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購物全面式微:有主播曾月入20萬 ,如今轉戰直播難餬口

2020-12-14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思想漪,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80%的人都開始轉做直播或者短視頻。

電視購物主播楊帆,已經在這一行幹了 9 年。大學一畢業,他就進了某國家級購物頻道。現在,他感覺到這一行觀眾在明顯流失。

「這種流失不是意味著手機小屏的侵襲,而是至少10%的會員因為年歲等『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沒有年輕的新用戶補充進來。「

曾幾何時,電視購物也如今日的直播帶貨,風靡螢屏。但轉眼間,電視購物日薄西山。「直播帶貨玩的都是 15 年前電視購物剩下的」,這是電視購物主播們的不滿,也是一種蹉跎慨嘆。

今天,我們找到 3 位電視購物頻道的從業者,請他們談談電視購物與直播的故事。

「現在直播帶貨玩的是 15 年前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楊帆,某電視購物頻道主持人,從業 9 年

我是 2011 年進入某電視購物頻道的。那時候大學剛畢業,剛好遇到某電視購物頻道剛成立不久,雖然是購物頻道,但畢竟是國家級平臺,又能圓主持人的夢,幾經權衡就進入到了這個圈子。

當時電視購物還處在黃金髮展期的末梢,快樂購(湖南衛視)、東方購(東方衛視)、優購物風靡全國,我們頻道也算是後起之秀,在業內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提起電視購物,總有一些媒體會拿電視購物時代的主播一哥「侯總」,以及他的「八心八箭」等來打趣。事實上,電視購物分為衛視購物節目和家庭購物頻道兩種,「侯總」就出現在衛視購物節目上,節目穿插在廣告中,通常要在十幾分鐘內賣一款商品,時間緊任務重,所以會浮誇,因為要吸引眼球。

相較而言,家庭購物頻道要嚴肅得多,在選品、銷售和售後方面要有保證。比如一件商品要想上購物頻道,首先要對接到我們的商品採購部門,然後我們內部會開選品會,公司高層、質檢部門、主持人都會參加,順利通過,然後對接到我們,這個過程差不多要一個月。

疫情發生後,我們的業務受到很大影響。一方面是整個行業的萎縮。另一方面,疫情讓大家不太敢亂花錢了。從電視買的東西,一般都不是剛需的,屬於可買或者可不買。

以前組合價 199 元的商品,以前好的時候可能能賣個 1000 多組,現在可能只能賣出五六百組。

購物頻道也是自負盈虧的公司,所以,行情不好的時候,我們有些同事收到了減薪的通知,我們也已經好幾個月沒發獎金了。

直播帶貨很火,但這把火沒燒到我們這裡。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屬於我們了。在我觀察到的圈層裡,差不多80%的人都開始轉做直播或者短視頻。儘管不少電視購物頻道開始做改革,比如推出移動App,大屏轉小屏,但目前效果都不是特別好。

抖音上一名自稱「電視購物主持人」的博主

現在關鍵問題是開機率低,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相關數據顯示,我們的會員比例減少了大概10%,這部分人去哪了呢?去世了。電視購物的主要人群是中老年人,五六十歲的人群居多。當一部分人去世之後,就會導致會員流失。你又沒辦法吸引年輕人,年輕人都扎在淘寶或者抖音上。

有時候,我挺感謝直播帶貨的興起。 10 年前,別人知道你是電視購物主持人的時候,我內心都會有一點羞怯。現在,全民都在直播帶貨。論專業度,我們是最專業的,還是國家隊。

我周圍朋友經常開玩笑,現在直播帶貨都是我們電視購物 15 年前玩剩下的,事實也大致如此。幾乎套路、梗都可以在電視購物中找到模板。

我經常看李佳琦、薇婭或者劉濤等明星的直播,他們幾乎要在兩個小時內介紹四五十款商品,主打優惠和價格。但我們不同,我們一個產品要做成一檔節目, 45 分鐘,並且還是直播形式。所以,要論對商品的專業度,我們是不輸的。

