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學寫說明文,三個導圖讓你對「寫什麼」一目了然!
八年級語文教材對初中生學習寫作說明文進行了專門訓練——說明文不好寫,所以有不少同學怕寫、不願寫。搞清楚說明文寫作的內容和重點,寫起來就能少走彎路。說明文按照說明對象和說明目的來分類,分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這三類說明文教材裡都有涉獵,它們各有說明重點。
說明文就是作者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道理客觀地告訴讀者,使讀者對事物有正確、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分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三類。傳授知識是說明文的主要寫作目的,說明是這類文章的主要表達方式。
三類說明文中,對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作客觀而準確說明的文章,就是事物說明文。以揭示現象產生的原因及發展變化的規律的說明文,就是事理說明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勞動生產中,往往有著一定的進程和次序。說明這些進程次序的文章,就是程序說明文。
第一,事物說明文包括說明動物、植物和物品等,它們各有自己的寫作重點。
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如果是植物,就要將植物的形狀、色彩、味道及生長過程等作為說明重點;如果是動物,就要將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使用價值等作為說明重點;如果是學習、生活使用的物品(如《核舟記》、《說「屏」》),就要著重說明其形狀、結構、大小、功用等:以上對象大都按照邏輯順序或空間順序寫作。至於建築物,一般是按照空間順序,對建築物的材料、形態、結構、風格、使用價值等進行重點說明。
不妨來看看《珊瑚》中的一段話:
很多人以為珊瑚是石頭,其實不然。珊瑚是一種有生命的動物,屬於刺胞動物門珊瑚蟲綱海生無脊椎動物,它的特點是擁有含石灰質、角質或革質的內骨骼或外骨骼。「珊瑚」一詞也指這些動物的骨骼,尤其是石灰質狀態的珊瑚蟲骨骼。這些長得像口袋的小蟲,頂端有很多小絨毛,用來捕捉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和有機物,以此保護和養活自己的「家」。
這篇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一種動物:珊瑚。作者對珊瑚的特點、外形、生活方式都作了說明,讓讀者開了眼界。
第二,事理說明文的寫作重點是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介紹科學道理。
事理說明文要對某些現象進行分析,揭示現象產生的原因及發展變化的規律。事理說明文主要回答「為什麼」的問題,其寫作重點就是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介紹科學道理。大都按照邏輯順序寫作——包括從因到果、從主到次、從概括到具體、從整體到部分等。
來看一個片段:
海市蜃樓因其迅速消失的特性而被人們認為是虛幻的事物。其實不然,它是大氣中光折射的產物,它的產生有著很多的科學道理呢!在一定的條件下,近海面或近地面的溫度比高空低,空氣由於熱脹冷縮,上層的空氣比近海面或近地面的空氣稀疏,遠處物體反射的太陽光在射向空中的過程中,由於空氣疏密發生變化而折射,逐漸向地面或海面彎曲,進人觀察者眼中,逆著光線望去,就覺得好像是從海面上空的物體射過來的一樣。而當空氣的密度發生變化時,光的折射消失,這種景象也就消失。這個道理也可以用個簡單的實驗來演示。拿一個硬幣放在一個空杯子裡,觀察者選擇好一個位置剛好看小見杯中的硬幣。再往杯中倒水,就會發現硬幣在慢慢上升,並能完全看見原先看不到的硬幣。這也是一種光的折射。我們後來看到的「硬幣」只是一個虛像,就如空中的海市蜃樓一樣。
作者並沒有介紹停留在介紹海市蜃樓的景色上,而是說明了產生海市蜃樓的成因——這就是事理說明文。
第三,程序說明文得按照生產製作或實驗的次序逐步介紹說明。
日常生活、工作和勞動生產中,往往有著一定的進程和次序。說明這些進程次序的文章,就是程序說明文。常見的程序說明文有產品使用書、工藝流程說明、工作進程說明等。初中生寫得最多的程序說明文是做菜、做小吃。
比如《做餃子》一文這麼寫:
做餃子第一步是和面。面要用溫水和,和得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和好後把面用盆子蓋住,讓麵粉稍微變得柔和一點。
接下來就是制餡了。制餡可是做好餃子的重要一步,因為餃子味道的可口與否,完全取決於餡的味道。餡可分為葷餡和素餡,做什麼樣的餡,這得根據個人的喜好來定。例如做白菜餃子,我們得先把白菜洗好,把水擠幹,之後切成碎末。再把絞好的肉和切好的菜一起放入盆中,加入適量的蔥末、薑末、精鹽、花椒、味精等攪拌均勻。調味料一定要放適量,過多或過少都會直接影響餃子的質量。
怎麼樣,讀者看過之後,能按照你的說明去動手包餃子,你說作者功勞大不大?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