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寧靜淡然,一如月光

2020-12-14 一詩一文

一詩一文每一天的原創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

《故鄉月明中》

文/韓星

驟雨初晴

月船裝著滿滿的思緒

駛向千裡煙波

薄霧朦朦

月色朦朧

誰人

相思意猶濃

月光

連著萬千遊子的心中

哪裡有月光

那裡便會有思念

故鄉千裡外

常常

一腔心事付月中

來也匆匆

去也匆匆

思念的話兒還沒說夠

總怕吵醒親人甜美的夢

天色微明

故鄉月明中

寫於二O二O年六月二日晚

《我心如月》

文/方天

我總覺得,寧靜是一種美,孤獨也是一種美。對美我沒有做過專門的研究,我的審美觀點仿佛極差,總愛從別人的「美」中挑出我認為不美的東西,因而常遭了人家的白眼。也好,這便為我獨處創造了條件。而每當獨處,只要有月亮,我便有了安慰,有了寄託,此時月兒便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春夏之交,日裡已有了些暑氣,總讓人昏昏沉沉的;嘈雜的聲響也往往影響了人的心緒,使人們難以消受歡愉和快樂。況且,日裡疲於為生活奔忙,就更難有心緒享受這和諧的美了。

入夜可就兩樣了,習習的夜風柔柔地吹著,輕拂著你的臉頰,清爽而沁人心脾,日裡所有的疲勞,此時便消除了一大半。如若僅此,沒有月光相伴,也算不得好景致。讓人賞心悅目的是當或濃或淡的月光鋪下來,對著月亮小坐一會兒,或輕輕地沿著鄉間小徑走上一小段,那何等的輕鬆與愜意呀。

不管弦月還是滿月,我都覺得是天將這寧靜送與我這孤獨者的禮物,因此我對它也格外的喜歡,用整個身心去呵護她,同她交談。月亮是能通人性的,不然,我怎麼一面對她,就不再覺得孤單,心中便有了無窮的歡欣,消卻了日裡所積的煩憂呢?

夜深人靜,對月無語,有皓月相伴,心中便有了許多奇妙的想法,那難以言喻的美使我的心也沉靜。陶醉在無邊的月色裡,心中便覺得有無比的欣慰與快樂。那皎潔而輕柔的光,像是一曲流動著美妙音符的輕音樂,緩緩地在心弦上流淌,如一汪清泉,滑而不膩,晶瑩剔透。那悠悠遠的月光輕如煙,柔似紗,如凝脂,若淡乳。感受著月光從半空中垂落,向四周飄搖瀰漫開來,心兒也便隨著飛升開去,感覺一切仿佛都在動了。那天空也變得格外的潔淨,也許是被月光洗過了吧,幽幽的在夜空裡沉默。黛青的天空中再有那麼幾朵微雲,淺淺地流動,環繞著那光潔的月,更讓人頓生浮想了。

漸漸地感覺有些睏倦,不知什麼時候我沉入了夢鄉。夜襲的寒氣將我驚醒時,我發現月已西斜,依舊是那樣的寧靜。和諧的月光,伴著淺淺低低的蟲鳴,擁抱著整個世界。

世界上有一個很可愛的人,這個人正在看著這篇文章,真羨慕這些文字,千山萬水,代我見你。 轉發一下有糖吃更多原創詩:

年少時節 能有溫暖傷心 情節交織 要比任何成熟都酣暢淋漓

你讀這首詩的時候屬於我

一草一木,全都是尋常裡的周到與成全,芬芬在歲月裡的深情款款

世間心牆,溫柔難防!夠你珍藏很久的短句和小詩!意境超美

致高三|願你熬過萬丈孤獨,藏下星辰大海,回首桃花依舊笑春風

作者 |#原創詩歌#|韓星/方天(感謝美文佳作)圖|(圖來源堆糖侵刪感恩美圖)編輯 |本文為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謝謝你的閱讀,愛你們。比心╭~你每點下一個贊,我的心上就多開出一朵花

相關焦點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今日小覓分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譯文】皎潔的月光從樹枝間掠過,驚飛了枝頭喜鵲,清涼的晚風吹來,仿佛聽見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裡,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討論,說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
  •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 夏日驚鵲、清風、鳴蟬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西江月》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Xin Qiji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使嚇一跳;使驚奇2.magpie: n. 鵲,喜鵲3.cicade: n. 蟬4.shrill: adj. 尖銳的;刺耳的 vt. 尖聲喊出5.bumper: adj.
  • 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困擾人們近一千年,四種解釋,截然不同
    首句的爭議《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第一句這樣寫:「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句話近一千年來一直沒有明確的解釋,許多人為此爭論不休,問題就出在「別枝」和「驚鵲」這兩個意象上。所謂「別枝」,可以說是「離別、離開這個樹枝」,也可以說是「別的、另外的樹枝」。而「驚鵲」就更令人不解,烏鵲為什麼會而被驚動?這個畫面絕不是辛棄疾所臆想出來的。施蟄存的解釋「別」是「挑選」的意思,這是施蟄存的觀點。
  • 理解古詩需文化的積累,以「明月別枝驚鵲」和「月落烏啼」為例
    「明月別枝驚鵲」和「月落烏啼」兩個場景乍一聽感覺差不多,但其實講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這其中涉及到了詩詞鑑賞的慣用手法和一些傳統文化上的常識,需要了解一下,否則會對詩意產生誤解。「明月別枝驚鵲」:場景沒有時間限制,「月」和「鵲」相關這句詩是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第一句,我們來看全詞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此時再念起此詩,卻痴於「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意境。浮生之境遇,若鵲起花枝,一時靈動;若蟬鳴空山,一時名噪。世事無常,聲名鵲起只添了餘生一抹清寂。萬物多變,唯一不變的是,這靜夜裡,清風依然,明月依舊。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總被雨打風吹去,但清風明月的情懷卻恆久傳承。「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
  • 詞中之龍辛稼軒的3首詞作,每一首都是傳誦不衰的經典,看看吧
    第一首——《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網友:一想到他這個角色就心梗去世
    哭死了,太難受了我一想起葉衝最後喝水吐出來的一口老血,靠在車廂壁上用最後一絲氣力回憶過往種種,他的母邦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時刻,他曾為之努力奮鬥,而他就要一個人孤獨地死在勝利的前夕,無法親眼看到這勝利,再也無法踏足這心之嚮往的延安,連同他過去所有的光榮與信仰、隱忍與苦痛隨他一起被掩於歷史,我就心痛無比。葉衝過去的悲傷難過鮮有人和他一同承擔,往後他所有的生命的美好也無法被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