子長大以後會不會聽話孝順呢?都說,「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們華夏民族自古以來最優良的傳統文化。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只有自己成為父母了,才能夠慢慢了解到父母的難處和自己的不孝。
  • 「偏疼兒女不得濟」,為什麼全心偏愛的子女,卻換來不孝和啃老?
    如果你家裡子女是兩個或者更多,而你又唯獨偏愛其中一個,事事以他為第一位的。那麼你要小心了,你可能在培養一個不孝子女,將來不僅禍害你,還會禍害他人。自從我奶奶去世之後,我對「偏疼兒女不得濟」有了切身體會。
  • 不給我帶娃,還想我給你養老?看似不孝,實際上卻滿是心酸
    不要幫我帶娃,還要我照顧你,話雖無情,卻贏得了鄰居們的同情。小迪跟丈夫都是大學同學,在校期間兩人就已經領取了結婚證,但一直未公開,直到大學畢業,小迪跟著丈夫回到了丈夫的家鄉,「嫁雞隨雞,養狗隨狗」也是人之常情,很快就育有一子,本想把兒子拉大點,自己也能出去打工,給家人減輕負擔。
  • 「媽,你怎麼還不死?」本以為是不孝,不料卻獲眾人支持
    但就在前段時間,一名孩子的不孝發言卻引來了周圍親友的支持,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不妨看看當時的情況。當天正值周末,李先生帶著自己8歲的兒子到醫院看望患病的妻子。今年年初,妻子被查出癌症晚期。經過幾次化療,妻子的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在藥物的不斷摧殘下,妻子的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差,李先生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 「圈養型養老」悄悄興起,子女自以為很孝順,多數老人偷偷抹眼淚
    剛開始小蘭以為母親來到自己的身邊,應該會很開心,但是母親來小蘭的家裡後不久,就開始鬱鬱寡歡,愁眉苦臉的。小蘭因為怕自己的母親累到,家裡的任何事情都捨不得讓母親去做。卻不料母親突然流淚委屈地說:你是不是覺得我什麼用都沒有?我忙了一輩子了,你突然讓我什麼事情都不要做,這讓我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的用處。小蘭這才明白自己的好意用錯了地方,她沒有真正理解母親的需求,她的孝順在母親的心裡卻成為一種負擔。
  • 一種「新型不孝」在蔓延,父母卻甘之如飴,網友觀點兩極化
    中國歷來是以孝為根本,子女孝順的,老人晚年生活幸福,而子女不孝的,老人辛苦一生,到頭來還要苦了自己。現在有一種隱形的「不孝」正在蔓延,父母卻甘之如飴,對此網友的爭議比較大,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一種「新型不孝」在蔓延,父母卻甘之如飴,爭議較大李奶奶家中是獨子,自從兒子上學後,他們老兩口就感覺孤孤單單的。等到兒子結婚後,老兩口很自覺,主動給年輕人留空間,很少打擾他們。
  • 老人退休金6千,卻要求子女每月各出1千養老錢,子女該給嗎?
    文|夏兒(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和我婆婆關係很好的蘇阿姨,現在退休金一個月基本在6千左右,可蘇阿姨卻還讓兒子和女兒每個月分別給她打1千塊錢的養老錢。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知道另外兩個是什麼嗎?
    這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其實是源自於《孟子》,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其實孟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很多不孝的行為中,無後為大,那麼什麼是無後呢?孟子在後面的這句「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做出了解釋。
  • 別太天真,老人哭訴:我要回家!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你會同意子女將你送進養老院嗎?」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養老的理解有著本質的不同。但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養老院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可到了養老院之後,真的能夠安享晚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