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輟學,30歲逆襲成哈佛教授:「開竅晚」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做對了...

2020-12-09 騰訊網

今年的高考成績一公布,不少家長紛紛感嘆,高考牛娃年年有,今年特別多,現在的孩子智商都好高。

但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絕不僅僅只是智商。

如果自家孩子成績不盡人意,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成績逆襲,獲得更好的未來人生?

紀錄片《差生》追蹤了數個差生高考後10年的生活,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從注意力障礙到哈佛知名教授

如果你家娃從小調皮搗蛋,每科成績都是倒數,高中就輟學了,但是有一天,他告訴你,他考上了哈佛大學,你覺得可能嗎?而這就是Todd的逆襲經歷。

Todd出生在猶他州的鄉下,作為家裡的老大,他從小就皮得不行,每天惹麻煩,沒有一天能讓父母省心。

上美術課,他就在課堂上扔一堆臭氣彈,那個臭味導致所有人都必須離開教室。

結果,自然是請家長了。面對這樣的熊孩子,Todd父母日常就是去學校見老師、校長。

每次聽到家裡的電話鈴聲響了,父母心裡就一緊:完了,小子又闖禍了。

中學時,他還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如果只是淘氣,成績好也倒有點安慰,但Todd成績也是墊底,在他高中輟學之前,他所有的科目成績都是F。

老師說他無可救藥,同學對他指指點點,孤立他甚至對他進行校園暴力。

初一的時候,Todd在校車上被同學打,沒有任何人阻攔。學校生活對Todd來說,是每一天醒來都必須面對的噩夢,他當時考慮的不是學習問題,而是如何活下去。

人人都覺得「拖後腿」的Todd不可能有未來的。而當時他唯一的安慰,是來自父母的信任。

他們一直深信,Todd有更多的可能性,並最大限度的接納、保護他,希望他自尊自愛。

不斷惹麻煩,學習成績又一塌糊塗,老師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告狀。

媽媽聽到關於孩子的負面評價,真的很受傷。實在難受時,她就躲在自己房間裡哭。

但是她沒有採取一些極端的懲罰,比如把孩子關在房間,訓斥他,對他發火。她覺得:「孩子已經飽受折磨,我們不能再苛責他。父母是他能堅持下去的唯一動力啊。

她覺得這是孩子試錯的一個過程,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愛。媽媽也堅信,即便學習成績差,也並不代表孩子的一切。

Todd高中輟學,拿著救濟金過日子時,父母也依然對他抱有希望。

他們不斷鼓勵Todd忘掉之前的負面評價,試著從其他領域挑戰一下。

雖然在校時成績差,可父母的精神支持,加上沒有學歷導致的生存艱難,讓Todd下決心突破一下——他報了一個門檻很低的大學,嘗試研究教育。

Todd自身糟糕的求學經歷,給了他深入研究的欲望。

幾年後,他居然考取了哈佛教育研究院的研究生!畢業後,又成功留校任教!

現在的Todd,已經成為哈佛著名的教授之一。

談到Todd一路走來的艱辛,Todd媽媽說:「我一直相信孩子,不忍心過多責備他。因為子落後時,他會感到疲倦、被攻擊,這時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是被愛的,家是安全的。

Todd也坦言:「如果沒有父母給的這種安全感,我可能還會繼續惹麻煩,人生不知要什麼樣。」

孩子成績不好可能是件糟糕的事,但更糟糕的,是他們因此討厭自己,連父母也放棄他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能。但孩子的潛力,不會像應季的花朵一樣適時綻放。

很多時候,「開竅晚」的孩子,更需要接納和支持,因為他們有更長的探索路。

從遊戲狂魔到全校第一

孩子沉迷於電子遊戲,是很多父母覺得最束手無策的事情。

紀錄片中的洪成浩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從初中開始,他只對遊戲中毒。

他的成績一直都是倒數,每天只想著玩遊戲。

除了吃飯和去學校的時間,他每天玩6個小時的遊戲,周末則玩一整天,有時甚至都不睡覺,24小時全撲在遊戲上。

那時他每科的成績都是20多分,全校墊底。在505人中排490名的他,還覺得後面還有15個人呢。

媽媽看到兒子的成績單,很是頭疼:「這孩子以後怎麼養活自己呢?」

面對沉迷遊戲的孩子,成浩的父母很著急。他們說過、制止過,可效果不大。

也想過採取一些強制方法,開家庭會議、讓孩子寫反省書、打孩子手心…… 所以辦法都試了,不僅沒效果,孩子反而更加叛逆。

成浩的媽媽就經常反思自己:「到底哪裡做得不對?怎樣溝通孩子會更樂意聽?」

實在氣到不行的時候,她就想:如果一周以後或者一個月以後孩子就要死了,我想給他什麼?一定是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所以媽媽沒有逼孩子學習,而是帶他去旅遊、學跳舞、學廚藝……並且不是要求孩子去做,而是問孩子的想法:你想做什麼?

