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全流域及重點區域司法協作已初步形成

2020-12-11 中國長安網

重慶雲陽縣檢察院檢察官在公益訴訟中進行水質監測。

謝洪攝

白鷺在安徽黃山市區西溪南生態溼地飛翔。

徐明攝

武漢長江大橋。

趙廣亮攝(人民視覺)

浩浩長江,滔滔嘉陵。站在兩江交匯處的重慶朝天門碼頭極目遠眺,只見波光粼粼,兩岸樹木蔥蘢。一片山光水色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標語格外醒目。

法治長江凝結著司法機關的一份努力。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王旭光說。

為了讓母親河碧水長流,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依法打擊破壞生態環境各類違法犯罪,同時不斷創新司法理念,以司法之力護航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創新機制,跨行政區域辦案更順暢

今年7月30日,重慶市兩江地區人民檢察院正式掛牌。這個僅有10名員額檢察官的檢察院,擔負著特殊的責任:負責管轄長江流域重慶境內發生的跨區域和不適宜地方檢察機關管轄的生態環保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轄區」面積8萬多平方公裡。它是全國首個專門辦理跨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檢察院。

自設立以來,兩江地區檢察院立案1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8件,成功辦理「長壽跨區域向長江幹流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汙染環境案」等一系列有影響的跨區域環保類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兩江地區檢察院的設立,是檢察公益訴訟破解長江生態跨區域治理難題邁出的關鍵一步。「在辦理跨區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方面,我們會不斷探索和總結出更多積極有益的經驗,把『試驗田』辦成『示範田』。」重慶市兩江地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龐偉華說。

「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在很多時候是不以人為的行政區劃為界線的。隨著水的流動,上遊傾倒的汙染物有可能到下遊發生損害。」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賀恆揚說,司法機關需要團結協作,打破傳統行政區劃的約束,以適應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的實際需要。

像地處長江上遊的重慶一樣,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都在探索構建以流域、湖域等生態功能區為基礎,適應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公共性環境資源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制度。

在長江中遊,湖北發揮專門法院作用,實行省內長江幹流及支流水域水汙染損害等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其他一審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由武漢等4個市中級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

在長江下遊,江蘇建立環境資源「9+1」審判機制:按照江蘇生態功能區的劃分,分別設立9個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全省基層法院一審環境資源案件;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南京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9個生態功能區法庭上訴案件和依法應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一審案件,跨行政區劃對環境資源案件進行集中管轄和專業化審理。「這些創新機制助力破除行政區域限制和地方保護壁壘,全面提升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系統化保護水平。」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羅吉說。

「破解長江跨區域保護的難題,除了建立跨行政區域集中管轄制度,科學構建跨區域司法協作機制也十分重要。」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梁田說。

近年來,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加強協作創新,努力形成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更大的合力。早在2018年9月,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青海省等12家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籤署《長江經濟帶11+1省市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2019年5月,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青海六省區市的省級人民檢察院共同發布《關於建立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將開展聯合專項監督行動,著力解決流域水汙染治理監督各管一段、力量分散、標準不一等問題……

「這些嘗試在強化流域專業保護、破解跨區域治理難題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馬登科說。

公益訴訟是守護長江生態的一把「利劍」

江蘇省靖江市,是鰻魚的重要棲息地。儘管國家相關部門嚴禁捕撈長江鰻魚苗等魚種幼苗,特別要求在禁漁期內,嚴禁捕撈所有魚類等水產品,但一些漁民和從事漁業經營的人員仍然鋌而走險,實施非法捕撈。2018年,靖江公安機關根據當地漁政部門提供的線索,一舉抓獲非法捕撈、收購和販賣鰻魚苗的犯罪嫌疑人53名。

在人民法院對各被告人分別做出刑事判決後,泰州市人民檢察院認為,被告實施的非法捕撈、販賣、收購長江鰻魚苗的行為,造成長江漁業資源和其他生態資源的嚴重損害,致使生物多樣性減少,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於是依法提起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各被告承擔連帶賠償責任。2019年10月,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在靖江市人民法院對該案一審宣判,判決王某等13人對其非法買賣11萬餘條鰻魚苗所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850餘萬元,賠償資金用於生態修復。

「靖江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是以公益訴訟方式追究環境破壞責任,促進生態修復的典型範例。「如果沒有公益訴訟,對環境破壞者往往只能『一抓了事』,受損的公共利益得不到維護和修復。」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梓太說,「公益訴訟是守護長江生態環境的一把『利劍』。」

