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穿刺活檢沒有發現癌細胞,是不是就可以排除癌症? - 郎中談健康

2021-01-10 郎中談健康

前列腺癌是常見的泌尿系腫瘤,由於前列腺癌起病隱匿,早期並沒有確切的症狀。自1986年美國FDA批准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作為監測前列腺癌的腫瘤標誌物,PSA在前列腺癌的診斷和治療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PSA值越高,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當臨床上懷疑前列腺癌時,前列腺穿刺活檢是診斷前列腺癌最可靠的檢查。

對於中老年男性,常規體檢中都有腫瘤標記物這項,其中就有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簡稱PSA。其正常的參考範圍在0-4ng/ml之間,如果大於4ng/ml,就需要考慮前列腺腫瘤可能。接下來醫生會安排B超,核磁共振(MRI)等檢查。必要時需要進行前列腺穿刺活檢,通過細胞學查找癌細胞。

前列腺穿刺活檢的指徵包括:直腸指診發現前列腺結節;MRI、B 超等影像學發現異常;PSA>10ng/ml;PSA4~10ng/ml、f/t PSA<0.16。

前列腺穿刺活檢的重要性

前列腺癌的腫瘤性質不同,其病理類型也不同。每種類型的治療方式不同,可以觀察等待、動態監測、也可以手術,放療,放療還可以分內放療和外放療。前列腺癌的評分根據主要病變、次要病變,不同的病變從1分到5分,各種排列組合而得到。通過穿刺可以得到腫瘤更多的相關臨床信息,只有知道這些以後才知道怎麼治療,或者說怎樣才能更好地治療。

前列腺癌往往是老年病人,如果給老年病人過度選擇治療,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副作用。如果這個老年病人身體又很健康,治療不太徹底,病人的壽命可能就縮短。沒有病理診斷,醫生在採取措施時是難以下決心的。

前列腺穿刺應如何進行

前列腺體檢較小,通過任何的影像學方法比如超聲、MRI等很難做出具體判斷。特別是早期的,即便PSA偏高,前列腺癌沒有任何一個影像學辦法能給出確鑿證據。因此穿刺成為診斷前列腺癌的標準。前列腺穿刺分為系統性穿刺和靶向穿刺。系統性穿刺即在B超定位下對前列腺的5個區域,每個區域取2-3針,總共取出12-13針的組織分別進行活檢,因此也稱「隨機活檢」。而靶向穿刺即對超聲圖像中結節進行穿刺活檢,具有明確的目標和靶點。穿刺途徑:主要是經直腸和經會陰兩種方式。臨床上用得比較多的是經會陰途徑。

前列腺穿刺結果為陰性,是否可以排除癌

前列腺穿刺結果無外乎兩個,一個看到癌了,那真是癌,就按照癌的流程去走;第二個,報告說沒有癌,但不能說真的沒癌,只能說沒發現癌。一種情況是真的沒有癌,一種情況有癌,但沒穿到。穿刺結果為陰性,並不能排除癌的可能。後續需要根據PSA水平,繼續隨訪,也可能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穿刺。穿刺間隔的時間建議在3個月進行。隨著多參數核磁共振的臨床應用,為了提高穿刺的陽性率,建議在穿刺之前都行前列腺MRI檢查。

前列腺癌會越來越多的幹擾我們中國男人的健康。在未來 10~20 年,它的發病率會不斷增長,提醒 50 歲以上的男性,一定要高度重視這樣一個疾病,定期的健康查體,每年至少做一次 PSA 檢測。

