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人生路,從蘇子詩詞中感悟人生旅途的清風明月

2020-12-27 無憂的雜貨鋪

有人說,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豪邁壯闊的邊塞才是風景;也有人說,千山橫斷,萬川並流震撼激昂的山水才是風景;更有人形容秋風蕭瑟,枯葉凋零的肅殺是風景,而我,卻獨愛那清風徐徐、明月皎潔的靜謐夜晚。

每當我置身於清風明月之中,內心便生出無限感慨:高山有靈,大海有靈,清風明月有靈,萬物皆有靈。大自然的靈氣無處不在,而清風明月之靈讓喜歡它的人流連忘返,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能讓人切身感覺到它的存在。古代的大文豪們都能與大自然進行心靈溝通,因此詩仙李白吟出了「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名句;宋代大學士蘇東坡以清風明月為載體寫出了《赤壁賦》那樣的千古絕唱。

寂寞沙洲冷

蘇東坡曾在他的詩中寫道:「清風明月乘扁舟,蕩槳搖櫓江上遊。直至中流風浪起,何時回棹泊沙洲。」詩中的意境清新明快:在清風之中、明月之下,乘一葉小舟搖蕩於江水之上,無比愜意。在月白風清的夜晚,我也經常一個人漫步在山坡或湖畔,在沒有網絡、沒有手機和任何電器的環境之中吟詩唱歌,仰望長空。那樣的時刻,仿佛自己的精神與靈魂融入天地之間,與老子和莊子坐而論道,與李白和杜甫把酒共舞,與陶潛和蘇軾品茗吟詩。內心深處沒有對紅塵人世的任何留戀,輕鬆自在,笑談人生。那樣的良辰美景猶如夢中仙境,讓我親身感受到身在紅塵、心在方外的喜悅與灑脫。

在清風明月中散步,我的腦海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古人便是蘇軾。細思他的人生,少年得志,被文學大家歐陽修賞識,一舉成名於科場,驚動朝廷。年輕時的蘇軾,事業幾乎一帆風順,然而中年之後,運氣逐漸不佳,仕途極端坎坷,先不容於新黨,後又得罪於舊黨。放逐貶謫坐監,堪稱蘇大學士後半生的職業。他屢貶屢赦,最後竟然去了地處天涯海角的儋州,即今天的海南。在當時,那裡是絕對的蠻荒之地。直到蘇軾生命的最後一年,他才從海南回歸中原,並得到平反昭雪。他的後半生,因為外任和貶謫放逐太多,所以有後人稱其為「歷典八州,行程萬裡」。

有道是「詩人不幸詩家幸」,烏臺詩案後的蘇軾,詞創作風格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他寄情於山水,展開臂膀,安睡在大自然的懷抱裡,而大自然像一個溫柔的母親,熨平了他那痛苦的心靈。

也無風雨也是晴

每當我手捧《赤壁賦》,就會暗自感嘆蘇軾寬宏的心胸和豁達的性情。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走到什麼地方都能隨遇而安,心靈悠然自得。「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把他人生的淡定與安然寫進詩文中,也融進繪畫之內。即使只是觀賞他的書法,也能感受到他雄渾大方的氣度,既非顏真卿的端莊豪邁,亦非柳公權的斬釘截鐵,而是他特有的舒展自如、不拘小節的一派豪氣。在他的作品之中,藏巧於拙,刪繁就簡,遠看似有笨重,細觀卻能見其空靈。猶如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只一笑,天地佛理盡在其中;只一拙,靈氣風骨盡含其內。他的作品豪氣幹雲,可稱得上千古奇觀,使人百讀不厭。

小時候,我曾聽老人們講過蘇軾與佛印和尚的故事,人們把他們各自將對方比喻為鮮花與牛糞的故事引為笑談。末尾還有一句話:心中有佛,看人即佛。然而,蘇子的晚年,內心必定有佛;對於神佛的認識,必有自己的大徹大悟。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寫出清秀的文字、優美的詩詞和瀟灑的書法。

