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網友:一想到他這個角色就心梗去世

2020-12-18 影視咕嚕醬

#任嘉倫秋蟬葉衝#葉衝真的也是意難平,很奇怪的是每一部劇沒播之前,我一直覺得悲劇來得更打動人心,比喜劇來得更經典,而當葉衝的悲劇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我是真的好難過啊,葉衝是任嘉倫塑造的獨立的人,他是那麼美好那麼意氣風發,不應該就這樣孤獨地死去,一個人默默的永遠睡在火車上。

對葉衝的喜歡更多的還夾雜著惋惜,我覺得像對生命的一種痛,難過他曾經那麼朝氣蓬勃,那麼意氣風發,又是那麼悽涼,那麼孤獨。長眠於勝利的前夕,睡在奔赴勝利的前夜,想讓他看看這太平盛世,看看他為之奮鬥一生卻從沒去過的地方,對愛人朋友戰友的回憶都是他心裡為數不多的光,他是多希望能借著這光走到延安,可是這卻被迫停在了半路。

衝哥一生真的都很壓抑痛苦了,小時候東奔西跑,母親又慘遭殺害,帶著痛苦的記憶活在養父的家裡,深藏自己的記憶在仇人的監護下長大長大,再後來獨自一人做臥底,作為一直在日本長大的日本軍官,國人又是帶著多少敵視的眼光,而作為只是在日本長大有著中國血統的中國人,又不被日本軍官信任懷疑,這樣的雙重矛盾痛苦下,每天高度緊張生活。

如果沒有戰爭,他會在父母恩愛、闔家歡樂的溫暖家庭長大,無憂無慮買書彈琴意氣風發的少年;可以和心愛的人攜手到老看著兒女承歡膝下兒孫滿堂。

何櫻曾對,穿著學生裝的葉衝說;他這樣顯年輕,他卻說,不是成熟的男人才更有魅力,也正是跟千千萬萬的學生一樣的年紀,卻背負的太多,才更讓人心疼。梳著大背頭意氣風發的葉衝和後來命不久矣臉色蒼白的葉衝對比,就好想哭。

曾經的他多麼的耀眼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而一頭柔順寸頭的意氣風發少年也只是跟其他的學生一樣的年紀,承受了他那個年紀無法承受的一切,而國難當頭,當自強的少年。

故人無碑,魂難追。哭死了,太難受了我一想起葉衝最後喝水吐出來的一口老血,靠在車廂壁上用最後一絲氣力回憶過往種種,他的母邦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時刻,他曾為之努力奮鬥,而他就要一個人孤獨地死在勝利的前夕,無法親眼看到這勝利,再也無法踏足這心之嚮往的延安,連同他過去所有的光榮與信仰、隱忍與苦痛隨他一起被掩於歷史,我就心痛無比。葉衝過去的悲傷難過鮮有人和他一同承擔,往後他所有的生命的美好也無法被見證。

拍結婚照的歲月靜好,我哭;雪中幻想擁抱,我哭;櫻子說「一會兒見「,我哭;哥哥錯過的回眸,我哭……我的眼淚真的不值錢,在那樣一個本該意氣風發的年紀裡,一輩子也去不了他最嚮往的延安,一輩子都不會再見到溫暖過他的小太陽,他一直默默的潛伏, 最後默默地離開。不捨得葉衝就這樣獨自默默的死去,一生都孤寂的他應該在愛人的懷被溫暖裡,死也要死在心之嚮往的光明之地,葬在溫暖的延安。

在車上回憶過往,回憶曾經的信仰與伶仃溫暖,他該有多希望這一切都能繼續,在他知道自己可能無法順利到達延安的時候他該有多絕望,通往延安的列車上最讓他難過的可能並不是感到自己命不久矣而是明明目的地就近在眼前而卻永遠無法到達的不甘……

感謝謝任嘉倫,他對角色的詮釋讓我全身心地理解到了葉衝的每時每刻的心情,在子彈射出去時他笑了,是欣慰,可是他眼中含淚,是他的不舍。在車站分別時他說延安見,可是那一個神情就讓我看到了他心中的極力想隱藏卻隱藏不住的難過,但也只有隻讓這個情緒停留了兩秒。

葉衝向光而死,向死而生,孤寂心塞,任嘉倫角色之間割裂感太強了,本人與角色之間的割裂感也很強,反覆切換錦衣也治癒不了我一想到葉衝一聽到延安就疼得要死的心,期待任嘉倫對下一個角色的詮釋,但希望不再是這麼的心梗。

相關焦點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可憐白髮生」的悲;又或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怨;但卻沒想到會有在「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中的愜意。今日小覓分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 夏日驚鵲、清風、鳴蟬
    此圖片來源於網絡《西江月》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Xin Qiji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使嚇一跳;使驚奇2.magpie: n. 鵲,喜鵲3.cicade: n. 蟬4.shrill: adj. 尖銳的;刺耳的 vt. 尖聲喊出5.bumper: adj.
  • 辛棄疾的「明月別枝驚鵲」困擾人們近一千年,四種解釋,截然不同
    首句的爭議《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第一句這樣寫:「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句話近一千年來一直沒有明確的解釋,許多人為此爭論不休,問題就出在「別枝」和「驚鵲」這兩個意象上。他認為「別枝」這個典故最早來源於《短歌行》,一代奸雄曹操的佳作: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別」這個字在漢代到唐宋時期都有「挑選」的意思,況且生活在北宋年間的蘇東坡也有一句:天靜傷鴻猶戢翼,月明驚鵲未安枝。
  • 理解古詩需文化的積累,以「明月別枝驚鵲」和「月落烏啼」為例
    「明月別枝驚鵲」和「月落烏啼」兩個場景乍一聽感覺差不多,但其實講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這其中涉及到了詩詞鑑賞的慣用手法和一些傳統文化上的常識,需要了解一下,否則會對詩意產生誤解。「明月別枝驚鵲」:場景沒有時間限制,「月」和「鵲」相關這句詩是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第一句,我們來看全詞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 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此時再念起此詩,卻痴於「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意境。浮生之境遇,若鵲起花枝,一時靈動;若蟬鳴空山,一時名噪。世事無常,聲名鵲起只添了餘生一抹清寂。萬物多變,唯一不變的是,這靜夜裡,清風依然,明月依舊。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總被雨打風吹去,但清風明月的情懷卻恆久傳承。「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明月。」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寧靜淡然,一如月光
    一詩一文每一天的原創詩歌和夢想,不要再和我擦肩而過《故鄉月明中》文/韓星驟雨初晴月船裝著滿滿的思緒誰人相思意猶濃月光連著萬千遊子的心中哪裡有月光那裡便會有思念故鄉千裡外常常一腔心事付月中讓人賞心悅目的是當或濃或淡的月光鋪下來,對著月亮小坐一會兒,或輕輕地沿著鄉間小徑走上一小段,那何等的輕鬆與愜意呀。不管弦月還是滿月,我都覺得是天將這寧靜送與我這孤獨者的禮物,因此我對它也格外的喜歡,用整個身心去呵護她,同她交談。月亮是能通人性的,不然,我怎麼一面對她,就不再覺得孤單,心中便有了無窮的歡欣,消卻了日裡所積的煩憂呢?
  • 詞中之龍辛稼軒的3首詞作,每一首都是傳誦不衰的經典,看看吧
    第一首——《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