2018年6月,湖北省檢察機關啟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僅一年時間,就累計立案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472件,共督促恢復治理被汙染水域面積6.3萬畝,關停、整治違法養殖場500多家,清理被非法佔用的長江幹支流航道96.6公裡,清除長江幹支流岸線固體廢物43萬噸,恢復被破壞林地面積1700畝。

2019年6月至今年6月,安徽省皖江(長江安徽段)五市檢察機關共受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案件線索721件,立案辦理424件,督促治理恢復被汙染水源地290畝,清除各類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63906噸,追繳環境損害賠償金3130多萬元,關停和整治各類違法排汙企業128家。

除了檢察公益訴訟,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也對長江生態的保護和修復發揮著重要作用。

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2018年,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在調研漢江水汙染時發現,襄大農牧(板橋東灣原種豬場建設項目)違反該項目環評報告和批覆規定,沒有通過環保竣工驗收,養殖廢水最終流入漢江,汙染漢江水質。同年6月,該中心向湖北十堰市中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此案經法院多次協調,最終調解結案。養豬場賠償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費,並在政府指導下投入資金進行汙染治理環保技術升級,既促進了養豬場的技術升級達標、不再非法排汙,也對漢江沿線的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探索使用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多樣生態修復補償方式,實現維護法律權威與修復長江生態相統一

2019年6月29日,重慶市雲陽縣盤龍街道辦事處負責人收到了一份來自雲陽縣檢察院的檢察建議:督促解決長江邊盤石中學外側生活汙水直接排入長江的問題。

2019年6月26日,重慶市人民檢察院二分院檢察長劉晴帶隊巡江,發現了盤石中學外側汙水直排線索,當天交雲陽縣檢察院辦理。經調查,雲陽縣盤龍街道盤石中學外側等3處存在生活汙水直排長江現象。經檢測,水中汙染物嚴重超標。收到檢察建議後盤龍街道迅速採取措施,確保汙水不再直排長江。很快,盤石中學外側鋪設管網,將全部汙水接入汙水處理廠,汙水直排現象被消除。

「司法訴訟不是目的,保護和修復才是。」重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五部副主任彭勁榮說,在訴前用檢察建議的方式,提前督促行政機關履行環保責任,用儘可能小的成本實現了受損公益的及時修復。

除了重慶,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綜合運用各類訴前和訴訟手段,促使當事人履行環保責任,既提升了司法效率,也做到案結、事了、人和,取得了良好的環境和社會效果。

在鄱陽湖,非法捕殺候鳥的犯罪行為仍時有發生。2019年12月13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沙湖保護管理站執法人員在蚌湖區域巡邏時發現有大面積投毒,並發現了24隻候鳥死體。經鑑定,這些鳥類均為江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今年9月23日,江西廬山法院就這起毒殺鄱陽湖候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開庭宣判。4名被告人構成非法狩獵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等刑罰,同時判決4名被告人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1.55萬元。

司法對環境修復的功效不僅體現在訴前和訴訟。即便在訴訟程序完結後,只要環境修復沒做完,司法機關的努力就不會停止。

重慶涪陵,長江與烏江在此匯碧東流。漫步在山間棧道,一幅芳草萋萋的畫卷映入眼帘。誰都難以將其與曾經堆積如山的磷石膏廢渣聯繫起來。這正是司法機關主動建立生態修復機制的成效。

2017年,涪陵某化工公司因長期汙染環境被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此案結案後,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主動承擔起監督執行的責任,督促該公司在兩年時間內完成磷石膏渣場封場閉庫、覆土復綠,建成滲濾液處理站並投入運營。如今,山青岸綠的美景在涪陵重現。

不止於保護,在依法辦理環境資源類案件的同時,長江流域各地司法機關立足不同生態環境要素的修復需求,探索使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護林護鳥、勞務代償、技改抵扣等多樣生態修復補償方式,實現維護法律權威與修復長江生態相統一。

江西瑞昌法院與江西九江市中院聯合設立了長江生態司法修復基地,集生態理念傳播、生態政策法規展示、生態司法修復功能為一體。「基地的建設費用來自於環資案件被告人被判決繳納的生態修復資金。」瑞昌市人民法院院長漆曉君說,建設基地還解決了此前被告人種植苗木地點分散,難以有效監督、管護的問題。

