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天養出新趨勢:線上購物或成澳大利亞消費者主要購買渠道

2020-12-23 雨果網

無趨勢不跨境。深度解析行業趨勢、選品趨勢、市場風向,幫你掌控跨境圈風向標。叫我趨勢菌,歡迎來公眾號cifnews聊大勢!

2020-09-16 16:23

疫情後的人們傾向線上消費的行為變化還將持續多久,以及每個市場的經濟復甦將以何種形式出現,人們有很多猜測。儘管澳大利亞受到就業問題和收入減少的影響,但有業內人士預計,澳大利亞地區電商將繼續保持快速的增長勢頭。今年3月至4月,澳大利亞消費者在線上的支出環比增長29%,而4月是澳大利亞開始實施隔離措施的月份。不僅只有澳大利亞如此,全球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同種趨勢。英國4月份網上購物佔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了30%,截止4月21日,美國和加拿大的電商訂單同比增長了129%。澳大利亞最大的出版商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66%的澳大利亞人仍在網上購買非必需品,這說明,疫情加深了澳大利亞人對電商的適應程度。

在過去的幾年裡,澳大利亞人已經打破了他們不網上購物的傳統。數據顯示,2018年有超過73%的澳大利亞家庭在網上進行了消費。儘管大多數人樂於網購,但網購在零售消費中所佔比例並不大——截至2018年底,電商GMV僅佔零售消費總額的10%。基數小也是月環比能增長29%的原因。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澳大利亞人與「網購」的關係非同尋常。許多澳大利亞人表示,「沒有什麼比周末去Bunnings吃香腸更像澳大利亞人了」。去實體店對大多數澳大利亞人而言不僅僅是一筆交易,更是一種體驗。這就是為什麼電商巨頭亞馬遜在澳大利亞仍然面臨挑戰的原因,疫情發生以前,只有26%的澳大利亞人表示他們會考慮在從亞馬遜購買商品。(亞馬遜從2017年開始就入駐了澳大利亞)

在疫情以前,制約澳大利亞電商增長的主要因素是配送和支付兩大難題。與澳大利亞本土線下零售商不同,跨境賣家深受其擾。因為澳大利亞國土面積廣闊,使得當日達或次日達聽起來很荒誕。許多澳大利亞人發現去實體店消費比等很久才能收到貨的線上消費更加便利。但實體零售商還是看到了電商的價值所在,認為這是吸引年輕受眾的一種方式。包括Kmart和JB hifi在內的一些零售商,已經從Gumtree和Facebook Marketplace等流行市場的火爆中窺得了真諦,開始擁抱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運營方式。他們提供門店自提服務給消費者。此外,當顧客在商店的一定半徑內下單時,賣家還可以免費送貨。將實體店作為「物流中心」使零售商能夠擴大自己的電商業務,並滿足消費者對即時消費的需求,同時確保買家能夠輕鬆退貨,提升其購物體驗。

解決了物流問題,支付激勵措施可能是澳大利亞電商發展的最大驅動力。「先買後付」(BNPL)和數字錢包等新服務讓網購變得更有吸引力,數字錢包讓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都能累計從雜貨店到百貨商店得到的消費積分,輕輕點擊一下就能獲得。像AfterPay這樣的「先買後付」APP還與零售商建立了集成服務,不管消費者購買什麼價位的產品,AfterPay都能為其提供分期付款。這對百貨公司和奢侈品零售商來說是一個福音,因為這樣能吸引那些為價格所困的新消費者的目光。先買後付的支付政策也促進了旺季的到來,相較於傳統的聖誕節和節禮日,黑五網一這樣的原生態線上促銷活動的增長更快,2019年,澳大利亞地區黑五和網一的網購量同比增長了34.4%。這意味著澳大利亞消費者已經接受電商這一購物方式。

儘管澳大利亞消費者對電商的歡迎度水漲船高,但對於新冠肺炎疫情封鎖的現實,零售商們沒有任何準備。由於隔離措施的頒布,所有購物中心和非必要的商店都不得不暫停營業,去最近的商店提貨的「傳統做法」已經行不通了。但澳大利亞的先買後付政策為受疫情影響的人創造了在一定程度上還能保持正常消費的機會。疫情也為一些原本不吃香的品類帶來了轉機。2018年,體育用品不在網上購物前五名之列,但數據顯示,隨著隔離措施的實施,從2020年2月至3月,體育用品支出環比增長600%。從3月到4月,與健康和家庭相關的其他類別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包括消費電子產品(+108%)、家居改善(+76%)以及美容和個人護理(+45%)。服裝業等行業也已經看到了增長和復甦的跡象。

