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古詩需文化的積累,以「明月別枝驚鵲」和「月落烏啼」為例

2020-12-14 待曉兒

「明月別枝驚鵲」和「月落烏啼」兩個場景乍一聽感覺差不多,但其實講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

這其中涉及到了詩詞鑑賞的慣用手法和一些傳統文化上的常識,需要了解一下,否則會對詩意產生誤解。

「明月別枝驚鵲」:場景沒有時間限制,「月」和「鵲」相關

這句詩是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第一句,我們來看全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樣一看,其實辛棄疾寫得很明白了,是在一個雨後初霽的夜晚,其夜行所見的景致。

而這個時間其實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說是夜晚罷了,而根據情景,大致可以認定接近月圓之夜。

是說,當夜月明星稀,只能依稀見得七八個星星而已,但卻能在遠處望到如「點」般大小的山峰,可見此時並不是天氣陰暗,而是因為月光太盛,所以導致了星光的暗淡。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月光太亮,導致枝上的「鵲兒」誤以為天光已明,所以不住地鳴啼,像是受到了明月的驚嚇。

如果要說和這句詞相近的詩,有一首其實基本上是一樣的,那就是王維的《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兩者雖然蘊藏的情致不同,但寫景的手法一般無二,應該是辛棄疾化用了王維的詩句。

但這個時候,辛棄疾在野外行走,難道是因為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嗎?

如果仔細讀這首詞,會感覺出一些異樣的情緒蘊含其中。

這個夜晚明顯太過嘈雜,既有啼叫的「鵲」,也有長鳴的「蟬」,還有池塘中的蛙聲。

炎炎夏日,又是雨後初霽,這個時候的辛棄疾竟然沒有入睡,反而在荒野當中漫步,這是一種何等怪異的場景。

我們看蘇軾這樣的文豪夜晚睡不著覺的時候,要麼看著月光感慨一番,要麼找個人來說說話,要麼在花園當中散散步。

可是獨自一人在野外漫步,這就顯得不太正常了。

那麼,本著「知人論世」的鑑賞方略,在南宋時期的主戰派人士辛棄疾不在朝堂為國效力,反而在荒野中夜行,其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才有了下闕裡明明是舊路,辛棄疾卻仿佛並沒有認出來的樣子,見到舊時的風物一時間有些感慨。

「路轉溪橋忽見」,大有一種前路不知何方的感嘆。

「月落烏啼」:是特定時間的一個景象,「月」和「烏」無關

「月落烏啼」出自唐朝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但看「月落烏啼」這四個字,不會太有時空感,但是如果通讀了整首詩,就能知道這是一個特指的時間。

這首詩的末尾有兩個字,叫做「夜半」。

或許很多人都會認為,「夜半」不就是「半夜」的倒裝嗎,兩者都一個意思。

其實不完全對,兩者是同一個意思,但有細微差別,絕不是倒裝的關係。

古人用了很長時間的以地支計時的方式,其實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用的,這是對一日時間進行「等分」之後才出現的。

那麼,在古人還沒有對一日之內的時間進行「等分」之前,時間有所如何表示的呢?

古人以太陽為參照物,選出來日升和日落兩個節點將一天劃分為兩個階段,日升的時候稱為「平明」,日落的時候稱為「日入」。

那麼,平明到日入這段時間就是白天,日入到平明就是夜晚。

白天的中間時刻叫做「日中」,夜晚的中間時刻就叫做「夜半」。

這樣的名詞正好有十二個,對應著一天之中的十二個時間節點,分別是:

平明、食時、隅中、日中、日昃、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夜半、雞鳴、昧旦。

其中「食時」和「晡時」就是早飯和晚飯的時間;「隅中」和「日昃」其實就是上午和下午;日落之後光線昏暗,故稱「黃昏」,黃昏之後需要休息,稱為「人定」。直到「雞鳴」方醒,醒後到日出的時間稱作「昧旦」。

這些都是一些流傳下來的比較古老的時間表達方式。

早在《詩經》當中就有記載: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雖然這種計時方式早就已經棄置不用了,但後世很多文學作品中還有所提及。

比如: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張繼這首《楓橋夜泊》中所提到的「夜半」一詞,也是由此而來。

那麼我們從中可以推斷出一些時間信息,首句「月落」,說明在夜半時分是沒有月光的,那麼根據月相變化當知,此時為上半月,只有前半夜可以見到的上弦月,月光並不足。

那麼,「烏啼」自然就不是因為月光太明亮所致的,而是被當時寺廟中所敲響的鐘聲所驚擾。

張繼是用了四句詩,將一瞬間的景致記錄下來,行人既有「愁」緒,鐘聲又到「客船」,這種幽寂的感覺就被一點漁火、數聲鐘鳴所勾勒出來了。

因為古代人的生活環境、語言習慣等等都和現在有很大差異,所以讀詩歌的時候不能全憑感性去硬猜,而是要多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識和詩歌創作、鑑賞的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所蘊藏的情感。

「百家爭鳴」和「獨尊儒術」,哪個奠定了中國兩千年的思想體系?

