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華興有個Alpha」(ID:hxalpha),作者:體驗過遠程辦公的,36氪經授權發布。
疫情之下,遠程辦公成為眾多企業的剛需標配。而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企業復工復產逐漸步入正軌,遠程辦公將成為「新常態」還是曇花一現?是短期「風口」爆發,還是企業數位化時代來臨的大勢所趨?
在遠程辦公繁榮乍現之際,我們希望為創新企業在遠程辦公賽道中如何構築壁壘、搶佔市場卡位帶來一些思考。
本文觀點:
中國遠程辦公市場迎來發展機遇。短期,疫情拉動窗口機遇期;中長期觀察,供給端底層基礎設施與技術支撐、需求端企業數位化轉型、成本控制、培育並釋放新興用戶群體的人才紅利等為市場發展提供了長期發展動能;
疫情後,在可預見的未來,線下辦公並不會完全被遠程辦公所取代,亦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力推線上辦公;
為更好的留存用戶,產品需要持續為企業在撬動組織效率升級、倍增行業要素價值、構築抗風險能力等方面提供不可逆便捷優勢,且需結合具體行業場景一事一議;
賽道競爭激烈,創新企業需通過緊跟客戶需求、快速打磨服務,緊抓5G技術商用的機遇,與多方市場參與者協作共同構建生態聯盟等措施,加快構築發展壁壘。
一、疫情下的復工潮,遠程辦公迎來高光時刻遠程辦公目前主流的市場界定,是指基於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藉助電子郵件、電話、軟體、第三方插件、網站等工具,實現傳統辦公地點範圍以外的非本地辦公,包括在家辦公、異地辦公、移動辦公等模式。
在中國,遠程辦公普及率過往一直處於低位。公開數據顯示,比起歐美國家近20%的遠程辦公人口滲透率,中國只有約1%。
在今年1月底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支持網上辦公等措施」被明確提出後,遠程辦公成為政府部門、企業、學校等機構的必選項。需求暴漲,帶動板塊相關概念股逆勢上揚,遠程辦公迅速成為市場新風口。
據艾媒諮詢,新春復工期間中國開展遠程辦公的企業超過1800萬家,人員超過3億人;
阿里旗下釘釘數據顯示,2月3日開工,中國近兩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2月5日,釘釘首次超過微信,登頂蘋果App Store排行榜;
據公開數據,從1月1日至2月21日,釘釘日活躍用戶從2610萬升至1.5億;企業微信從562萬升至1374萬;飛書從7.95萬升至25萬;華為去年底發布的WeLink從7.65萬升至18.3萬。
圖片來源:百度指數
當前,遠程辦公相關產業可根據軟硬體劃分為基礎層與應用層。
上遊基礎層為遠程辦公提供基礎資源服務,包括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伺服器、網絡、終端等硬體設施。
應用層則產品形式更豐富、形態更多樣,根據功能類別主要分為綜合協作、雲視頻會議、文檔協作、任務管理和雲存儲五大細分領域。
來源:整理自億歐智庫行業報告、光大證券研報
不難發現,在基礎層的IDC、伺服器、網絡以及終端領域,當前佔據主要市場份額的為資本雄厚、產業資源豐富、綜合實力領先的運營商、科技或網際網路巨頭、以及上市企業。
而應用層,各垂直領域細分賽道則百花齊放。綜合協作領域目前由頭部網際網路或科技企業主導,而雲視頻會議、文檔協作、任務管理和雲存儲領域,市場當下集中度低,尚未形成明顯的頭部效應,除大廠、上市公司出品外,不乏新興創新企業憑藉亮眼的創新模式、極致的產品體驗在這波趨勢中獲得強勁增長,異軍突起。
二、借彼知己,中國遠程辦公市場未來發展動能已就緒遠程辦公之父傑克·尼爾斯(Jack Nilles),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提出這一概念。而後隨著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和個人pc的普及,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後,遠程辦公從「科技之都」矽谷,流行至歐美國家。
對比中美市場企業服務相關技術發展進程,以及對企業級IT服務的認知偏差等因素,美國市場整體成熟度約領先中國10-15年。知彼推己,探路中國遠程辦公行業的未來發展,美國市場有著值得挖掘的借鑑和對標意義。
疫情之下,遠程辦公迎來新的發展拐點,中國市場「一夜之間成了全球最大的遠程辦公數字社會」。而隨著國內疫情逐漸被控制,各地復工復產漸漸走上正軌,遠程辦公的剛需是否仍在?未來會成主流工作方式嗎?
(一)借他山之石:挖掘美國遠程辦公行業核心驅動力美國遠程辦公核心驅動力有哪些?