新冠疫情的告訴我們,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有一項研究表明,人們養成新習慣平均需要66天。儘管澳大利亞放寬了隔離限制,允許一些州的實體店開業,但在許多疫情還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區,實體店營業仍有限制,這段長時間的隔離可能已使電商成為澳大利亞人的主要購物習慣。數據表明,2020年4月,市場湧入了20多萬新的網購者,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不止消費了一次。這對跨境賣家來說是市場利好,因為電商的增長帶來了新客戶的湧入帶來了新的選品動態和新的購買行為數據供以研究。賣家是時候投入時間來了解這些新消費者,建立客戶數據平臺和客戶關係管理策略,重新平衡電商和實體店在經濟復甦道路上扮演的角色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實體零售商如何回歸,電商的市場佔比都將比以前更高。

(編譯/雨果網 Yoe)

相關焦點

  • 2018年亞太地區消費者在線購物報告(澳大利亞篇)
    上周我們分析了「亞太地區消費者在線購物報告(新加坡篇)」,這次我們將目光轉向澳大利亞市場,繼續通過消費者購物渠道、購物需求和品牌互動方式三個方面對澳大利亞消費者在線購物的情況進行深度分析。消費者的購物渠道eMarketer預計,截至2018年底,澳大利亞的零售額將超過3000億美元,同比2017年增長3%。澳大利亞消費者則更傾向於線下購物。20%的澳大利亞消費者表示自己會專門在線下購物,這一比重高於本系列報告中所有的亞太地區國家。 78%的人表示線上、線下購物都是他們日常的購買方式,只有2%的人只在網上購物。
  • 傑妝化妝品線上線下運營模式結合 為消費者創造了不同的購物渠道
    對於現代市場來說,化妝品是世界上新興的市場,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裡,國內化妝品從小到大穩步發展,標準化質量發展已成為行業的核心問題;從簡單粗放到技術領先,質量管理,傑妝化妝品加盟店在行業中逐漸形成,非常有活力的國內美容化妝企業。
  • 《家電大視野NO.9》2020年中國消費者購物趨勢
    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消費者是否真的陷入於「報復性消費」? 2020年消費者帶來哪些消費觀念的改變?電商巨頭會怎麼樣滲透、帶動什麼樣的購物趨勢?品牌如何通過電商拓寬渠道建設來引導用戶消費?歡迎閱讀本期《家電大視野NO.9》,本文將通過分析電商數據,揭示2020年度4種新的購物趨勢。
  • 90天過去了,3C產品的線下渠道一片哀嚎,線上渠道一路上揚
    之所以電子消費產品的線上銷售渠道愈發成為消費者的首要選擇,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價格更低、更透明。2011年初,小米推出第一代小米手機的時候,完全捨棄了線下渠道,因此,也就不用考慮店鋪租金、店員提成、分銷利潤等冗餘的附加項,直接將旗艦機的價格拉低到了1999元。
  • 疫情重塑美國年底購物季 消費者轉向線上購物趨勢明顯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疫情重塑美國年底購物季在美國,每年感恩節後第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五」,標誌著年底購物季的開始,隨後更有與中國「雙11」類似的「網購星期一」。新冠疫情持續肆虐,美國年底購物季消費者轉向線上購物的趨勢明顯。美國零售聯合會(NRF)和Prosper Insights & Analytics的一項調查顯示,從感恩節到「網購星期一」的5天時間內,美國民眾平均消費支出不到312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4%,大幅低於預期。
  • 「雲購物」成效初現 線上線下融合或成未來趨勢
    面對困境,購物中心紛紛主動出擊,利用線上服務能力提高營業額,協助商戶轉型。記者了解到,不少購物中心、百貨商場推出線上購物、建群營銷、「直播帶貨」等新零售方式,讓顧客實現了「雲」逛街,而商家員工在復工後也紛紛「轉型升級」,成為網紅主播。
  • 奧維雲網:2020中國線上渠道八大發展趨勢
    據奧維雲網(AVC)推總數據顯示,2020H1上半年,白電線上零售量結構性佔比達到58.8%,廚電線上零售量佔比達到46.9%,環電線上零售量佔比達到86.9%,小電線上零售量佔比達到81.1%,各品類線上結構性佔比均出現大幅上升。在未來線上渠道是否會延續這種發展趨勢?渠道自身又產生怎樣的變化?本篇文章將通過八大視角揭開線上渠道未來發展風向。
  • 全渠道時代,品牌商如何抓住消費者?
    ,品牌商營銷面臨新挑戰 ·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用戶在線上的觸點增多,購物旅程呈現線上、線下無縫融合趨勢,全渠道消費興起。 1.1 線上觸點增多,用戶購物旅程全渠道化 根據阿里巴巴AIPL模型,用戶購物旅程分為認知-興趣-購買-忠誠四個階段。原有用戶的購物旅程圍繞線下場景展開,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用戶數位化趨於成熟,消費者購物旅程不斷向線上場景遷移。
  • 冰品不過冬,小而美品牌盯緊年輕人群,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成趨勢
    現在的消費者更加關注產品質感,並願意為之買單。隨著消費主力軍年輕化,銷售渠道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對比老牌冰品,新興品牌表現更為突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老品牌進行創新升級,共同向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轉變。