江蘇如皋檢察機關運用環境汙染公益賠償基金,組織各方力量,用1個月時間在一處堆積著各種工業垃圾的廢棄碼頭栽下近千棵綠化樹木,建成了生態環境修復的示範基地。對司法機關建立的生態修復機制,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認為,這既是生態修復的創新模式,也是一場生動的修復長江生態的法治宣傳。

前不久,重慶合川區開展了一場「守護母親河」增殖放流生態修復活動。兩件非法捕撈案件當事人按公益訴訟中確定的修複方案買來20餘萬尾魚苗,和多名人大代表、法官、檢察官一起投放嘉陵江中。隨著最後一尾魚苗投放完畢,重慶市合川區檢察院檢察五部主任呂凱表示:「以司法之力守護好這一方碧水美岸,讓母親河生機永續,是我們始終如一的使命擔當!」

相關焦點

  • 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共同守護母親...
    浩浩長江,滔滔嘉陵。站在兩江交匯處的重慶朝天門碼頭極目遠眺,只見波光粼粼,兩岸樹木蔥蘢。一片山光水色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標語格外醒目。 法治長江凝結著司法機關的一份努力。9月下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籤署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共同建立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 中國法院首部關於流域司法保護的白皮書,正式發布
    長江流域19家高級人民法院中,有17家實行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或「三合一」歸口審理模式。二是完善流域司法協作機制。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籤訂《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沿江法院圍繞上中下遊不同特點分別籤訂司法協作協議,長江全流域以及重點區域的司法協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三是完善集中管轄機制。
  • 唯願長江萬裡清!這場聯席會強調「協作」
    針對全流域、跨區域公益保護難題,各地要加快建立跨省際公益訴訟案件司法管轄協作機制,採取個案指定管轄、區域集中管轄、異地交叉管轄等多種方式提升檢察保護的工作力度。 四川省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張強言介紹了長江流域四川段的基本情況及四川省落實河湖長制統籌抓好保護治理重點任務推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情況。
  • 加強全流域、跨區域協作 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駐水利部紀檢監察組建立沿黃水利紀檢監察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全流域、跨區域協作 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的偉大號召!駐水利部紀檢監察組組織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重要講話精神,水利部黨組成員、駐水利部紀檢監察組組長田野組織研究、高位推動,立足於黃河流域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探索與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和山東沿黃9省(區)紀委監委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建立沿黃水利紀檢監察溝通協調機制,通過全流域、跨區域協作,上下直通聯動,織密監督網絡,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沿黃水利系統得到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 長江經濟帶檢察攥指成拳打擊環資犯罪
    ◆ 統一司法政策形成跨域監督合力◆ 專家合作圈初步解決損害評估難◆ 以專項監督推動各類小專項行動◆ 加強跨域檢察協作修復受損生態協作辦案為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在生態環境全流域、跨區劃治理中的制度效能,上海、江蘇、浙江等檢察機關建立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經最高檢批准,聯合制定《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建成全國首個跨省際區劃訴訟管轄機制,統一相關司法政策,推動形成跨區域監督合力,破解「上下遊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水汙染治理瓶頸問題
  • 多省檢察長共話長江上遊生態司法保護,來聽他們怎麼說
    去年4月第一屆渝川黔滇藏青六省(區、市)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聯席會以來,六省(區、市)檢察機關通過健全協作機制、開展線索移送和調查取證協作、加強日常工作協作等,形成同防同治的監督合力。各地檢察機關在保護長江上遊生態環境方面開展了哪些重點工作?未來如何更好協作,共護長江上遊生態?來聽檢察長或有關負責人怎麼說。
  • 五方籤訂工作備忘錄,合力推動長江流域漁業資源保護
    、長江航運公安局上海分局會籤《關於加強長江流域上海段漁業資源保護協作工作備忘錄》,並與農委執法總隊就加強協作建立機制,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派員參加。會後,召開第一次加強長江流域上海段漁業資源保護聯席會議。
  • 最高檢:服務保障長江生態環境治理,注重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
    童建明表示,沿江檢察機關要結合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從嚴懲治長江流域工業廢水偷排、危險化學品洩漏、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以及非法採砂、非法佔用沿江灘涂等違法犯罪,嚴查違法犯罪行為背後的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保持高壓態勢、形成有力震懾。要加強對破壞長江生態環境刑事案件的立案、偵查和審判監督,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降格處理等問題。
  • 榮昌隆昌兩地法院籤訂 司法協作框架協議
    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魏 霞 通訊員 李 城)9月17日,榮昌區法院與四川隆昌市法院在榮籤訂司法協作框架協議,加強兩地轄區法庭涉訴矛盾糾紛化解推動區域訴源治理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區法院院長向前出席籤約儀式。