成浩父母覺得,與其強制不讓孩子玩遊戲,不如讓他對別的東西也感興趣。

比起Todd父母的接納與溫暖,成浩父母更積極主動地幫孩子尋找出路。

可高一時,成浩依然要退學成為職業玩家。

父母當時一萬個不情願,但也尊重他的決定,媽媽還鼓勵他說:加油,你可以的,你一定能拿冠軍的。

他們認為:「火焰正旺的時候,哪有辦法滅掉?也許盡情試一次,就會厭倦了吧。」

到了比賽現場,成浩遇到了很多職業玩家和高級玩家,每一場都輸了。他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不過如此啊。

父母趁機鼓勵他,試著拼一拼,學一學。

成浩想到父母一直的鼓勵,覺得很愧疚,他也開始考慮新的發展方向。

那時是高二年級,成浩雖然成績倒數,可他對學習並不反感,並且很有意志力。

把精力投入學習後,第一次考試,他排名就上升了一大截,這很讓人受鼓舞;後來,成浩又一鼓作氣,不鬆勁,一年後就考到了全班第二,很快又考到全校第一。

最終拿到名牌大學4年獎學金的名額。

如今的成浩,名牌大學畢業後,入職了世界級的電子公司,是公司裡備受矚目的人才。

就像成浩媽媽說的,父母對孩子不是控制關係,信任自己的孩子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

孩子的成長,有時是需要「預熱」的,這個過程,父母一定要耐心。

等預熱到一定程度,孩子會以燃燒的態勢,爆發自己的能量。

從想輕生到自主創業

女孩金智孝從小就被逼著學習。

6年級開始,她每天就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從補習班下課回家,差不多要凌晨3點半,早晨6、7點又要起床上學。

那時,智孝特別痛恨學習。

她覺得自己每天像輪子一樣,在學校、補習班、家之間麻木地來迴轉,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

學習的壓力,讓她一直想要自殺。

初中時,她真的站到了家門口的馬路,要衝到車流裡。

自殺前,她給爸爸打了「最後」一個電話:「爸爸,我太累了……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

當時爸爸很震驚,出差途中就半路跑了回來。

父親意識到: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和要求,會成為孩子的負擔,而孩子在身邊,就應該很感恩。

爸爸第一次拍著她說:「對不起,我不知道你這麼累。」

「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對的。」

「補習班不想去就不要去了。」

父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們增加了和智孝的交流,開始尊重她,讓她自己選擇。

父母態度的轉變,讓智孝卸下了壓力。

她擁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以及怎樣去實現這樣的人生。

智孝最終選擇了發明專利高中,開始為自己的前途而學。

現在的她,邊讀大學邊創業,專注學習。

樂於挑戰的她,成為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美國普度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對孩子精神支持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當一個孩子感到太大壓力時,父母不應再去責備,而是要放手。

此時的精神支持,才是孩子「新生」的開始。

在韓國這項追蹤「高考10年後,300名成年男女人生狀況」的調查卻發現:那些最終逆襲的「差生」,他們都善於克服逆境,他們的父母始終給予孩子接納、信任、溫暖和力量。

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是檢驗某一段時間內的結果,孩子的未來,還很長。而孩子最終的人生走向怎樣,就在父母給予的精神支持裡。