並且,年輕人看直播,更多衝著性價比去的,因為主播能拿到最低價。但在購物電視臺,一般而言,平均單價是比較高的。電視購物面向的群體很多也是「高知」分子,他們有自己的判斷、價值觀,退休金收入是很高的。

近年來,收藏品節目在電視購物中很流行。單價很高,十幾萬元的商品都有,這類商品的毛利高,頻道分成也多,一度成為不少電視購物頻道的支柱性節目,碰到節假日,某檔收藏節目達成意向交易金額有四五百萬。

我們這個行業跳出去做短視頻、直播的人很多,有人因為掙錢多跳出去,有人因為自由跳出去,每個人想法不一樣,我就選擇留下,是因為我喜歡主持這份工作,賺得也還可以。

我感覺電視購物不會消亡,只會慢慢轉型。

我們也會經常開展線下活動,邀請我們頻道的會員參與,我們去跟這些爺爺奶奶互動,請他們走秀。其實他們比我們懂得多,我們那些套路或者表演的東西,他們都知道那是表演,比如商家在那又哭又鬧,叫嚷著賠血本了,但他們就喜歡看。

或者說,你可以把這種喜歡理解為陪伴。這些老年人需要我們陪伴,兒女不在身邊,他們在廚房做飯,在客廳吃飯的時候,聽著我們賣力地講解商品,也是一種陪伴,陪伴式購物。

年輕人也不會盯著屏幕看直播,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就退出直播間了。但這些老年人可能會盯著屏幕看一天,不錯過一分一秒。這也是電視購物不會消亡的力量所在。

 曾經月入 20 萬 ,如今 30 多歲轉戰直播帶貨

達立個達,前江蘇衛視好享購物頻道主持人、廠商代表,從業 11 年  

我在江蘇衛視旗下的好享購物幹了差不多有 11 年,兩年主持人, 9 年多丙方,也就是廠商代表。

我當主持人,最忙的時候,每天從早晨 10 點到凌晨 12 點連軸轉。在排表上,最多有 6 檔節目。後來跳了出來,當廠商代表。

廠商代表經常和購物頻道主持人搭檔,扮演「捧哏」的角色,讓談話繼續下去,我們常用「演梗」這個詞來表達效果,現在直播帶貨也經常用這些手段。最忙的時候,前兩年,每月最多有 50 檔節目,一檔節目 40 分鐘,平均每場最高可以拿 5000 元,平時也就 3000 元多一點。

電視購物下滑最厲害的是在 2019 年,首要就是網絡直播的興起。其實,淘寶直播在 2017 年紅起來的時候,並沒有對電視購物產生很大的衝擊。最大的衝擊是在 2018 年和 2019 年,拼多多崛起了。

拼多多的目標用戶、商品跟電視購物重合率非常高,目標人群都是以二三線城市的爸爸媽媽這個年紀的人群為主。

電視購物的銷售模式以打包(組合)銷售為主,很少有單賣的。但在拼多多上,商品可以拆分賣,單價還不貴,所以有一部分電視購物的人群轉移到了拼多多上面。

電視購物不可能比以前更好了,尤其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

其實在 2017 年,我曾轉戰淘寶直播,那時候蠻受挫的,因為淘寶不給你流量,你一個人直播四五個小時,就像對著空氣講。還不能講話像和尚念經,一定要演成對著千萬人說話的樣子。

晚上 12 點下播,洗澡的時候,你都不知道這一天做了什麼?迷惘往往席捲全身。

第二天,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衣服穿得不合適,是不是賣美妝是個錯誤,是不是該賣服裝,或者食品,來來回回折騰了四五個月,都沒什麼效果。