清風與明月是蘇軾詩詞的載體,清風明月雖不見其形,卻有其靈若隱若現。天遠地寬、心胸開朗和大徹大悟的精神境界,不僅成就了蘇軾雄渾豪放的千古之作,同時也成就了他豁達豪放的性格,以及在兩袖清風和一輪明月之間所鑄就的豪邁人生。

遠是一種美麗

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一首非常著名的飲酒詩,前四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能何爾?心遠地自偏」。 臺灣作家劉墉深得其中況味,他說:「遠」這個字,實在有很深的哲理。畫,放遠看,常更美;山,站遠看,常更幽;對名利看得遠,就能洞觀事物本體;將心放得遠,能少去許多。人生在世,近朱墨、近聲色,都容易,最難得還是個遠字。

蘇東坡有詩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學過藝術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距離就是美。劉墉說畫是遠看美,山是遠看幽。下棋的人容易犯當局者迷的錯誤,皆在於思維於紛爭,不能跳出局外將思想放遠,生活中的許多事也是這樣適時地轉換角色,高瞻遠矚,才會得到更好的結局,很多時候我們或受制於權勢,或誘於聲色,或礙於面子聲望,或因為貪慾、懶惰自私我們不停地追逐,不停地索取、不知道滿足不懂得讓步因而煩惱叢生。

每當十五月圓,我總要捧一杯香茗在田野中欣賞那一輪明月。遠觀高掛枝頭的皎潔圓月,感受微風拂面的輕柔,將繁雜的內心撫慰平靜,將思想放空、思緒放遠,遠離那喧囂繁雜塵世,去追求那種「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境界,遠離塵囂,成為解脫了利器。

明月寄相思

青年讀書時的我,經常會想,天邊斜掛的一輪圓月,乏味無趣卻為何千百年來賺足了文客騷人的筆墨,惹盡了紅顏佳人的風流?年少的我不懂詩仙李白的「舉杯望明月,對影成三人」,不解詞聖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蘊含的深意。直到離家求學,他鄉定居生活後,在四野無聲的夜裡,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之時才明白,只有家鄉的明月才是我腦海中最美、最圓、最亮的那一輪。

月光照在大地上留下斑駁的影子,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抬頭望向星空,和遠方的家人共賞同一輪明月,這個時候的月亮是我們思念家鄉親人的傾聽者,是我們懷念已逝故人的寄託者。

特別是每當我頭頂明月,身披繁星,拖著一身疲憊步行回到自己溫馨小屋的路上,水銀般的月光籠罩著我,我在想,月光一定把我對他們的思念照進了母親和父親的夢中。

小結

漫步清風明月,感悟蘇子人生。我最為嚮往的人生境界就是身在塵世,心在方外。在夜深人靜之時,我的快樂就是與清風明月對話,把方外的遐思撰寫成一篇篇小文。又或在雨夜月暗之際,挑亮一盞孤燈,手捧一卷唐詩或宋詞,如品仙茗,忘卻所有紅塵俗世之中的煩惱與牽絆,使心靈沉浸在古典的文字之中,蕩漾在清風明月之間。

心在方外,就可以遠離世間的紛爭、遠離是非的漩渦、遠離人間的爾虞我詐、遠離束縛心靈的名韁利鎖,保持一顆非常純淨與正直的心。念在方外,就可以讓生命超脫塵世,尋找內心深處的一份恬靜。

