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素心箋言。歡迎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來查看更多文章。同時歡迎點讚+收藏+分享
文丨素心箋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
每當看到關於老年生活和養老的話題,很多人都會提到養老院,說現在「養兒防老」已經不靠譜了,等老了養老院才是最終歸宿,所以趁年輕一定要多攢點錢。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你會同意子女將你送進養老院嗎?」
網友們的回答總結起來分為兩類,一類是60、70後的父母,他們這樣說:
老了以後堅決不去養老院,自己有兒有女為什麼要去哪裡?養老院的工作人員都是拿工資的,他們會好好照顧我嗎?再說,我攢了一輩子錢,就是留給兒女的,不可能便宜了別人。如果我真的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那我就早點離開,不浪費兒女的時間和金錢。
另一類是80、90後的年輕父母,他們這樣說:
現在年輕人的壓力真的很大,我們也正在經歷,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真的太難了。我絕不會讓孩子經歷跟我一樣的苦,我會早早地攢點錢,老了就去養老院,不拖累孩子。而且到那個時候,養老院的各種設施已經很完善了,在那裡會生活得更好。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養老的理解有著本質的不同。但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養老院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可到了養老院之後,真的能夠安享晚年嗎?
前兩天,網上有一段視頻火了,一位白髮老奶奶,顫顫巍巍地手扶著養老院鐵門的欄杆,一邊哭著一邊衝著外面大喊:「我要回家……」畫面一度讓很多人溼了眼眶。
老奶奶撕心裂肺地吶喊著,而後被工作人員強行帶走,像極了我們小時候上幼兒園時的畫面,想想就覺得很心酸。
老奶奶之所以會有這樣舉動,只能說明,在養老院的生活並非如她之前所想的那樣舒適安逸。因為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在照顧你時,根本不會懷揣著真實的情感。再加上兒女幾乎很少去探望老人,導致老人內心的孤獨感和悲傷感與日俱增。
這段視頻的下面,評論雖有上萬,內容驚人的相似:
「不知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自己可以不嫌棄老人髒、煩,但精力畢竟有限,而且老人的身體又不好,還各種沒事找事,又有幾個子女能夠受得了?如果不是實在沒有辦法,誰又願意把自己的父母送進養老院,還有承受著不知情人的非議。」「有些老人記性不好,還各種作,即使把他們留在身邊照顧,時間久了,也會被折磨地改變初心。當他們無理取鬧時,真的能把人逼瘋,而且你還不能像對待孩子一樣打罵他們,那樣別人會說你不孝,把他們送進養老院,只是換一種方式盡孝。」
分析
雖然有些評論看著很扎心,但說到底,還是因為生活壓力變大後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當然,有些是因為老人作,把兒女逼得無可奈何,才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有些是因為女兒不孝,視父母為累贅。道理大家都懂,只是看到老人無助的樣子,還是會覺得心痛。
不過,也很多網友固執地認為,即便是生活再艱苦,也不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尤其是現在養老院的制度還不夠健全,老人真正能夠享受到的福利少之又少。
其實,等父母老了究竟要不要送養老院,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子女孝不孝順,如果子女足夠孝順,就算把父母送進養老院,他們也會生活得很好,但前提是,子女要經常去養老院探望父母,這樣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也會照顧得特別上心。如果子女不孝,即使在養老院投入再多的錢,父母依然會受罪。所以,孝順比錢更重要。
如何能讓孩子更懂得感恩、孝順父母呢?
百善孝為先,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母對老人孝順,孩子也會學父母,對你孝順;如果父母對老人刻薄,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待你。
父母作為孩子最好的榜樣,應當以身作則,把孝道放在第一位,孩子才會有模有樣地學習你,在心中萌發正確的價值觀。
讓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之心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德之一,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們的付出源自愛,而非非做不可,任何人對自己的好都要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回報別人。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朋友,你們會同樣子女將你們送進養老院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