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什麼?

2020-12-26 秉燭讀夏秋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有些人對這句話不太理解,片面認為:不孝有三件事,沒有後代(無子)是最大的不孝,其實這樣理解是不對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正解是:不孝有三種行為。

第一種行為就是到了結婚年齡不結婚,這裡指的是男子。古代是男權社會,都是以男人為中心。

不結婚自然無子,三種不孝行為裡不結婚最為不孝。

第二種不孝的行為就是,父母明明有錯,卻無原則的順從,不指出父母的錯誤,陷雙親於不義,讓父母留下惡名,這是第二種不孝。

第三種不孝是父母年事已高,沒有了收入來源,養活自己尚且困難。當兒子的已經長大成人,本應該求學入仕光宗耀祖,孝父母報國家,反而待在家裡當啃老族。

對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有多種解釋,各執己見。

之所以出現不同說法,是因為孟子說的話有歧義。

孟子的原文是這樣的,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段話是孟子評論舜因為沒有告訴父母而娶妻這件事。

舜是我國古代的帝王,遠古堯舜禹中的"虞舜"。

一種解釋為:虞舜曾經沒有徵求父母的意見就娶了媳婦,這不是君子所為,是不孝的行為。

另一種解釋是:虞舜沒有經過父母的同意而娶妻,他是為了避免無後,雖然於理不通,(儒家提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君子能原諒他這種行為。

「猶告也」可以理解為相當於告訴了父母。

兩種解釋有截然不同的意見,這就引起後世人們的爭論。

許多文人都標榜自己說的對,我上面的解釋出自東漢趙岐在《十三經註疏》的批註,我很贊成他的觀點,原文如下:

【於禮有不孝者三,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引自趙岐在《十三經註疏》】

其實不孝何止三件呢?

有人總結了5條,第一不孝,四肢懶惰,上不能養老,下不能撫小。【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

第二不孝,賭博好酒,整天喝得迷迷糊糊喝壞了身體,沒能力上養老下養小。【博養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

