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火車上女孩手肘脫臼 杭州護士靠條小視頻幫她復位

2021-01-19 浙江日報

2018-10-10 16:4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記者 李文芳

國慶假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骨科胡金艮醫師的一條「遠程救人」的朋友圈火了,更火的還有一條小視頻。別看這短短28秒的自製小視頻,卻成功救治了一位遠在百公裡外列車上的5歲小女孩。

10月5日 13:30 安徽 K2905

5歲女孩火車上手肘脫臼

同車護士熱情幫助尋方法

倪玲是浙大一院腫瘤外科的一名護士,今年10月5日,她和愛人搭乘K2905次列車從安徽阜陽探親返杭。當列車快行至巢湖站時,突然響起緊急廣播「10號車廂有小孩突發急症,急需一名醫生或護士……」

小孩、急症,當聽到這幾個字眼時,倪玲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但同時,她也犯起了難,從事護士職業3年來,沒有兒科實習和工作經歷,兒科知識薄弱,萬一病情很棘手怎麼辦?而且兒童通常也不容易配合治療。

對於急症病人來說,多一個人出力就多一分撫慰,關鍵時刻,倪玲的愛人給了她最大的支持:先去了再說,也許可以幫到病人很多,真不能出力,也可以向醫院的同事求助!

節假日的列車更顯擁擠,倪玲好不容易從6號車廂走到10號車廂,看到了小女孩彤彤(化名)。在表明了護士身份後,彤彤奶奶對倪玲說,孫女是習慣性脫臼,剛才和同車小朋友打鬧拉扯時左肘關節不小心又脫臼了,由於距離目的地溫州還有15小時的車程,年事已高的奶奶拒絕了在巢湖站下車接受治療的建議,但是彤彤的小手保持著一個姿勢不敢動,難道要在擁擠的車廂裡堅持15個小時嗎?

儘管曾在浙大一院骨科工作一年半,但因長期從事護理工作,對脫臼的治療經驗不足,倪玲第一時間想到了自己的老鄉——浙大一院骨科主治醫師胡金艮。於是,一場列車上的「遠程醫療」就此上演。

13:39 杭州 浙大一院

醫護人員遠程教學治療方法

一個小視頻,一次性復位成功

因為信號問題,直到13點39分,第二次電話才接通,倪玲向胡金艮詳細介紹了病情並尋求解決方案。考慮到彤彤才5歲,胡金艮認為她很有可能是左肘關節橈骨頭半脫位,這種狀況在韌帶較為鬆弛的兒童身上經常會發生,只要能復位成功小手立刻可以活動自如,沒有特殊情況也不必再去醫院,但是列車上缺乏專業、有經驗的骨科醫生,誰來復位成了最大問題。

想到倪玲曾在骨科有工作經歷,又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只要掌握復位的技巧,一定是最佳人選。於是,胡金艮說:「你稍等我一下,咱們遠程教學,我馬上錄製肘關節復位的視頻給你,你學著幫她復位吧!」

儘管當天還是國慶假期,浙大一院照常開設門診,診室外人潮湧動,現場錄製視頻勢必要花費幾分鐘時間,必須要取得患者的同意。經過溝通,患者非常爽快地答應配合做示範,另一位好心的候診患者也熱情幫忙錄製視頻。

13點50分,胡金艮將28秒的小視頻發送給倪玲,讓她試著復位。另一邊,倪玲收到視頻後,先認真學習了幾遍,掌握其中要領,便對著視頻幫彤彤復位,隨後又輕聲哄著彤彤去拿奶瓶喝奶,看到彤彤舉高了本來不敢動的手臂,左肘活動自如,露出一臉笑容,倪玲馬上給胡金艮發去一條信息「好啦,謝謝」!另一邊,收到信息的胡金艮懸著的心也終於落地了。

5歲以下兒童易發

這些日常動作要注意

肘關節橈骨頭脫位怎麼辦?哪些人最易發?又可如何預防?

