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臺海空戰,美帝武裝的國軍為何被我軍打得七零八落?

2020-12-23 騰訊網

作者:胖胖的拍拍熊

1958年,人民空軍依靠出色的隱蔽和保密工作,組織多個殲擊機師整建制進入福建沿海前線,在與國民黨空軍的作戰中取得上風,結束了多年來國民黨空軍飛機從福建長驅直入大陸的歷史。

福建沿海地區和朝鮮戰場一樣,出現了一道「米格走廊」,但雙方的均勢沒有持續太久,伴隨著兩岸局勢的又一輪緊張,雙方也即將在臺海上空展開更為激烈的正面對抗。

炮擊金門前後的局勢

1958年8月炮擊金門之前,臺海局勢已經很緊張。伴隨著美國的幹涉,國民黨方面積極準備妄想「反攻大陸」,並得到了美國提供援助的許諾。對此,在人民空軍成建制進入福建前線同時,解放軍陸軍和海軍部隊也開始針對性在福建沿海區域投放兵力。

蔣介石

8月23日炮擊金門之後,國民黨空軍處境尷尬。國民黨空軍敗退到臺灣時,攜帶的大批美制活塞式飛機已經在朝鮮戰場被證明過時了,要使用這些老式轟炸機對福建前線的解放軍炮兵陣地進行壓制,就必須首先奪取福建空域制空權。

1958年的臺海兩岸,可能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人民空軍和國民黨空軍在裝備上相差無幾的時刻,隨著米格戰鬥機的大規模列裝和國產化成功,人民空軍擁有了性能不遜於,甚至優於國軍的戰機。

國軍的美制轟炸機

在朝鮮戰場和國土防空戰中,F-84已經被證明無法與米格-15及後繼型米格-17對抗。唯一能夠正面對抗的F-86機型數量太少,僅有100餘架,最關鍵的是美國沒有向國民黨方面移交噴氣式戰鬥機的生產線,一旦陷入長期空戰消耗,這些「佩刀」將很快消耗完畢,更不用說臺灣在飛行員的培養上更加無法與大陸抗衡。

此時的臺灣海峽兩岸局勢和二戰中的英倫空戰非常類似,對峙雙方都必須克服海峽天險後才能對敵手進行空中打擊,奪取制空權唯一的途徑就在於誰先將對方拖到消耗的臨界點。

國軍的F-86戰鬥機

此外,由於海峽的特殊地形,被擊落或擊傷飛機上的飛行員將很難歸隊,也就是說除了飛機的損耗之外,雙方必須對空勤人員高昂的損失做好心理準備。

美方介入下的應對舉措

金門炮戰也刺激了美國,除了加大了對國民黨方面的軍事援助,提供了國民黨方面一直想要而不可得的坦克、榴彈炮之外,更是將「響尾蛇」空空飛彈首次提供國民黨方面使用。此外,美國方面開始持續向臺灣增兵,最新式的F-100「超級佩刀」以及1958年剛剛投入生產的F-104星式戰鬥機等先進機型達到100餘架。

美軍F-100超級佩刀

美軍飛機入駐臺灣機場後,開始接替國民黨空軍承擔日常防空任務,這使得國民黨空軍得以將主力投入到臺海空域。美軍先進飛機給了國民黨空軍信心。9月起,國民黨空軍平均每天出動200架次以上飛機進行武力示威,少數尖子飛行員還伺機竄入大陸空域進行騷擾。

對於美國介入之後的複雜局勢,中央軍委的指令非常清晰,那就是人民空軍飛機不進入公海上空作戰,不首先轟炸國民黨方面佔據的島嶼,不主動攻擊在公海上空的美軍飛機。

此外,對於進入大陸空域的國民黨空軍,運用雷達等技術手段,提前做好其入侵路線預判,組織優勢兵力對其進行圍殲,通過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消耗國民黨空軍的整體實力。

不進入公海空域作戰和不主動攻擊公海上空的美軍飛機,是不給美方主動幹涉以口實。此外,也是對於飛行員的愛護,只要在大陸空域內作戰,被擊落或擊傷的飛機上飛行員只要及時跳傘,獲救的可能性非常大。對於熟悉空戰的指揮官來說,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比飛機更為寶貴

截止到8月金門炮擊開始後,人民空軍及海軍航空兵在福建前線方向(含浙江、廣東)一、二線機場部署了500餘架殲擊機,一次性可以出動140餘架次,單次出擊數量上就已經超過了國民黨空軍方面擁有的F-86佩刀戰鬥機的最大保有量,人民空軍首次在飛機的數量和質量都優於對手

