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揭露人性,但是鮮為人知

2020-12-22 史為今用123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揭露人性,鮮為人知

俗語文化已經在中國經歷了兩千年的歷史。只要有人們聚集說話的場合,就會有俗語的產生和傳播。俗語是勞動人民通過不斷觀察事物、了解現象,並結合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文化。

俗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老一輩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這些俗語隨著時代的變化,它的意思也在不斷變化,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其他兩不孝是啥?其實很多人理解錯了。這句俗語其實大家應該都十分的熟悉,因為他常常被老人們掛在嘴上。

我們都知道這句俗語最強調的意思就是沒有孩子是最大的不孝,但是它第一次出現時並不是這個意思。

第一個說這個話的人我們也很熟悉,他就是儒家的重要發展人之一的孟子

他一開始用這句話來評價大禹。他認為大禹在娶妻這件事上來了個先斬後奏最後才把這件事告訴父母,他認為這是孩子不應該做的事。顯然這和現在沒有孩子的意思完全不同。

後來這句話被民間改了意思,人們認為可以叫做不孝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最嚴重的就是沒有後代這件事

那時候人們也只是單單強調沒有後代的嚴重性,對三這個數字沒有深入的說明。在古代人們說數字三,指的不是三,而是泛指很多的意思。

後來漢代人趙岐所著的《十三經註疏》中,趙岐說:「於禮有不孝者三,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

是說古代有三大不孝:

首先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說的就是知道父母長輩們的過錯,卻從來不勸說,因為在古時候,孩子一般沒有長大成人都是要聽從父母的,但如果都不去分辨父母的過錯,那這也不過是愚孝罷了。

所以作為孩子,知道長輩如果有錯的話,我們要及時的指出來,讓他們改正,從而才算盡到孝道。

其次就是「家窮親老,不為祿仕」

就是父母年紀大了,而你還沒有取得一官半職,沒有俸祿來養活父母,這就是一件不孝的事情。當然了,不是每個子女都能當官,都想當官。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也慢慢變成了,當父母老了,而你還是一天無所事事,沒有能力來好好的贍養父母就是不孝。

最後加上「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也就是我們說的最不孝的事情是不能為這個家延續香火。在古代特別需要勞動力,所以哪個家庭人多,哪個家庭就能被人們認為是大家族。而且孩子認為是整個家庭血脈的延續。

短短一句俗語竟然有那麼多學問,真的讓人嘆服。有人覺得另外兩個不孝也十分的道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其實古人的俗語諺語對聯還有許多,好比「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這裡的「增廣」就是《增廣賢文》,而「幼學」是指《幼學瓊林》。

《增廣賢文》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諺語和對聯,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這其中很多講的都是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害怕文言文看不懂,我讀的就是白話文的《增廣賢文》,有詳細的注釋,讓你在哈哈大笑中,還能學到生活的智慧!

裡面的文字簡練有趣,中心內容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大部分諺語、俗語、對聯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智慧,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增廣賢文》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

堪稱中國古代的《毒雞湯大全》《提升口才,每日一句》,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現在購買《增廣賢文》作為道學的本源,其涵蓋萬物之源、自然之律、為人之術、修身之道,可稱中華文化寶典,是「千經之王」是偉大的哲學名著,也是我們人生的道路上所需要學習的一生智慧。