浙大一院骨科胡金艮醫師介紹,橈骨頭半脫位多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兒,男孩較女孩多,左手較右手多見,1至3歲是高峰。由於幼兒期橈骨頭髮育尚未健全,橈骨頸部的環狀韌帶只是一片薄弱的纖維膜,相對鬆弛,對橈骨小頭不能確實地穩定,一旦小兒的前臂被提拉,肘部處於過伸位牽拉,就極可能造成脫位。

有些日常動作極易造成橈骨頭脫位,比如家長攙著小孩上街,孩子的上肢上舉,家長的上肢下垂,遇到臺階時,家長的手突然提起孩子的手走過臺階;再比如用強制手段給小孩穿套上衣或小孩相互打玩等。

橈骨頭脫位後,兒童會有直呼手肘疼痛,不肯用手取物和活動肘部,或拒絕別人觸摸等現象,建議家長儘快帶孩子到醫院骨科接受正規的復位診治。復位後可不必固定,也可用三角巾將上肢懸吊3到5天,減少活動。對於經常復發的習慣性半脫位,家長要注意防止牽拉傷肢,這種半脫位,待5~6歲後即極少再發。

相關焦點

  • 女孩關節一天脫臼60次 脫臼如何處理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關節脫臼的情況,那麼關節脫臼怎麼辦呢?如何來處理比較好呢?  女孩一天關節脫臼60次自己都會復位  來自英國北安普敦郡的22歲女孩Danielle Shield在2014年時被診斷出Ehlers-Danlos症候群,她的關節一天要脫臼60次左右,她已經習慣了自己將其復原。
  • 萬米高空女童脫臼 東莞醫生妙手復位
    ——醫生張軍  在從西安鹹陽飛往深圳寶安的飛機上,一名兩歲女孩在玩耍中不慎出現左手肘關節脫臼,一碰就喊疼,一直哭鬧。當時同在一班飛機上的一名東莞醫生緊急施救,將小女孩的左臂順利復位,緩解了她的疼痛。  記者昨天從大朗醫院獲悉,這名醫生就是該院神經外科醫生張軍,而此前,他還曾在高鐵上救過人。
  • 小女孩擠火車致胳膊脫臼 旅客出手分分鐘復位
    原標題:小女孩被媽媽拉著擠火車胳膊拽脫臼 臺灣理療師出手分分鐘復位26日下午,該列車上,一名女乘客求助,她的女兒被她拉著穿過擁擠的人群登上火車後,哭鬧不止,原來是胳膊拉脫臼。列車長立即廣播找醫生。一名臺灣旅客曾學過理療,他帶著理療裝備趕來,推、拉、搖、拽,輕輕幾下,小女孩的脫臼的胳膊就復位了。車上乘客對這名理療師的手藝大家讚賞。
  • 脫臼,不能簡單復位
    □上海市東方醫院急診外科副主任醫師 李光  對肘關節脫位的診治,既不像之前微信朋友圈裡曬的中國爸爸帶手臂脫臼孩子在美國就醫,看了四個醫生、花了萬餘元那麼複雜,也不是幾秒鐘簡單復位就可以的。診治肘關節脫位,一般要用一個小時左右,就診流程如下。  1.到醫院急診,掛急診創傷外科。
  • 脫臼的症狀 4個步驟復位下巴脫臼
    人們在運動的時候過度的力道或是不正確的姿勢很容易引起人體關節的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脫臼現象。身體關節出現脫臼極為影響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所以一旦發現這一現象就要及時進行治療。那麼脫臼的症狀有哪些呢?下巴脫臼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怎麼辦?
  • 2歲女孩手臂脫臼,眾多熱心人出點子,退役軍醫小區門口幫忙復位