攜帶響尾蛇飛彈的國軍F-86

空戰邀擊戰的勝利

國民黨空軍缺乏對福建前線進行轟炸的專用轟炸機,但又不甘心於丟失金門上空的制空權。因此在8月23日金門炮戰開始後,開始組織大規模機群襲擾福建空域,但為了避免大規模空戰的損耗,又在大機群之中分出部分小分隊進行襲擾。

於是,金門空戰呈現出大集中、小分散的特點,這對於雙方一線的殲擊機飛行員技戰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軍殲-5戰鬥機

8月25日國民黨空軍48架F-86戰鬥機飛抵金門上空,其中8架闖入漳州空域,隨即遭遇駐防漳州機場的空9師8架殲-5攔截。此戰之中人民空軍飛行員劉維敏同4架F-86進行纏鬥,從1萬米打到800米,擊落2架,但可惜的是被地面高炮誤射犧牲。

9月24日,國民黨方面再次出動126架次的F-86戰鬥機,掩護RF-84偵察機對人民空軍、海軍的軍事基地進行偵察,並伺機尋找戰機。對此,人民空軍出動248架次飛機迎擊,在此威懾下國民黨空軍不敢深入大陸空域,最終只有2批F-86竄入,在遭遇攔擊後被擊傷1架F-86。

隨後,海航飛行員王自重在追擊戰中擊落F-86戰鬥機2架,但被國民黨方面發射的「響尾蛇」空空飛彈擊中犧牲。

被擊落的國軍飛機的殘骸

在多次小規模空戰交火之後,10月10日這一特殊的日子,國民黨空軍集結了最大規模一次的出擊,累計起降400架次飛機進行多時段襲擾,其中6架F-86竄入福清、龍田上空後,遭遇攔截,人民空軍飛行員杜鳳瑞在擊落2架F-86戰鬥機後,因飛機被擊傷跳傘,但在即將落地時遭國民黨F-86戰鬥機擊中犧牲,而這架F-86隨後被高炮部隊擊落。

金門炮戰開始之後,金門地區事實上處於封鎖的狀態,國民黨當局被迫採取空投方式進行補給,其中白天的空投補給由國民黨空軍的F-86戰鬥機護航,夜間由美軍戰鬥機掩護。

10月3日,人民空軍出動24架戰鬥機進行協同配合,先是從高空吸引走了國民黨方面的掩護機群,隨後出動4架戰鬥機從低空隱蔽出擊,一舉擊落國民黨空軍的2架C-46運輸機,迫使國民黨空軍停止了白天對金門的空投補給。

1958年7月-10月底進行的福建空戰,是人民空軍大規模入閩之後的首次作戰,從戰略部署到戰術執行上,人民空軍展現出了一支精銳空軍的成熟氣度,從戰前細緻的部署,到精準的局勢預判,既不目空一世,也不妄自菲薄,而是能夠冷靜客觀地分析敵我雙方對比。

國軍F-86戰鬥機的飛行員

一線飛行員表現出了高昂士氣和優秀的技戰術水平。在多次小規模空戰中,即使是以少打多的戰鬥,也能夠壓制國民黨空軍的F-86戰鬥機,使得裝備了空空飛彈的國民黨空軍,還是處於下風

時至今日,臺海兩岸再一次站到了歷史節點之上,人民空軍對臺灣方面空軍的裝備優勢,較之1958年已有了更大的提升,惟願那些年湧現出的智慧和勇氣,激勵人民空軍繼續向前。