相關焦點

  • 詩詞中的人生絕句:李白的灑脫,解不開李煜的憂愁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行,應該在意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不同的人,經歷不同,性格不同,看風景的心情不同,感悟到的人生也就不同。這一點,在名人詩詞中,有著最直觀的體現。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出自唐代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大意是:人生在世,得意時就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酒杯空對著皎潔的明月。
  •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此時再念起此詩,卻痴於「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意境。浮生之境遇,若鵲起花枝,一時靈動;若蟬鳴空山,一時名噪。世事無常,聲名鵲起只添了餘生一抹清寂。萬物多變,唯一不變的是,這靜夜裡,清風依然,明月依舊。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總被雨打風吹去,但清風明月的情懷卻恆久傳承。「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
  • 八首孤獨詩詞:人生,終究是一個人的旅途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說到底,人生,終究是一個人的旅途,過程未知,結局已定,不過是塵埃落定,永離凡塵。1.《秋夜寄僧》——唐·歐陽詹尚被浮名誘此身,今時誰與德為鄰。 遙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為一人。何為孤獨?
  • 詩詞與人生:詩詞在生活中的運用
    中華詩詞博大精深,但也絕不是高高在上的東西,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處處可見詩詞。歌詞直接源於詩詞愛國歌曲《滿江紅》源自嶽飛同名詞牌《滿江紅·怒髮衝冠》。安雯《月滿西樓》源自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鄧麗君巔峰之作:專輯《淡淡幽情》包含古典詩詞歌曲12首。其中《月滿西樓》源自南唐·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幾多愁》源自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但願人長久》源自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後經王菲翻唱更是風靡海內外。
  • 境界|佛系青年、油膩中年、從詩詞中感悟人生三境界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鬥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洛中何鬱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王國維「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在當下的環境來說,似乎不是正能量的,有些喪文化的印記,可以說是有些不合時宜,雖然說在九零後中已不乏佛系的思想意識,其實他們更懂得生活。以前老年人才會在意的養生,如今的九零後也有了新的演繹,但你們更多的是文化養生,個人的觀點是,要點讚,正所謂,文化養生,詩詞修性,如此一來,即便到了中年,也就不會變得油膩了。
  • 今夜在詩中感悟人生
    在這個秋風秋葉的深夜,想起曾經相遇相知的種種奇遇,心中不禁感慨曾經在生命中出現過的那些故友,什麼時候才能有機會再次相見?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想起你的時候數不勝數,而孤單的時候則陷入了一份更加漫長無休無止的相思中,僅僅只能靠回憶中的美好來排解心中的愁緒。唉,早知如此相思之苦,牽絆人心,不如當初不要相識,省的這樣煩心。
  • 蔣繼輝遊歷詩詞選——歸來輕把行囊抖,小院頓時流淡香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徐州市詩協副會長兼《徐州詩詞》雜誌常務副主編,解放軍紅葉詩社駐徐州地區記者站站長。在全國詩聯大賽中多次獲獎,其中在軍旅詩詞大賽中連續三次獲一、二等獎。著有《蔣繼輝軍旅詩抄》、《半坡集》等詩集。金山寺賞《東坡訪佛印法師圖》寺下滔滔水,東坡已過江。
  • 電視劇《清平樂》的詩詞人生|蘇俊
    評宋人詩詞並序小樓雪芳女史約評《清平樂》劇中人物所作詩詞,餘素未留心影視,堅辭未獲。乃就其所列諸家,據平素憶記略述數語於後,以為塞責耳。詩以「滌暑煩」總起,「清風價」、「百日閒」正可滌此煩也。頷聯融情入景,見自得悠然之態。結以遠韻,蓮香繞榻,青山傍枕,則前謂暑煩直如寇退矣!晏殊玉樓春·春恨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
  • 人生小感悟——(人生的意義一)