根據美國聖路易聯儲在2019年10月期《區域經濟學家》(The Regional Economist)發布的《Working from Home: More Americans Are Telecommuting》報告文章統計,1980年全美有50萬 / 0.7%的全職僱員主要在家辦公,而在2017年增長至340萬 / 3%。
來源:整理自《區域經濟學家》,數據來自美國人口資料庫及原作者測算,人員範圍為全職僱員,不包括自由職業者。
在此期間,美國先後經歷了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崩盤、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2009年H1N1爆發等經濟、政治、公共衛生方面重大社會事件。但從數據統計看來,2005年才是遠程辦公市場起量的拐點年份。
經過多維度跟蹤和分析,該報告指出,技術發展是美國遠程辦公核心驅動力。
前沿技術發力主要體現在供給端的企業層面。回溯時間線,據公開信息,正是在2005年前後,美國企業級IT服務市場步入雲計算快速發展期。微軟、IBM、谷歌、亞馬遜等巨頭布局雲計算產業,PaaS服務生態逐步形成,Salesforce等企業級通用SaaS公司相繼上市,資本湧入驅動垂直領域的SaaS創新企業崛起。這些因素推動下的技術突破和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日趨成熟,為遠程辦公產品落地提供安全穩定的底層架構。
需求端推動作用稍顯弱勢但不可忽視。據公開資料,美國自1980年以來就業開始從依賴線下辦公的生產製造業,向管理和專業類以及服務業崗位轉變;採用遠程辦公比例較高的科技服務、信息行業等第三產業在美國經濟佔比逐年遞增;自由職業趨勢亦在潛滋暗長。這些因素也潛在驅動著美國遠程辦公行業迅速發展。
(二)琢己身之玉:我國遠程辦公發展的主客觀條件正在快速成熟視線拉回中國。疫情對於短期催化遠程辦公爆發性增長的窗口機遇,推動作用不容忽視。包括Mob研究院在內的不少機構預測,疫情過後,用戶需求將短期回落,企業將面臨用戶流失的風險,但市場熱度水平會將高於疫情前的水平。
借鑑美國市場發展進程,中國遠程辦公市場在供需端,已具備中長期整體向好發展的主客觀條件。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供給端方面,在我國積極推動供給側數位化轉型的大背景下,疫情讓大家更深刻認知和體驗到遠程辦公工具為企業帶來的效益和抗風險能力,將成為企業走向數位化、線上化的入口之一。多家機構研究認為,在網絡基礎設施和前沿科技方面,已具備遠程辦公規模化增長的技術支撐。
首先,遠程辦公所需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在中國市場日漸完善。根據工信部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式普及以來,我國網際網路寬帶接入埠數量呈連年增長態勢,PC、手機等個人終端設備已趨於市場飽和, IDC建設不斷加速,許多大型企業已基本完成信息化建設,並陸續上雲。日益豐富的網際網路資源為企業實現多人遠程辦公,提供穩定、易用的底層架構基礎。
來源:左圖整理自億歐智庫、工信部;右圖整理自IDC圈、招商銀行研究院
前沿技術成為拓寬企業級SaaS、以及眾多垂直領域市場天花板的利器。AI、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已在市場逐步得到商業化驗證,5G商用賦能物聯網實現「萬物互聯」。無論是傳統軟體廠商和網際網路巨頭布局通用型SaaS、還是創新企業在資本拉動下切入垂直細分市場,遠程辦公都在技術支撐和加持下,不斷衍生和迭代降本增效、解決痛點的創新行業級應用。
來源:艾瑞諮詢研究院
需求端方面,疫情等突發事件的催化、企業數位化轉型及產業增效需求不斷被釋放、全球供應鏈日益緊密,多重因素推動中國遠程辦公市場進入發展快車道。
疫情被視作遠程辦公的「窗口機遇」。剛需之下,遠程辦公產品通過免費開放功能和資源,在全國俘獲大批用戶,尤其在義務教育、線上問診、基層服務等行業,以及信息化建設不足、付費能力較弱、但數量龐大的中小微企業。
在催生新興用戶群體的同時,用戶使用模式習慣發生改變、依賴度提升,更加深了遠程辦公平臺的理解和認知,需求和熱度暴增倒逼產品快速迭代,為遠程辦公未來廣泛而長期地被採用提供先機。
數位化是企業組織管理的必然趨勢,人力、通勤、辦公物業成本提升、增量轉存量時代下,降本增效已經關鍵詞。通過遠程辦公平臺,辦公躍遷到線上平臺,工作流留痕,有利於企業沉澱數據、業務資產和改善經營。
另一方面,人力需求近年來開始呈現出短期化、階段性的傾向,年輕一代的擇業觀不斷轉變,隨著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發展,僱傭關係多元化,靈活用工的訴求也在快速提升,遠程辦公為企業提供與自由職業者、遠程工作者協作帶來的人才紅利。
此外,全球產業鏈日益緊密,產業鏈在跨地區以及全球分工趨勢不斷增強。處於核心的中國,各行各業開放程度亦在不斷提升,遠程辦公軟體突破空間限制,在跨地區工作協同、減少差旅成本等方面的優勢不言而喻。
來源:整理自公開信息