    劉先生的女兒在家玩耍時,右臂脫臼。武漢多數醫院的普通門診和急診都已停止,劉先生和家人十分著急。他在小區微信群發出求助信息,立即就有很多人和他聯繫。劉先生的女兒之前曾有過一次脫臼,在武大中南醫院復位治療。他第一時間聯繫了中南醫院,得知急診已經停止。群裡有熱心業主告訴他,武漢兒童醫院還有兒童急診。
  • 膝蓋脫臼徒手復位,女足小姐姐太硬核
    膝蓋脫臼徒手復位,女足小姐姐太硬核 近日,在一場蘇格蘭女足聯賽中,聖米倫隊長奧圖爾在一次衝撞後膝蓋脫臼,隨後她竟徒手欲將膝蓋復位。
  • 打哈欠、大笑把下巴弄脫臼了,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如何復位
    脫臼之後如何復位?不妨一起來了解下。下巴脫臼是怎麼回事?下巴脫臼,就是指下頜骨脫位。我們的面部有一個關節,叫顳下頜關節,這是臉部的唯一關節,臉部所要進行的咀嚼、吞咽、說話和弄出表情等動作,都需要該關節的參與。
  • 兩歲幼兒手肘脫臼「被老師拖著走」,園長表示:老師不是故意的
    陳女士從事銷售工作,工作比較忙,兒子今年2歲,送進了杭州的橡樹園託管中心,每個月的費用是3600元。上周四,陳女士下班去接兒子,發現孩子一直哭鬧陳女士也就沒當回事,可孩子接回家仍舊不停哭鬧,帶到醫院檢查,竟然是左手肘脫臼了。
  • 脫臼後不查原因就徒手復位後果可能更嚴重
    對肘關節脫位的診治,既不像前不久微信朋友圈裡曬的中國爸爸帶手臂脫臼孩子在美國就醫,看了四個醫生、花了萬餘元那麼複雜,也不是幾秒鐘簡單復位就可以。  診治肘關節脫位,一般要用一個小時左右,就診流程如下。  1.到醫院急診,掛急診創傷外科。  2.醫生初診,檢查受傷部位。  3.拍X線片,了解確認脫位情況,並查看是否有骨折。
  • 列車上旅客突發疾病右肩膀脫臼 盲人按摩師吊其臂幫復位
    7 月 1 日 20時,深圳東至九江的 K1020 次列車上一名旅客突發疾病、抽搐不止,導致其右肩膀脫臼,列車長張愛及時找到盲人針灸按摩師幫其復位。該旅客休息一晚後於 7 月 2 日上午 8 時 26 分平安抵達九江市。
  • 【圖】下頜骨脫臼怎麼辦?3招教你自我復位
    下巴脫臼是我們對它的俗稱,在醫學上這種情況被稱為顳下頜關節脫位。下頜骨髁突及顱骨在大多數時候關節窩都可以配合地很好、可以正常工作。在一些特殊某情況下,受到外力撞擊等,嘴巴不能閉合,口水往下掉,說話含糊不清,這就是我們說的下巴脫臼。復發性脫位患者會反覆出現急性前脫位的表現,病人不敢把嘴巴張大。
  • 15天嬰兒胳膊脫臼 醫生巧復位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淑芳)剛剛出生15天的女嬰彤彤胳膊不慎脫臼,孩子痛得哇哇大哭。 17日,在電話裡彤彤媽媽李女士說,自己餵奶時發現,孩子左胳膊一直不動,一碰就哭鬧。
  • 這樣牽拉寶寶,小心關節脫臼!可很多家長都在做!
    前幾天,朋友小K跟我說了5個月的女兒「一碰胳膊就哭」的經歷:「那天晚上餵奶的時候,就跟往常一樣把她一隻胳膊放我背後,餵完了正要豎起來拍嗝,結果她不知道怎麼不舒服了,一直哭,怎麼哄都不行。後來,我和她爸爸一碰她的胳膊就會哭,我們才意識到可能是『掉環兒』了,趕快開車到家附近醫院,醫生一面責備我們大意了,應該早點送來,一面給寶寶揉了揉,轉移孩子注意力,不經意間就給孩子把關節復位了。雖然是虛驚一場,但當時真是心驚肉跳……」其實,很多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過脫臼的經歷。
  • 習慣性脫臼如何治療?醫生:復位方法主要有兩種,不可小看