  • 蘭州市檢察院主動服務中心大局 打出跨區域檢察協作組合拳
    蘭州市檢察院積極主動開展跨區域檢察司法協作為切入點和抓手,以履行檢察職能為根本,以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關切和需求為目標,強化工作舉措,力求取得實效。主動把檢察工作融入全市工作大局中來謀劃和推進,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市委關於深化蘭西城市群建設的部署和要求。積極探索開展跨區域檢察協作,努力為蘭西城市群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 我國首部流域法律有哪些亮點?——解讀新通過的長江保護法
    長江保護法已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作為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這部法有哪些亮點?將為保護長江母親河提供哪些保障?  王瑞賀表示,長江保護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基本要求,針對長江流域的特點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採取特別的制度措施,推動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全國公安機關依法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
    公安部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部署開展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專項行動以來,沿江各級和長江航運公安機關精心組織、強力推進,迅速掀起集中打擊攻勢,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明顯戰果。截至7月底,已偵破非法捕撈刑事案件248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680餘人,查獲涉案船隻1040餘艘,形成了對非法捕撈違法犯罪行為的強大震懾。
  • 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浙江...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點帶面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落實,結合最高檢開展的「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和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重點針對黑臭水體、固體廢物、尾礦治理三個方面開展專項監督。要緊扣問題清單,堅持舉一反三,努力實現辦案「全覆蓋」。 張雪樵指出,要堅持協同共治,突出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的整體性、協同性、系統性。
  • 昭通公安多措並舉 掀起打擊長江流域 非法捕撈違法犯罪凌厲攻勢
    「一圖一指引」夯實治理基礎昭通市公安局與四川涼山州公安局籤訂了金沙江流域禁捕警務協作機制,製作出《全市長江禁捕水域警務圖》,直觀展現我市「一江五河三區」幹流、支流等大小水域流經區域、裡程、派出所、警力等情況,實現一圖呈現、掛圖指揮,同時出臺了《昭通市公安機關辦理長江流域破壞生態環境非法捕撈等違法犯罪案件取證指引》,從取證要領、立案標準等方面為依法打擊長江上遊金沙江流域非法捕魚
  • 滬蘇浙探索環太湖流域跨省際生態環境司法管轄機制
    12月11日,由最高檢察院主辦、浙江省檢察院承辦的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湖州召開,上海、江蘇、浙江三地檢察機關共同籤署《關於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下稱《意見》),對按照屬地管轄難以有效解決的案件,提出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創新探索全流域跨省際生態環境司法管轄機制
  • 漳州五個檢察院協作開展保護九龍江北溪流域生態環境
    龍文、薌城、龍海、長泰、華安五地檢察機關的檢察長共同會籤《九龍江北溪流域(漳州境內)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漳州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沈延輝,漳州市水利局副局長、漳州市河長辦副主任陳進光等相關領導出席會籤儀式。近年來,由於各種因素影響,九龍江北溪流域出現了水環境汙染、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問題,流域治理存在力量分散、標準不一等情況,跨區域的環境問題呈現上升趨勢。
  • 最高檢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
    ,積極參與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對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配合推動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修訂,推進完善生態環境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強化檢察監督,推進長江經濟帶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
  • 最高檢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
    ,加強對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配合推動長江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定、修訂,推進完善生態環境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強化檢察監督,推進長江經濟帶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
  • 共護帶來共贏——雲貴川橫向協作實現赤水河流域生態美百姓福
    光明日報記者 呂 慎 流經雲貴川三省的赤水河長約436公裡,這在江河奔流的大西南算不上大河,但它的地位卻相當「顯赫」:它是紅軍「四渡赤水」的「英雄河」,也是出產世界知名醬香白酒的「美酒河」,更是長江一級支流中唯一未建水壩的「生態河」,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
  • 保護九龍江北溪流域生態環境,漳州五個檢察院開展協作
    保護九龍江北溪流域生態環境,漳州五個檢察院開展協作 2020-06-03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