相關焦點

  • 24年前臺海危機之際,我們是否有能力永久解決臺海問題?
    臺海問題一直是我們的一塊心病,24年前臺海危機爆發後,我們先後在1995年和1996年在東部沿海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給了對岸一個強有力的震懾,穩住了當時的臺海局勢。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經過抗美援朝的戰爭洗禮,解放軍空軍積累了寶貴的作戰經驗,在這次與國軍的長期空戰中,解放軍損失了20多架飛機,而國民黨則損失了50多架飛機。在完全佔據了福建地區的制空權之後,解放軍的炮兵開始大部隊挺進廈門。經過抗美援朝戰爭的歷練,解放軍也發展建立了強大的炮兵部隊。
  • 解放戰爭時,同為兵團司令:為何我軍多為上將,國軍全是中將?
    國民黨軍正規兵團序列最多時共有二十二個,我軍1949年下半年兵團數也達到了十九個。兵團在兩軍當中都佔有重要戰術地位,我軍兵團直屬各野戰軍管轄,而國軍兵團上一級直達各「剿總」,都是戰區以下最高級別的作戰建制。然而解放戰爭中的我軍各兵團司令,建國後多授予上將軍銜,有的甚至是大將;而對應的國民黨軍兵團司令,全部都是中將。為什麼會有這種級別差異呢?
  • 抗日戰爭期間,我軍為何被稱為「八路軍」,且一直被沿用下來?
    —— 培根 我軍在不同時期的叫法是不一樣的,在土地革命期間叫紅軍,在抗日戰爭期間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解放戰爭期間改編為人民解放軍。 我黨在1921年成立後,採取了與國民黨黨內合作的方式,並沒有發展自己的軍隊,然而在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我黨吃了沒有軍隊的虧,被國民黨反動派公然背叛。 在這樣的情況下,1927年8月1日,我黨於南昌發動武裝起義,正式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 粟裕一仗打得敵人眼冒金星,國軍:聽到野戰軍的衝鋒號就渾身顫抖
    1946年,蘇中戰役打響,粟裕創造了在內線作戰七戰七捷的軍事奇蹟。關於前六次的蘇中戰役情況,可詳見於文章《1946年,粟裕打了「大敗仗」,林帥卻驚呼:粟裕真乃一代「戰神」》、《粟裕認為:越是敵人認為我軍不敢去的地方,越要出其不意地插入敵人腹地,打國軍一個措手不及。更深層次戰略布局在於:黃橋鎮毗鄰的西北方向是泰州,而泰州則是黃百韜的大後方,兵發黃橋則可以有效威脅泰州。粟裕的此舉實則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也就在李默庵按照計劃向各部發出指令後,我軍也在粟裕的指揮下向黃橋鎮進發。
  • 淮海戰役中,一國軍副司令官提出起義,卻為何遭到我軍拒絕?
    在近代的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曾經就有一個國軍的副司令官在他們被我解放軍包圍的時候提出了起義,結果卻遭到了我軍的拒絕,確實很多人會感覺到疑惑,為何不同意起義呢?畢竟這樣可是能避免很大的傷亡哦。
  • 金門戰役——我軍為何全軍覆沒呢
    金門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福建省金門島的一次戰役,金門戰役持續三天時間,最終以我軍大部分士兵犧牲,其餘被俘虜而失敗告終,這是解放戰爭中我軍少數的一次重大戰役損失 。金門戰役——我軍為何全軍覆沒呢?(一)「驕兵必敗」,我軍自解放戰爭以來鮮有敗績,不論將軍還是士兵都對國民黨軍都相當輕視。(二)「民心不穩」,我軍剛解放福建,百姓對解放軍恐懼,很多船工俱懷二心,所以船隻購買困難,船工躲起來,甚至搞破壞。渡海的很多船隻都是有不諳水性的解放軍駕駛。
  • 粟裕的封神之戰:3萬對戰國軍12萬,為何屢屢獲勝
    國軍悍將李默庵李默庵(1904年10月17日-2001年10月27日),生於湖南長沙北山村,後進入黃埔軍校一期,與陳賡大將等黃埔三傑是同一期。李默庵能文能武,甚至有人認為李默庵屬於黃埔三傑之一。李默庵參加過國軍的多次戰鬥,比如東徵陳炯明和北伐,屢立戰功。但是其人生的高光時刻當屬忻中戰役。
  • 平津戰役中,唯一喪命的國軍軍長,臨死前質問傅作義:為何不救我
    1948年11月,東北國民黨軍衛立煌集團幾乎遭到我軍東北野戰軍全殲,兩個月內損兵47萬人(包含有兩大王牌軍的廖耀湘第9兵團),徹底丟掉東北。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解放戰爭前期對我軍作戰戰績最佳的國軍戰區級統帥。單純從軍事和北方戰局角度,傅作義自然不可能看不出東野的實力及其大舉入關帶來的後果,但卻婉言拒絕了老蔣的後撤方案,表示死守華北仍有希望。
  • 1946年國軍兵力武器優勢,陳毅卻說:國軍美械化,害多利少!
