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2021-02-19 中庸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春播夏種,秋收冬藏,沒有什麼是比豐收更單純也更飽滿的喜悅與溫暖了。願你去耕耘,也去收穫。願你每一分汗水,都能結出香甜的果。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詩經 綢繆》

今天是什麼樣的日子呀,我遇見了你。我遇見了你,才有了「良辰美景」,才有了「賞心樂事」, 才有了「如花美眷」,才有了「似水流年」。

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

三界橫眠無一事,明月清風是我家。

——寒山

秋天到了,樹葉落了,便任憑它落;春天來了,樹開花了,且由它去開。我自如明月清風般,從容灑脫自在。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孫玉石

夜色深濃了,你從浩瀚的書海中脫身,吹滅讀書的燈盞,抬頭一望,已是一身月色。那時那刻心中無比的充盈感,非身歷者無法懂得。

春深無客到,一路落松花。

——施閏章《山行》

寂靜空山,春色深處,無人打攪,可以看松花無聲落下.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風雪夜中,有家可歸;紅爐火前,有人可候,已是人生幸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門禪師《頌》

春夏秋冬是一年四季,好比人生中也有四季。四季有春花之豔麗,也有秋月之悽冷,有夏風之涼爽,也有冬雪之嚴寒。人生又何嘗不是苦澀中有甜蜜,失意處有得意。萬事過後,不縈於心,便是人間最好的時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其五》

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遠處的南山映入眼帘。或許人與自然的相契,才是真正的物我兩忘。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人間知己難求,風雪夜裡,能得有人相伴,紅爐火前,酒香陣陣,絮絮家常,是何等快意!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人事無常,歲月變幻。你不會知道某一次與友人說了離別,便是真正的永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若干年後的久別重逢,也便顯得尤其珍貴。

相關焦點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今日小覓分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譯文】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裡,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
  • 夏日驚鵲、清風、鳴蟬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西江月》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Xin Qiji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鵲,喜鵲3.cicade: n. 蟬4.shrill: adj. 尖銳的;刺耳的 vt. 尖聲喊出5.bumper: adj. 豐盛的;巨大的;首尾相接的6.croak: vi.
  • 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困擾人們近一千年,四種解釋,截然不同
    首句的爭議《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第一句這樣寫:「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句話近一千年來一直沒有明確的解釋,許多人為此爭論不休,問題就出在「別枝」和「驚鵲」這兩個意象上。所謂「別枝」,可以說是「離別、離開這個樹枝」,也可以說是「別的、另外的樹枝」。而「驚鵲」就更令人不解,烏鵲為什麼會而被驚動?這個畫面絕不是辛棄疾所臆想出來的。施蟄存的解釋「別」是「挑選」的意思,這是施蟄存的觀點。
  • 理解古詩需文化的積累,以「明月別枝驚鵲」和「月落烏啼」為例
    「明月別枝驚鵲」和「月落烏啼」兩個場景乍一聽感覺差不多,但其實講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這其中涉及到了詩詞鑑賞的慣用手法和一些傳統文化上的常識,需要了解一下,否則會對詩意產生誤解。「明月別枝驚鵲」:場景沒有時間限制,「月」和「鵲」相關這句詩是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第一句,我們來看全詞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此時再念起此詩,卻痴於「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意境。浮生之境遇,若鵲起花枝,一時靈動;若蟬鳴空山,一時名噪。世事無常,聲名鵲起只添了餘生一抹清寂。萬物多變,唯一不變的是,這靜夜裡,清風依然,明月依舊。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總被雨打風吹去,但清風明月的情懷卻恆久傳承。「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寧靜淡然,一如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