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為何最後孝順的人,往往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2020-12-18 C媽學堂

文丨C媽學堂

生兒育女是每一個家庭傳遞的一種最為基本的方式,而不同的家庭在生孩子上也有不同的選擇。

而在一些相對較為傳統的家庭之中,更容易出現一種重男輕女的現象。

他們會是因為鄰居的說法,或者自己內心的想法,而選擇更加重視男孩子,同時對於女兒百般刁難和忽略。

這些行為雖然被很多人討厭,但在生活中卻也經常會發生。

前段時間就聽說了鄰居家的故事,也讓我開始反思。

01

兒子成了不孝子,女兒卻做這事,老人感嘆:生男生女不一樣

趙大爺年輕的時候,是從工廠上班的,退休後,也本著養兒防老的思想。

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把自己接到城裡面一起去住。

可是最終兒媳婦,卻因為老人的生活習慣,與自己不同,拒絕了接收老人到城裡。

老房子也賣了,趙大爺也不得不被送進養老院。

一個7旬老人,最終的結果竟然是被送到養老院,的確是夠心酸的。

本來以為自己接下來的大半輩子,就只能在養老院中度過了。

沒想到,女兒知道自己被送到養老院後,卻將自己接到家中,為他養老。

這也讓他內心感到非常的自責和愧疚,對著女兒哭訴:

"爸爸對不起你,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的確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

有很多老人在年輕的時候,傾盡全家之力,培養出自己所認為的優秀兒子。

可是這些人,卻在老人年齡大了以後,百般嫌棄,成為了地地道道的白眼狼。

他們不僅沒有起到贍養父母的義務,甚至在很多方面做得也是十分失敗。

而在這些人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男性。

尤其是年齡越大的老年人,越能夠感覺到女兒的貼心。

雖然有些人經常說女兒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但有時候,女兒往往比兒子更孝順。

02

為何最後孝順的人,往往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其實很多事情,從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結果。

重男輕女,養兒防老,養女為患,這些都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的詞彙。

但這些詞彙背後所表達的信息卻都是,這是一個男權社會,只有男人才能夠作為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根本。

老人不僅要為自己的兒子買車買房,也要為自己的女兒籌備嫁妝。

但大多數老人在買車買房的時候毫不猶豫,可是籌備嫁妝的時候,卻百般推阻。

這就是家長的偏激思想在作祟,他們認為只有兒子才是家裡的頂梁柱,女兒算什麼呢?

正是因為這種想法,所以導致了和自己兒女不和的現象。

加之在家裡過分寵溺兒子,很有可能把兒子養廢,那麼孩子可能就會不孝順,反而還會出現啃老的行為。

而老人只有到了年齡大了以後,才能夠真正感覺到什麼叫做晚景悽涼。

尤其是那些對自己的兒女不好的人,他們更是能夠感覺到社會,以及子女對於自己的報復。

在很多的法制節目當中,所展現的案例,大多數都是家庭紛爭,而且都是圍繞著贍養老人這一義務開展的。

我們能夠發現生活當中的白眼狼出現的越來越多。

並不是僅僅來自於這些人沒有覺悟,而是由於老人在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去協調好親子關係。

使得兒女之間的關係,以及自己與兒女之間的這種親情變得十分冷漠。

男女之間的性格差異

由於男孩子從小受到家裡的寵愛,所以他們在對待事物的時候,往往更加極端。

在自己經常跟父母相處之中,有更大的寵愛也就有了驕縱的資本。

所以長大以後,輪到他們來贍養老人的時候。他們就不願意了,性格當中的劣根性就完全暴露了出來。

而女孩卻不同,她們越是年齡大,就越是能夠體會到為人父母的艱辛,所以她們更願意去回饋自己的父母。

以用這樣的方式給自己的孩子做榜樣,所以她們在老人年齡大了以後,更加能夠表現出對於自己父母的關懷。

03

如何讓自己晚年幸福呢?

過來人說了實話:不想老無所依,這幾點得做好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這單純只是老人的問題,那麼我們可以譴責老人的無知和愚蠢。

但作為子女來說,也不可能完全沒有責任,這畢竟是雙方共同參與才能夠造成的結果。

因此我們也不希望社會上出現這種老無所依的狀態。

不過家裡如果有兩個孩子,甚至更多孩子的時候,父母總是很難做到公平二字。

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越小就越需要照顧,所以自己多分點精力給他們,也是應該的。

而孩子越大就越應該幫助父母承擔家裡的一切,無論事情的大小都應該以父母為主。

正是因為這種想法,所以使得他們在孩子之間達成了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這種狀態非常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

所以基於兩個孩子相對的公平,也可以讓他們更加感恩父母。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這個世界的白眼狼越來越多,並不是因為人們變得冷漠。

而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學會怎麼去愛別人。

因此作為父母來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一定要將感恩之心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個孩子不會感恩,他們就不會改變父母對於自己所做的一切,而成為白眼狼的機會多了,他們在父母老了以後,也就不會去贍養他們。

給孩子樹立孝順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時間也是最長的,他們常常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如果父母平時就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讓他們學習,那麼這種潛移默化的行為就會影響孩子。