當時家裡也正需要錢,淘寶直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但收入卻很少,就被迫放棄了。

2019 年,我有一朋友在開MCN公司,就把我籤進去了,當主播,他們公司主要做京東,所以我就成了京東主播。電視購物也在做,但大半的精力就放在了京東直播上。

做過電視購物的人,再去做主播,相對比較容易,技巧都差不多,主要是年齡大了,精力不夠用。比如,你每天做 6 到 8 個小時的直播,和年輕人一樣,沒有多少收入,一個月就那麼幾千塊或者 1 萬塊的收入,那我可能就堅持不了,因為你要還房貸、養家。

做電視購物,是讓產品來吸引用戶,想辦法留住用戶,而做直播,更多的是供應鏈和商品,說白了爭取到高性價比的商品,因為你的受眾和粉絲知道主播今晚賣這個,直接下單買就好了,是一種目的性的消費,粉絲經濟。

所以,就需要打造主播的人設,吸引更多的粉絲,這就需要一些娛樂性質的東西。

京東直播以手機數碼為主,官方更多地把流量給了旗艦店,個人主播反倒不那麼有特色。所以我現在打算轉戰抖音和快手直播,現在我在考慮,如何打造人設,聚攏粉絲。

如果你的供應鏈能夠解決的話,你會比較好操作,總之一定要有東西賣。

身處在傳媒行業,這是最動蕩的行業。有人說,這一行業的人都在吃青春飯,時刻面臨轉型,有一種時代漂泊的感覺。

轉型,意味著就要跟一些 20 多歲的年輕人站在同一起跑線,雖然有些經驗,但有的時候挺焦慮的,半夜睡不著,直掉頭髮。

當然賣貨是可以做一輩子的,因為人一輩子要買東西。20多歲,你可以賣美妝; 30 多歲,你可以賣電子產品或者服裝,等到五六十歲,你可以賣居家型的東西,比如智能家具之類的。

但要賣一輩子,還是得「轉型」,雖然這條路很難,但必須走下去。

「電視購物短時間不會消失」

林協理,臺灣某電視購物頻道產品開發經理,從業 17 年

相較於大陸電視購物的大起大落,臺灣電視購物呈現穩健發展。比如,在疫情期間,部分消費者消費習慣在疫情間產生了改變,宅經濟商品有明顯增長。受益於此,一些臺灣電視購物和其他網絡渠道一樣,營收都有明顯成長

我在臺灣從事這一行 17 年,主要負責商品開發。我的經驗是:一個購物電視臺如果保持商品嚴選與做好會員服務,就會積累一群電視購物的「黃金」會員。

其實臺灣地區的電視購物頻道面臨著和大陸相似的問題。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臺灣約有30%的顧客從電視流失到了其他渠道購買商品。

但臺灣購物電視頻道沒有走向低落,反而重整旗鼓,迎難而上。

其秘訣就在於:臺灣的電視購物頻道已經發展成一個多元體系,注重商品與會員發展,涵蓋線上線下,尤其很注重線下門店的建設,注重挖掘垂直細分的商機。

據媒體報導和資料顯示,臺灣地區的「東森購物」頻道近年來發展迅速,它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電視購物頻道。以其開設的欄目「ETtoday寵物雲」為例,除了在在線媒體、以及電視呈現之後,還很注重線下實體零售。 2019 年初,該實體門市從 13 家快速拓展至目前 92 家,遍布臺灣 15 個縣市。

另外,「東森購物」還推出多種玩法。比如,該頻道還特別推出「東森幣」,帶動東森購物訂單數成長 19%,營業額成長 33%,去年月 VIP 會員人數達 41.9 萬名,年增 19%,創 5 年以來新高。

有報導說,臺灣東森購物頻道網絡營收約為 15 億元,年增55%。

另外,大多數臺灣的電視購物早已經擺脫了「綜藝」感——誇張、無釐頭等風格,回歸商品本質與商品差異化

相較於大陸一些省的市長、縣長上抖音等平臺助農,臺灣地區的一些市長、縣長是走進電視購物臺,幫助銷售滯銷的農特產品或者食品。

比如前段時間,臺中市市長盧秀燕就走進臺灣某購物頻道, 40 分鐘銷售農特產品超過 40 萬元。從臺灣地區官方到民間,大家對電視購物的認可度蠻高的。

電視購物短時間不會消失,亦不易被直播或電商取代,起碼對臺灣來說是這樣的。畢竟,電視購物可以通過完整的視覺表現能清楚表達商品要求。另外,商品差異化及擁有多元的消費會員亦非電商或直播平臺短時間能取代。

