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常見的泌尿系腫瘤,由於前列腺癌起病隱匿,早期並沒有確切的症狀。自1986年美國FDA批准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作為監測前列腺癌的腫瘤標誌物,PSA在前列腺癌的診斷和治療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PSA值越高,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當臨床上懷疑前列腺癌時,前列腺穿刺活檢是診斷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檢查。
對於中老年男性,常規體檢中都有腫瘤標記物這項,其中就有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簡稱PSA。其正常的參考範圍在0-4ng/ml之間,如果大於4ng/ml,就需要考慮前列腺腫瘤可能。接下來醫生會安排B超,核磁共振(MRI)等檢查。必要時需要進行前列腺穿刺活檢,通過細胞學查找癌細胞。
前列腺穿刺活檢的指徵包括:直腸指診發現前列腺結節;MRI、B 超等影像學發現異常;PSA>10ng/ml;PSA4~10ng/ml、f/t PSA<0.16。
前列腺穿刺活檢的重要性
前列腺癌的腫瘤性質不同,其病理類型也不同。每種類型的治療方式不同,可以觀察等待、動態監測、也可以手術,放療,放療還可以分內放療和外放療。前列腺癌的評分根據主要病變、次要病變,不同的病變從1分到5分,各種排列組合而得到。通過穿刺可以得到腫瘤更多的相關臨床信息,只有知道這些以後才知道怎麼治療,或者說怎樣才能更好地治療。
前列腺癌往往是老年病人,如果給老年病人過度選擇治療,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副作用。如果這個老年病人身體又很健康,治療不太徹底,病人的壽命可能就縮短。沒有病理診斷,醫生在採取措施時是難以下決心的。
前列腺穿刺應如何進行
前列腺體檢較小,通過任何的影像學方法比如超聲、MRI等很難做出具體判斷。特別是早期的,即便PSA偏高,前列腺癌沒有任何一個影像學辦法能給出確鑿證據。因此穿刺成為診斷前列腺癌的標準。前列腺穿刺分為系統性穿刺和靶向穿刺。系統性穿刺即在B超定位下對前列腺的5個區域,每個區域取2-3針,總共取出12-13針的組織分別進行活檢,因此也稱「隨機活檢」。而靶向穿刺即對超聲圖像中結節進行穿刺活檢,具有明確的目標和靶點。穿刺途徑:主要是經直腸和經會陰兩種方式。臨床上用得比較多的是經會陰途徑。
前列腺穿刺結果為陰性,是否可以排除癌
前列腺穿刺結果無外乎兩個,一個看到癌了,那真是癌,就按照癌的流程去走;第二個,報告說沒有癌,但不能說真的沒癌,只能說沒發現癌。一種情況是真的沒有癌,一種情況有癌,但沒穿到。穿刺結果為陰性,並不能排除癌的可能。後續需要根據PSA水平,繼續隨訪,也可能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穿刺。穿刺間隔的時間建議在3個月進行。隨著多參數核磁共振的臨床應用,為了提高穿刺的陽性率,建議在穿刺之前都行前列腺MRI檢查。
前列腺癌會越來越多的幹擾我們中國男人的健康。在未來 10~20 年,它的發病率會不斷增長,提醒 50 歲以上的男性,一定要高度重視這樣一個疾病,定期的健康查體,每年至少做一次 PSA 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