第三不孝,貪財好色,只顧妻子不顧父母。【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

第四不孝,放縱自己尋歡作樂,使父母蒙受羞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

第五不孝,好勇鬥狠,整天讓父母擔驚受怕,甚至給父母帶來殺身之禍。【好勇鬥狠,以危父母】

總的來說,不能延續香火是最大的不孝,這沒有爭議。另外兩種不孝,我認為是不能撫養父母和教育好後代。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有什麼看法呢?不妨留言評論。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揭露人性,但是鮮為人知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揭露人性,鮮為人知俗語文化已經在中國經歷了兩千年的歷史。只要有人們聚集說話的場合,就會有俗語的產生和傳播。俗語是勞動人民通過不斷觀察事物、了解現象,並結合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文化。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知道另外兩個是什麼嗎?
    我們經常說「百善孝為先」;還有古代蒙學教材,教授孩童說「首孝悌,次見聞」;還有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毀」等等。孝之一字,已經深入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融入到了我們的血液裡。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是孝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那麼,你知道「不孝有三」中的另外兩個是指什麼呢?
  • 不孝有三指哪三不孝?什麼意思?後一句是什麼?
    不孝有三指哪三不孝?什麼意思?後一句是什麼?時間:2015-05-18 11:4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不孝有三指哪三不孝?什麼意思?後一句是什麼?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麼,不孝有三是指哪三種不孝呢?「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什麼意思?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底啥意思,不生娃就不孝?專家:謬誤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最早出自孟子之口,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它已然成為流傳極為廣泛的俗語,頻繁出現於文學小說、影視作品之中。比如在《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在侍母與嗣後之間權衡時,他母親就說出了這句話,意思很明顯:孝順是次要的,飼養後代才最要緊。
  • 孟子論孝,不僅指出無後為大不孝,而且另有對普通人的五不孝詮釋
    《孟子論孝》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大家耳熟能詳。而另兩個的不孝,他沒有明指,自然,讓人揣度至今。然而,有學者認為,這個「三」,是個約數。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三生萬物的三,就是這個意思。
  • 寫在重陽後,錯解了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坑了多少好青年
    正心澄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認為指的是報答孝親就必須要生兒育女,那不僅是對中國文化的重大無知,更是對基本人權毫無尊重的倫常綁架!---趙一澄01據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單身青年的數據已高達2億,單身大潮正大規模逼近,以往的相親已不滿足於社會現狀,單身青年爸媽為此擠破頭,紛紛加入為子女找對象大軍。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現在普遍的理解是,「在不孝的行為裡面,沒有後代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婁讀lou二聲)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被誤解很多年,本意跟周禮有關
    文·段宏剛 可以說,孟子所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被人們誤解了2000多年的一句名言,直到現在,很多人依然執迷不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正確意思為:不孝順的表現形式有三個級別,以不盡後輩的本分和職責為最大的不孝。很多人對這句話誤解為:不夠孝順的做法有三個,沒有子孫後代是最大的不孝。這顯然不對,等於是歪曲了孟子的本意。
  • 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何意?專家:多說人都理解錯了
    按照大家的普遍認知來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的就是小夫妻沒有孩子或沒生兒子,沒有為家族延續香火,這種做法就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和不敬。其實,從表面上來看這種解釋也說得過去,但卻和孟子的本意南轅北轍。
  • 【講點兒法】你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嗎?
    【講點兒法】你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嗎?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離婁上》)孟子說這話也有兩千多年了,一直以來諸多觀點都默認「無後」為沒有後代的意思。但是近幾年來,屢屢有人提出異議,認為「無後為大」這句話一直被人誤解。他們認為,「無後」應該解釋為「不盡後輩的本分」。
  • 「講點兒法」你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嗎?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離婁上》)孟子說這話也有兩千多年了,一直以來諸多觀點都默認「無後」為沒有後代的意思。但是近幾年來,屢屢有人提出異議,認為「無後為大」這句話一直被人誤解。他們認為,「無後」應該解釋為「不盡後輩的本分」。
  • 卡卡西對不起父親木葉白牙的三件事,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卡卡西雖然只是《火影忍者》中的一個配角,但因為其帥氣冷峻的外表,和雷厲風行的做事態度,而受到了眾多小夥伴們的喜愛;在前期劇情中的幾大經典戰役裡,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這樣的嗎、有什麼道理?
    實際上我們老祖宗們早就看出了這個問題,所以才總結出來「一輩不孝,輩輩不孝」這句農村老話,用以警示我們每一位農村父母,可是遺憾的是,我發現在農村,仍然會有很多的父母並沒有真正領悟到這句老話的內含,沒有真正明白其中蘊含著的人生哲理,仍然在孩子面前我行我素,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卻把責任推給社會、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我認為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
    讓我們在人生發展之中不會迷茫,而在中國人的孝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順,孝道是中國曆朝歷代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在農村老一輩的人之中經常對我們說一輩的人不孝,輩輩的人不孝,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是知道一點是,但具體的發展過程和源流卻需要我們這些專業的學者去普及,方能夠在社會之中形成一種廣泛傳播。
  •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意思很簡單,就是父母對長輩的孝心,會言傳身教給下一代。老話說過:「房簷滴水輩輩照」、「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表達的也有這層意思。我們當地民間有一個說法,關於「小白嘴」山藥名字的由來。話說很早以前,有一對夫妻,兒媳婦年輕時心底歹毒,不孝敬婆婆。在婆婆失去勞動能力以前,能夠洗衣做飯帶孩子,操持各種家務,農忙時還能夠幫助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活。那時候兒媳婦還能裝模作樣,表面上對婆婆還是客客氣氣,鄉鄰們還能看得過去「眼」。
  • 癌症晚期,何為孝,何為不孝
    何為孝,何為不孝?這個問題想了好多年,一直都不知道怎麼來寫?最近1兩年,經歷了很多事情,感觸很深,所以才鼓起勇氣說一說。故事一在一次聚餐上,有位醫院老專家講述了他的故事。故事二前年,有位朋友的父親查出胰腺癌,經多方商量,他們決定給父親做手術。手術後,我去看望老人,他消瘦了很多,精神也很差,看起來很痛苦。朋友告訴我說,老人恢復很差,最近總感覺這痛那痛。一段時間以後,朋友打電話告訴我說,他父親病情惡化,病灶已經轉移。兩個月以後他父親就去世了。前幾天,86的爺爺查出胃癌,當時心裡真不是滋味,平時身體好好的,怎麼說不行就不行了。
  • 不忠不孝,天地不容!
    這個故事我已經跟很多人講過,今日再次講述,望有緣人能夠看到並從中悟到點什麼。上世紀八十年代,我的家鄉有一個村寨,離集市不遠,位於半山坡上,村裡共13戶人家。一年盛夏,正逢趕集的日子,正午過後,該村中年村民從集市上返回之時,只見自家門樓之上纏著一條碗口粗的蟒蛇,約20來米長,很是嚇人。該村民見狀,不敢妄動,但不知如何趕走這條蛇。於是邀約了二十多名青壯年前來,以鋤頭、棍棒硬將這條蛇打死。
  • 農村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是什麼意思?有哪些講究?
    山區的四合院,一般以正屋為基準,分左、右、前三個方向,也就是說相當於坐北朝南院子中的東、西、南三個方向。那麼為什麼說,讓老人住在東(左)面和南(前)兩個方向的房屋,家中的兒郎是不孝兒郎?如果第二世或第三世住東房和南房,就判斷他們的兒子不孝,那是不準確的,因為他們的父母健在,他們自己就是兒郎,說他們不孝,就說不過去了。這裡就關係到一個家庭在一個庭院居住時,傳統習俗上的主次之分和長幼有序的民俗問題。
  • 一種「新型不孝」在蔓延,父母卻甘之如飴,網友觀點兩極化
    中國歷來是以孝為根本,子女孝順的,老人晚年生活幸福,而子女不孝的,老人辛苦一生,到頭來還要苦了自己。現在有一種隱形的「不孝」正在蔓延,父母卻甘之如飴,對此網友的爭議比較大,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一種「新型不孝」在蔓延,父母卻甘之如飴,爭議較大李奶奶家中是獨子,自從兒子上學後,他們老兩口就感覺孤孤單單的。等到兒子結婚後,老兩口很自覺,主動給年輕人留空間,很少打擾他們。
  • 拿糞燻肉餵婆婆虐待親生父母真遭雷劈了,清代雷電專治不孝?
    但到了明朝後期,尤其是清代,雷電越來越成為專治不孝——尤其是不孝兒媳婦的「特效藥」,這裡面的原因非常複雜:一方面婆媳關係本來就不好相處,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難免磕磕碰碰,拌嘴吵架什麼的;另一方面,隨著封建禮教的不斷強化,認定「不孝」的標準越來越苛刻,連臉色不好看都可以視為忤逆,婆婆自恃有了靠山,有時故意刁難媳婦,造成婆媳矛盾動輒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