後記:

中國電視購物行業還有多大?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 2018 年發布的《2018- 2023 年中國電視購物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 2017 年,全國獲得電視購物經營許可的企業共有 34 家,這 34 家企業實現銷售額達 363 億元,同比小幅下降0.8%。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

這個行業規模大小,可以與天貓「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來簡單比較一下。

2017 年的天貓「雙十一」交易額為 1682 億元,達到全國電視購物業銷售額只用了 16 分 10 秒。到了 2019 年,天貓「雙十一」交易額達到 2684 億元,但當年電視購物銷售額只有 313 億元,佔比11.7%。

行業板塊不大,行業龍頭公司也面臨著不小的業務挑戰。

作為電視購物頻道A股上市第一股,「快樂購」已經於 2018 年更名「芒果超媒」。據 2018 年年報顯示,芒果超媒各項業務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6.8%,但媒體零售業務營收卻同比減少29.74%,而這部分正是「芒果超媒」公司重組前「快樂購」的主營業務。

到了 2019 年,芒果超媒的「媒體零售業務」營收同比增長僅0.87%,佔據總營收的比例從 2018 年的20.6%降低至16.06%。電視購物以及相關收入呈現頹勢已是不爭事實。

數據來源:芒果超媒 2019 年報

而與此相形成對照的是,在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的加持下,一些上市公司憑藉「直播概念股」的噱頭股價飄紅。今年 5 月 11 日,夢潔股份與薇婭籤署合作協議,股價第二天隨即迎來 8 個漲停。