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感恩,並且孝順的人。

生活當中最大的不幸,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這種讓人寒心的一幕出現。

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養育孩子也是如此。

所以,不要抱著老舊思想去對待自己的孩子,最終收穫的也一定比自己想像的要多。

相關焦點

  • 7旬老人被送進養老院,含淚哭訴: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大家的觀念也都更加開放了,很多人理解了「生男生女」都一樣這個問題。但是在很多落後的地區,還是有不少人,會認為生兒子是必須的,尤其是一些老人,還會有這樣的老舊思想。這種思想在一些老人身上,可以說是非常的頑固,他們受到舊時代文化的影響嚴重。
  • 7旬老人被送進養老院,含淚哭訴: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能會有一些人有認為兒子更加重要的思想,特別是一些老人,他們這樣的觀念更是根深蒂固。他們認為只有兒子才適合養老,女兒遲早都是要嫁出去的。但是其實在現實當中,情況並不是如他們所預想的那樣。李大爺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 兒女雙全卻住進養老院,7旬老人無人養老,原因現實又無奈
    但是有些時候子女並沒有像父母一樣,無私的奉獻,孩子有自己的家庭孩子要照顧,對於父母就沒有那麼盡責盡心。甚至常常因為自己的家庭,很久沒有去見見自己的父母親。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畢竟有些人,家庭事業,父母子女都能照顧的很好。
  • 過去我們都說養兒防老,認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是不孝順的,現在呢
    過去我們都說養兒防老,認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是不孝順的,現在呢過去,我們常說養兒能防老,所以,要生兒子,哪怕是計劃生育,也要偷偷地生,直到生了兒子才罷休,這樣的觀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只要有兒子,自己的老年生活就有保障了,根本不可能進養老院,進養老院的,都是孤寡老人,無兒無女的,沒有依靠的。
  • 情感驛站|送老人去養老院是不孝嗎?或許這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在蔣爸爸過世後,蔣南孫沒有接受小姨的建議將奶奶送入養老院,而是決定自己扛起家庭重擔。這一劇情也引發觀眾共鳴。生活中,隨著年輕人的工作節奏加快,無暇照顧老人的情況下,養老院逐漸成為養老的一大選擇。在大多數人看來將父母送到養老院即有人照顧,有了同齡人的陪伴老人也不孤單,自己在外打拼也能更安心一些。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
  • 保姆一月毆打85歲老人十餘次,為啥不送養老院而選擇僱傭保姆?
    因為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名聲可能會不太好,顯得沒有照顧老人,而且合格的養老院的費用比較高,僱傭一個保姆在家照顧老人的話,費用可能還相對比較低一下。而且保姆一般都是一對一照顧,可以把老人照顧得好一些。但是一次劉大爺的孫女在翻看家裡的監控錄像時候發現,原來保姆多次毆打自己的爺爺,還導致了爺爺受傷……於是家人報警,而保姆也因故意傷害而被提起公訴……其實,現在很多老人的養老問題都成為了子女的心頭病:想要自己在家照顧老人,經濟條件不允許,要努力賺錢養家啊。想把老人送去養老院,街坊鄰居可能會說閒話,說子女不孝順,自己過得好好的,老人都不照顧送去養老院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 老了不靠兒女,攢錢進養老院?別太天真,老人哭訴:我要回家!
    同時歡迎點讚+收藏+分享文丨素心箋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每當看到關於老年生活和養老的話題,很多人都會提到養老院,說現在「養兒防老」已經不靠譜了,等老了養老院才是最終歸宿,所以趁年輕一定要多攢點錢。
  • 孝順的兒女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在屯子裡引起轟動
    臨近年關,邵家老爸老媽被幾個兒女送到敬老院,這在我們屯子,像是十級颱風,掀起了巨浪。老邵年輕時,是文化大革命忠義幹將,在我們這個幾十戶的屯子呼風喚雨,是鎮上紅人。他找的媳婦當然是村花,媳婦漂亮溫柔,老邵天天在屯子裡大呼小叫革命,叱吒風雲,媳婦自己在家從來不出門,因為老邵的原因,出門也沒人跟她聊天。
  • 愛的堅守|我們一定把養老院老人照顧好
    這個春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老人無法回家,只能留在養老院過年。為保證老人能得到妥善照顧,張清花和不少同事堅守崗位,讓老人即使身在養老院,也能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張清花在給老人打飯「老人是24小時離不開人的,所以我們護理員春節只能輪休。」今年33歲的張清花,在養老院工作已經五年,這也是她連續第五個春節不能回河南老家過年了。全養老院的護理部一共15個員工,作為其中的年輕力量,張清花每次都會把春節休假的機會留給年齡較大的,或是有患病家人的同事。