    這個是我在網絡上的第一篇文章,我個人喜歡對我所遇到的人,物和事,進行深度的思考以及感悟。通過不斷的思想進化和靈魂淨化,來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當然這個是我在漫長的生活經歷中,慢慢總結出來的,後續文章會給大家分享!今天就請允許我淺談對「生命意義」的感悟和看法吧!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四場:明月清風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其實在這首詩之前,他其實是和蘇轍的運,然後回到當年他們第一次經過澠池的時候,幾年過去了,人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比如說他們的母親已經去世了,蘇轍跟他的父親蘇洵留在京城,所以這也是蘇軾和蘇轍兄弟兩個第一次人生真正意義上的離別,所以對於人生無常聚散離合的這種感慨其實是很深的。
  • 漫漫人生旅途,信念是燈,照亮你前行的路
    擁有信念,你將擁有堅不可摧的人生堡壘,信念開花,心中那金燦燦的希望在飛翔……信念的力量在於即使身處逆境,亦能幫助你鼓起前進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於即使遇到險境,亦能召喚你鼓起生活的勇氣;信念的偉大在於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靈。
  • 漫漫人生路,我們前進的旅途永遠不會是筆直的,總有崎嶇和泥濘
    可是漫漫人生路,我們前進的旅途,永遠不可能是筆直的,總有崎嶇和泥濘,總有坎坷和艱辛;而我們選擇前進的方向,也不可能永遠都是正確的,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總會有選擇錯誤的時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人生總要經歷一些別樣磨礪,才能更加的堅強。不要總是擔心會犯錯,因為有時候錯,是為了以後能更好的對。
  • 【詩詞鑑賞】夏日靜聽蟬,感悟人生況味!
    夏日聽蟬,不同的人品出不同的人生況味,有人聽出苦難,有人聽出歡樂,有人聽出悲涼,有人聽出欣喜…… 在悠長的夏日午後,庭院幽深,海榴綻放,碧紗窗下,伴著一聲聲蟬鳴,感悟人生的況味!
  • 這首感慨人生的古體詩詞,大夢空空一場,道盡悲歡與豁達
    喜歡閒來無事時抬頭望一眼天空上潔白的雲,夏天的風帶著熱意撲向面頰,雲的樣貌和別的季節有些許不同,以前望雲時候的所思所考,和現在望雲時得到所思所考,似乎不大一樣,於是便寫下了一首古體詩詞,感慨三兩人生往事,感受人生悲歡離合,讀來有些悲歡,亦有些豁達。這是怎樣的一首詞呢,一起來品讀。
  • 水月為媒,山水為介,讀《赤壁賦》,品蘇軾的豁達人生
    愛「泛舟遊於赤壁之下」的閒適,愛「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寧靜,愛「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的悠然……最愛蘇子答客的智慧與豁達。蘇子答客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子與客本來泛舟出遊,看著「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美景,頓覺浩浩乎,飄飄然,樂在其中。於是飲酒樂甚,隨後扣舷而歌之,快樂的氛圍包圍著二人。誰知,客人一曲洞簫,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從中來。
  • 蘇軾這八首詩詞,道盡悲歡離合,戳中你我人生,教會從容生活
    蘇軾是妥妥的「夢控」,關於夢的詩詞汗牛充棟。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西江月平山堂》的「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行香子 一葉舟輕》「君臣一夢,今古虛名」,《永遇樂明月如霜》的「古今如夢,何時夢覺,擔憂舊歡新怨」等。
  • 電影《大贏家》發布片尾曲《漫步人生路》 丫蛋蛋經典翻唱驚喜無限
    今日,由丫蛋蛋(馬啟涵)演唱的片尾曲《漫步人生路》正式上線,經典翻唱,餘味無窮,表達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丫蛋蛋全新演繹經典 笑對人生艱澀抖音紅人丫蛋蛋(馬啟涵),憑藉高辨識度的聲音,翻唱多首優秀作品受到網友的廣泛喜愛。
  • 20條人生感悟的句子:歲月留給我們的,是無情的痕跡!
    1.人生感悟的短句:友情的真摯永遠比不上真金。真金能賣友情不能。友情,就好比一條簡單的線。無論你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情,它都會是把你從沼澤裡拉出來,也會是一條牽引你走向未來的線。2.人生感悟的短句:我想每一個人都有一段悲傷,想去隱藏卻欲蓋彌彰。
  • 感悟人生:輕擁歲月,笑對流年
    得失也不過空花一場,珍惜人生路,別辜負別人,別耽誤自己,踩著人生的煩惱,嚮往未來的美好。過去的榮耀和鮮花,已被時間蒙上了塵埃,不再散發奪目的光彩。唯有活在當下,認真梳理好前進的軌跡,逢山過山,遇水水,你才會尋找到屬於自已的幸福。歲月不饒人,幾十年的光陰,轉眼灰飛煙滅。再精彩的人生,也會有落魄的時候;再尋常的日子,也會有驚喜的一天。不如守著當下的快樂,在戀戀風塵中波瀾不驚,讓時間記下這份溫潤與真實。
  •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