    1946年7月,國軍的裝備,大致為1/4美械、1/2日械、1/4國械,美械部隊為22個軍(整編師)64個師(旅),交警部隊18個總隊又4個教導總隊;其中45個師(旅)與交警部隊為全美械。國軍裝備:步槍72萬支,輕機槍6.1萬挺,重機槍11949支,衝鋒鎗67855支,手槍40077支,輕迫擊炮7506門,60炮9600門,戰防炮1474門,步兵炮260門,山炮1257門,野戰炮503門,榴彈炮401門,擲彈筒38364具,火箭筒1191具,戰防槍1058支。我軍只有日械和國械。
  • 解放戰爭中,被我軍厚葬的3位國軍高級將領,第三位死得太慘了
    解放戰爭,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大決戰,交戰的雙方雖然立場相對,可並無種族國家之間的深仇大恨,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戰場上對勇猛作戰的敵軍將領保持尊重是一種美德,因此,解放軍曾經為被我軍擊斃的三位國軍高級將領舉行了高規格的葬禮,那麼,這三位被厚葬的將領都是誰呢?
  • 我軍最傳奇老英雄,一生參軍,清軍,北洋軍,國軍,八路軍,解放軍
    從清朝末年到新中國建立幾十年裡,中華大地進入了數十年的戰亂時代。各方勢力武裝層窮不出,由清政府領導的清軍,到北洋政府領導的北洋軍,再到蔣介石為首的國民軍,到最後人民領導的八路軍解放軍。從歷史結局來看,最終解放軍建立起了現在的新中國。
  •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五大主力當中,哪個最難打?
    1946年,國民黨在南京召開「軍事整編會議」,第一次提出了五大主力的稱呼。這五大主力分別指的是新1軍、新6軍、整編第5師、整編第11師和整編第74師。作為國軍中的頭等主力,這五支部隊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如何?哪個又最難打呢?
  • 國軍精英部隊與我軍的一場決戰,國軍精英部隊是如何被全殲的?
    國軍精英部隊與我軍的一場決戰,國軍精英部隊是如何被全殲的?文/無計讀史淮海戰役打響了,粟裕的對手是國民黨的黃百韜。01 開端黃百韜是什麼人?國民黨青天白日勳章的獲得者,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勳章。02 阻擊解放軍是有打阻擊戰的經驗的,豫東戰役,孟良崮戰役的阻擊戰都打得漂亮。要將黃百韜徹底吃下的關鍵,也正是看能否將敵人的增援擋住。1948年11月11日,戰士們進入了陣地,準備就緒。
  • 蔣介石第一王牌胡璉,卻一直受制於我軍這個人,他究竟是誰?
    蔣介石的第一王牌戰士胡璉,他很有謀略,他的士兵都是國軍中的佼佼者。 雖然胡璉強大,然而解放軍中仍然有一位將軍管著胡璉,使胡璉感到恐懼,甚至當他聽到他的名字時便轉身逃跑。 這個將軍到底是何許人也? 胡璉為何這麼怕他? 這個將軍後來是開國上將楊勇。
  • 建國初期我軍為何停止攻打臺灣?美國從中作梗,蘇聯不願援助
    顯然,毛主席是打定主意解放全國,不給後人留麻煩的。主席的想法沒有任何問題,最起碼在當時,是存在著不少解放臺灣的有利條件的。第一,我解放軍部隊連戰連捷,正是士氣最旺盛的時候,相對應的,老蔣的國軍在屢戰屢敗之下,很多部隊已經沒有了鬥志,這是當時最大的有利條件。
  • 這位國軍中將兩次被我軍俘虜,第一次給3元路費,第二次給8萬元
    解放軍有優待俘虜的政策,對國軍普通士兵被俘的,只要不願意參加我軍的,就發給一定的路費遣返。有一位國軍中將曾兩次被我軍俘虜,第一次給了3元的路費,第二次給了8萬元的經費。他的名叫韓德勤。
  • 解放戰爭十大經典戰役,我軍五大軍事家,分別指揮了哪些?
    八、平津戰役時間: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我軍指揮: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參戰兵力:我軍:6個半縱隊約14萬人攻城,8個縱隊及地方武裝18萬人打援。國軍:3個整編師9個旅、5個保安旅,約11萬人。
  • 北洋軍閥擁兵百萬,國軍只有25萬,為何北洋軍閥打不過國軍?
    為了結束軍閥混戰,國民政府在1926年的時候在廣州誓師發動北伐。在實力上,國民革命軍僅僅只有25萬的軍隊。而北洋軍閥卻擁兵超過百萬。但是,結果卻是國民革命軍贏取了北伐的勝利,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那麼為何只有25萬軍隊的國軍卻能打贏擁兵百萬的北洋軍閥呢?
  • 國軍悍將薛嶽,抗戰功績遠勝張靈甫,為何在網上的名氣不如後者大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作為國軍第19集團軍的總司令率部在淞滬會戰、長沙會戰等戰役中視死如歸,奮勇殺敵,其自創的「天爐戰法」,更是一舉殲滅日軍數十萬,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抗日名將。而此時的張靈甫只是國軍一團長,其老上級王耀武也只是薛嶽的下屬。值得一提的是,這樣完全不具備可比性的兩個人,為何薛嶽在網上的名氣大不如張靈甫呢?原因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