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對於獸醫的印象,以前是背著藥箱穿梭在農村裡給雞鴨豬羊看病的;近年則是寵物醫院裡,汪星人、喵星人等寵物打交道的……在動物園裡,當獸醫是怎樣一種體驗呢?
資料圖:雲南野生動物園獸醫給小豹貓打疫苗。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怎樣給老虎看病?
天天和獅子、老虎打交道,擼小熊貓像擼貓一樣隨意;但又像看孩子一樣,要時刻關注動物的健康……1988年出生的董慧亭,是柳州動物園的一名獸醫。她的朋友更多不是人,而是和她朝夕相處的動物。
近日,回南天和雨霧天氣,聯手在柳州「作妖」。走進樹木茂密的柳州動物園,潮溼的空氣中,薄霧瀰漫,鳥鳴、獸吼交織著迴蕩在空中。
柳州動物園裡,有80多個品種共計700多隻動物。這些動物的健康,由園裡三名獸醫,分片區負責。已在動物園當獸醫第四個年頭的董慧亭,負責猛獸區和草食區。
12月20日,董慧亭在給耳朵受傷的小熊貓上藥。朱柳融 攝
這些區域裡,住著老虎、獅子、黑熊等猛獸,還有「神獸」羊駝、袋鼠、梅花鹿等等。每天,董慧亭要花上一個小時去巡查,了解這些動物健康狀況。
醫生給人類看病是望聞問切。給老虎看病也是這樣嗎?
「像老虎這樣的猛獸,更多的是『望』即觀察。」董慧亭介紹,隔著籠舍的玻璃,觀察它的行為、五官、背毛,以及它排出的糞便、尿液的形狀、顏色等,通過這些來判斷它是否健康。有時候,也會在它進食的時候,進入到籠舍內去觀察。
因為老虎特別兇猛,近距離的親密接觸是比較難的。「給老虎剪指甲,也要全麻,然後還要隔著籠舍給它剪。」董慧亭介紹,像國外動物園,如果動物行為訓練做得好,也有老虎會主動伸出爪子給獸醫抽血的。
黑熊。圖片來自「柳州動物園」公眾號
獸醫工作需要急救的是少數,更多是日常預防。「做好日常預防,動物更健康,才會更長壽」。
猛獸類因為吃生肉,容易長寄生蟲;梅花鹿、猴子等發情期因爭奪配偶,會打架受傷……
董慧亭對於「朋友們」的常見病已經十分清楚。但最讓她操心的是袋鼠。牙病是袋鼠的常見病,一旦出現牙病不僅會影響它的進食,嚴重的會導致牙齒化膿。
資料圖:柳州動物園裡的袋鼠。韋微 攝
董慧亭介紹,袋鼠牙病很容易復發,且無規律可循,每天巡館時,袋鼠飲食情況,是否流口水等,都是需要注意的。
即便這樣小心照料,有一隻袋鼠還是因牙齒化膿,導致面部潰爛,最終不治身亡。「這樣的離別這幾年經歷不少,但還是很難過」。
救助野生動物也是主業
動物園裡的獸醫,不僅要為園裡的動物保駕護航,還要救助許多野生動物。
一隻剛被森林公安部門解救出來的草原雕,安靜地站在動物園「安置房」裡的樹幹上。突然,撅起屁股,周圍的羽毛豎起似扇形散開,白色的糞便呈拋物線墜落在地。
讓正在用手機拍攝草原雕的董慧亭哭笑不得。「太不禮貌了,有客人在呢。」董慧亭笑道,這隻草原雕屬於猛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健康狀況良好,要觀察是否具備放生的條件。
12月20日,董慧亭用手機拍攝草原雕。朱柳融 攝
草原雕只是被解救後,送來動物園救治的動物之一。據柳州動物園統計,今年以來,該園已接收社會各界送來的野生動物236隻,其中193隻是鳥類。
大多數送來的野生動物,不像草原雕這般健康。一疊厚厚的接收單上,「精神較差」「腿骨折」等,記錄著每一隻動物的情況。
野生動物被動物園後,獸醫會對其進行全面檢查,對患有外傷的動物按動物救助救治流程進行治療。在確定無其他疾病和傳染病後,進行隔離飼養一段時間,經觀察確認健康後,有的被放歸大自然,有的飼養在動物園裡。
被解救的白狐。朱柳融 攝
「哺乳動物大多是被捕獸器夾到,鳥類則是翅膀折斷,看到會覺得很痛心。」說到這裡,董慧亭有點生氣,「那些捕獵野生動物的人太可惡了,難道吃豬牛羊還滿足不了他們嗎?」
在董慧亭看來,能回歸大自然,是野生動物最好的結局。有時卻難以實現。有一隻蛇雕因為腿斷被截肢,原計劃通過3D列印技術,給它安裝一隻假肢。因傷口長不好沒能安裝,獸醫一直精細護理了半年,後因另一隻腿負荷太大,發生紅腫。
「有一天我休假回來得知蛇雕死了,特別難過。」董慧亭無奈地說,這時會覺得是自己能力不夠,所以沒能救活它們。
動物的離世令董慧亭悲傷,新生命的降臨也給她帶來慰藉。她負責的羊駝,先後自然繁殖了兩隻小羊駝。「特別開心,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董慧亭說,如今兩隻小羊駝都健康地成長著。
柳州動物園裡的「神獸」羊駝。圖片來自「柳州動物園」公眾號
獸醫要具備什麼技能?
每天面對獅子、老虎這樣的猛獸,董慧亭都沒有過怕,「但是我害怕蜘蛛」。
因為從小喜歡動物,大學時董慧亭選擇了動物醫學專業。近年來,隨著人們飼養寵物的激增,寵物醫生的需求也越來越來多。
畢業後,董慧亭也想到大城市裡闖一下,做一名寵物醫生,領取一份相對不錯的薪水。最終,因為離家遠父母不同意,她還是回到家鄉柳州。
在一個單位工作了三年,一看到動物園招聘獸醫,她毫不猶豫地報考。「希望用自己的專業所學,可以幫助更多的動物」。董慧亭講起自己到動物園當獸醫初衷,有些人是喜歡某一種動物,比如單純地喜歡貓或者狗,我是喜歡所有的動物。
12月20日,董慧亭在訓練小熊貓。朱柳融 攝
如果檢查出動物生病了,吃藥、打針乃至動手術都是需要的。
人類的世界裡,看病要找專科,一臺手術由一個團隊配合完成。但獸醫需要全能,既要懂內科還要懂外科,既要懂救治哺乳動物也要懂救治鳥類。「雖然涉及面很廣,卻難做到很精通」。
「不同的動物,骨骼大小不一樣。」董慧亭介紹,因經費原因,動物園硬體條件不夠完備,沒有條件給受傷動物進行X光拍攝,救治主要憑藉獸醫的經驗和知識的積累。
在動物園裡工作,每天也很忙碌。救治動物,做實驗,學習相關知識……下班後,董慧亭還要照顧家裡的聖伯納和柯基。「日子過得很充實,工資雖然不高,但能夠幫助有需要的動物才是我的目標」。
12月20日,董慧亭在給耳朵受傷的小熊貓上藥。朱柳融 攝
據2018年1月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執業獸醫制度確立以來,目前全國共有7.3萬人取得執業獸醫師資格。
這些每日與動物打交道的獸醫們,有著鮮為人知的節日。2009年10月28日中國獸醫協會成立,每年的10月28日為中國獸醫日。
微評柳州報導 文:朱柳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