相關焦點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今日小覓分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別枝驚鵲:驚動喜鵲飛離樹枝。鳴蟬:蟬叫聲。舊時:往日。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 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困擾人們近一千年,四種解釋,截然不同
    首句的爭議《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第一句這樣寫:「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句話近一千年來一直沒有明確的解釋,許多人為此爭論不休,問題就出在「別枝」和「驚鵲」這兩個意象上。所謂「別枝」,可以說是「離別、離開這個樹枝」,也可以說是「別的、另外的樹枝」。而「驚鵲」就更令人不解,烏鵲為什麼會而被驚動?這個畫面絕不是辛棄疾所臆想出來的。施蟄存的解釋「別」是「挑選」的意思,這是施蟄存的觀點。
  •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 夏日驚鵲、清風、鳴蟬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西江月》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Xin Qiji明月別枝驚鵲鵲,喜鵲3.cicade: n. 蟬4.shrill: adj. 尖銳的;刺耳的 vt. 尖聲喊出5.bumper: adj. 豐盛的;巨大的;首尾相接的6.croak: vi.
  • 《楓橋夜泊》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是病句嗎?
    月落烏啼霜滿天。此句歷來有不少爭論。月落。有人說,大家對「月落」一詞並不理解!所謂月不是指月亮,古人稱太陽叫「月頭」,這點許多人也許忘記了。這時間段是指太陽剛下山烏鴉啼叫夜晚來臨之際!霜與雪都是指寒意。因而詩人夜裡睡不著覺才會聽到鐘聲!
  • 20句帶「月」字的古詩
    哈嘍,同學們,今天百家號原創作者「語文輕鬆學」為大家分享的是:20句帶「月」字的古詩,其中的一些一定是你耳熟能詳的。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4.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5.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6.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入若耶溪》 【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 我畫古詩,請你來猜!
    我畫古詩,請你來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月近尾聲,古詩畫了27幅。 這段時間,通過畫古詩, 我對它們的理解更加充盈豐富, 謝謝每天都來猜的, 尤其是來自武漢的朋友。
  • 整理:有關「月」字的古詩,快為孩子收藏!
    寒假以來,我和我家娃一起制定了一個任務:每天背誦一首古詩,雖然偶爾會有偷懶,但是這幾個月下來,積攢的古詩還不少呢。為了使古詩背誦更有樂趣,我們和她經常在家玩飛花令遊戲。以前每次飛花令我和她爸都是最後贏家,不過最近幾次遊戲時,明顯的感覺到她的儲備上來了。幾輪下來我們就輸了,而她卻是滔滔不絕地繼續說著,這令我們感到很欣慰,我想這跟這段時間堅持背詩有很大的關係。這裡我想整理一些我們經常背誦的關於「月」的古詩,供大家收藏。
  • 「月落烏啼霜滿天」的「烏」是什麼鳥?
    但近日讀徐有富先生《重讀〈楓橋夜泊〉》(《詩學問津錄》,中華書局2013年版)一文,卻意外發現,作者對「烏啼」的「烏」有與眾不同的理解。他說: 此外,本文還需要特別提一下的是首句「月落烏啼霜滿天」中的「烏」字,有的解釋成烏鴉,有的籠統地稱為「烏鵲」,有的認為無需解釋而未作解釋。
  •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此時再念起此詩,卻痴於「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意境。浮生之境遇,若鵲起花枝,一時靈動;若蟬鳴空山,一時名噪。世事無常,聲名鵲起只添了餘生一抹清寂。萬物多變,唯一不變的是,這靜夜裡,清風依然,明月依舊。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總被雨打風吹去,但清風明月的情懷卻恆久傳承。「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
  • 古詩詞名句分類積累欣賞:為人生點亮底色,為中考增色添彩
    (四)名句名言分類積累專題識記01提示語:古詩詞名句名言的歸類積累比如,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如其分的引用古詩文名句,會給你的文章增色,更會為自己的文章添彩,中考考場定會為作文加分。這個部分的學習,不必花太大的氣力,只需一般性識記即可。1、 根據下面各句的內容或提示,概括出相應成語。
  • 七絕/風枝撩雪暗驚鵲
    風枝撩雪暗驚鵲雨落雲煙起碧霞,月光梅影映窗花。風枝撩雪搖驚鵲,飛裹銀裝寄我家。淡淡的月光下,梅花的影子映在窗花上,溫暖和馨香的美好、雪月場景的浪漫,是這個冬天的開場白。樹枝上的雪,被風吹得飄飄灑灑,驚到了暗中的喜鵲,它好像穿了身銀白的裝束,飛到了我家的屋簷下。這是美好的象徵;這是幸福的、快樂的開始。在這個冬日的夜晚,在這個月光如水的皚皚白雪上,白色在蒼茫。
  • 六年級上《古詩三首》:理解詩意,想像畫面,體會詩詞的思想感情
    六年級上《古詩三首》:理解詩意,想像畫面,體會詩詞的思想感情一、明確學習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古詩。藉助注釋理解詩意,想像畫面,體會詩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二、初讀古詩,掌握生字新詞,積累多音字1.生字組詞德dé(美德)鵲què(喜鵲)蟬chán(金蟬)2.多音字
  • 兒歌唱古詩傳承民族文化 瓜瓜龍語文金牌團隊為古詩編曲
    作為一款系統性AI啟蒙教育產品,瓜瓜龍語文便將古詩、國學等知識模塊用趣味動畫和AI智能互動形式展現出來,還聘請了國內頂尖的音樂製作團隊,全新打造出原創古詩兒歌,讓古詩以兒歌的形式唱出來,給中國孩子帶來了全新的語文啟蒙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