    脫臼是指關節連接處的骨端發生錯位,離開了原來的正確位置。多數脫臼的發生是由於外力造成的,尤其是肩關節脫臼、下顎脫臼等最為常見。當發生關節脫臼時,要及時採取復位治療,以免脫臼時間過長對關節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傷。關節復位需要選擇恰當的復位方法,使關節較好的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並不會對身體產生其他損傷,常用的復位方法主要有兩種:1、通過手術進行復位。
  • 小孩高鐵上跌倒脫臼!佛山醫生妙手助其復位止痛
    陳揚(右一)在高鐵上為受傷小孩進行復位治療。 市一醫院供圖據了解,11月20日晚上,在廣州南至梅州西G6337高鐵上。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骨外科兼關節外科主任、骨科黨支部書記陳揚教授帶領骨科黨支部20多名黨員,正乘坐該班列車前往梅州參加黨員活動。
  • 手指脫臼當場復位繼續比賽的莫雷諾,仍說「沒什麼事」
    在14日晚與江蘇蘇寧的比賽中,莫雷諾手指脫臼,經隊醫當場復位後,繼續堅持比賽。不過,一次拼搶對抗中,莫雷諾的手指被扳了一下,導致手指脫臼。十指連心,疼痛一度讓莫雷諾眉頭緊鎖。在請隊醫幫自己進行了手指復位後,莫雷諾仍然投入到了比賽中,他的投入都「騙過」了坐在看臺上觀看比賽的隊友的眼睛,他們一度都不知道莫雷諾手指在比賽中脫臼了。莫雷諾受傷的是左手,作為一個左撇子,這也給他帶來了諸多不便。隊友們問起傷勢,莫雷諾都是淡淡地說,「就是扳了一下,沒什麼問題。」只是,腫起的已經發紫的手指讓每個人明白了一切。
  • 打哈欠、大笑和吃蘋果時,不小心把下巴弄脫臼了,自己能復位嗎
    出現顳下頜關節脫位之後,由於脫位的程度不同,患者的處理方法往往也不同,有些人了解這是下巴脫臼,自己就在家復位了;有人疼痛的不厲害,就放任不管,試圖讓其自己恢復;等等。那麼,下巴脫臼之後,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呢?下巴脫臼之後的正確處理方法下巴脫臼之後,應該先去口腔科或者急診科。
  • 孩子發生關節脫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的有一些突發小狀況,當出現這些情況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一、情景再現今天表妹請我們去她家吃小龍蝦,正準備開飯的時候,突然聽見3歲的小侄兒大哭起來,剛剛他還在和姐姐拉著手玩轉圈圈的遊戲,沒有摔倒,也沒有磕碰到任何地方,無緣無故就哭起來了。
  • 隔離不隔愛:渭南市婦幼院院長「隔空」復位為脫臼孩子解除痛苦
    2月13日晚上,渭南市婦幼保健院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謝信,家住渭南城區郵電安全小區的陳女士,感謝該院院長在小孫子胳膊脫臼時,親自到達小區門口為孩子進行復位治療的感人做法。原來,2月13日下午陳女士3歲的小孫子在家玩耍時不慎導致胳膊脫臼,孩子疼的滿頭大汗,可整個小區都在封閉中,外出就醫成了問題,家人急得不知所措。此時,陳女士突然想起小區業主微信群裡有財局社區王潔主任的聯繫方式,她便尋求王潔主任的幫助。王潔主任得知情況立刻想到就近的婦幼保健院蔡院長,她便第一時間取得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