三、「必選項」回歸「可選項」後,遠程辦公增長勢能可否持續被市場消納企業服務是一個需要精耕細作的行業,極少出現消費網際網路中火箭式的躥紅,更多的是需在長期發展中提升產業效率的價值積累。
遠程辦公也不例外。突然爆發式的用戶流量增長,許多遠程辦公產品的底層平臺短時間內難以承受,亦暴露了當前遠程辦公產品存在的弊端。
此外,公開報導不乏詬病線上辦公互動性差、溝通效率低、工作與生活界限模糊等問題。基於信息傳遞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考量,不少行業選擇線上協作為主,但交易達成依舊在線下完成。
在可預見的未來,線下辦公並不會完全被遠程辦公所取代,亦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力推線上辦公。用戶留存更好的遠程辦公產品,能在疫情後,為企業在撬動組織效率升級、倍增行業要素價值、構築抗風險能力等方面,提供不可逆的便捷優勢,且需要結合具體行業場景一事一議。
騰訊研究院根據遠程辦公需求的迫切程度,從數位化程度、合作性質、團隊規模、設備依賴和交付需求五個維度,將所有行業分為三個層次:適合儘快進行遠程辦公改造的、離遠程辦公距離還很遠的以及趨於中間交叉性質的行業。
來源:騰訊研究院
騰訊研究院報告調查顯示,數位化程度較高的網際網路、通信行業與國際貿易,線上辦公與線下辦公相比,效率相似或提升的比例顯著高於其他行業。對於這類企業,快速利用現有協同辦公工具替代部分甚至大部分的線下工作,是較為輕鬆的,從而節省的成本和提升的人才效率非常可觀。
而科研單位、能源環保、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餐飲住宿等行業,目前還處於線下為主、數位化程度不夠的現狀,團隊協作強調實時快速、反覆溝通,管理關係較為複雜,遠程辦公還很難滿足需求,目前投入大幅度遠程辦公時機尚早,收益短時間內不會太明顯。
對於大部分處於中間領域的行業,未來更有可能遠程辦公與線下辦公,雙軌並行。
例如,中國醫療本身存在優質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的局面。遠程辦公產品在抗疫期間提供健康統計、線上問診等基礎醫療相關功能,包括華為雲WeLink為武漢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以及武漢火神山醫院等機構提供服務,確保遠程會議、醫療會診的順利展開,減少交叉感染等潛在風險。
疫情後,伴隨著網際網路診療正式納入醫保支付,各地支付定價政策細則也將陸續推出,遠程診療的使用將會增加,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包括在遠程問診、醫院運營和管理、病例資料收集、互通復用等垂直領域的應用。
四、創新企業需加快構築壁壘,乘勢遠程辦公在疫情的催化下,遠程辦公已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遠程辦公創新企業需要積極迎接挑戰,不單追求功能實現,更關注服務的高效、穩定,構築發展壁壘。
在疫情期間快速獲客、跑馬圈地後,還需緊跟客戶需求,快速打磨服務,保持產品迭代。包括對頭部客戶的需求敏感度和積極反饋,深挖數據價值,實現快速迭代,深度積累行業實際場景的理解,保持服務和技術的行業領先性、產品成熟度不斷提升,並使用包括差異化收費、人性化服務等多元方式不斷培養用戶付費意識、探索付費能力。
緊抓5G技術商用的機遇。例如,強有力的網絡支持是在線會議傳輸速度和流暢度的保證,此次疫情將加速遠程視頻辦公的普及,將成為2020年5G應用主要落地方向之一。在未來5G商用普及下,能將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在更優質的通信網絡下,與遠程辦公更好的結合,創造更多可能。
當前中國市場企業客戶需求多元,大型企業定製化程度要求高,中小微企業付費能力和意識都相對薄弱。從垂直賽道切入遠程辦公市場的初創企業,僅靠單一產品,難以打通產業上下遊,實現規模化拓展和增長。與多方市場參與者協作共同構建生態聯盟,是創新企業快速突破行業天花板、順利渡過市場教育期、巨頭參與者加強產品生態組合優勢的雙贏選擇。
免責聲明:
本文件由華興資本(連同其任何子公司、關聯公司、附屬公司或其董事、管理層人員、代理人、顧問或僱員合稱「華興資本」)製作。本文件之目的僅為向接收方提供參考,接收方應根據自身的投資審查及評估行事。無論在任何司法管轄區,本文件不作為也不應被解釋為任何證券出售要約或證券購買的要約邀請。華興資本不就本文件的內容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或提供任何其他擔保。華興資本並不代表本文件的接收方行事。在某些司法管轄區分發本文件可能會受到有關法律法規的限制或禁止。接收方應在這些司法管轄區遵守所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規定。華興資本不承擔因本文件的使用、不當使用、依賴、分發或佔有而產生的,應由接收方承擔風險的任何責任。未經華興資本的事先書面同意,本文件或其任何內容不得被披露或用作其他任何目的。如接收方有任何疑問,應向其獨立顧問尋求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