- END -

(本文內容綜合整理自自新東方杭州學校、米粒媽頻道、藍橡樹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都說男孩「開竅」晚?那怎麼培養才能讓孩子順利「開竅」?
    也就是說,男孩並非笨,只是開竅晚而已。因此,從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說,男孩一般在12到16歲青春期前後,也就是初中到高中階段,才有可能開竅。但是 ,為什麼還有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一直」開竅"不了?比如孩子的學習跟不上、成績不達標之外,還有很多心理上的情緒上的困擾。
  • 他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如今已是美國人
    在許多人都喊著80後「老了」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人卻成了物理學界令人驚嘆的存在。這個人就是尹希。一個從小就戴著天才光環的人。而最值得令人稱道的事情,便是他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而31歲有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這個所謂「老了」的80後,可以說是物理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 從路人甲到17歲考入哈佛碩博連讀,學霸自述:不是天才,多做3點
    現在父母都將孩子的成績當作一切,殊不知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尹希在小學時就是典型的學渣,11歲那年的學習,才讓他得到了迅速的成長,短短幾周就成了班級的第一名,12歲時考進中街大學,17歲便考上了哈佛大學,31歲成為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
  • 特級教師:男孩開竅晚?父母做到這2點,差生能「凡鳥變鳳凰」
    總說男孩子開竅晚,但真的輪到自家兒子,哪個父母不著急?都怕娃被挫折打倒,以後對學習充滿厭惡,那該如何是好?所以,她帶著孩子去找她自己的高中老師,希望老師能幫孩子補補課,或者指點一二,因為這位高中老師是特級教師,經驗豐富。初步接觸下,老師首先表示,讓她不要太慌,他帶過的很多學生裡,尤其是男孩子,都是在12歲以後,有些會晚到15歲開始發力,也就是所謂的"開竅晚"。
  • 男孩「開竅」晚?6歲前家長做好這些,讓孩子厚積薄發,超越自我
    因為女孩男孩在發育中有著這些天生的差距,所以6歲之前男孩會看起來更調皮,在很多方面都沒有女孩更閃亮,處於一個劣勢的狀態。而男孩與女孩的這種差距,在近30年中得到了重視,國際上出現了一門新的領域,那就是性別科學。
  • 孩子突然「開竅」了怎麼回事?父母戲稱:感覺瞬間開了掛
    但是慢慢的孩子還是會習慣的,這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這種日積月累的改變,可以不斷的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優化孩子的對學習認知,通過科學地的知識儲備,從而完成這種改變,從而達到開竅的效果。《奇葩說》的詹青雲就這樣,從一個學渣順利逆襲成學霸。
  • 男孩並不是笨只是「開竅」晚,父母做好兩點,娃還有可能厚積薄發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這真不是個例,很多男孩子都是這樣,開竅有點晚。小學倒數第一,初三卻考進前三名。小清上小學時,出了名的成績差,次次考試都是倒數第一名。因為這件事,小清爸爸沒少揍兒子。尤其是每次開完家長會,爸爸都特別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有面子。
  • 16歲輟學的女孩能做什麼?我說:唯有學習才是出路
    我遇到每一個青春懵懂的孩子,只要他(她)很迷茫,來問我要不要堅持讀書,還是找個技校混日子,亦或下社會謀生,我都會說,現在你不要去做決定,聽老師的話,聽父母的話。書,一定要讀下去,現在的社會是學習的社會,你沒有學習能力,做什麼都是一事無成。
  • 從路人甲到17歲被哈佛大學錄取博系列閱讀,學霸自述:不是天才
    現在家長把孩子的成績看得一清二楚,卻不知道成績是最重要,而尹希是小學裡典型的學習渣滓,11歲時,他迅速長大,幾周後,他成為班上的第一名,當12歲被中街大學錄取,17歲被哈佛大學錄取,31歲時,他成為哈佛最年輕的華文教授。
  • 男孩比女孩「開竅晚」,就一定沒女孩聰明?專家:差距可以忽略
    一群家長聚集在一起的時候,談論最多的也是孩子。其中,把孩子作比較,尤其是同齡的男娃和女娃比較,一直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大多數人眼中,女孩都比男孩要「早開竅」,懂事的更早,小嘴也更甜,相比之下,男孩就要笨很多,不僅嘴笨,發育也晚,經常表現的比較木訥。