  • 58同城發布《保潔消費者調研報告》:線上服務滲透率仍有發展空間
    網際網路的融合讓保潔服務業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渠道選擇。日前,58同城發布《保潔消費者調研報告》,基於城市發展水平、消費能力以及服務類型的差異,闡釋當前網際網路對保潔市場的滲透情況,為用戶和市場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信息參考。  報告顯示,線上保潔服務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城市,但整體的滲透率不足一半。此外,公司中層管理和普通白領是當前保潔服務的購買主力。
  • 線上線下同步升級 良品鋪子計劃推動全渠道布局
    ,以現代化供應鏈管理和全鏈路食品安全控制為保障,把握消費者對休閒食品的需求與趨勢,不斷提高產品的品質標準和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建立了集市場研究、食品研發、採購質檢、物流配送及全渠道銷售的全產業鏈品牌運營模式。
  • 網際網路時代品牌銷售渠道有哪幾種——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
    而非直銷渠道,則是並非從廠家直接提供給最終消費者,而實藉助各級的中間商實現最終銷售轉化的渠道。如果根據渠道的數位化屬性進一步細分的話,銷售渠道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線上直銷渠道、線上非直銷渠道、線下直銷渠道、線下非直銷渠道。
  • 上半年乳製品消費趨勢報告發布——線上銷售持續走強 成人奶粉潛力...
    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與伊利集團合作發布的「經濟日報—伊利集團消費趨勢報告(乳製品)」,按季度對我國乳製品發展趨勢展開分析,全面反映乳製品消費發展趨勢,旨在為消費者以及乳品企業提供參考。本報告基於2020年前二季度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城市家庭樣組調查數據分析,包含行業背景分析、乳製品增長貢獻分析、消費渠道分析、分城市級別分析、疫情對乳品市場影響分析五個部分。
  • 高端化趨勢終結之後,消費者如何「用腳投票」?
    品牌提供前所未有的優惠,尤其是在線上渠道。2020年前三季度,企業努力推動線上渠道銷售,線上促銷活動實現的產品銷售佔渠道整體銷售額的比例增長至41%,相比之下,線下促銷活動銷售的產品銷售佔渠道整體銷售額的比例僅為22%。價格趨勢二:促銷優惠資料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研究;貝恩分析。
  • 雙十一還在線上購物?線下實體店數位化轉型帶來新機遇
    不過,商家在優惠條件、規則設置上卻花樣翻新,複雜程度有增無減。無論是直播的暗號,還是尾款的數學題,想要獲得平臺的額外優惠,著實要花一番工夫。與去年「蓋樓」玩法類似,天貓「雙11」今年又推出了「養貓」新玩法,通過與貓的互動贏得購物津貼,但無論是哪種玩法都讓消費者頭疼不已。
  • 線上線下同價後 家電市場將如何變化?
    【百姓家電網原創】對於家電產品線上線下價格差距的爭論,已經是由來已久。實際上,無論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之後還是之前,家電產品的線上線下價格就都是一項熱門話題。儘管線下渠道仍是家電市場的主力市場,但由於線上渠道的產品價格相對低廉,快遞物流完備,購物方便快捷,從而出現了很高的增速。
  • 線上線下共同發力,老闆電器下沉渠道,前景明朗
    其中,來自三四線城市的中產階級,將成為佔比增長最快的群體。相較一二線城市,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的速度將會更為迅猛。三四線消費升級加快,高端廚電市場需求增大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已成確定趨勢,該現象在三四線城市尤為明顯。
  • 盒馬鮮生「走紅」,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零售模式,或成趨勢?
    目前盒馬鮮生已在上海,北京,深圳等13個城市開設超過60家線下門店,開闢了生鮮、飲食、外賣、超市等不同的線上線下組合型業務模塊。 採用線上下單,門店配送的運作模式,線上APP匯集各類商品,線下門店集超市、餐飲、倉儲為一體,為消費者打造一站式購物體驗。 線下門店中設立各類餐飲區域,滿足消費者對於實體商品直觀體驗的消費需求,在獲得消費者對於線下產品的信任度後,發展線上下單自然水到渠成。
  • 依託網際網路+開拓線上渠道,DONGSE冬色居家打造家居拖鞋高端品牌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網上零售額高達10萬億元,在疫情期間,1~3月份的網上零售額高達1.8萬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網上市場活力和市場前景都非常好,許多品牌也都在不斷地開拓線上銷售渠道,想要趕上網際網路+帶來的紅利。
  • 尼爾森:未來直播電商將呈現三種趨勢
    全球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1月4日發布的《中國直播電商趨勢解讀報告》顯示,伴隨線上渠道不斷創新以及疫情期間對線上消費習慣的加速養成,直播電商作為一種新興購物方式迎來全面爆發,正在成為全民參與的商業形式。  近幾年中國電商行業蓬勃發展,線上零售交易額及增速均位列全球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