一本才49元錢,也就是一張電影票錢,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卡片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什麼?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些人對這句話不太理解,片面認為:不孝有三件事,沒有後代(無子)是最大的不孝,其實這樣理解是不對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正解是:不孝有三種行為。第一種行為就是到了結婚年齡不結婚,這裡指的是男子。古代是男權社會,都是以男人為中心。不結婚自然無子,三種不孝行為裡不結婚最為不孝。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知道另外兩個是什麼嗎?
    我們經常說「百善孝為先」;還有古代蒙學教材,教授孩童說「首孝悌,次見聞」;還有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輕毀」等等。孝之一字,已經深入到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融入到了我們的血液裡。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是孝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那麼,你知道「不孝有三」中的另外兩個是指什麼呢?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底啥意思,不生娃就不孝?專家:謬誤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最早出自孟子之口,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它已然成為流傳極為廣泛的俗語,頻繁出現於文學小說、影視作品之中。比如在《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在侍母與嗣後之間權衡時,他母親就說出了這句話,意思很明顯:孝順是次要的,飼養後代才最要緊。
  • 寫在重陽後,錯解了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坑了多少好青年
    正心澄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認為指的是報答孝親就必須要生兒育女,那不僅是對中國文化的重大無知,更是對基本人權毫無尊重的倫常綁架!---趙一澄01據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單身青年的數據已高達2億,單身大潮正大規模逼近,以往的相親已不滿足於社會現狀,單身青年爸媽為此擠破頭,紛紛加入為子女找對象大軍。
  • 不孝有三指哪三不孝?什麼意思?後一句是什麼?
    不孝有三指哪三不孝?什麼意思?後一句是什麼?時間:2015-05-18 11:4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不孝有三指哪三不孝?什麼意思?後一句是什麼?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麼,不孝有三是指哪三種不孝呢?「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什麼意思?
  • 孟子論孝,不僅指出無後為大不孝,而且另有對普通人的五不孝詮釋
    《孟子論孝》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大家耳熟能詳。而另兩個的不孝,他沒有明指,自然,讓人揣度至今。然而,有學者認為,這個「三」,是個約數。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三生萬物的三,就是這個意思。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你知道嗎?
    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現在普遍的理解是,「在不孝的行為裡面,沒有後代是最不孝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婁讀lou二聲)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被誤解很多年,本意跟周禮有關
    文·段宏剛 可以說,孟子所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被人們誤解了2000多年的一句名言,直到現在,很多人依然執迷不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正確意思為:不孝順的表現形式有三個級別,以不盡後輩的本分和職責為最大的不孝。很多人對這句話誤解為:不夠孝順的做法有三個,沒有子孫後代是最大的不孝。這顯然不對,等於是歪曲了孟子的本意。
  • 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何意?專家:多說人都理解錯了
    按照大家的普遍認知來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的就是小夫妻沒有孩子或沒生兒子,沒有為家族延續香火,這種做法就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和不敬。其實,從表面上來看這種解釋也說得過去,但卻和孟子的本意南轅北轍。
  • 【講點兒法】你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嗎?
    【講點兒法】你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嗎?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離婁上》)孟子說這話也有兩千多年了,一直以來諸多觀點都默認「無後」為沒有後代的意思。但是近幾年來,屢屢有人提出異議,認為「無後為大」這句話一直被人誤解。他們認為,「無後」應該解釋為「不盡後輩的本分」。