相關焦點

  • 穿刺活檢會讓癌細胞擴散?哪些人需要做穿刺活檢?聽聽醫生咋說
    有的患者在檢查完腫瘤標誌物之後,醫生發現異常,會要求患者進行一個穿刺活檢,來進一步確認身體中是否含有腫瘤物質的存在。但是很多的患者會拒絕醫生的建議,他們認為如果是腫瘤的話,穿刺活檢肯定會導致自己的癌症出現轉移。
  • 前列腺穿刺活檢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安全的檢查
    前列腺穿刺活檢方法前列腺穿刺活檢的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在B超引導下,醫生通過會陰或直腸將特殊的穿刺活檢針置入前列腺內,留取部分前列腺組織送病理檢查。根據穿刺途徑來分,前列腺穿刺活檢可分為經直腸和經會陰兩種途徑。
  • 男性癌症中發病率最高的前列腺,如何早期揪出它?
    原創 胡青峰 華山醫院 常笑健康▼本文作者▼俗話說,女人的乳腺,男人的前列腺,是最令人最頭痛的地方,比如這小如慄子的前列腺,發生癌變的概率卻高的嚇人。前列腺癌早期是沒有症狀的,非常隱秘的一種疾病,沒有任何感覺,被稱為「沉默的殺手」。當患者感覺到前列腺癌引起的脹痛、梗阻和排尿困難時,往往前列腺癌已經到了晚期。那麼,通過哪些檢查可以早期發現這個「沉默的殺手」呢?前列腺直腸指診直腸指診(DRE)是診斷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 最會偽裝的癌症,三分之二的人被拖到中晚期
    常見的篩查前列腺癌的方法可以被羅列為以下四種:分別是直腸指檢、抽血檢查、核磁共振以及穿刺活檢。01直腸指檢直腸指檢指的是醫生在體檢過程中直接用手指對我們的直腸進行檢查,直腸內是否存在硬結。02抽血檢查—血清PSA男性在體檢項目中需要留心一下,是否包含血清PSA這一項目,它也叫作前列腺特異抗原。如果發現項目中沒有包含,那麼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可以花上68塊錢進行一個抽血檢測。
  • 平時愛小酌一杯的老爸突然說不要喝酒了 是不是身體出問題了?
    處理完腸道息肉,方大伯又到當地醫院複查PSA指標,結果發現指標還是偏高,而且有繼續往上升的趨勢。醫生建議做進一步的核磁共振檢查。 穿刺活檢確診早期前列腺癌幾天後,方大伯做了核磁共振檢查,檢查結果沒有提示有明顯病變。
  • 體檢發現PSA升高怎麼辦?
    前列腺增生是每個男性必經之路,作為疾病初篩,一般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1-2年常規行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查,它是前列腺最常用的腫瘤指標。那麼,假如萬一檢查發現PSA升高,是不是就代表得了前列腺癌呢? 要知道PSA升高應該怎麼辦,首先要明確下面幾個問題。
  • 得了前列腺,小便不適、勃起障礙,很少有人明白「前列腺」是什麼
    最可怕的是,當男人到了50歲以後,前列腺癌就一躍成為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老年男性最應警惕的惡性疾病。4 前列腺癌會有什麼症狀?前列腺癌之所以會成為老年男性的「隱形殺手」,正是因為它在早期沒有什麼症狀。
  • 前列腺癌,男性泌尿系統第一大常見癌症,四個檢查揪出前列腺癌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在全球範圍內前列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男性泌尿系統第一的常見癌症,目前,前列腺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已位居男性發病第6位,55歲後前列腺癌發病率逐漸升高,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高峰年齡是70~80歲。
  • 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良性還是惡性?細針穿刺幫忙辨別
    圖:視覺中國30多歲的王女士是一名護士,體檢發現有甲狀腺結節,不排除惡性可能,行甲狀腺細針穿刺抽吸活檢後被確診為甲狀腺癌。幸運的是,因發現及時,進行甲狀腺癌手術後,王女士恢復健康重返工作崗位。周衛東提醒,如無意中發現甲狀腺腫大或觸及包塊,體檢觸診或超聲發現有結節,應及時諮詢內分泌科醫生,如有必要應行甲狀腺細針穿刺手術,避免甲狀腺癌的漏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為什麼要做甲狀腺細針穿刺?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的腫塊,可隨吞咽動作隨甲狀腺而上下移動,是臨床常見的病症,可由多種病因引起。
  • 為什麼很多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很多早期信號都被忽視了!
    癌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癌症發生發展過程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和浸潤癌,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需十幾年的時間,但為什麼很多人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原因二:防——忽視癌症早期預警信號發現癌症早期症狀也是治療癌症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不幸的是很多早期的症狀,都被大家忽視了。
  • 肺癌的診斷,已做CT下了診斷,還讓做穿刺活檢,不重複嗎?
    聽到過病人家屬的抱怨,說是已經做了胸部CT,你們已經下了肺癌診斷,而病區的醫生不同意馬上手術,還要求做一個穿刺活檢,這不是重複嗎?不是增加病人的痛苦嗎?這樣的抱怨,其實很有代表性,值得探討探討。
  • 核子基因精研癌症早篩核心技術,助力國人提早發現癌症蹤跡
    而基因精準檢測一直被寄於預防和治癒癌症的希望之一。 液體活檢技術打破癌症篩查尷尬局勢 過去常規的癌症篩查手段(例如醫院常用的影像檢查、蛋白性質腫瘤標誌物檢測等)有難以發現早期癌變,漏檢率較高,影像學檢查有輻射傷害等問題。液體活檢技術的出現,為癌症篩查技術帶來了突破性的發展。
  •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升高,一定是前列腺癌嗎?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經濟水平的提高,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PSA)篩查的人越來越多。今天我們來一一解讀一下。一、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PSA),我們可以分為總的前列性特性抗原(TPSA)和游離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FPSA)。
  • 前列腺告急 可能是吃得太好
    癌症本身已經足以讓人談之色變,而前列腺癌因其發病地點的私密性,更是讓很多人諱莫如深。那麼,男性要如何守住自己的前「腺」,克服或避免這種「男」言之隱呢?本期大咖健康課,記者邀請了南京市中醫院泌尿外科王安喜主任為我們解答。通訊員 張明 黃海貝 見習記者 呂彥霖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碧瑩攝製 孫子昂前列腺告急,可能是吃得太好!
  • 科學家發現:通過熱處理的聯合療法能更有效的殺死癌細胞
    這項發表在《材料化學學報》(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上的研究發現,將一種化療藥物「裝載」到能夠加熱癌細胞的微小磁性顆粒上,這種磁性顆粒可以在給癌細胞輸送藥物的同時加熱癌細胞,在破壞癌細胞方面比不增加熱量的化療藥物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