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這篇重要文章為未來中國參與下的全球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近年來,在國際局勢錯綜複雜、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始終站在全球繁榮的高度,堅持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創造出眾多新經濟、新業態、新增長點,以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以自信主動的姿態積極承擔大國責任,與全球共享發展機遇,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可以說,當前「中國夢」正在託起整個國家和民族追求偉大復興的夢想,而「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在為世界和平發展、共同繁榮開啟美麗的「世界夢」。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正如文章指出:「當前,最迫切的任務是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經濟領域全球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後、全球發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提出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中國始終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始終站在全球繁榮的高度,堅持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以自信主動的姿態積極承擔大國責任,與全球共享發展機遇。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運營,到絲路基金開花結果,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已經為了一條資源共享,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為全球提供新的公共產品,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9% ,已經連續13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今年,根據經合組織的最新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2%。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中,中國仍將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經合組織預計,2021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2%, 中國經濟也將實現8%的增長,對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容小視。
應該看到,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國內經濟轉型壓力劇增的雙重壓力下,中國經濟的平穩回升無疑彰顯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正如文章指出:「中國的發展,關鍵在於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這是一條從本國國情出發確立的道路。這是一條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這是一條改革創新的道路。」面對經濟發展困局,中國科學決策,適時提出了「六穩」「六保」,通過積極推動復工復產、完善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優化中歐班列開行效率、降低部分領域投資門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扶持服務業發展等等舉措,促進經濟發展觸底回升。同時,中國積極探索實踐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路徑,以華為5G技術為指引的信息產業蓬勃發展,催生出了龐大的數字經濟帝國,成為了中國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海」;成熟先進的高鐵技術推廣到世界,讓世界人民感受到了舒適、快捷的乘坐體驗……這些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收益不僅屬於中國,更屬於全世界。當前,中國人民已經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天下生命共源,人類本來同根。」全球性問題和挑戰已然將人類捏合成命運共同體。這樣的背景下,需要全世界共擔機遇和挑戰,加強合作,衝破發展阻礙,只有這樣才能兌現繁榮發展的「世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