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本人就是看重禮儀的人,即便成年或走紅,他在父親面前仍一副孩子的樣子,對父親畢恭畢敬。
與父親談話都用「您」或「怹」,從不用「你」或「他」;用詞講究坐姿也有一套,在父親面前,他從來不蹺二郎腿,坐姿端莊不張揚;接父親電話時,他從不坐著而是站著,以表示尊重。
講禮儀,尊師重道,郭德綱對孩子與徒弟言傳身教。
只要是郭家門的人,不管是兒子,還是徒弟都要講禮儀,尤其是兒子郭麒麟更要懂得這一點。
了解郭麒麟童年的人都知道,他的童年並不快樂,用郭德綱的話說就是「悲慘」。郭德綱對父親的尊重,郭麒麟也有樣學樣,但有一點不同的是,郭麒麟身上背著的不僅是「郭德綱兒子」的標籤,還有「德雲社少班主」的身份。
因為這樣,年少時的郭麒麟,比一般孩子更遭罪。
2006年郭德綱正式收徒,往後徒弟越來越多,多個徒弟在家睡在家吃,為了避免郭麒麟仗勢欺人,他總拿兒子「開刀」。徒弟們不想練功,挨罵的卻是郭麒麟,徒弟們吃飯,最後一個吃還不能上桌的也是郭麒麟。
在郭德綱的管教下,郭麒麟是他「殺雞儆猴」的「雞」。
挨罵是郭麒麟童年的常態,正因如此,他才沒有欺負其他人,反而與師兄弟們能玩到一起去。在爸爸「不愛」的狀態下,師兄弟們心疼他幫助他,關係一天比一天好,感情一天比一天深。
郭德綱之所以採用「挫折式」教育,一方面不讓郭麒麟有優越感欺負師兄弟,另一方面是拿他當例子,警告每一位不老實的徒弟,最後一個原因則是父親出於對兒子的管教。
「省得出去惹禍,人家罵我」這是郭德綱的原話,自己管總比別人管強,是他的觀點。
所以,在育兒方面,郭德綱毫不手軟,嚴厲甚至苛刻。因為他知道,郭麒麟走出去後,代表的不僅僅是他本人,而是整個德雲社。
郭麒麟在家從未被誇過,都是在挨罵聲中度過,久而久之,他就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懂得禮貌有修養,在父親郭德綱的面前乖得像小貓咪,在外談吐有深度。
記者問到了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于謙直呼大林太忙了,郭德綱則透露郭麒麟在最近難得回到了家中,與自己深夜嗨聊4小時,一直到凌晨三點鐘才去睡。
于謙還表示與郭麒麟見得不多,但是經常簡訊聯繫,似乎很是羨慕郭德綱能和大林面對面說上話。郭德綱也解釋說,之前要兒子的錢只是玩笑話,調侃道最好誰也別搭理誰。
不過如今的郭麒麟確實工作非常繁忙,郭德綱見兒子的次數也很少。
在不久前父子倆一同參加某盛典時,郭德綱喊話兒子"為了郭麒麟來,我等著他呢",隨後郭麒麟上場時知道爸爸來了,作勢拔腿要走,逗樂了現場觀眾。
但兒子忙,郭德綱也沒有閒著。近期他的德雲社開始了新一輪的招生,現場來了不少知名的相聲演員,可謂是眾星雲集,不少網友猜測郭麒麟也許是回來給父親撐場子的。
郭德綱總認為,只要把郭麒麟罵夠了,外面的人才不會罵他,只有自己對他嚴格,給他樹立正確的三觀,別人才無法挑毛病。
郭德綱老師在育兒問題上,本書雖然提得不多,但無不體現了他的育兒智慧和育兒底氣!
而且,事實證明:郭德綱這個爸爸,做得剛好。
郭德綱曾經在自傳《過得剛好》中這樣說孩子的教育:
在學校可以不讀,在家一定要讀。我給我兒子最近留的功課就是讀一讀《二十四史》,讀《清史稿》,讀完這些東西,我給不了他文憑,但是這些東西我兒子會受用終身。
「讀史使人明智」,或許也就是這樣的環境,才薰陶出了娛樂圈最溫文爾雅的「星二代」,郭麒麟的氣質,是浸在骨子裡的那種。
其實郭德綱也喜歡讀歷史,在他的自傳《過得剛好》這本書,除了寫著郭麒麟成長的秘密,也有郭德綱自己的讀書心得和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最讓人意外的是,對於參加綜藝節目,郭德綱曾經在《過得剛好》中寫過這麼一個有意思的片段: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某電視臺錄製一個節目,攝影師跟我說:「我跟你說點事。」我說:「什麼事兒?」他說:「相聲要死了你承認不?」我說:「我不承認啊!」他說:「你證明給我看。」我說:「我證明不了給你看。但凡有能力,還來做綜藝節目啊?」那時候我也很納悶,怎麼辦呢?難道這門藝術真的就沒有人願意聽了嗎?
從自傳裡能夠看出,靠綜藝節目謀生是郭德綱不得以的手段,他也曾為此困惑過。
《過得剛好》這本書,是郭德綱唯一親筆著述的人生回顧。讀完,你會認識到一個你未曾了解過的郭德綱,一個真正的藝人,一個活得晶瑩剔透的大智慧的人。他的為人處事,對待事業的態度和經驗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好書不貴,只需78元可以獲得《過得剛好》、《郭論》,喜歡聽相聲和讀書的寶寶們可以狠戳下方圖片,祝願大家回首人生,過得剛好。
推薦大家入手《過得剛好》,一包煙的錢,讓你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