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我國面臨著推進疫情防控和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緊迫任務。新華社新華金融信息交易所協同全體會員單位和優秀的數據服務商,共同推出「提振經濟?中國數據產業在行動」大型公益性數據服務活動,聯合發布各類經濟社會數據分析報告,內容涵蓋宏觀經濟數據分析、細分產業數據分析、金融數據分析等,為啟動經濟引擎提供量化判斷和指引參考。《中投顧問:疫情影響下的中國遠程醫療產業》由深圳市中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製作並聯合新華金融信息交易所發布。
遠程醫療,是指使用遠程通信技術、全息影像技術、新電子技術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發揮大型醫學中心醫療技術和設備優勢對醫療衛生條件較差及特殊環境提供遠距離的醫學信息和服務。主要包括遠程診斷、遠程會診及護理、遠程教育、遠程醫療信息服務等。
在疫情嚴重的階段,醫院資源緊張,遠程醫療便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遠程醫療跨越時間和距離的阻隔,在疫情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減少了醫患間的感染風險,也能讓病人在第一時間得到醫療幫助。
遠程醫療有兩種基本模式:B2B模式和B2C模式。B2B是兩個不同的機構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實現在醫療活動方面的合作;B2C是醫療機構可以直接對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具體可以提供的服務包括在線問診、在線診療、不同醫院遠程會診等。
圖1:遠程醫療的基本模式及服務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遠程醫療不僅為醫患雙方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溝通渠道,還有效地降低了醫療成本、促進醫療交流以及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一、中國遠程醫療產業發展狀況
(一)遠程醫療產業發展規模
近年來,隨著5G技術在遠程醫療中應用的加深、移動醫療終端的普及、醫療物聯網的發展及醫療機構參與度的提高,推動了遠程醫療規模的持續擴大。2017年,我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為79.8億元,同比增長30%;2018年,遠程醫療市場規模約為114.5億元;2019年,我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約為130億元。
中投顧問預計,2020年我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62億元,2020-2024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2.23%,2024年將達到257億元。
圖2:2017-2024年中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二)網際網路醫院建設狀況
新冠疫情爆發,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推動了網際網路醫院的建設,在2020年2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單月建成網際網路醫院65家。疫情期間,除了原有網際網路醫院開通線上門診、肺炎諮詢等服務,傳統公立醫院等醫療機構也在緊急上線網際網路醫院平臺。
圖3:2019-2020年4月中國已建成網際網路醫院數量(個)
數據來源:動脈網
此前,大多數公立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停留在「數字醫院」「智慧門診」等層面,信息化程度主要體現在醫院掛號、導診、結算以及病歷管理等基礎性服務,此次疫情則加速了醫院搭建遠程在線問診的建設速度,真正面向患者的網際網路診療服務開始得到發展。
(三)遠程醫療產業區域布局
疫情的爆發,凸顯了我國部分地區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問題,遠程醫療或將再度成為熱點話題。此次疫情中,部分地區的醫院已經在積極應用遠程醫療,並取得一定成果。
圖4:疫情期間部分地區醫院遠程醫療布局狀況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四)遠程醫療產業企業布局
目前,我國醫療信息化上市企業主要在三個方面進行遠程醫療的布局,一種是為醫院建設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如衛寧健康、創業慧康、東華軟體等;一種是企業自建網際網路醫院平臺,如平安好醫生;還有一種是在與遠程醫療有較大關聯的領域進行布局,比如久遠銀海布局醫保行動支付,阿里健康提供在線問診的後端服務。
表1:主要醫療信息化領域企業在遠程醫療領域的布局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中國遠程醫療產業發展的驅動因素
(一)政策驅動
近年來,我國在遠程醫療方面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可以看出我國政府對遠程醫療事業的重視。一方面,我國已出臺了遠程醫療的準入規則、診療方式、處方流轉規則等政策,對產業發展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政策將網際網路醫療納入醫保後,預計遠程醫療費用問題將逐漸解決。
表2:截至2018-2020年5月中國遠程醫療重點相關政策匯總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技術驅動
5G技術為遠程醫療提供落地基礎。5G網絡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制約遠程醫療發展的瓶頸。以往在4G網絡狀態下,醫患雙方雖然能夠通過1080p高清視頻進行交流,但由於網絡狀態不太穩定,遠程醫療難以大規模落地。相比之下,5G在增加了可視度的同時,還減少了延遲風險,使遠程醫療變為可能。例如,智能用藥中的遠程處方等功能,要求網絡時延小於10ms,而4G的時延普遍在30-50ms,5G在1ms左右。
表3:部分特定的遠程醫療形式對網絡條件的要求
註:毫秒級時延,可靠性百分比
數據來源:《5G應用立場白皮書》
此外,當相關設備都完備時,在5G網絡的條件下,可以確保遠端醫生看到當地手術室裡最清晰的畫面和及時到位的手術動作,遠端醫生甚至可以直接操縱當地設備實施急救和手術。以這樣一種方式使得外科醫生的「手術」能夠在千裡以外進行,能夠有效緩解不同地區之間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減少分級診療差距以及患者的經濟壓力。
(三)需求驅動
在線問診得到大範圍普及。2020春節期間(1月24日-2月10日),網際網路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日活躍用戶數都在600萬人以上,最高峰達671.2萬,同比增長31%。
圖5:2019年、2020年春節期間在線問診APP日活對比(萬人)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三、疫情防控中我國遠程醫療的應用狀況
(一)5G遠程醫療應用
5G技術打破了醫療資源和醫患資源的空間壁壘,使診斷和治療不再受地域限制,將核心醫療資源釋放,實現醫生資源和患者需求的高效分配與對接。疫情期間,武漢協和醫院的5G遠程會診平臺不僅實現了同院院區之間的每日會診,還能夠和北京協和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及武漢腫瘤醫院互聯互通,進行異地遠程會診。2020年2月,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收治病患,其首個5G遠程會診平臺能夠以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讓遠在北京的優質醫療專家與火神山醫院的一線醫務人員一同對病患進行遠程會診,緩解了醫療資源緊張的同時避免了來往疫區的感染風險。
圖6:5G遠程會診搭建網絡
資料來源:華為,德勤
除了北京、武漢兩地的互聯會診之外,多地也在疫情期間通過5G技術加持診療,實現無障礙遠程移動會診。在河南,華為聯合國家遠程醫療中心在短短4天時間內完成了河南省147家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隔離病區遠程會診系統的建設,保證全省所有的重症病人都能通過該系統得到省級專家的及時會診。截至2020年3月20日,河南省級專家醫療組通過該遠程醫療系統對全省定點醫院開展了2000多例新冠肺炎遠程會診工作還有全省隔離病區的遠程查房工作,並通過該系統開展新冠肺炎專家遠程會談,全面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疫情救治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線醫療服務
疫情爆發以來,百度、阿里、騰訊、主要移動醫療APP還有醫藥電商開展各種網際網路平臺在線服務,包括遠程問診、病情諮詢、在線心理諮詢、疫情動態發布、發熱門診地圖等,以其效率高、風險低的優勢的打破地域和空間限制,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為疫情防控時期醫院以外的另一個重要戰場。
表4:主要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疫情期間問診情況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整理
遠程醫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用突出,一方面線上諮詢、問診有效緩解了線下醫療資源緊張,另一方面,患者就醫分時段就診,減少患者在醫院內的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疫情為在線問診業務提供了較長時間、較大規模的應用探索,並在用戶中形成較好的感官認知和使用慣性,用戶教育得到突破,線上醫療使用行為快速普及,為後續客戶留存黏性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