  • 「講點兒法」你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正含義嗎?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離婁上》)孟子說這話也有兩千多年了,一直以來諸多觀點都默認「無後」為沒有後代的意思。但是近幾年來,屢屢有人提出異議,認為「無後為大」這句話一直被人誤解。他們認為,「無後」應該解釋為「不盡後輩的本分」。
  • 卡卡西對不起父親木葉白牙的三件事,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卡卡西對戰桃地再不斬的戰鬥,更是將忍術和忍者的設定推向了高潮;在這次戰役之中,卡卡西對寫輪眼的出色運用,讓無數小夥伴們都為之驚嘆!但是,卡卡西最為擅長的戰鬥方式,卻並非是藉助寫輪眼的能力,去解讀對手的施法軌跡;相反,這種法爺類型的戰鬥方式,其實並不怎麼適用於查克拉儲備量很少的卡卡西;在卡卡西還沒有獲得寫輪眼之前,他的主要戰鬥方式,是靠自創的雷遁雷切,以及繼承自父親木葉白牙的炫酷刀法,憑藉這兩樣絕技,再加上人狠話不多,卡卡西在精英眾多的暗部之中,混的是如魚得水、風生水起。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這樣的嗎、有什麼道理?
    實際上我們老祖宗們早就看出了這個問題,所以才總結出來「一輩不孝,輩輩不孝」這句農村老話,用以警示我們每一位農村父母,可是遺憾的是,我發現在農村,仍然會有很多的父母並沒有真正領悟到這句老話的內含,沒有真正明白其中蘊含著的人生哲理,仍然在孩子面前我行我素,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卻把責任推給社會、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我認為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
    讓我們在人生發展之中不會迷茫,而在中國人的孝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順,孝道是中國曆朝歷代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在農村老一輩的人之中經常對我們說一輩的人不孝,輩輩的人不孝,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是知道一點是,但具體的發展過程和源流卻需要我們這些專業的學者去普及,方能夠在社會之中形成一種廣泛傳播。
  •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意思很簡單,就是父母對長輩的孝心,會言傳身教給下一代。老話說過:「房簷滴水輩輩照」、「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來」,表達的也有這層意思。我們當地民間有一個說法,關於「小白嘴」山藥名字的由來。話說很早以前,有一對夫妻,兒媳婦年輕時心底歹毒,不孝敬婆婆。在婆婆失去勞動能力以前,能夠洗衣做飯帶孩子,操持各種家務,農忙時還能夠幫助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活。那時候兒媳婦還能裝模作樣,表面上對婆婆還是客客氣氣,鄉鄰們還能看得過去「眼」。
  • 癌症晚期,何為孝,何為不孝
    何為孝,何為不孝?這個問題想了好多年,一直都不知道怎麼來寫?最近1兩年,經歷了很多事情,感觸很深,所以才鼓起勇氣說一說。故事一在一次聚餐上,有位醫院老專家講述了他的故事。故事二前年,有位朋友的父親查出胰腺癌,經多方商量,他們決定給父親做手術。手術後,我去看望老人,他消瘦了很多,精神也很差,看起來很痛苦。朋友告訴我說,老人恢復很差,最近總感覺這痛那痛。一段時間以後,朋友打電話告訴我說,他父親病情惡化,病灶已經轉移。兩個月以後他父親就去世了。前幾天,86的爺爺查出胃癌,當時心裡真不是滋味,平時身體好好的,怎麼說不行就不行了。
  • 不忠不孝,天地不容!
    這個故事我已經跟很多人講過,今日再次講述,望有緣人能夠看到並從中悟到點什麼。上世紀八十年代,我的家鄉有一個村寨,離集市不遠,位於半山坡上,村裡共13戶人家。一年盛夏,正逢趕集的日子,正午過後,該村中年村民從集市上返回之時,只見自家門樓之上纏著一條碗口粗的蟒蛇,約20來米長,很是嚇人。該村民見狀,不敢妄動,但不知如何趕走這條蛇。於是邀約了二十多名青壯年前來,以鋤頭、棍棒硬將這條蛇打死。
  • 大義繼子善舉讓某些不孝子女感到汗顏
    我們常常看到父母對幼小兒女給予百般的呵護、無微不至的關愛,兒女長大後傾其所有幫其成家立業,當兒女有難時甚至借貸無怨無悔幫其解憂解困。但就有這樣的一位身殘志堅大義繼子朱國民,在繼父日漸衰老時,接繼父到自已家裡給予養老送終,讓個別不孝子女感到汗顏。
  • 一種「新型不孝」在蔓延,父母卻甘之如飴,網友觀點兩極化
    中國歷來是以孝為根本,子女孝順的,老人晚年生活幸福,而子女不孝的,老人辛苦一生,到頭來還要苦了自己。現在有一種隱形的「不孝」正在蔓延,父母卻甘之如飴,對此網友的爭議比較大,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一種「新型不孝」在蔓延,父母卻甘之如飴,爭議較大李奶奶家中是獨子,自從兒子上學後,他們老兩口就感覺孤孤單單的。等到兒子結婚後,老兩口很自覺,主動給年輕人留空間,很少打擾他們。
  • 《大秦賦》:劇情過半,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非他莫屬
    復盤《大秦賦》前半部,我發現嬴虞這個人很重要,周旋於四方勢力,屬於典型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不忠不孝嬴虞屬於嬴姓宗親,和大王沾親帶故,只不過到了嬴虞這輩,混得太差,無官無爵,就是是一個無業的小混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