可以說時代已變,電視購物還能怎麼樣,值得關注,但似乎不用抱持那麼大的期待感了。

相關焦點

  • 電視購物不行了:有主播曾月入20萬 ,如今轉戰直播難餬口
    曾經月入20萬 ,如今30多歲轉戰直播帶貨達立個達,前江蘇衛視好享購物頻道主持人、廠商代表,從業11年我在江蘇衛視旗下的好享購物幹了差不多有11年,兩年主持人,9年多丙方,也就是廠商代表。我當主持人,最忙的時候,每天從早晨10點到凌晨12點連軸轉。在排表上,最多有6檔節目。後來跳了出來,當廠商代表。
  • 電視購物主持人:有人曾月入20萬,如今轉戰直播難餬口-虎嗅網
    曾經月入20萬 ,如今30多歲轉戰直播帶貨  我在江蘇衛視旗下的好享購物幹了差不多有11年,兩年主持人,9年多丙方,也就是廠商代表。我當主持人,最忙的時候,每天從早晨10點到凌晨12點連軸轉。但在拼多多上,商品可以拆分賣,單價還不貴,所以有一部分電視購物的人群轉移到了拼多多上面。電視購物不可能比以前更好了,尤其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其實在2017年,我曾轉戰淘寶直播,那時候蠻受挫的,因為淘寶不給你流量,你一個人直播四五個小時,就像對著空氣講。
  • 直播帶貨=電視購物?哪些人在追著主播買買買
    QuestMobile3月報告顯示,1月疫情發生以來,移動網際網路平均使用時長比過去增長超20%,最高每天達7.6個小時。相當於在8小時睡眠時間之外,大家有接近一半的時間都在玩手機。玩什麼呢?除了社交、看視頻之外,在電商APP買買買也佔據了TOP3,這可少不了直播電商的功勞。
  • 分析直播帶貨和電視購物的區別
    2016年淘寶直播上線,定位「消費類直播」。2019天貓雙11成交額2684億,刷歷史新高,淘寶直播成交近200億,讓超過50%的商家都通過直播獲得新的增長。2020年3月15日,央視315調查,直播帶貨亂像:有網紅和電商聯手騙粉絲。網紅購物新模式——帶貨,就算你不刻意去關注,李佳琦、羅永浩直播賣貨等關鍵詞也已經被動接收了。
  • 藍晶社打通「私域直播+社交零售」新場景,直播購物不僅能省錢還能...
    當我們已習慣於在手機屏幕前看著李佳琦塗口紅或是聽著羅永浩說相聲,不知是否還有人懷念當年電視屏幕裡「只要998」的魔性導購,也許回頭去看一片唏噓,但不可否認的是,電視購物可算是直播電商的鼻祖。2001年,臺灣東森購物臺一則勞斯丹頓手錶的電視購物,瞬間將「侯總」捧成了「初代網紅」。多地電視臺紛紛進場效仿,電視購物自此火極一時。
  • 今天的直播帶貨,都是電視購物玩剩下的
    CSM媒體研究在2008年4月的調查顯示,83.3%的中國人對電視購物的信賴度是「中等以下」。監管開始加碼。2010年1月1日起,《關於加強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和居家購物節目管理的通知》正式生效,此前泛濫的藥品、性保健品、豐胸產品、減肥產品、增高器械等廣告被全面禁止。
  • 從電視購物發展史看直播電商的未來
    界面新聞寫到,直播電商退貨率常常達到30%以上,女裝品類的退貨率甚至高達50-60%,包括辛巴這種快手上的頭部主播也無法避免超過30%、接近40%的退貨率。據公開報導,甚至有專門的刷單、刷粉絲的服務存在,這類服務有一套非常系統的報價區間,涉及整個產業鏈。為了減少「虛假繁榮」的幹擾,我們通過研究電視購物市場的相關指標,來預估直播電商到底會有多大的發展潛力。
  • 從電視購物到直播電商:邏輯演進與未來發展
    從早期的電視購物、網絡電商到如今的直播帶貨,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推動媒介的進化,體現出不同的媒介屬性、信息分發邏輯和產業發展脈絡。目前,在技術、政策、資本等因素的交織作用下,直播電商的產業鏈不斷完備,與社會的融合不斷加深,未來也將呈現較大的成長空間和發展潛力。
  • 「電視購物」不香了「直播帶貨」會步後塵嗎?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王峰實習生王晟曦    「不要998,只要98……」對於曾經出現在各大電視臺黃金時段這樣的購物廣告口號,上點年紀的觀眾們並不陌生。作為昔日寵兒,如今電視購物終於走到了盡頭。    2020年12月底,廣電總局開展了全國電視購物頻道收藏類購物節目專項清查整治工作。
  • 好享購物聯袂淘寶直播 全民主播開啟瘋狂夏開倉