  • 倔強老人不去養老院,突然改變主意,難道養老院真的不好嗎?
    他們有一個女兒,雖也都在昆明市,但是因為工作,可能還是有個40多公裡,而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不能天天陪護老人。可是,哪不知,前年查出了他老伴得了癌症,雖然做手術割除了,但是醫生建議不要大喜大怒,太操勞,而周阿姨因為帕金森,做事情不太利索。沒辦法,女兒和女婿,只能常常過來幫周阿姨料理家務。
  • 退休老人:我兩個兒子都是清華北大高材生,最後我卻進了養老院!
    退休老人:我兩個兒子都是清華北大高材生,最後我卻進了養老院! 但無論兒女多麼孝順,老人還是得獨自面對「老病死」的這一道坎,而且理性地說,越早做好養老的準備,未來的老年生活或許會更從容、更坦然。 一位退休作家在微信裡寫了一篇《當我要上養老院的時候》,字字錙銖,觸人深思,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 為啥老人心裡最惦記的,往往不是最孝順的子女?3個原因讓人心酸
    為啥老人心裡最惦記的,往往不是最孝順的子女?3個原因讓人心酸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有一個思想,那就是「養兒防老」,所以很多家長從小教育孩子長大要孝敬老人。最關鍵的是,小李媽媽從來不在父母面前「邀功」,總是默默無聞的付出。小李一直以媽媽為榜樣,覺得自己應該向母親學習,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但時間久了,小李發現姥姥姥爺似乎並不記得媽媽的好,每次去家裡做客,老人嘴裡惦記的都是舅舅和姨姨,這讓小李覺得很不公平。
  • 7旬兒子訓9旬老母親:你啥時候死,「新型養老壓力」開始蔓延
    7旬老人訓9旬老母親,「新型養老壓力」開始蔓延劉先生已經70多歲了,靠退休金生活,還需要照顧癱瘓在床的老母親,他還有兩個妹妹,但都遠嫁他鄉了,自己獨自照顧母親,劉先生的老伴去世得早,自己把兒子拉扯大。劉大爺想來想去,覺得自己如果每天照顧母親,自己的身體也會抱恙,所以,和兩個妹妹商量了一下,準備一起出錢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很多網友討論道,「父母養大兒女不容易,在兒女小的時候,父母都沒有嫌棄兒女的屎和尿,現在兒女又憑什麼不照顧父母呢?」
  • 國內首家「寺廟養老院」,24小時陪護,老人免費入住需滿足2條件
    每一位年輕人的工作時長截然不同,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速度也會出現明顯差別。大部分年輕人無法及時照顧老人,他們只能將父母送進養老院,並且每個月支付給養老院費用。進入新世紀之後,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攢錢,他們也想減輕孩子的家庭負擔,於是他們主動進入養老院。
  • 給養老院送外賣,騎手當場就哭了
    馬煜淞當場就哭了,為這個素不相識的老人,也為自己遠方的父母。送外賣每天都在和時間較勁。因為超時他收過差評,扣過錢,也被顧客訓斥過。但從來沒有哪次像現在這樣錐心刺骨。 他忍不住假設:「如果我早來一步,一切是不是會不一樣?」很多人勸馬煜淞不要自責,他所做的已經遠遠超出本職工作。
  • 9旬老漢養老院內砍死81歲老太
    #9旬老漢養老院內砍死81歲老太# 湖南邵陽某養老院內,一名90歲的老頭把另一名80歲的老太太砍死,老頭下手殘忍,被害人被砍7刀,而且刀刀都是頭部,最深的一刀深達7釐米。據養老院介紹,兩人並沒有太大矛盾,平時產生了很多生活瑣事,矛盾激化所致。
  • 現在的養老院和印象中已經不一樣,住進去好處多得你想不到!
    現在的養老機構,無論從醫護人員、適老化設施、餐飲衛生等條件和過去的養老院有天壤之別。大家印象中的養老院去了之後老人的遭遇非常的慘,吃的不好、護理的不好、老人自殺等等負面消息頻出。然而隨著眾多民營企業的進入,養老機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養老機構成了老人安詳晚年的地方。在這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新型養老機構的優點。
  • 黃渤把父親送進養老院,白巖松一句話讓三億人沉默:養兒防老,原來是...
    有的人遠嫁在千裡之外,看不見父母的一日三餐,總是睡不好一個踏實覺,就怕深夜手機突然響起,從家鄉傳來壞消息。 不是沒有孝心,不是想推卸責任,而是在父母身邊,擔子太重;不在身邊,又牽腸掛肚。
  • 四川成都:7旬老人餵狗被咬身亡 村民:老人生前與狗相處融洽
    四川都江堰市天馬鎮實新村近日發生可悲一幕,一位7旬老人餵狗時,被自家的狗咬傷,經醫院搶救無效後死亡。四川7旬老人餵狗被咬身亡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天馬鎮實新村,人來人往,交通便利,村民們為了陪伴和防盜,都在院子裡養了狗。
  • 被義大利養老院放棄的老人們-虎嗅網
    到底多少老人的死亡可以歸因到新冠?調查中的另一組數字可以給我們參考:死者中有133名生前在咽拭子測試中已經呈陽性,另有1310人曾表現出流感症狀,共計1443人,佔到死亡總數的37.4%。親手締造了這個國家上世紀60年代「經濟奇蹟」的那一代人萬萬沒有想到,在人生最後這段本該享受平靜日子,竟會遭受這般酷烈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