  • 中國天才加入美國國籍,32歲成哈佛終身教授,如今怎麼樣了?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美國的哈佛大學,它是歷史最悠久的一所高等院校,能夠考入哈佛大學的都不是一般人,在我們普通人眼裡這些人都是得到上天眷顧的天才,確實讓人十分的羨慕,如果能夠成為哈佛大學的教授,那麼這個人肯定是非常了不起的,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中國天才加入美國國籍之後,32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
  • 男孩學習不好是「開竅」晚?父母做好這四點,讓孩子突飛猛進
    還常聽到家有男孩的媽媽說,自己家的兒子為什麼總不開竅?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動,背課文難,喜歡看漫畫。喜歡玩遊戲,父母想盡了辦法,但收效甚微。神經科學家珍妮·哈拉斯蒂博士發現:女性的大腦有兩個區專門負責語言,比男性負責語言區的大腦面積大20%~30%,男女孩在聽說讀寫上的困難比例一般是4:1。因此,父母可以通過適當的語言訓練來改變男孩大腦連接。01、父母要有意識地對男孩進行口語訓練。
  • 哈佛校長:「低層次父母」只會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很多人都有個「嘮叨媽」,有關調查顯示,九成孩子認為媽媽太嘮叨,有人甚至說「嘮叨」是「媽媽」的代名詞,你也是一個嘮叨媽嗎?哈佛教授說過:「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會這樣做。李玫瑾教授也認為,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但當孩子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每個父母幾乎都遇到過自己的孩子生氣發脾氣,有的孩子有時還會大喊大叫,大聲哭鬧甚至無理取鬧以示憤怒。
  • 嶽雲鵬為68元輟學,14歲北漂做保安刷盤子,終逆襲住進3000萬豪宅
    "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這些年,嶽雲鵬的聲名遠揚,穩坐"德雲一哥"的位置,為什麼13歲就輟學的他,能逆襲取得今日的成績?因為在學藝的路上,師哥師弟都只要盡力就好,他卻只能破釜沉舟,拼盡全力。人生沒有退路時,就只能硬著頭皮尋找出路。嶽雲鵬,原名嶽龍剛,1985年出生在河南濮陽。
  • 田亮12歲女兒開啟職業網球之路,普通人家的孩子如何逆襲?
    這些費用與時間不是普通家庭所能輕易負擔的, 經濟上的優勢不僅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物質資源,並且讓他們在教育資源上也享受到了得天獨厚的「特權」。去年, 哈佛大學對2021屆新生進行了一個背景調查,調查包括學術、生活及家庭情況。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 那麼,哈佛教授所說的兩個性格關鍵期是哪兩個? 第一:七個半月到十四個月這段時期 寶寶剛出生不久,其實就會利用自己的先天優勢來取得大人的幫助,比方說他們會利用讓人憐愛的表情、引發母性的哭泣和自主的學習方式來讓父母和其他大人照顧自己。
  • 17歲兒子殺害陪讀母親:不要和孩子鬥,父母永遠鬥不贏孩子
    辛苦撫養孩子,本想親手送他走向康莊道,卻不成想,先被孩子親手送上黃泉路。這是何等的悲劇。這幾年,青少年弒母案屢有發生。2000年5月17日,浙江金華高二學生徐力,因不堪學習重負和母親逼迫,殺死自己的母親。2005年5月16日,江蘇14歲初二學生李小明,因為成績下滑,害怕面對失望的母親,向母親舉起了榔頭。
  • 此人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四大力學滿分的傳奇紀錄,哈佛雙聘教授
    所以從古流傳至今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窮人家庭會選擇讓女兒輟學來幫扶兒子上學,他們總說,女孩上學沒有用,將來反正都要嫁人。莊小威是一位典型的才女,她用她成功的人生教會我們作為女人要給自己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和地位。
  • 都說男孩晚「開竅」,到底開了啥?如何讓他順利「開竅」?
    老公常說,他小時候「傻乎乎的」,初中很多老師不喜歡他,到了高中「一飛沖天」,成了學校的前三名。老話都說男孩「開竅晚」,教育心理學專家簡·希利博士也曾說:「研究表明,那些大腦發育較慢的兒童,不僅可能會非常聰明,從長遠看,他們最終都會擁有更好的大腦,因為他們有更多的發展。」
  • 物理天才馮奚喬:20歲上哈佛,30歲任教授,34歲英年早逝
    最終,20歲的馮奚喬,以CUSPEA一期第四名的成績,被哈佛大學物理系錄取。在哈佛物理系這個雲集了世界上,頂級物理高材生的象牙塔裡,馮奚喬的表現非常出色,堪稱是尖子裡的尖子。由於馮奚喬優異的學習成績,被哈佛文理學院授予了,1984-1985年度,優秀研究生獎。這是一個極高的獎項,全校只有很少幾位傑出學生獲得,並且能夠有一筆,一學期的獎學金。學校之所以設這個獎學金,就是為了讓獲獎者,能集中精力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