    直播、網紅大行其道的今天,無論是電商還是居家購物公司,都在試圖通過這個風口,碰撞媒體融合的火花;而各大直播平臺也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裡,積極尋找增量。一年一度的「夏開倉」到來之際,江蘇廣電旗下的好享購物開業內之先河,將與淘寶直播強強攜手、雙屏聯動,為消費者打造一場「全民主播」的購物狂歡;據悉,也是淘寶直播與電視購物行業的首次合作。
  • 直播和電視購物的真正區別是什麼?主播有什麼不一樣?
    直播和電視購物的真正區別是什麼?主播有什麼不一樣?video 直播帶貨
  • 嘲諷電視購物只要998的那代人,妥妥為直播帶貨交了智商稅
    10月25日,辛巴徒弟時大漂亮在直播間叫賣了一款名為「茗摯」品牌的即食燕窩產品,明確說明自己的產品是「燕窩」。11月1日,該款燕窩被消費者質疑真假,辛巴隨後在自己的直播間亮出廠家提供的質檢報告,並現場試驗自己售賣的「燕窩」原料有多實惠,並揚言要用法律手段來處理那些無事造謠者。
  • 夜市叫賣哥將直播當脫口秀,讓觀眾享受叫賣過程,月營收500萬
    3個月前,轉戰Facebook做直播,月成交金額約500萬。1.原只想打發時間,竟發現直播帶來5倍生意今年1月,葉升峻正準備在夜市做生意,接著一場暴雨,把人群都打散。於是,他乾脆在攤位上開始了直播拍賣,本來只是想打發時間,沒想到一個半小時的直播,成交金額就達到48 萬元。
  • 又有直播平臺面臨關停風險!曾被雷軍投資,如今通知主播轉投快手
    7月1日晚,觸手直播發布通知稱,平臺與各經紀公司合作即將終止。業內人士指出,沒有資金、版權和資源支撐的觸手直播,「沉船」是大概率事件。值得一提的是,觸手直播曾獲得過近20億元投資,並受到過谷歌、雷軍等青睞。今年年初,觸手CMO楊淑玉還稱:「正在尋找最佳的上市途徑,會考慮國內上市。」
  • 淘寶直播讓新經濟惠及每個人:將幫助100000名中小主播月入過萬
    淘寶直播讓新經濟惠及每個人:將幫助100000名中小主播月入過萬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20-03-30 摘要:淘寶直播正成為很多人擁抱新經濟的窗口。
  • 中天新聞被迫全面轉戰網絡後,訂閱數第二天就破兩百萬
    因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決議不予中天新聞臺換照,中天新聞臺的執照在今年12月11日到期。被迫換跑道轉戰網絡平臺的中天新聞,13日上午在YouTube頻道實現粉絲兩百萬的目標。島內媒體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消息:截至12月13日早上8點,中天新聞在YouTube頻道訂閱人數突破200萬大關,提前達成中天電視所訂下年底粉絲數突破200萬的目標。中天新聞也在網絡直播畫面中打上的「訂閱200萬、更優更強大、中天新媒體」字樣,慶賀中天電視YouTube的訂閱數正式突破200萬。
  • 電視購物被淘汰盡然是因為
    電視購物被淘汰竟然是因為大家好,我是老周,昨天給大家拆解了直播電商的關係鏈,並舉例了「電視購物」,那麼今天老周將為大家講解「電視購物」被淘汰的原因,和直播電商的崛起之路電視購物的滅亡之路老周第一次接觸直播帶貨的時候就驚覺:「這不是電視購物的翻版嗎?」
  • 大快人心,這類電視購物節目被停播
    電視購物的精髓,直播賣貨都學來了,那就是賣貨主持/主播/廠商/專家的嗓門要大,戲要做足,免不了一通嘶聲竭力賣力表演。前段時間,一個直播帶貨的男主播和身後的美女供應商就給我們來了一場「奧斯卡級別」的表演,兩位竟然在現場「吵起來」了。像「我們貼了多少你知道麼?貼了兩千多萬!」「賣了 9900 多萬,為了破億,貼!」「不要再貼了!再貼要倒閉了!
  • 你媽都不信的電視購物,你卻迷上直播帶貨,它倆有什麼不一樣?
    這不,連繳「智商稅」的地方,也從電視購物頻道一下轉移到了網上。7、8年前,我問一個來自某頂流電視臺,電視購物欄目的人,你們賺錢嗎,誰那麼,買電視上推薦的東西?他弱弱的說:「不要小看那些大媽,每個月我們能賺幾千萬!」俗話說得好,風水輪流轉,誰成想當年對電視購物嗤之以鼻的我們,成了嶄新一代的「大媽」。
  • 李佳琦、薇婭、辛巴們的賣貨套路,像極了曾經的電視購物
    這兩年,直播電商大火。淘寶的李佳琦、薇婭,快手的辛巴、散打哥,以及最近在抖音出道的羅永浩老師,依靠直播賣貨,屢屢創下驚人的銷售奇蹟。 李佳琦更是因鮮明、富有衝擊力的直播風格,從淘寶出圈,在全網走紅。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關於李佳琦的各種話題,頻繁衝上微博熱搜,創下了很多明星都難以企及的話題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